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张坦贤(董事长)

张坦贤(董事长)的个人简介 张坦贤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

张坦贤(董事长)的个人简介

张坦贤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执行秘书长,珠海市建筑设计院上海院院长。 长期从事特种工程领域的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特种工程设计和施工超过三百余项。

简介

张坦贤男,出生年月:1962.7,籍贯:江西省兴国县,民族:汉,政治面貌:党员,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学位: 工学博士,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时间:1981年10月,国家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建筑经济师,上海同华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建筑物移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执行秘书长,珠海市建筑设计院上海院院长。 长期从事特种工程领域的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特种工程设计和施工超过三百余项。

国家规范标准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首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首部《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 范》(GB50702-2011)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首部《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双曲拱桥加固改造技术规程》(CECS319:2012)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首部《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完成第二稿)主要起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送审稿审查完成)主要起草人。

国家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建筑工程抵御大地震灾害关键技术研究》(2009BAJ28B02) 课题组副组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移位改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3A03-6)主要完成人

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T13B01-01)主要完成人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50321803)主要完成人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号50025821)主要完成人

主要论文

《上海原民立中学四号楼整体移位设计》 国家核心期刊《结构工程师》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一种经济且可大幅提高梁补强量的加固方法》 国家核心期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玻璃纤维与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核心期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抗弯全过程理论分析》 国家核心期刊《结构工程师》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抗弯试验研究》 国家核心期刊《结构工程师》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大型古建筑木结构大楼检测鉴定》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大型古建筑砖木结构房屋检测鉴定和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国家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抗震加固钢拉杆设置”,专利号2010/10239126.6;

第二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砌体结构新型抗震骨架体系”,专利号2009/10047243X;

第二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窗间墙抗震加固新方法”, 专利号2010/10045855.8;

第二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砌体结构新型抗震加固构造柱”,专利号2010/10193502.2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第一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窗间墙抗震加固新技术”,专利号:2008/20154245.X;

第一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圈梁”,专利号:2008/20153589.9;

第一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转换梁”,专利号:2008/20154935.5;

第一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构造柱”,专利号:2009/20211954.1;

第一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抗震加固钢拉杆设置”,专利号:2010/20274195.6

典型移位工程

2010年2月,主持完成的上海市原民立中学四号楼移位工程的施工和设计,张坦贤同志为施工和设计总负责人。

上海市原民立中学四号楼移位工程被中央电视台CCTV1、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上海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等多家电视媒体,人民日报、人民网、文汇报等多家国家级报纸集中的全方位的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报道该工程创造了“建筑奇迹”、“世界古建筑移位历史上史无先例”,“施工难度在世界古建筑移位历史上尚属首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报道“中华砖木古建筑第一移” 。

1.1、这栋古建筑的历史地位:

(1) “大中里”是老上海市的名片,是上海古老的石库门区域。

(2) 九十高龄的欧洲城堡式花园住宅--民立中学四号楼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是这片石库门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移位保护对于保留老上海“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2、这栋古建筑移位技术的历史地位:

主要有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的前所未有,以及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新突破。

1.2.1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的前所未有:

(1)、与世博地铁专线13号线站点交错施工,给古建筑的安全保护增添了极大的难度。这样的技术难度和施工环境在建筑移位行业史上前所未有。

(2)、古建筑必须经过砖砌的简易防空洞,这在建筑移位行业史上也是尚无先例。

(3)、砖木结构古建筑年代之久、面积之大、重量之重、技术之复杂真正实现了斜向斜坡移位,在古建筑移位行业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查遍国内外资料,只有移了800O的,1800O的没有。

(4)、砖木结构古建筑严重的“年老体弱”和先天不足实属罕见,一到三层大空间,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达58%,应用了我公司申请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四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确保移位的安全顺利进行。一到三层大空间,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达58%的国内外行业没有过。

1.2.2四个砖木结构古建筑行业新突破是:

(1)、往往在初始推动时会产生大的振动和裂缝,是建筑移位一个最危险点,这次初始推动时,不仅倒放在托梁上的五粮淳酒没倒下,倒满酒杯的酒一滴也没掉出,这是国内外移楼行业的新突破。

