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全姓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泉姓) 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载,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古称钱币为泉,全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遂为泉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源于官职(泉姓)

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载,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古称钱币为泉,全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遂为泉姓。因泉与全同音,故有的改泉为全,称全氏。而《千家姓查源》上则说,全氏出自周朝,周朝的泉府是主管商品贸易的机构,泉府官员的后氏子孙以官名“泉”为姓,又因“泉”、“全”音相同,因此又将“全”作为姓氏。

注:此说法在《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称:颛顼帝高阳氏之裔孙陆终,陆终之第三子日籛,为彭姓,封于大彭,故地在今江苏铜山。彭祖之裔孙孚,为周泉府上士,周官泉府为《周礼》中地官之属。泉,也作钱,因官命氏有钱、泉等姓。其泉氏之后有以同音字全为氏者。

源于地名

古有全地(今地不详),住在那里的人有的以地名为姓,称全氏。

源于朝鲜族

高丽灭亡后,王氏王族纷纷改姓玉、全、田等。

源于改姓

1、由汉代的王姓改姓而来。在西汉末年,与汉元帝王皇后同族的人因不满王莽专政和篡国,耻于与他同姓,于是便改姓为全。

2、王姓改姓。在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君王建把一位名为全宗朗的人改名为王宗朗,应是全姓改为王姓的直接例证。

3、金姓改姓。西汉孝平年间,孺子婴坐位,王莽乘机篡权,蹂躏宫闱,皇裔为避祸患,逃陕城,更姓氏,刘去卯刀随以金姓。金姓鼻祖金柔,其子孙先后碾转江西龙门、抚洲、丰城,后涉迁湖广,在湖南沅陵七甲等地定居,改金为全。

少数民族

①源于回族。元代有位少数民族首领叫万全,其子以父字为姓,改姓为全氏。

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杭噶坦氏,亦称杭阿覃氏,世居罗和迈兰(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东北部与辽宁交界处),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nggatan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字姓为全氏。

●蒙古族布古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gulut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字姓为全氏、甫氏等。

●蒙古族布忽纳惕氏,在明朝时期即改汉字姓为全氏。

③源于满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满清开国元勋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在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后裔子孙中,于清朝中叶即有改冠汉姓为全氏者,世代相传。

●出自满族全佳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全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拼音为CiwangiyaHala,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所冠汉姓即为全氏。

④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苗族、赫哲族、锡伯族、裕固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全氏,世代相传。

迁徙分布

全氏先人在汉朝时落籍于浙江钱塘,是当地的望族,后繁衍到东吴时,已经遍布了吴地。望族居京兆郡(今陕西省长安东)。

临澧石屋湾全氏:始祖税公,原籍江西省乐安县,元顺帝时起兵抚州,分处检点,统军调守安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卒于任。子德远公调守永定卫,德远长子晟公于永乐二年(1404)迁居临澧东乡之石屋湾,衍为友直、友昊、友谅三房。自税公起至1948年,已传24代,有男丁1720人,女口1440人,宗祠在临澧青龙山,建于清同治年间。德远之次子荣公,始居沅陵,至四代祖宪公迁桃源硖州真武观。

桃源硖州全氏:始迁祖号公,明永乐二年(1404)由江西徙居桃源县东硖州真武观。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100馀人,分布于陬市、洋州等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宗祠于花树湾。族谱创修于1939年。

沅陵全氏:祖籍江西丰城县大栗树,为金姓所改,与金姓同为金镒后裔。

至于其分布,除具有与其他姓氏一样广泛的特点外,当代全姓又以湖南、河南、浙江三省最为集中。据有关专家研究,三省全姓人口约占全国全姓总人口的3/4。

历史潮流迁徙分布

今河北省的邯郸市、高碑店市、迁安市、蠡县,浙江省的衢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平湖县、绍兴市、龙泉市;

山东省的临沂市、济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全州县、灵川县、贺州市、柳州市、贵港市桂平县、兴业县、平南县;

黑龙江省的大庆市、齐齐哈尔市;

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的潼南区、开县、黔江区;

安徽省的宿州市、芜湖市;

江西省的金溪县、南昌市、抚州市、高安县;

江苏省的赣榆县、高邮市、扬州市、盐城市、徐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镇江市句容县;

湖南省的汉寿县、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醴陵市、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永州市、龙山县、常德市汉寿县;

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五原县;

贵州省的安顺市西秀区、遵义市;

青海省的湟中县;

云南省的昭通市,楚雄市,文山市;

