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郑云贵

郑云贵的个人简介 郑云贵,艺名”木人“,1977年出生于李耕故里仙游度尾,自幼有较强的艺术天份。1994年随兄郑云鹏学习木雕,1999年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从艺21年,擅长大型组雕、微型组

郑云贵的个人简介

郑云贵,艺名”木人“,1977年出生于李耕故里仙游度尾,自幼有较强的艺术天份。1994年随兄郑云鹏学习木雕,1999年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从艺21年,擅长大型组雕、微型组雕及根雕创作。近几年来一直在沉香雕刻创作。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造型顾问,福建省雕刻艺术专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福建省沉香协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市非物质文化贵产郑氏沉香雕刻技艺传承人,莆田市雕塑学会副会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莲云堂木雕工作室创始人和艺术总监。

人物生平

在国画大师李耕仙游度尾这一方山清水秀之地,余于百废待兴之年1977年呱呱落地。许是沾染了大师的故地仙气,余自幼颇有艺术天份。儿时常以瓦片、石膏作画于地,人物、飞禽走兽,随见随画,倒也乐在其中。如斯画兴、画趣缀成我最快乐之童年时光。1988年,我二哥辍学随民间艺人研习木雕,余常见他于家中专注雕刻,耳濡目染,不觉对木雕工艺又生浓厚兴趣,更随兄接触了不少木雕基础功夫。

因倾情画画日久,初二暑假我便拜师学习素描与色彩。初三又特地休学进兴化大学(如今莆田学院)系统修习画画,并怀揣着梦想,报考了艺术学院。惜当时招收政策面过窄,兼之竞争激烈而无法逐愿。然仍不改初衷,挫折反而坚定了对艺术追求之脚步。1993年初中毕业后,我便于家中闭门练习国画,1994年又随一油画师摹习油画,当年底始随家兄郑云鹏学习木雕,正式步入木雕之艺术门槛。有了大量的实践基础,对艺术理论的渴求更是热切。1999年余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圆了儿时进艺术殿堂之梦想。2005年我创办了工作室,取名“莲云堂”, 这一年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乍然回眸,余浸事木雕已是二十有余,对木雕之艺应是探堂知奥,擅长大型组雕、微型组雕及根雕创作。近几年来一直专注于沉香雕刻创作,不仅沉香作品的题材偏向禅修,而且把作品酝酿时的艺术体验作为一种禅修,更把作品的踏实创作过程也作为一种禅修。学无止境,我深知这是一条独特的木雕艺术创作之路,不仅要自己不断学习,也需要于浮躁世俗中该如何沉静心灵、沉淀艺术和坚持本心。

担任职务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造型顾问,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福建省沉香协会理事,莆田市非物质文化贵产郑氏沉香雕刻技艺传承人,莆田市雕塑学会副会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莲云堂木雕工作室创始人和艺术总监。

职称头衔

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专家,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

艺术历程

2002年黄杨木根雕《将军吟》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优秀奖;

2004年檀香作品《醉》获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黄杨木根雕《渡》获铜奖;

2005年黄杨木作品《古韵》获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黄杨木根雕《潇洒走一回》获铜奖;

2005年黄杨木作品《大愿》获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莆田分展馆静态展览作品金奖;

2006年檀香作品《天问》获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会金奖;

2007年檀香作品《莲》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黄杨木作品《乐在棋中》获铜奖;

2008黄杨木根雕《深思熟悟》获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

2009年沉香作品《松下雅集图》获第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沉香作品《坐观云起图》获第五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花梨木根雕《迎福》获银奖;

2011年黄杨木根雕《戏蟾》获第六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

2012年檀香作品《八仙过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2年获第四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凭借《无“读”不丈夫》摘得个人赛铜奖“探花”;

2013年黄杨木作品《古韵》获第八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博览会金奖;沉香作品《三仙醉酒》获银奖;黄杨木根雕《问“蝉”悟道》获铜奖;

2013年黄杨木根雕《禅心》获第七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并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2014年沉香作品《醉》获“百花奖”金奖;

2015年黄杨木作品《古韵》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创作论文

木雕微型艺术创作谈

郑云贵(莆田市莲云堂)

论文摘要:微雕是一种以独特的雕刻技法,用特殊的工具创作出彰显精微风格的艺术形式。它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个工艺品种。历代典籍中对微雕艺术多有记载。笔者在继承传统微雕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利用沉香木或者檀香木也创作了一系列妙趣天成的微型组雕作品。利用材料的天然纹理和造型,用手中的刀笔,微雕人物、山水,在作品当中融入国画技巧,注重工笔,把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元素融入层次分明的空间,力争创作出大美微型组雕的艺术境界。

雕;艺术; 传统

Abstract:Pythonis a unique carving techniques, with a special tool to create reveal subtle artstyle. It is a process of varieties of fine small for most of China’s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here are a lot of Python records in historybooks. I continue to explore based on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sculpture,,and created a series of wit and abundant work of python. I pay attention to thenatur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of harmony and unity in the creation, andthe techniques and a variety of forms. I strive to create a magical realm ofart..

