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周湛(宋代)

周湛(宋代)的个人简介 周湛 (生卒年不详)宋代官吏。石室书院建立者周仪之子(仪有二子,小子周淡,武解元,无子嗣),府、县志有传。湛,字文渊,武攸紫阳人,从小随做官之父到处迁徙,宋

周湛(宋代)的个人简介

周湛 (生卒年不详)宋代官吏。石室书院建立者周仪之子(仪有二子,小子周淡,武解元,无子嗣),府、县志有传。湛,字文渊,武攸紫阳人,从小随做官之父到处迁徙,宋真宗天禧三年以好邓洲(今河南邓县)籍科考,中甲科进士。同年授四川开县推官。

人物生平

宋真宗天禧三年甲科进士。同年授开州推官(四川开县)。不久招回皇帝身边任中身言书判,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起草文书)。后陆续任通判戎州(四川宜宾市)。迁尚书都官员外郎、知虔州(江西赣州)。续任提点广南东路刑狱。续任京西路担任盐铁判官。续任江南西路(治所在今南昌市)转运使。召回京师为判户部事。再任夔州路转运使(四川云阳)。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为江、淮制置发运使。续度支副使。拜右谏议大夫。续任知襄州。后贬(河南安阳)相州右司谏,病逝于任。

湛每到一任,政绩显著,宋史有专传,旧府、县志传详,不繁言。

人物

湛天资聪慧,为文武双全之士。谱载:"湛公天资强记,吏胥满前一见,辄识其姓名,为人脱易,少威仪,然善弩弓,虽隔屋亦中的云,宋史为专传"。湛与夫人卿氏葬回邵地,迈迹塘屋后虎形山(现今何地不详)。湛有子二:周钦、周朝。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中身言书判,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知虔州,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盐铁判官,三司帐籍浩烦,吏胥离析为弊欺。湛为立勘同法,岁减天下计帐七千。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又以徭赋不均,百姓巧于避匿,因条其诡名挟佃之类十二事,且许民自言,凡括隐户三十万。

还为户部判官,又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责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判盐铁勾院,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陛辞,仁宗诫以毋纳包苴于京师。湛惶恐对曰:“臣蒙圣训,不敢苟附权要,以谋进身。”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天资强记,吏胥满前,一见辄识其姓名。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

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拜右谏议大夫。使契丹,辞不行。

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若谓湛已行之命,惮于追改,是伤风败俗,贻患于后,不若追改之愈也。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湛为人脱易,少威仪,然善射弩,虽隔屋亦中的云。

事迹

周湛 字文渊,邵阳人,北宋的政治能臣,任户部尚书、谏议大夫。

北宋的时候,在邵州(今邵阳市)之南紫阳山(今邵阳县塘田乡),出了一门祖孙三进士,被世人传为美谈。他们是父亲周仪、儿子周湛、孙子周钦,祖孙三人先后考中进士,而且为官都很有政绩。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他们的第二代――周湛。

周湛先祖在邵阳县紫阳乡长溪里三星团一个叫三峒陇的山村居住,世代耕读为乐。然而从周湛的父亲周仪这一代开始,石破天惊,接连冒出一门祖孙三进士被传颂千古。周湛的父亲周仪,字我光,幼时在家勤学苦读,日夜不倦。在离周仪居住的祖宅约三里远的夫夷江畔,悬崖上有一个石洞,周仪夜晚读书困了睡着时,常梦见那个石洞里面有着十分美妙的景界,接连好几个白天,他都要爬上石洞里去寻觅梦中的情景,但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日,周仪在石洞下遇一老翁,老翁问周仪在寻找什么,周仪便将梦中的情景告诉老翁。老翁便把周仪带进石洞,在石洞里给他讲解文章。周仪听得如痴如迷,竟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三个昼夜。此后,周仪便把这个古洞辟作读书的地方,每日爬到古洞里潜心苦读,从不间断,学业从此大进,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时,一举成名,成为宋代邵州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累官至谏议大夫(专门给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官员)。他为官风骨峭厉,遇事敢言,世称直臣。周仪晚年退仕回到老家,在幼年读书的石洞旁边建立了邵阳县最早的书院――谏议书院,每日讲学其中,门徒数百,时湖南名士多受其学。