广东省的广州市、湛江市廉江县、德庆市、化州市;

河南省的息县、淅川县、南阳市、开封市、漯河市;

湖北省的大冶市、阳新县、宜昌市、武夷山市、通山县、南漳县、武汉市邓南县、汉南区、恩施市、钟祥市、襄樊市襄阳区、十堰市竹山县、丹江口市;

陕西省的洋县;

四川省的成都市郫县、遂宁市、资阳市、营山县、乐至县、蓬溪县、渠县、凉山州;

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县;

甘肃省的通谓市;

辽宁省的朝阳市;

河北省的唐山市;

福建省的福州市、宁德市、福安市;

吉林省的通辽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均有全氏族人分布。

字体变更

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载,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

传统文化郡望堂号郡望

京兆郡: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至华县一带。

钱塘郡:南北朝时代的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置钱塘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

堂号

绥南、钱侯:均典出三国时吴国全琮。全琮,孙策之长史,桂阳太守全柔之子。全柔曾给他几千斛米上集市上去卖,他却全部救济了穷人。后来,官做到奋威校尉、领东安太守,坐镇富春。招集流亡民众万人,威震一方。孙权加其官为绥南将军,封钱塘侯,最终官右大司马、左军师。

文物保护

全祖望墓,清代建筑,原位于宁波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今为恒春街南侧,市府三招后面),坐东朝西,前为庙前河,北与西塘河相接,南与南塘河相连。墓坐东偏北,朝西偏南,坐落于一片绿草丛中。墓平面呈长方形,面阔730厘米,进深420厘米,四周用条形石块堆砌,高122厘米,墓碑系原物,高122厘米,长厘米,上书谢山全太史之墓,祭台两侧竖有两方全祖望先生传的碑刻和两根方形石柱,柱上刻有两只形态可掬的狮子。此为镇墓兽。

全祖望故居,始建于清代,为一幢二进五开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于故居年久失修,楼上地板及木梯的榫卯结构腐朽甚为严重。为恢复故居原貌,当地政府在前期保护维修的基础上,从2007年12月12日开始实施了二期保护维修工程。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泉府;

望出钱塘。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全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弃官避乱;

赈困招亡。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钱塘人全柔,东汉末灵帝时举孝廉,官尚书右丞,董卓之乱时,弃官回家。孙策入吴后,他带兵归附,历官丹阳都尉、桂阳太守。下联典指全柔的儿子全琮,字子璜。父亲曾让他带米数千斛到市上交易,他却全部赈济给了穷困的士人和贫夫。后官奋威校尉、东安太守,数月之间,招集流亡万余人,加绥南将军,封钱塘侯。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

五言通用联:

清内经之学;

振名士之风。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人全元起,精于医道,治病多以《内经》为根据,一时士大夫无不敬慕如神。著有《内经训解》。下联典指明代上海人全思诚,字希贤,少年时就以文章出名,知识广博。洪武年间以耆儒征召入朝,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七言通用联:

受易精老庄之学;

上书振名士之风。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见《全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清内经之学;振名士之风》联之联释。

八言通用联:

翰苑清才,学储渊博;

岳州孤女,念切淮湖。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字绍衣,一字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省鄞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因受权贵排斥,辞官归家,主讲端溪书院,读书著述一生。研究宋末和南明史事,并留心乡土文献。用十年时间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对史料校订有所贡献,另著有《经史问答》等。下联典指南宋度宗皇后全后,会稽人,是理宗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服侍父亲往返于江湖,备尝艰辛。被理宗召入宫中,咸淳年间册封为皇后。与人提到父亲时,她曾说:“父亲可念,淮湖的百姓尤其可念啊!”

布衣孝子,声名传外;

白袍将军,骁勇冠群。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子全大城,金溪人。字希孔。父寝疾数月,大成衣不解带。时曾祖母及祖母俱在堂。后祖红眼病患目盲,大成日夕以舌舐之,得复明。下联典指清代寿春镇总兵官全玉贵,镇远人。每战辄衣白袍,骁勇冠群,世称:“白袍将军”,以比之唐薛仁贵。

刺史承恩,牧民有道;

右丞去乱,洁已不污。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成都人。宋帅王全斌,不恤军务,蜀人若之。师雄率众十余万,战败全斌。蜀人称道。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尚书石丞全柔,钱塘人。汉灵帝时举孝廉。值董卓乱,弃官归。孙权入吴,柔举兵先附,表为丹阳都尉,后为桂阳太守。

有志学成,义田注老;

