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周南泉

周南泉 周南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我为什么说2.2亿玉器是真的? 拍卖公司请我鉴定的那件玉器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的,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我认为就是汉朝的。从玉质和颜色来看,玉料纯度和致

周南泉

周南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我为什么说2.2亿玉器是真的?

拍卖公司请我鉴定的那件玉器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的,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我认为就是汉朝的。从玉质和颜色来看,玉料纯度和致密度都很好,颜色为黄白色。如果是现代仿品,这么大的玉器则至少需要1000多斤,仅材料就很难弄到。

从玉器的龙纹来看汉代时的龙没有麟,魏晋时期的龙才出现麟;汉代的龙没有粗的龙须,龙的角也不是后来的鹿角。而其中的凤纹则具有汉代的特点,汉代的凤眼睛是“水滴”型;汉代的龙代表皇权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有这种概念但还不正规,更多的是一种神的象征,真正代表皇帝是唐朝开始的,所以龙纹在汉朝的工艺中没有像明清那么讲究。

材料上的自然沁色也很漂亮,沁色是土里埋藏后自然形成的,沁色也很深了,应该能达到有2000年的历史。

这件玉器的包浆也纯正,就如人穿的旧衣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亮光,也是几千年来形成的。

网上也有对镜子的质疑,汉朝也有玉做的镜子,此间梳妆台上放的一件椭圆形器,背面为龙纹,另一面为平素无纹,已有沁色,极有可能就是镜子。

另外一件“玉凳”是否是与梳妆台一起的附近还值得研究,它是两件玉器,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可以放香炉、花瓶等,在写鉴定证书时我也并没有确认是否为凳。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古代器具的造型和用途在很多时候是很难考究清楚的,这也需要各界的继续探讨。

而对于汉代梳妆台鉴定质疑的人首先应该以实物进行分析,不应以玉器用途的不同意见而断定东西的真假。

周南泉的“汉代玉梳妆台鉴定方法”

周南泉接着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玉器鉴定方法”,共分六步

第一、首先确定是否为玉

石头分为千万种,古代称“石之美者为玉”。石头的硬度是不一样的,硬度从1度到10度不等,最硬的是钻石10度,硬度最低的为1度的石膏。硬度在4.5度到7度之间的才叫做玉。

一块石头能否称为“玉”需要满足五个条件:玉需是半透明的,质地温润;硬度在4.5到7度之间;玉的比重达到2.8到3,拿在手里坠手;颜色包括白、青、黄、碧、墨五色,每一块玉一般只有一个颜色,某些玉有两种颜色组成;玉还需要是天然的,浑然而成。

第二、产地。

如果拿到一块玉还要了解它的产地,如同一种性质的玉,在新疆和田一带、昆仑山上、昆仑山下的青海、东北辽宁等地都有可能出现。近几十年来,因市场需要又出现了以往不见或不常用的玉料产地品种,主要为青海料、南韩料和俄罗斯料等,还有其他冒充和田产地的玉。对于不同地区生产的玉料,周南泉说:“不同地方同一类的玉,虽然性质相同,但它的质感等细分是不同的,经常看就能明白了,就如我们看非洲人和亚洲人之间的不同一样,一看肤色就能区分。”

古代物品中,玉的硬度最高,而带动解玉沙的器具任何时候都比玉料低,最早是石或竹木牙骨等,然后是青铜、铁、钢等。因此,随着上述硬度不同物质用来制作玉器,其玉料的硬度越来越高,凡可用上述不同时候物质可以刻画的玉料,逐渐淘汰,最后仅剩下硬度最高的和田玉,例如,红山文化的玉器,一般为硬度较低的岫岩玉或河磨玉,硬度在4.5到5.5度之间,如果用和田玉制作红山时期的玉器,则很可能为赝品;青铜器出现之后的商朝,用青铜器可以刻动的岫岩玉就逐渐退出主流。以此类推,根据不同时期制作玉器工具硬度的不同,其用玉料也随着改变,因此,不同时期用硬度不同的玉料也是鉴定玉器的方法之一。

第三、沁色

沁色是千百年的时间里,玉在陵墓中接触到空气和水等物体在玉器表层形成的化学反应所致。周南泉说:“就沁色而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沁色轻重和颜色都有差异。例如在东部的山东、苏南苏北一带出土的汉朝玉器,因靠近海,沁色为一般为灰白色。陕西、山西、内蒙等黄土高原一带沁色则偏红偏黄,长江下游高古玉多呈鸡骨白色等。沁色一般200年以上才能形成。”

