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朱存明

朱存明的个人简介 朱存明,男,1956年10月生,徐州市人。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美术学硕士生导

朱存明的个人简介

朱存明,男,1956年10月生,徐州市人。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徐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美术学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导师组组长。徐州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艺术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点创建学术带头人。徐州师范大学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淮海发展研究院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徐州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徐州师范大学文史学部教授委员会委员。

朱存明

,男,1956年10月生于徐州市。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文艺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所长,淮海发展研究院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徐州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美学》编委。被评为徐州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学术人才,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333科学技术人才跨世纪培养工程”人员。被评为2000-2002年度徐州师范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高级专家。主讲过十余门课程。
1982年以来,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学评论》丛刊、《外国美学》、《学术月刊》、《美术史论》、《民族艺术》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愈百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8部,参著数部。主编“20世纪学术思潮丛书”一套5本。完成科研项目四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5项。多次获省、市、南京大学科研成果奖。研究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被《北京大学学报》等摘引、转刊。《书城》、《民族艺术》、等报刊杂志发表有对朱存明研究成果的介绍与评论。论文已被译成英、法、韩、日等国文字。在法国出版法文本的专著《美》。

主要教授课程


《文学概论》《美学》《文艺批评方法论》《西方文论》《20世纪西方美学》《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20世纪中国美学》《艺术哲学》 院
出版著作:
1、《美学理论百题》(与王海龙合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233页,16.7万字。书号:ISBN 7―5435―0134―1 2、《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独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419页,30.6万字。书号:ISBN 7―80616―066―3/B.4
3、《中国的丑怪》(独著)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25页,26.3万字。书号:ISBN 7―81021―918―9
4、《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独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334页,20.9万字;2002年第二次印刷。书号:ISBN―80108―351―2/B.06
5、《审美文化新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34页,参著6万字。书号:ISBN―5399―1051―8/I.990
6、《美》(独著)法文版,巴黎,巴黎:Desclée de Brouwer 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138页。书号:ISBN 2―220―04731―8
7、《美丑》,(独著)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9月版。书号:ISBN 7-80646-248-1/1·308
8、《淮海文化研究》,(主编)西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246页,20.1万字。书号:ISBN 7―80108―497―7/k·30
9、《图像生存――汉画像艺术散论》(独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2月版,20万字。
10、《汉画像的象征世界》(博士论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30万字。
11、《世纪回眸----20世纪学术思潮丛书》(朱存明副主编)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一套五本。100万字。
12.《美的根源》
13、《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
发表论文:
1《灵感的来源及获得》载《美学评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二辑,8000字。
2《一本有意义的美学论著》载《美学评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四辑,9000字。
3《灵感概念的中西比较》载《中国美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83年,江苏省美学学会编,12500字。
4《中国美学史研究方法浅谈》载《江苏美学通讯》,1984年,第9期,6000字。
5《鲁迅美学思想三题》载《徐州师专学报》创刊号,1984年,7000字。
6《说中西灵感观》载《文艺研究》,1986年第六期;人大复印,见《文艺理论》1985年二期;又见《灵感之谜》一书,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247―257页。
7《墨子与卢梭艺术否定论的比较及其它》载《外国美学》第七辑,商务印书馆,1989年,259―276页;另见《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第1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8《徐州出土汉兵马俑的审美艺术价值》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美术史论》1988年第二期;人大复印《造型艺术研究》1988年第八期,8000字。
9《美学综述》载《江海学刊》1988年第六期;人大复印《美学》1989年第四期;此文被译成韩文,8000字。
10《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载《徐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一期10000字。
11《灵感思维与中国文化源》,1988年五月“上海中国文化源学术讨论会”论文,12000字。
12《环太平洋文化中的华夏文明与美洲文明》,1989年5月西安“西安―东亚环太平洋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载《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二期,12000字。
13《梦与文学比较研究论纲》载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域外文学论文选》创刊号,1990年,8000字。
14《从中国的与文化谈起》《淮阴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15《中国文艺中的怪诞》载《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四期,82―87页,10000字。
16《论鲁迅的神话观》载《上海鲁迅研究》第四辑,1991年,10000字。
17《饕餮源流小史》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10辑,6000字。
18《拆半与审美》载《美学与艺术评论》第四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05―221页,8000字。
19《论康德的人类学美学思想》载《学术月刊》1992年第10期,8000字。
20《十字穿环:汉代人宇宙观的符号象征》,载《汉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40―160页,12000字。
21《艺术创作与灵感》载《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四期,8000字。
22《论中国古代的拆半表现与审美》,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12000字。
23《自然中的欢娱与哀伤》载《学语文》,1992年第六期,5000字。
24《内觉与灵感》载《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4期。人大复印《心理学》1994年11期。
25《〈蒋孔阳美学文艺学论集〉论要》载《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名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000字。
26《千面英雄:中国古代的崇拜文化》,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10000字。
27《关于人文精神问题》,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第三期。
28《梦与文学的比较研究》,载《外国美学》第十一辑,商务引书馆,1995年版,7000字。
29《审美文化的人类学还原》,载《学术月刊》,1995年12期;人大复印《美学》1996年第二期,9000字。
30《现代西方美学历程的剖析》,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二期,4000字。
31《审美文化中的艺术》,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三期,7000字。
32《读书与求知》,载《江苏学人随笔》,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审美文化的人类学视界》,载《文学人类学论丛 ·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8000字。
34《图腾美学与精神家园》,载《民族艺术》1998年第一期,6000字。
35《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与审美》载《文化艺术周报》1992年10。
36《建立文化学的美学》,载《文化艺术周报》1992年报1。
37《中国诗歌的文化之路》,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期。
38《以美育代宗教的文化解析》,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四期,10000字。
39《“美育救国”与美的超越》,载《高师教育研究》1999年第二期。
40《论教学的审美属性》,载《高师教育研究》2000年第二期。
41《以美育代宗教的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 第三期
42《论教学的审美属性》,载《南京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年第一期。
43《视觉与人类生存》,载《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三期。
44《淮海地区古代方国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
45《彭祖与养生之道》,载《中国道教》2001年第五期。
46《美学沉思录》,载《研究生学刊》2001年第一期。
47《论淮海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载《淮海文汇》2001年第6期。
48《道家文化与地方性知识》,载马来西亚《人文杂志》2001年第9月号。
49《图腾 图像 仿像――论视觉文化的历史范型》,载《文学前沿》2002年第5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人大复印《文艺理论》2002年第11期。
50《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载《美学与艺术评论》第六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死亡幻境》,载《重庆文艺》2002年第一期58-59页。
52《诗歌美学的新开拓》,载《淮海文汇》2002年第五期,43-45页。
53《铸鼎象物与汉画像的渊源》,载《民族艺术》2002年第四期,150-165页。
54《汉画像与中国文化导论》,载《审美文化研究》创刊号,2002年,102-118页。
55《仿像: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景观》《美与时代》2002年12下期,7-9页。
56《论象征的理论建构》,载《文学评论丛刊》,2003年第一辑。
57《汉代墓室图像的象征主义研究》,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一期。
58《汉代祠堂画像的象征主义研究》,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二期。
59《汉代棺椁画像的象征模式》,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四期。
60《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访谈录),载《民族艺术》2004年第一期。
61《视觉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美与时代》2004年4月下。
62、《汉画像研究的方法问题》,《中国美学》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
63、《人类学美学的审美视阀》,《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 期。
64《仪式与戏剧的起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其余论文从略)