不乐仕进,草堂三石。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学者全谦孙,字贞忠,鄞人。与弟晋孙同学于陈埙之门,私淑杨简,自谦孙父汝梅、兄鼎孙、季弟颐孙、及鼎孙子耆,三世置义田赡宗人,谓之“义田六老”。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全整,字修斋,鄞人。修明杨简之学,不乐仕进。居剡源第五曲,颜其室曰“三石草堂”。永乐初,征修《永乐大典》不就。有《三石山房集》。

句余土音,学者良友;

内经训解,治疾验方。

——佚名撰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学者全祖望,字绍衣,鄞人。雍正举人,乾隆举鸿博。有风节,于学靡不贯串,有《校水经注》、《句余土音》、《鲒琦亭集》等。下联典指隋代名医全元起,精于医,名与巢杨相埒。治法一本《内经》,一时士大夫无不敬慕如神。有《内经训诂》。

家谱文献族谱名称编纂者编撰方式藏地山东德州全氏支谱六卷清·金俊书等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宝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鄞县全氏世谱清·董秉纯撰清嘉庆九年(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鄞县全氏世谱清·董秉纯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鄞县鄞桓溪全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全翼凤、全孙嘉等纂修1931年木刻活字印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萧山全氏家谱全光泉纂1995年铅印本一册字辈排行

辽宁沈阳全氏字辈:荣德山景秀世文章。

辽宁本溪全氏字辈:国德福占奎洪。

辽宁大连全氏字辈:尚仁厚希。

辽宁鞍山全氏字辈:庭锡维明利。

山东临沂全氏字辈:凤永宗传先德(得)庆(向)昌允希明运兴建国正慎私仁忠常。

山东青岛全氏字辈:民保振文成盛。

山东莱西全氏字辈:政修启本。

湖北荆门全氏字辈:忠厚纯祖武,诗书承泽长;克勤为令子,恭谦乃善良;经济能华国,孝友心显扬;诏皓尔贤嗣,永传庆隆昌。

湖北荆门全氏字辈:永炎志士昌正本从文。

湖北武汉全氏字辈:邦家名义显息起必鸿张士学绍先德星光永定强先德裕宏昌。

湖北宜城全氏字辈:永炳德广兆中国(先)世泽万代齐文明。

湖北十堰竹山全氏字辈:文龙自世宏明万玉吉祥克守昭家训仁亲作典常力行敦孝友厚义重书香祖德均须报承宗卜久长(后30字派于民国12年10月1日合族公订)

江苏高邮全氏字辈:生子文如玉……季。

江苏吴江全氏字辈:德震兴继勇茂忠义堂。

青海湟中全氏字辈:延生明文

四川渠县全氏字辈:百世本同枝子才来自宋荣朗启衡阳景旻宜尔众为单仁永用世大良孟仲本宗彰继述先德裕宏昌孝友承家庆声名膺国光。

四川渠县龙凤乡全姓分支字辈:信中本万映,祥山自然必,文玉宗贤堂,体裕保安康。(二十字)

四川渠县建国乡全姓分支字辈:应祥舒多然,芝永万文明,国正天心顺,隆瑞定太平,承先启后裔,忠孝礼义兴。(三十字)

四川郫县全氏字辈:应宏单德家中(宗)大学仕守为先。

四川营山全家坪字辈:映向山自然,万清正明洪,家丰福俊杰,学识仁体忠。

四川乐至全氏辈分:道贵永文志应上士登一其仕以光先祖再兴于仁恪守宗德存立天良宜及正昌宏仲继名翰显武章维承才裕学胜汉陞。

重庆先议字辈:尔举世发达于邦应书恩

重庆后议字辈:山开土运日兴言德行光宗耀荣志正道继永明。

重庆铜梁字辈:其火大木承水生王朝人嘉。

重庆高青字辈:天泽河敬江水下东海福

重庆横山字辈:天上星斗现东水福下江

重庆全氏一支:世大传孟仲、本忠禄和直、昌荣思美正、永克绍先烈。祖籍湖南衡阳县小花桥,始祖仲浒公,清康熙廿九年经商入川。廿字派,一直以字派取名。

重庆潼南全氏字辈:永,文,廷,世,兴,伯,大,士,一,二,三,成,德,孝,从,本,纪,敦,家。

重庆奉节全氏字辈:世学少先德,兴光永定强,帮家明应显,希奇碧红昌。

湖南沅陵全氏一甲:正大有朝廷-世上红胜明-开国从家启-维都可尹新

湖南桑植细沙坪全氏与龙山县乌鸦河乡大安村是一支,其派语:正大有朝廷,仕尚宏胜明;在国开藤甲,唯德可忍心。

湖南桃源全氏字辈:荣华福龙虎继胜达登国天廷体忠还道学明毓。(仲荣公)