经历

周湛从小跟随做官的父亲南北闯荡,见过很多世面,了解到许多地方的民俗风情,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又把户籍迁移到父亲的任所邓州穰县(今河南省邓县)。周湛年幼时非常聪明,读书亦很上进。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周湛以邓州籍考生的身份,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被一个叫王整的主考官录取为甲科进士。同年,他被朝廷授予开州(今四川省开县)推官(负责审理狱讼的官员)之职。不久后周湛被调回京城,在皇帝身边当了一个负责起草文书的秘书省著作郎。

干了一段时间,他又被任命为戎州通判。戎州即现在的四川省宜宾市,通判是宋代州的地方官中的一种,地位略次于知府。宋代时期的戎州,地方偏僻,交通闭塞,民风未开。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是土著百姓,思想观念相当迷信落后,生病的时候从不知道求医问药,只相信鬼神,戎州民间都认为人生了病是鬼神作祟,所以家中有人生病时,总是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耽误治疗而病死的人很多。周湛到戎州上任后,目睹老百姓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里十分难过,他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派出郎中,下乡为百姓治病,传授医疗知识。并请来石匠,把治病的药方刻在各要道显眼处的大石头上,以教育老百姓生病了要吃药治疗,千万不要去相信什么鬼神。并张贴告示,严禁巫师巫婆装神弄鬼骗人害命。在周湛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人才开始懂得医病的知识和道理,民风才渐渐开化起来。

职务

在戎州担任通判之后,周湛的职务又经过几番调动升迁,然后又奉调回京,再次在皇帝身边当了个尚书都官员外郎的闲职。这一次在京城也没有呆多久,又升任虔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赣州市)知州。其时虔州一带,拐卖人口的现象十分猖獗,从江淮过来的人贩子,常在虔州拐骗青年,卖到岭外去给人当奴隶。周湛了解这一现象后,便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禁止拐卖人口。他想方设法搜查抓捕人贩子,并通过明查暗访,先后查出并解救被拐卖的人口二千六百余人。对这些被拐卖的人口,周湛先把他们统一集中到知州衙门,给以饮食,然后一个个问明他们的来历和家乡住址,发给路费,遣送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虔州的民风刚刚有所好转,朝廷一道圣旨,又把周湛调离虔州,去担任提点广南东路(治所在今广州市)刑狱,掌官那个地方的司法和刑狱。不久,又调任京西路(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担任盐铁判官。周湛刚到京西路任盐铁判官时,正碰上当地的地方官征集了数十万民工,要在京西路所属的邓州修建一项叫美阳渠的水利工程。为了修建这条美阳渠,老百姓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徭役,有的不堪其苦,被迫背井离乡,只弄得邓州上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周湛目睹这些惨状,便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条美阳渠修成之后,仅能灌溉州县的少数公田,老百姓并不受益。而且工程耗资耗工过于庞大,得不偿失,纯属地方官员好大喜功,祸害百姓。于是,周湛便将调查的情况写成奏折,申奏朝廷,停止了这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修建,为老百姓减轻了负担,避免了一场劳役之灾,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在担任京西路盐铁判官期间,周湛还察觉到三司衙门内账目不清,典籍散乱,办事手续繁琐,官吏差役相互猜疑作弊。针对以上弊病,周湛设立了“勘同法”,凡钱物出纳及人员差遣,均用符契,每年可减少民间计账费用七千。

政绩

从京西路盐铁判官调任江南西路(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转运使后,周湛发现所属州县的簿领案牍,十分混乱,记载保存无先后次序,很多重要档案被丢失。官吏办事拖沓,互相推诿塞责,老百姓告状的诉讼无人受理,一些应该及时了结的案子也久拖不决。周湛到任后,严厉整顿了衙门的风气,严格督促胥吏将档案文件重新进行清理,逐年逐月依次编号。整理后的案牍文件条目清楚,查考起来十分方便,极大地提高了胥吏们的办事效率。周湛的这一作法被朝廷知道后,宋仁宗便下诏作为榜样,敕令全国各地仿照实行。在周湛上任以前,江南西路所属州县,人民的徭役负担很不均匀,一些奸诈诡秘的人,利用假名冒替、瞒报户丁等手段逃避徭役,这些瞒漏的徭役负担便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使那些规规矩矩的百姓徭役负担格外繁重。为平衡老百姓的徭役负担,堵住逃避徭役的漏洞,周湛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列出了诡名挟佃等十二种逃避徭役的现象和解决处理的办法,并允许瞒报户丁、假名冒替以逃避过徭役的人自己申报,一下子就查出隐瞒的户口三十万户。这样,徭役均衡了,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

