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正文

张淑玉(书画家)

张淑玉(书画家)的个人简介 张淑玉,男,字玉田,书画家。1956年生,山东泰安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美协会员,泰安市书协监事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艺术简介?

张淑玉(书画家)的个人简介

张淑玉,男,字玉田,书画家。1956年生,山东泰安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美协会员,泰安市书协监事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艺术简介?

张淑玉,字玉田,书画家,1956年生,山东泰安人。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北京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大学学历。师从欧阳中石、治姚华、霍春阳、徐湛、程振铎等老师,先后经刘宝纯、傅汝有、孟石等诸位老师的指教。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美协会员,泰安市书法家协会监事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泰安市慈善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泰山金钢经书法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以中国画、花鸟画为主。多次参加泰安市及全国性书画展,部分作品被有关机构和爱好者收藏。

成长经历

幼承师学 暗下苦功

张淑玉,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1978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新汶矿务局、泰安市民政局、泰安市军队干休所、第二军队干休所工作,曾从事行政、政工宣传和文化艺术工作多年。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和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进修于北京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大学学历)。师从欧阳中石、姚治华、霍春阳等老师,学习书法国画,他的国画得到了许多名家如画家徐湛、程振铎等老师的点拨与传授。

他自幼爱好书画,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书法,楷书习颜真卿、行草习王羲之、隶书习张迁碑,他临摹的书法作品在全班级当中作为示范展出,受到全体师生的好评。他勤奋好学,曾对《介子园画传》、《高松竹谱》等书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临摹,正是这样继承了传统的写意形式,吸取了前人的写意绘画经验,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给以重新解读与扬弃,完成了从物象到心象的转换,并在“以技入道”的提升过程中完善并成熟着自己的艺术,使他的作品展示了令人愉悦的清丽境界。

精品的背后是细心,成功的背后是苦工。张淑玉体会最深的是如何掌握中国画的程式化表现语言和保持笔墨情趣的问题。要跨进中国画创造的门槛,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规范,这不仅需要耐心、勤奋,还需要提高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特别是文史知识的储备和书法的训练。他正是这样做的,并在长期的书法练习中对中国画的章法、笔墨造型与书法的关系有所认识、有所领会,他一面勤奋观摩古人的作品并悉心临摹,体会中国画的技法和审美情趣的文化意味;一面通过观察周围的花鸟虫草,熟悉其造型特征和各种情态,并大胆进行创作,不断积累心得和经验,从而一步步走向艺术创作的殿堂。

历史传承 引为同道

张淑玉特别喜爱竹子,家里也种竹子,他从十几岁开始画竹,对竹子的情结、竹子的画法曾进行深度研究和考证。中国人最早的竹子情结大约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大概与当时人对天师道的信仰有关。最闻名的典故莫过于王子猷的“不可一日无此君”,到了后来,春联中常有“竹报平安”的话语,来企迎吉祥。于是竹子就从一种文化意象演变成了一种民俗的意象。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人们都会赋予他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竹不开花,四季常青,虚心劲节,可谓“未曾出土便有节,到凌云处更虚心”的气节,它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爱慕。竹子清淡高雅寓意和审美形态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郑板桥《竹石》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关羽画竹,刘、关、张兵败小沛之后,关羽为了保皇嫂,与曹操约法三章后留在了曹营。曹操见关羽为人忠厚知礼,一心想将他收为己用,想方设法讨关羽的欢心。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曹操又宴请关羽,席间,赠他一件锦袍,关羽推辞不得就穿在身上,但外面仍穿自己的绿袍。关羽回到住所,想到刘备、张飞杳无音信,曹操又着意挽留,不由气闷填胸,就手提青龙偃月刀到院里竹丛旁顶风踏雪而舞。舞了一阵,只觉豪气贯胸,收刀伫立,不觉凝神看那丛竹子,只见丛竹枝干在飞雪中昂首挺立,竿如长枪,叶似利箭,迎风傲雪。关羽赞叹竹子高风亮节、不妖不媚的气质,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千,回屋铺纸研墨,寥寥数笔,一幅墨竹图赫然而成。次日,关羽派手下将此竹画送于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赞不绝口。再细细察看,不由得惊出声来,原来那幅竹上利箭一般的墨叶,正构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曹操心里明白这是关羽借竹明志。可见,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子充满了赞美,显示出竹子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