(2)、由凭经验到精确计算的突破。

(3)、由外科式监测到全体位监测的突破。

(4)、由点加固到全方位体系、节点和重点的加固。

典型改造工程

2010年12月,张坦贤同志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法兰桥创意园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施工和设计的总负责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华社、文汇报等均作了重点报道

1、 巨型老工业建筑历史沿革及建筑介绍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的上海,拥有大量老工业厂房,这一个个厂房就是历史的标本、历史的记忆,由此上海被称之为中国LOFT的高地,也即是新型文化和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LOFT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经济代名词,全世界以LOFT产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位于上海欧阳路196号的法兰桥创意园,原为上海市电子管二厂,承载着中国近代工业厚重而光荣的历史:该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支32厘米细管荧光灯,直径40厘米船用导航雷达指示管一直是国内独家生产的产品,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上海法兰桥创意园位于欧阳路196号,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近四平路,距内环高架广中路入口2公里,上海火车站4公里,虹桥机场20公里。北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连虹口体育场、四川北路商业街,南临陆家嘴金融中心及北外滩商圈;东近虹口区政府。

上海法兰桥创意园10号楼原为上海市电子管二厂束管大楼,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共十层。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69.43米。地下室层高为2.4m,上部建筑一~八层层高均为6m,九层层高为5.5m,室内外高差0.3m,结构总高为53.8m。该建筑经过几次改建,可查改建于1975年。

目前国内老工业建筑改造成创意园的建筑多为多层砌体结构,老建筑层数多不超过六层,高度超过30米的很少见,如比较有名的北京798工厂,上海比较有名的SVA越界、1933老场坊和2577创意大院等。由老工业建筑改造成创意园的上海法兰桥创意园10号楼,不仅单体体量大而且共十层的层数、建筑高度和结构高度均创造了国内第一,这些创造第一的高度、层数以及多次改建造成的不统一的多种结构形式,必然在抗震要求、结构安全和功能实现上产生出老工业建筑改造成创意园难度质的飞跃的国内第一。

2.、加固改造难点

2.1、抗震等级高,抗震构造措施复杂

厂房建造于上世纪中叶,其时国家没有抗震规范,所以该建筑完全没有抗震设防,现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必须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按国家抗震规范规定:当建筑高度大于30米时,房屋抗震等级为二级。本改造工程建筑高度为69.34米,是抗震等级二级要求高度的一倍还多,其抗震要求极高。对一个完全没有抗震设防的巨型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其抗震构造措施极其复杂。一般的工业厂房改造一、二层居多,高度极少超过30米,超过50米的没有,本建筑高度69.34米,所以其抗震改造难度目前国内第一。

2.2、防火等级高,防火设计复杂

按国家建筑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属于高层建筑防火,当建筑高度大于50米时属于一类防火建筑。改造的工业厂房超过50米的没有,本改造工程建筑高度69.34米,为一级防火建筑,老工业厂房改创意园的一级防火建筑加固改造国内尚无先例。

2.3、本工业建筑“先天不足”

在地震中上部结构最为危险,上部结构强度至少不应比下部弱。本工业建筑由于施工年代久远,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上部七、八、九三层的柱子强度只有下部柱子强度的一半,已是十分危险,偏偏本建筑未进行抗震设防,这些先天不足导致本加固改造的技术难度很高。

2.4、本工业建筑“年老体弱”

(1)作为工业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工厂生产使用,梁、柱、板均有露筋、开洞等损伤。

(2)本建筑经过多次临时改建,搭建的夹层梁简支在生锈的钢牛腿上,内部结构受力体系很不明确。

本工程应用本公司二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结构的抗震和防火要求,对于“先天不足和年老体弱”的问题依照本公司参编的加固国家规范进行了加固改造,在完全满足结构安全的同时,也满足了建设方的功能要求。在建筑高度、层数和改造难度上,是一个国内独一无二的由巨型老工业建筑改成创意园的成功范例,是巨型老工业建筑改造成创意园的“中国第一改”。