第四、工艺。

古代的玉器总的来说都是靠沙子磨出来的,制作极其困难。需要用硬度超过玉料硬度的、像粉末的解玉砂与水活成浆糊,以工具带动来完成打洞。历代所用工具主要有竹木、石、青铜、铁、现在则是电动机器。周南泉具体说明制作工具也是鉴定玉器真假的一个方面:“青铜器以前的玉器都为‘喇叭孔’口,进口大,出口小,原因是最初的工具本身比玉和砂较软,带动沙子之后钻具越磨越细,形成了喇叭形。反过来汉代玉器出现喇叭孔那就可能为假,原因是战国时期铁器就已出现,铁器的硬度比较高,带动沙子打磨不会轻易被磨细,所以战国以后的玉器上的洞都比较直一些。”其他也包含花纹、浮雕等工艺留下的痕迹也可以鉴定年代和真假。

周南泉举例说明:“古玉器的阴线都以砣子带动沙子转出来的,线条中的直线和弧线必留下手工砣子的磨制痕,如果线条两边有机器碰裂痕则有可能为假。包括打洞的方式和痕迹等工艺都能鉴别出各个朝代不同的风格。还有古玉器的开片也属于其中之一,古代的开片都是厚薄不均的。”

第五、纹饰

玉器的纹饰在各个朝代也是不同的,周南泉表示,纹饰能够让玉器的断代更加精确,例如玉器从工艺的打洞方面仅仅能够鉴定出属于战国前后的玉器,但具体是春秋、商朝还是战国,则需要通过玉器的纹饰进行判定,例如龙和造型和人穿的服饰等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形象。

第六、造型

周南泉以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枕头为例,阐释造型的判定,首先判定玉的材料、沁色、工艺,再看造型。造型也并非是占绝对位置的,仅仅是玉器鉴定的一个方面,古代的东西很多都没有记载。

当记者问道:难道目前就没有玉器造假在各个方面都很完美的吗?周南泉回答到:“玉器的造假几方面都能够模仿出来,但总体来说他们会漏洞百出,四不像。造假的人并不是古代的人,也一般不用古代的工艺手法,所以他的想法、工艺、颜色很难全部做到正确。鉴定玉器需要了解以上六个条件,他们相辅相成,但如果玉器存在问题,则其中一项有破绽就足够了。例如红山文化的玉器用和田玉做,就是个错误的选择。”

大众的误区:真玉并非那么少

周南泉谈到玉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时称:“玉器是中国所有文物中最难鉴定的,原因是除清代玉器外,其它近一万多年来的成品几乎都没有落款和标记。而玉器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物,它本身就是石头,在中国古代旧石器时期制造武器和工具的时候,玉石就可能被捡到并做成器物。人们发现玉器很好看,很难打磨,做出来之后就不舍得用,慢慢就形成了玉和石的分离。之后便出现了佩戴、装饰、保存的习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有的用途,是别的物质无法代替的。

对于目前大众对于古玉器的数量认识和观点,周南泉认为是存在误区的。据新疆和田地区矿物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几乎已经采完并由国家限制开采的和田地区的玉料,每年依然有3500公斤左右被水从昆仑山上冲到河流中。其实可以简单估算一下,从古至今多少万年的冲积和开采,仅这一个地区的玉石数量都是可想而知的,而且这里产的玉石几乎都做成了玉器。何况中国玉的产地也很多,据此推测,它们加起来的玉器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另一方面,玉器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的保存量肯定会很多。不像瓷器那样容易损坏,玉器可以保存千万年而完好无损,也不像金属可以经常溶掉重新作器,也不像书画,撕掉烧掉就没了。即使一件玉器被损坏了,还能制作出很多件小的配件。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工程建设和盗墓等造成了玉器的大量出土。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玉器流传下来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周南泉说:“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说民间的东西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也不可能这么好,都是现在做的。实际上并非如此,经过我的调查,玉器虽然新作的很多,但古玉器的存世量仍然很多。因此,对古玉器数量巨大的情况,很多人都存在着误区。”

人物信息:

百科名片

中文名:周南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兴宁市

出生日期:1936年生

职业: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历史系

周南泉,男,汉族,1936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市,祖籍广东。

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同年供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

1972年调入故宫博物院,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特别是古代玉器的研究、鉴定和陈列展览工作,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等卷条目的撰写;先后参加《中国美术史》(王朝闻主编)部分章节、《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卷等国家组织出版的重点图书的撰写与编著。

曾在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总店、故宫博物院、陕西省文物总店、山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新加坡收藏家协会、台湾古玉文化研究会、香港珠宝学院等文博单位和院校授课、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先后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古玉学术交流、讲座、授课和鉴定等活动。主持故宫《中国古代玉器馆》等大型展览十余次。

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常委,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和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珠宝玉器鉴定组组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新加坡收藏家协会、中国古玉香港学会顾问。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