湖南沅陵县肖家桥大酉溪福公派下全氏班派:世德宏光大,家应起化兴,方伯重文学,开登科联成。

湖南沅陵六甲全氏字辈:志士光宗裕,永达钧太平。

湖南沅陵七甲全氏字辈:思应伯万友,秀玉俸文良,士宗上大人,世清永兴邦,承继启宏发,家齐必荣光,朝廷祟政治,明德兆延芳,远洁源开汉,忠廉序肇唐,恢先能丕焕,务本自周章,道力纲维振,时雍运际昌,和平贻泽厚,茂盛建基长,吉庆元亨利,祥徵福寿康,春秋隆祀典,鼎甲耀书香。(共100字)

湖南沅陵十甲全氏字辈:上甲:福益应国世、承宗大人能、家治朝廷显、必定永昌兴;下甲:教允庆芬芳-勋名定发扬-高风钦意载-荣耀禄原长-汉寿克绍远-沅陵继述传-辉先恒起后-合族裕光前;_______

湖南花垣保靖全氏字辈与沅陵十甲同。

湖南湘西龙山产子塔辈分排行:思添应永玉,伯养万国正。大世士荣文,宗承明德胜。忠贞冠上智,孝友生诚敬。富贵光千年,齐家余善庆。

湖南桑植芭茅溪全氏字辈:思添永应玉,伯养启国正,大世士荣文,宗成明德胜,忠贞观上智志,孝友生城敬,富贵光干年,齐家余善庆。

湖南省桑植县西莲的全姓部落是江西安福迁入,其班派为:顺天开洪序,佑启重泉井,黎明大国世,楚中再凤鸣,承林瑞气远,仕学昌祖仁,万代倍宗道,显明正光兴……。

湖南桑植县走马坪全氏派字:昌彦应定启,永世克有成,学必敦崇政,道本大光明,修德先自治,安邦在兴仁。本只源流来自湖南常德大龙栈。

湖南醴陵、衡南全氏字辈:先德裕(玉)宏昌孝有成家庆。

湖南临澧全氏字辈:晟友滨漳经时楚钜士昌宏应定启永世克有成。(晟公)(慈利江垭黄金塔全氏与此同)

湖南常德:文时可国承进应定启永世克有成学{秀}必敦

湖南衡阳全氏字辈:百世本支同-子才来自宋-荣郎启衡阳-景文宜雨众-惟单仁永用-世大良孟仲-本宗彰续述-先德裕宏昌-孝友城家爱-声明应国光

河南淅川全氏字辈:敏华志元昌人丰兆气祥。

云南昭通全氏字辈:江怀胜利昌贤银定凯传演开客庆庭少万正家邦。

贵阳石阡本庄镇、贵州思南全氏班派字辈:正大有朝廷,世上(尚)洪胜(盛)明,开国成家起,惟德可(志)永兴。贵阳石阡全再江说,他们这支属于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祠堂全思芳公发派,后迁往湖南永顺府神其里琶腊坪东过里。

贵州安顺全氏字辈:学仙成朝希正永昭维德广大自应心豪。

贵州德江全氏字辈:景林道宗庆,福德明守贤,国正云(荣)祥(华)盛(顺),文兴太吉昌。始祖全麻革。

贵州遵义全氏班辈:正文天兴顺,安康永太平。

贵州遵义桐梓县全氏班辈:国天星顺安帮定太平

江西上饶市广信区郑坊镇枫林村全氏家族字辈:嘉德怡洪光百世绍其昌必应朝庭佐赐福永贤良

江西南丰全氏字辈:仁义孝起振兴家德积善余庆昌绍世泽。

浙江温州永嘉字辈:景蝉汾窠恭孟仲洪希思光家国仁立一朝成大业显启定兴常统正同毓秀纯善衍庆昌芳兰碧玉瑞桂馥有莲香。

浙江宁波桓溪全氏(鄞州洞桥镇沙港村)字辈:本村全氏自宋太平兴国年间全权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家谱前七世没有排行,从第八世起排行为:友庆清任和时益忠伍良元少天大美宗祖德孙谋奕世永从惟尔继起道义是崇尊贤希圣仁孝端恭名声不振甲第兴隆。

广东电白罗坑全氏字辈:堂钦永树育。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一支:护总清载,法佛道文,显化帮国,丕庆家声,尚德立业,以守其成。