科研项目


一、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04-05
2、 省政府“十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子项目:“苏北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研究”。03-05
3、 省政府“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研究:“以汉画像石恢复汉代神话史”。03-05
4、 省教委“十五规划”项目:“汉画像石与中国文化研究”。03-04
5、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文艺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04-05
二、已经完成的项目:
1、 省政府项目:“ 灵感思维研究”93-94
2、 省教委项目:“中国文艺中的怪诞”95-96
3、 省政府项目:“ 汉画与神话”97-98
4、 省教委重点项目“淮海文化研究”99-00
获奖情况:
1、 1998年论著《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2001年论著《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获徐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2001年论著《美丑》获南京大学“G川良一”奖学金。
4、 2002年论著《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获江苏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社会学术兼职:
1. 徐州师范大学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所长
2. 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院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3. 曾担任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会主席,主编《研究生学刊》
4. 《中国美学》编委
5. 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6.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7.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会员
8.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9. 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
10.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
11. 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会员。
12. 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研究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例如,《汉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审美文化的人类学还原》、《审美文化中的艺术》、《图腾图像 仿像――论视觉文化的历史范型》、《以美育代宗教的文化阐释》等论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被《北京大学学报》等摘引、转刊。
《书城》、《民族艺术》、《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有对朱存明研究成果的评论。论文已被译成英、法、韩、日等国文字。在法国出版法文本的专著《美》。学术观点多次被学术著作引用。
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评论《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论著时说:“在别人研究的误区中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非常有价值的,难能可贵的,显示了存明同志的学术探讨的勇气与锐气”(见《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序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评论《中国的丑怪》一书时说:“他开辟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路子,填补了中国关于丑怪这一美学现象迄今尚无人专门研究的空白。”(《中国的丑怪》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1页。)
《民族艺术》1997年第三期在学术信息栏目中专门介绍了《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
《民族艺术》1998年第二期发表署名文章《灵性的世界》评论说:“《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已精当的理论建树和严密的文化体系,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
北京大学博导傅刚博士在上海的《书城杂志》上发表《开辟审丑学研究的新路子》评论《中国的丑怪》:“论著独特的视角,在别人不太注意的领地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论著的另一特点就是破译了一些中国文化研究史上的千古之谜。”
南京大学博士周继武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发表署名文章《读朱存明〈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此书是有独特价值的,他对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发展轨迹的勾勒,是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
成果被引用情况:
《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的学术观点多次被“海外博士文丛《“三”的文化阐释》”引用多次。
《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的学术观点多次被蒲震元、杜寒风主编的《美学前沿》引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84、89、90等页)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