Keywords: Python;Skills;Tradition

微雕是一种以独特的雕刻技法,用特殊的工具创作出彰显精微风格的艺术形式。它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个工艺品种。因为在微雕在雕刻时,很多时候都要仅仅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把微雕称之为神刻意雕,历来被视为绝技。微雕的表现内容丰富,具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由于工艺难度非常大,在创作时要求艺人要有很高的功底和独特的运刀技法,因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神秘和珍贵的艺术品种之一。

历代艺人多在玉石和象牙等硬质材料上进行微雕艺术创作,而竹木材料中所包含的木质纤维,雕刻出来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因而也吸引着无数的雕刻艺术家。竹木微雕成为微雕艺术中的一大支流。唐宋以来,典籍中就对竹木微雕艺术多有记载。宋代的郭若虚在《国画见闻》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若u2018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u2019是也,似非人功。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元代的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记载了一个宋高宗时代的微雕艺术大师詹成,“雕刻精妙无比。尝见所造鸟笼,四面花版,皆於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而且玲珑活动。求之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矣。”以现存的实物资料来看,这些记载应该没有虚假的成分。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博物馆保存的我国唐代传出的一支唐代的尺八上,就有一组精细的微雕人物作品。这支尺八以三节竹子制成,运用留青浮雕细刻等技法通体雕刻花纹和仕女,姿态服饰各异。第一孔上刻有两位仕女,一位低头弯腰俯去摘花,一位站立于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也有两位仕女,一位手执纨扇,一位坐弹琵琶。尺八的其余部分,则均饰以花鸟纹,俊美秀丽,工致典雅,用刀娴熟饱满,精微致极。到了清代,竹木微雕艺术更为精到。《清稗类钞》中详细地描述了一件以竹子雕刻的微雕作品:“清初,滇中产细竹,坚实可为著。武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山水人物城郭楼阁,精夺鬼工,人奇之。有见其著作凌烟功臣图者,著粗仅及绳,而族旗恺仗侍从卫列,无不毕具。至褒公鄂公,英姿毛发,道子传神,莫或过之,其作著时,削炭如笔数十,置烈火中,酒满壶于旁。及炭末红若锥,左执著,有执炭,簌簌有声,如蚕食叶,快若风雨。其画细如丝,深给色,入竹分余如缕。”

近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从事竹木微雕的艺人,其中不乏大量有影响力的名家。他们富于创造性,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尤其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竹木微雕艺术更是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艺人董兰生,运用椰子壳雕出了一件四景宝盒,将厚仅3毫米的椰子壳壁雕镂出内外两层,外层的主体图案则由897个透雕古钱组成,与之间距不足1毫米的内层平整光洁,丝毫不见斧凿痕迹。作品四围的中心部分,运用浮雕、透雕、镂雕相互结合的技法,刻出了只有铜板大小的琴、棋、书、画四景。其间,亭、台、楼、阁、花、草、鸟、石与人物的活动相映成趣。活动于其间的仕女人物,虽不足一根大头针大小,却个个表情生动,神韵独具。

笔者多年以来对中国传统微雕艺术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通过对木雕的实践探索出一些新的技巧,获得了一些新的经验,愿意在此与读者分享。古人强调:“练画先练眼”。同样,雕刻也要象学画画一样,不仅要靠手刻,还要靠眼来看,特别是微雕作品,大部分是靠眼睛看了再雕。通常在制作微雕作品时,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执刀,刀与刻面在45度角左右,从外向内运刀,用力均匀,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如之境。在落刀时和收刀时,略有顿挫,锋刃略转,欲去还留则刀意毕现,道理与书法相通。笔者认为,在微型组雕时要练出特别的眼力、特别的指功、特别的意念、特别的毅力。特别的眼力,就是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专心致志地注视某物,经常练,时间久了体会越来越大,越来看得越清楚,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有功能的技法。特有的指功,即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敏锐、灵敏的能力。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功夫到家了,再硬的材料都会吃刀,任何质地的材料上手一摸,就能感觉出来。特异的意念,即微雕的人物或东西等都很小,而且在制作时会出现粉屑,肉眼是看不清楚笔划的,这当然只能凭手感、凭意念,雕刻时笔划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必须恰到好处,一气呵成。