3、本工程加固改造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评估

该项目若不实施加固改造,而推倒新建同等面积的房屋,将产生建筑垃圾约79542吨(其中:水泥14178吨、砂17713吨、碎石41311吨、钢材3221吨、砖砌体3119吨)。如此多的垃圾处理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外,垃圾的填埋需占大量的土地。

若新建同等建筑面积的房屋,需新增建筑材料消耗:水泥14178吨、钢材3221吨、烧结普通砖3119吨(约97.05万块)等其它建筑材料。

按2007年国家颁布的水泥能耗限额标准,生产规模在每天4000吨以上的企业每吨水泥可比综合能耗为0.105吨标准煤;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水平,吨钢综合能耗为0.61943吨标准煤;2009年浙江省颁布的每万块烧结砖综合能耗限额为0.47吨标准煤计算。

新增14178吨水泥需耗能1488.69吨标准煤;新增3221吨钢材需耗能1995.18吨标准煤;新增97.05块烧结普通砖需耗能45.61吨标准煤。

通过加固改造,仅上述三项建材,可节能用能约3529.48吨标准煤,节约用能费用345.89万元(每吨标准煤的交易价格为980元计)。不仅节约了3529.48吨标准煤,还因社会用能的减少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减少了79542吨建筑垃圾的处理,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明显。

对欧阳路196号创业园4.8万平方米建筑实施结构加固改造,只需结构加固成本1200万元。而新建同等规模的建筑物,按现结构建造成本1800元/平方米计算。需建造成本8640万元,加固改造成本只占重建成本的13.9%,剔除加固成本,可为业主节约投资费用744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节能改造样板

张坦贤同志主持完成了世博先行项目――同济大学文远楼抗震加固与生态节能改造工程的施工,抗震加固施工总负责人,中国房地产报以“同济文远楼:老建筑生态节能改造的“样板间””作了报道。

1、“文远楼的节能改造,就是为了综合运用生态技术,为今后世博会老厂房节能改造做试点。”担任着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说。作为全国老建筑节能改造的样板、“生态世博”先行示范项目,“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改造在我国尚无先例,文远楼可以说是创此先河”。

2、抗震加固改造原因 由于同济大学文远楼需要进行生态节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增加屋顶花园、增加太阳能屋面系统、部分房间功能的改变等都会使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使部分梁、板、柱在改造后不能够满足承载力和抗震的要求而需要加固;同时,由于文远楼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50年,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材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材料的强度一般都低于原设计强度,部分墙体的粉刷层以及顶层的屋面梁还出现了裂缝;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文远楼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抗震性能较差,加之我国当时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结构设计以考虑经济性为主,安全系数较低。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应对结构进行加固,以确保文远楼结构顺利进行生态节能改造和安全使用。

3、抗震加固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和创新点

3.1、对于阶梯教室需增加屋顶花园的部位。增设钢结构架空层,刚结构架空层的支点直接作用在原结构的框架柱顶上,屋顶花园上的所有荷载直接作用在架空层上,再由架空层传到柱子及基础;该区域的框架柱采用单面(边柱内面)加大柱截面和湿式外包钢的方法进行加固。

3.2、原160人阶梯教师屋顶需要增加太阳能系统,作用在框架梁柱上的荷载大幅度增加,如果直接将荷载作用在屋面板上,屋面板也需要加固。为了减少对原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影响,将在改造过程中太阳能系统产生的荷载通过钢构件架空的形式直接将荷载传到框架柱上,由于该区域框架柱截面偏小,对该框架柱子采用单面(内面)加大柱截面或湿式外包钢的方法进行加固。3.3、中部三楼屋面增加屋顶花园的部位在原屋面板板底粘贴钢、碳纤维等材料进行加固。

3.4、其它部位不满足要求的柱子采取单面增大截面法或湿式外包角钢法或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对不满足要求的各层柱采用四面加大截面法加固,此法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其它部位不满足要求的梁采用梁底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

3.5由于原设计中没有考虑抗震设防的要求,抗震结构不完全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标准。在本次改建过程中,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剪力墙等方法提高该房的抗震性能。

3.6、加强框架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的连接作用。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