由于政绩突出,周湛又被朝廷从江南西路转运使的任上召回京师,擢升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复出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市)路转运使。在周湛到达夔州之前,其属下云安(今四川省云阳县)官办的盐井每年都要向民间强行征集柴草,致使老百姓劳苦困顿以致破产者不断有之。周湛到任后,首先蠲减了盐课,而后又省掉了老百姓输送柴草的苦差使,极大地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

以后,周湛再度被召回京师,任太常少卿。旋即又被调任江淮制置使。宋代时,江淮是富庶之区,以往,京城的权贵们都喜欢向江淮地区的地方官们索贿,江淮的地方官也喜欢向朝廷政要行贿,以谋进身之道。周湛赴任前向宋仁宗皇帝辞行时,皇帝告诫他到江淮任上后,千万不要象以往的江淮地方官们一样去向朝廷的显贵们输金送银,赠钱纳物。周湛非常激动地回答皇帝说:“我蒙圣上的教诲,决不敢以私忘公,去攀附巴结朝廷显要,来为自己谋取进身之路”。当时,长江流经舒州(今安微省潜山县)长风沙(原是今安徽省安庆市东长江中的一个沙岛,现已并入长江北岸)地段时,水势十分险要,谓之石牌湾,过往船工胆战心惊,船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周湛担任江淮制置使时,组织动员民工三十万人,凿河十里,以避其害,使沿河百姓和过往船只皆受其利。

后来,周湛又担任了一个名为度支副使的官职。当时,凡由发运司保任到三司的军将,无须经过任何考核便都可得到提拔,这已经形成惯例。唯周湛能坚持原则,他将其报上来的三十五人名册中的滥报者,尽皆查实予以复回。后周湛拜为谏议大夫,朝廷命其出使契丹,周湛推辞没有成行。

历史贡献

--“千文架阁法”创始人

在我国古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真正能称得上是一种先进方法的,就是宋代周湛所创立的“千文架阁法”。周湛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曾有过重要贡献。他不仅创立了我国古代管理档案比较先进的方法――“千文架阁法”,而且在利用档案为民造福方面也功绩卓著。“千文架阁法”创立于宋仁宗庆历、皇v年间(1042―1054年)。当时,周湛在江西为官,“江西民喜讼,多窃去案牍,而州县不能制,湛为转运使,为立千文架阁法,以岁月为次,严其遗亡之罪,朝廷颁诸路为法,至今不易。”“千文架阁法”是将文书按形成的时间顺序,用《千字文》编排字号,有序地排列在档案柜架上,以便查阅并防止丢失的科学方法。

晚年

周湛晚年时知任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时襄州人不会烧制砖瓦,居民居住的房屋都是用竹子搭起来的,最容易发生火灾。加之年深月久,本来就不很宽畅的街道被两旁修建的民房侵占,致使街道更加狭窄,房屋更加拥挤,屋檐挨着屋檐,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每当一家发生火灾,往往有多幢民房受其牵连。周湛一到襄州,便带领衙役对街道两旁的房屋,一栋一栋进行勘测丈量,对侵占街道的房屋,全部进行拆除。又在城内发掘恢复了四口被废弃了的水井,督促居民时刻做好储水防火的准备。

从此以后,襄州城再也没有发生过火患。但是,周湛的革新措施,却遭到当地的豪绅大户们的强烈反对。当地有一位曾当过提点刑狱的大户李穆,串通地方豪强,联名上奏朝廷,诬告周湛扰民。周湛因此被降职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任知州。不久,这位北宋的政治能臣、杰出的宝庆名宦,就病逝于相州任所。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