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张桂权(学院院长)

张桂权(学院院长)的个人简介 张桂权,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农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张桂权(学院院长)的个人简介

张桂权,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农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第七、八、九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第六、七、八、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2010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2005年被聘为“广东省高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遗传学与分子育种。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和参加了10多个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并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2001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

姓名: 张桂权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出生

籍贯:广东肇庆高要县人

学历:博士生导师

担任职务

2001-2010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2005年被聘为“广东省高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993-1995年,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基因组作图实验室(GML)任项目科学家。

1983年和199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78年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其他信息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遗传学与分子育种。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和参加了10多个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并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工作机遇

肇庆

张桂权出生于1957年,广东肇庆高要县人。那是一个充满饥荒的年代,家里很穷,有6个兄弟姐妹。从懂事起,张桂权就开始放牛,帮母亲编草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几个钱。再大一些后,开始给做木匠的父亲打下手,下地干农活。

那是一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小学毕业后,张桂权念初中,遭到母亲反对。幸运的是,张桂权的父亲思想却比较开明,不顾桂权母亲的反对,坚持让他念上初中、高中。“即使是做木工,也是文化越高,做出来的家具就越漂亮。”这是张桂权父亲对自己儿女经常说的话。时至今日,在张桂权的脑海里依然清晰。

1973年高中毕业后,张桂权去西江码头当了搬运工,什么都扛过、挑过,大米、砖块、化肥、农药等。在那个年月只能干这些。两百来斤一麻包袋的大米,扛在肩上还得走十多米的独木桥,干完一天又脏又累的重体力活后,别人都是倒头便睡,而他却摸出书来,挑灯夜读。有句话,机遇总是眷顾有所准备的人。

1975年11月,广东农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直接到农村招生,由于张桂权两年期间在农村表现非常优秀,便被公社推荐入学了。

其实,张桂权当时喜欢的是美术。高中毕业有一次统考,张桂权填报的就是广州美术学院。后来,想有书念就好。加上那个年代提倡的是“社来社去”,公社推荐的,读完大学之后也就回公社去。自己想,回来做个农业技术指导员也不错,起码可以学会科学种田。

让他想不到的是,1978年张桂权大学毕业时,不用再“社来社去”了。当时,正值全国恢复高考,荒芜已久的高校急需一批能担当教学重任的一线教师。张桂权以其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没有“社来社”u2019却成“农来农去”,真所谓刚出农门又进农门。

工作成果

通过对杂交水稻的野性稗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广泛利用长期研究,张桂权培育出了一套可以鉴定水稻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并鉴定出两对恢复基因。张桂权还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了命名,并很快得到国际水稻命名委员会的采纳。

这一成果让张桂权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个成果的取得花费了他十几年:1983年,张桂权开始涉足该研究;1996年,他主持的“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和基因鉴定”研究,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甲类)。

1995年底,张桂权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回国。1996年,刚从国际水稻所回来没一个月的张桂权,就直奔云南省永胜做田间实验。而这一呆又是四年,每次送材料或收获季节,一蹲就是半月、二十天。白天张桂权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收集数据,跟当地农民交流;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整理数据,写实验报告。“华粳籼 74”这一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就是在这里创造出来的奇迹!

这一品种的选育,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也验证了卢永根院士和张桂权共同提出的“特异亲和基因”的理论体系。

这一品种在1997年全中国超级稻品种示范试验以最高产量一举夺魁,名列榜首。同年,“华粳籼74”在广东省的区试中也获得了第一名。1998年,“华粳籼74”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这个边远贫困而又具有高产潜力的地方,进行产量测试,获得了亩产1061公斤的高产水平,证实了“华粳籼74”是既优质又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2008年以后,张桂权正利用自己建立起的“华粳籼74”单片断代换系文库,鉴定和筛选水稻各种重要形状的优良基因,然后利用这些基因根据人为的需要把高产、优质、抗性生育期等优良基因聚和一起,设计出比“华粳籼74”更优良的水稻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是张桂权眼下主攻的方向,他说希望设计育种就像组装汽车一样简单,为农民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而他也正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他选育的“华小黑1号”就是分子设计育种的一个初步成果。

研究领域

水稻遗传育种

张桂权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专长于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和籼粳亚种间育种;二是水稻的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是植物分子育种。

“ 九五”以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的课题有: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2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专项资助课题1项,国家“973”计划资助课题1项。此外,还承担了部、省级的科研课题多项。有1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有1项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有2个水稻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并已大面积推广。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多篇。

相关荣誉

1997年被农业部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1999年获广东省第五届“丁颖科技奖”;

2001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被聘为“广东省特聘教授”;

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个人心得

干好你的科研,必须要有兴趣,对研究对象有感情,有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从事农业科学,要能吃苦,要有农业生产的基本经验与技能。所以,张桂权要求张桂权的学生,首先是合格的农民,而后是合格的农业科学家。

张桂权的课以研究生为主。他的授课内容往往是紧密结合科研,把当前中国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研究过程中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课程内容既充实又丰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他一直坚持着“科研是一个点,教学是一个领域,教学必然对研究会有帮助。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学科研结合到一起,才会教得更好”这一教学理念。

张桂权-学生评价

在研究生们眼里,这位年轻导师是严厉的。就连张桂权的妻子也说:“他对学生的缺点敢于指出来教训,决不留情面,不袒护,但在处理上却很宽容。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导师卢院士的影响,因为卢院士对他的要求很高很严格。”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