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张培昌(院长)

张培昌(院长)的个人简介 张培昌,男,1932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无锡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六年制)。在南京气象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是国内著名的大气物理与大气

张培昌(院长)的个人简介

张培昌,男,1932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省无锡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六年制)。在南京气象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是国内著名的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

任职情况

南京气象学院(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长

南京气象学院(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江苏省第六、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南京气象学院(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南京气象学院(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

南京气象学院(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

中美合资明视达气象雷达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专家顾问组组长

《自然灾害学报》编委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编委

荣誉称号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1993-)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6-)

研究方向

大气遥感探测

大气物理

个人成就

张培昌教授主持和主要参加“七五”、“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两项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三项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及内容如下:

1.在天气雷达探测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

(1) 雷达定量估算降水强度和区域降水量检测技术的研究

这项成果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雨强之间的关系、提高雷达资料质量和测雨精度的各种方法,设计建立了一个先进的“数字化天气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降水的业务系统”。该系统在1995年汛期使用中表明,可为用户提供清晰、直观、详细的雨情实况,以便供领导部门在防汛抗洪中作出决策。专家组验收认为,该项成果整体上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已进入当前国际研究的前列。

(2) 天气雷达组网拼图技术的研究

这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南京、上海、盐城三市雷达回波自动拼图。以后由上海气象局等单位扩大到十三部雷达的拼图。目前,已向全国推广。这为实时、有效地追踪和警戒灾害性天气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内领先,优于八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

(3) 雷达定量测定降水等诸物理量方法研究

在该研究中首次提出和推导出用雷达反射率因子及雨强确定雨滴谱、静止大气中平均多卜勒速度和标准差的理论关系式,并用实际雨滴谱资料进行验证表明,它比通常使用的单因子统计关系在精度上有很大提高,而且物理意义清晰,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

2、降水粒子对厘米电磁波散射、衰减的研究

该研究首次推导和解出冰水混合与分层均匀这两种情况下旋转椭球状降水粒子对厘米电磁波散射的精确解,建立了小椭球状粒子的雷达气象方程,计算了椭球粒子的雷达截面、雷达反射率和衰减系数等随波型、波长及降水粒子参数的变化关系,绘制了图线和数表,这些都是微波探测大气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参数。它为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反演中遇到的云和降水粒子的非球形处理这一难题的解决,提出了理论前提和实际计算数据,有关成果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内领袖和国际先进水平。

3、大气折射指数时空分布特征、气候统计模式研究

该研究建立了中国几个地区微波折射指数的垂直分布模式,并对大气折射指数进行了交叉谱、时空谱以及最大熵谱分析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气候结论。这些成果对提高雷达探测精度有明显的作用,泰山、长乐雷达站应用后反映很好。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

张培昌教授在学科建设及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

学科建设及培养人才方面的成就:

1、在1978年至1992年担任 南京气象学院领导职务期间,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为全国培养了大量各类、各层次的人才,特别是气象工程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有成就的专家和领导骨干。他亲自创建国内第一个以雷达气象、卫星气象这些前沿学科为主的大气探测新专业,满足了气象事业现代化对这类人才的急需。由于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重要贡献,1992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近五年来以他为首将大气物理学科中原来三个方向(大气探测、边界层物理、云雾物理)拓宽到大气遥感物理、大气遥感技术、大气遥感资料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反演及模式识别技术、大气化学等一些新的前沿方向上去,并在这些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一批研究生。他亲自指导研究生达26名。同时还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学科梯队。由于对以上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1996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2、先后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过《雷达气象学》、《大气微波遥感基础》、《气象观测学》、《气象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普通物理学》、《大气探测基础》、《电磁场理论》等八门课程。他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重视教书育人,指导研究生论文认真、仔细,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1993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以他为首开设的《雷达气象学》课程和由他主编的《雷达气象学》一书,分别获江苏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气象系统优秀教材奖。

3、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气象工程项目的论证、审定和验收,一般担任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为这些项目把关作出贡献。

个人贡献

他担任 南京气象学院主要领导期间,积极拥护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善于团结领导班子共同搞好学院工作。并在教育改革、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为学院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他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思想修养。

研究成果

(一)、获奖情况

1、张培昌,顾松山,王致君等,雷达定量估算降水强度和区域降水量监测技术的研究,获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

2、顾松山,张培昌等,天气雷达资料的收集和预处理方法研究,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

3、汤达章,张培昌等,雷达定量测定降水诸物理量研究,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1979年。

4、王宝瑞,张培昌等,降水质点对厘米电磁波散射、衰减模式,获 南京气象学院一等奖,1989年。

(二)、正式出版的教材和著作

1、张培昌,戴铁丕,杜秉玉,汤达章《雷达气象学》,气象出版社,1988年。

2、张培昌,王振会《大气微波遥感基础》,气象出版社,1995年。

3、戴铁丕,张培昌,詹煜《雷达气候学》,气象出版社,1995年。

(三)、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1、张培昌 711测雨雷达探测和摄取回波资料时考虑的一些问题 气象 1979年 第一期

2、张培昌 汤达章 雨滴在静止大气中的平均多普勒速度 南京气象学院 1980年 第一期

3、戴铁丕 汤达章 张培昌 用雷达反射因子Z和衰减系数K确定雨强I的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0年 第二期

4、张培昌 戴铁丕 楼文珠 711测雨雷达进行单点降水测定的试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1年 第二期

5、张培昌 711测雨雷达观测数据进行订正的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2年 第一期

6、袁立功 张培昌 气象回波宽度与雷达最小可测功率关系的研究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3年 第一期