不过,技巧只是创作微雕艺术的基础,大师的创作总是会超越技巧,而让观者领会到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笔者多年来一直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看重古人所说的“神、智、器、识”。其中创作的微型精细组雕,更是采用木材中的上乘材质如檀香木、沉香木等,巧妙应用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精雕细刻,意趣天成,颇有中国传统写意画舍形求意、舍表求神的意韵。笔者创作竹木微雕的理念,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因而在所有的作品中,都力求在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基础之上,秉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尊崇中华工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思想主张创作而成。如笔者于2013年创作的沉香木微雕作品《清奇古怪雅集》,尺寸非常小,高9cm,宽25cm,厚6m。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或者议论学问的一种集会活动,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活动中书写的。北宋年间,当时的文豪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集会于西园,写诗作文,品茶寻韵,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西园雅集”这一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经典母题。笔者创作《清奇古怪雅集》这一作品时,对这种古代文人之间的高雅活动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因材施艺,应用美术绘画艺术的构图技巧,将人物形象的潇洒自如,神情的爽快自适之感,比较成功地塑造出来了。人物之外,崖石、花草、松林等景物亦细心勾勒,精密处密不透风、疏阔处疏可走马。无论孩童抑或高士,其状貌朴质无华、清雅奇崛。皆有与身畔种种灵异融化为一,无分你我彼此,好似芙蓉之出清水,一派天机洋溢于作品之中,令人赏玩无尽。

笔者认为,制作一件微型组雕作品,在整个画面的构思中要布局严谨,人物不仅要做到疏密、错落有致,也要做到呼应有佳,表情上也要力求达到变化微妙,而且要极具生活气息。这样才能让一块材料更加完美,显得有生命。在作品当中要融入新的技巧,注重时代精神,把木质的形状、肌理、色泽与技巧有机结合,突出材质及构思之美。笔者创作的另一件老山檀香微雕作品《八仙过海》,高8cm,宽和厚均只有6cm。作品取材于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的故事,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刻画了八仙各显神通又团结互助的精彩瞬间,暗喻惊险复杂的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团队精神的必要性。作品布局严谨,不仅注重了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呼应,也把整件作品的细部也刻画特比较细致,连面部的胡须线条都细如发丝,构成一座生动和谐的微型组雕艺术。八仙过海是八仙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表现出团队的力量,也是笔者微型组雕中的一件实现了艺术性、历史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充分再现了八仙浪漫祥和的形象。此作品获得了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在利用沉香木或檀香木进行微型组雕创作时,要特别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要利用材料天然纹理和造型,用手中的刀,把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元素融入微雕人物、山水却层次分明的空间里,营造出大美的艺术境界。如笔者创作的微雕《寻隐者不遇》,取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诗歌,诗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笔者采用一块酷似山峰耸立的印尼马尼涝沉香木创作,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材料的同时,轻轻点缀,由近及远地刻画廊桥、人物和苍松,层次分明、虚实结合。在几厘米见方的人物上精细地刻画出神情和五官,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刻画得较为淋漓尽致。作品意繁刀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被同行认为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

笔者在对沉檀微型组雕不断探索的同时,也创作了一系列妙趣天成的根雕作品。在创作中讲究如他创作了一系列妙趣天成的根雕作品,在创作中巧藉自然,注重天趣和人意的有机结合,使天工的自然美和人工的艺术美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

过往皆是历史,新的艺术起点在今天。在微型组雕艺术创作上,要不断地尝试和挑战,当前辈老艺人留下一件件艺术瑰宝后渐渐远去时,他们把时代和舞台交给了接班人,笔者力争继承中国微雕的传统,力争开拓并弘扬中国微型组雕的技艺。微雕作品中,相对玉雕、石雕、牙雕来说,木雕的造型创作需要掌握好其材料的性能,它没有前三者那么坚硬,也很难做到那么精细。但是,它的优越之处与独特之处也在于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一种大巧若拙的艺术精神,再结合创作者的想象力,能够雕刻出一件又一件的微型组雕精品,为中国的微雕工艺锦上添花。

创作随想

伸手关上红尘的喧嚣

让如烟的往事在时光的木屑里任意飘摇

让心享受这从未有过的静好

在静谧中听音抚琴

转拈笔端,写一曲清词

漫舞指尖,普一曲雅韵

让寥寥琴音载禅入定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