我国画竹的历史,远在五代十国时候就有画竹出名的画家,传说 吴道子和王维都曾画竹。中唐的萧悦,更以画竹名世。吴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已极形似,可见吴道子和萧悦的画竹都是一色、不加丹青的墨竹。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萧悦画的竹是“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在这里提出了笔、意二字,并赞扬了作者画竹所达到的“不似画、疑有声”的生动逼真的境界。文同画竹主张“胸有成竹”,要求“意在笔先,神在法外”,同时也和他一生爱竹种竹有关,以客观现实形象为师分不开。他与竹朝夕相处,深入钻研竹之形态精神,了解竹之生长和生活特性,并对竹写真是他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关键。李b在《竹谱详录》中说:笔如神助,妙合天成,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逾准绳。夏昶字仲昭,明代画竹名家,他以楷书笔法画竹。竹节用笔劲利遒健,竿瘦而叶肥,笔势变化多端,挺劲潇洒,布局新颖,气息清新。片片竹叶于风中摇曳,风情万种,充分体现出迎风之意韵。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所谓“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及“神理俱足”,都是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象、师法造化才能得到。

胸有成竹 自由挥洒

张淑玉画竹成功的关键,就是他继承了古人的画法及前人画竹的成功经验,并按照老师所讲的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观摩、写生、大胆创作。在写生的基础上,追求趣味和神理。他体会最深的是经常到竹林当中去体会它的结构,它的一些精神,在刮风、下雨等各种不同环境当中的变化。竹有毛竹、紫竹、金竹、斑竹、佛肚竹等近二百余种。竹一年四季归为:春竹嫩、夏竹茂、秋竹枯、冬竹舒。这样归纳在一起,总结了画竹的技法和形态。画竹如写字,要笔笔写出,写竹竿同篆书,节同隶书,枝同草书,叶同楷书。如郑板桥所说:“书法有行款,竹更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有疏密”。由此可知,学竹必先学书,这也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

竹子的画法,古人讲:“画竹必先立竿”。画竿要中锋行笔,注意其阴阳向背,上下相承,两竿以上注意有主有宾,有浓有淡,有疏有密,三竿有一交叉,弯节不弯竿,忌出现鼓架状。画竹枝,枝从节上生,古人讲:“不能一边就”。画老枝要画得节大而枯瘦,嫩枝则柔而婉顺,枝丰则叶茂,枝小叶也少,叶少则枝昂,叶多枝下垂。画竹叶,要把叶子分组画,每一组既要符合叶的生长规律,又要组织得美。撇叶用笔干净迅速,实按虚起,一笔撇过,不可滞凝,有怒画竹喜写兰之说。叶形有尖、有圆、有方,又有正侧、仰偃之分,不可雷同。有高有低,有疏有密,穿插有序。其形有个字、介子、分字,而字字要破。每组叶有浓、有淡、有聚、有散、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近枝叶可用浓墨,远枝或稍后的新枝叶可用淡墨。但画竹叶不易用渴墨。在花鸟画中,可以配以朱竹或白描竹,也可以用花青、石青、石绿画竹。撇叶要忌桃柳、忌孤生、忌并立、忌如井,不然必乱。总之用笔要变化多端,胸有成竹,自由挥洒。

张淑玉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勤奋地耕耘着,他不骄不躁,远离世俗,追求着艺术的纯粹性和严肃性。使自己的作品鲜明而又清新,厚重而优雅,这是他多磨练的结果,也是难能可贵的。显现出他的艺术悟性与灵感。

作品赏析

作品

简历相关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