7、汤达章 张培昌 用雷达反射率因子Z及雨强I估算雨滴谱的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年 第二期

8、戴铁丕 张培昌 魏鸣 713测雨雷达测定区域降水初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7年 第一期

9、张培昌 戴铁丕 曾春生 用雷达反射因子Z及雨强I确定雨滴在静止大气中的多普勒速度标准差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年 第二期

10、张培昌 李晓正 顾松山 天气雷达组网拼图的四维同化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年 第三期

11、顾松山 张培昌等 天气雷达数字图象的无失真编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年 第三期

12、伍志芳 戴铁丕 张培昌 用变分方法校准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的数值计算和精度分析 气象科学 1989年 第三期

13、Wang Baorui, Zhang Peichang, Ji Yimin,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Inhomogeneous spheroidal particles, 1989 computatinal physics, 1989,1

14、邓勇 张培昌 利用数字化雷达柱体最强回波图象作强对流天气路径临近预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9年 第四期

15、张培昌 陈仲荣 从非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中获取湍流信息的有关模拟试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0年 第一期

16、张培昌 王宝瑞 嵇驿民 椭球状降水粒子群微波特性的理论计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0年 第二期

17、嵇驿民 王宝瑞 张培昌 计算雷达截面的积分方程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 第一期

18、王宝瑞 张培昌 嵇驿民 微波衰减的准解析计算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1年 第一期

19、戴铁丕 张培昌 梁汉明 邓志 锋面附近折射场结构及其雷达水平探测误差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1年 第二期

20、郑学敏 戴铁丕 张培昌 郑克刚 四种表征折射指数垂直剖面物理量的比较及其应用 气象教育与科技 1991年 第二期

21、张培昌 戴铁丕 郑学敏 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统计模式 气象科学 1991年 第四期

22、袁立功 陈仲荣 张培昌 常规天气雷达涨落回波中湍流速度的伪彩色PPI显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1年 第四期

23、郁凡 张培昌 陈谓民 GMS双光谱云图分类微机处理系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年 第一期

24、张培昌 戴铁丕 傅德胜 伍志芳 用变分方法校准数字化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基本原理和精度 大气科学 1992年 第二期

25、戴铁丕 张培昌 郑学敏 射线弯曲度 的几种计算方法和精度比较 气象科学 1992年 第二期

26、张培昌 戴铁丕 王登炎 林炳干 最优化法求Z--I关系及其在测定降水量中的精度 气象科学 1992年 第三期

27、王登炎 张培昌 顾松山 天气雷达RHI上0C层亮带模式识别系统 长江三角洲灾害性天气研究论文集 1992年 34--39

28、刘晓阳 张培昌 顾松山 用折叠线跟踪算法退除多普勒速度折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年 第四期

29、郭光 严绍瑾 张培昌 大气边界层湍流的混沌特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年 第四期

30、张培昌 袁招洪 顾松山 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的一种无失真压缩方法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年 第二期

31、胡雯 张培昌 顾松山 王春茹 多普勒天气雷达预报强对流回波移动模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年 第三期

32、张培昌 王登炎 顾松山 戴铁丕 多普勒天气雷达PPI上0C层亮带模式识别系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3年 第四期

33、张培昌 刘传才 旋转椭球雨滴群的雷达反射因子 大气科学发展暨海峡两岸天气气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1994年10月 220

34、张培昌 胡明宝 汤达章 多普勒天气雷达复信号最大熵分析的数值模拟 大气科学发展暨海峡两岸天气气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1994年10月 217

35、Zhang Peichang Lin Bingan Gu Songshan Improvement of weather radar-measured rainfall over a region with comparison to other Techniques GAME SCI.ALS.1994,21

36、詹煜 张培昌 戴铁丕 北半球中纬地区大气折射指数多年的时空振荡研究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年 第二期

37、顾松山 张培昌 孙海冰 雷达估测区域降水量的外场试验流程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专业委员会大气探测论文集 1994年56页

38、Gu Songshan Guheqing Wang Chunru Zhang Peichang A New Approach to Suppressing Cltter for a weather Radar 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dar Meteorology

39、张培昌 詹煜 戴铁丕 大气折射指数气候振动特征的最大熵谱分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年 第一期

40、强 王宝瑞 张培昌 分层均匀介质折射率廓线的重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年 第二期

41、张培昌 李建通 顾松山 用多重网格法解赫姆霍兹型欧拉方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年 第二期

42、李建通 郭林 张培昌 最优插值法用于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 厦门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1995年11月 99-103

43、王宝瑞 忻邻艳 张培昌 蒋修武 锥球状粒子对偏振雷达电磁波散射和衰减特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年 第四期

44、戴铁丕 詹煜 我国20个地区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的三种统计模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6年 第四期

45、罗云锋 张培昌 王振会 有云大气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反演辐亮温的数值试验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委员会大气遥感技术论文集 1996年12月12页

46、王宝瑞 张培昌 蒋修武 嵇驿民 分层旋转椭球散射场准解析解级数系数的确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7年 第一期

47、林炳干 张培昌 顾松山 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方法的改进与比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7年 第三期

(四)、翻译及编写讲义

1、[美]L.J.巴顿著,张培昌 戴铁丕译, 王振会 王鹏飞校 雷达探测大气 1982年12月

2、[美] J.M.华莱士P.V.霍布斯著, 王鹏飞 章澄昌 曹文俊 张培昌 王保信译 大气科学概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年9月

3、张培昌 大气科学基础(上册) 1980年7月

4、张培昌 天气雷达信号数字化处理及应用(上册) 1987年。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