广西贺州全氏字辈:永守嘉谋发对梁继宗德家(文)升起。

全姓

全氏一支字辈:春和发几祥文行忠信立光宗显廷邦。

姓氏图腾

《周礼·考工记·玉人》注释:“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全,纯玉也。全的本义是把玉放入室内,这样才能收藏完好,引申有纯粹、完好、保全、齐全之义。古文全字是以双手奉玉献人之形状。全人应以玉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此形成了全氏族的族徽,全人居住之地称之为全,形成的城堡称为全邑,最终出现全姓。

历史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全姓历代名人25名,占总名人数的0.05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三十三位;全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五十四位;全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全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2%,排在并列第二百七十六位。

古代

全柔

全柔,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东汉灵帝时举孝廉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时他弃官归乡。后孙策入吴,他起兵投奔孙策,被任为丹阳都尉,后为桂阳太守。

全琮

全琮(198-249),字子璜,全柔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孙权将自己的女儿孙鲁班嫁给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为吴国的名门;但全琮本人并不因此而骄横跋扈,仍然以十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

全整

全整,明代学者,字修斋,鄞人,喜好研究杨简之学,不愿入仕。永乐初年,明成祖征召他编修《永乐大典》,他不愿就职。他称他的书房为“三石草堂”,著有《三石山房文》。

全元起

全元起,南朝时医学家,齐梁间人,史籍育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并为讹字,据《南史·王僧儒传》称,全元起在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访王僧儒。他的《注黄帝素问》,为我国最早对《素问》之注解。该书虽佚,但宋林亿等在校正《黄帝内经》时,尚得见其书,并引录其《内经素问》篇名次序。全氏医术高明,当时有“得元起则生,舍之则死”之誉。

全皇后

全皇后,会稽人。宋理宗母慈宪夫人侄孙女。略涉书史,知古今。幼从父昭孙知(管理)岳州。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秩满归,道经潭州,为元兵所困。逾年,围解事平,至临安。会忠王议纳妃。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险。其处富贵,必能尽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母慈宪故,乃诏入宫,问曰:“尔父昭孙,昔在宝间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对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理宗深异之,语大臣曰:“全氏女,言辞甚令,宜配冢嫡,以承祭祀。”景定二年(1261年)十二月,册为皇太子妃。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正月,册为皇后。五年三月,归宁山阴,恩赠宗亲族人。十年,度宗卒,恭宗立,册为皇太后。宋亡,从恭宗入朝于燕京。后为尼正智寺而终。《宋史》有传。

全谦孙

全谦孙,字贞忠,元代鄞人。他与其弟全晋孙一起在陈埙门下学习,喜好研究杨简之学。全谦孙之父全汝梅、兄全鼎孙、弟颐孙及全鼎孙之子全耆,三代人都置义田赡宗人,时人皆谓之“义田六老”。

全馀良

全馀良(1379―1441),浔州府龚州武林人(今广西平南县武林),祖籍柳城,辛酉正月初一日辰时,上距所生,洪武己未六月廿九日辰时,春秋六十有三。全馀良,祖籍广西柳城,因为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天下大乱。全馀良从广西柳城一路南下招兵买马,募集数千人,到平南县武林众人推全馀良为大帅,讨伐燕王朱棣,结果与燕王朱棣的军队作战失败,逃回来武林,永乐五年,自称武林王。定居武林。

全大城

全大城,明代孝子,金溪人,字希孔。他的父亲重病数月,他衣不解带,日夜服侍。后来他的祖母患目盲,大城日夜以舌舐眼,得以复明。

全玉贵

全玉贵,清代保靖县人。幼年随父经商贵州,寄籍镇远。稍长,入武庠,役身营伍,隶镇远镇标。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清廷调黔军前往镇压。他随军入广西,充都统乌兰泰部将,募兵300人,别为一营。咸丰二年二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全玉贵随乌兰泰率兵击败太平军后队,生俘天地会首领焦亮。

乌兰泰穷追不舍,太平军在龙寮口大洞山设伏,大败清军,阵斩长寿、长瑞、董光甲、邵鹤龄四总兵。其时,清军统帅赛尚阿失败夸功,伪造洪大全事迹,说洪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人物,铺张其事,向清廷献俘。清廷赏全玉贵银700两,保举都司。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全玉贵随向荣在后尾追,补贵州提标游击。咸丰四年,太平军占领安徽庐州,清廷命江南提督和春统带各路兵勇,以图规复,全玉贵被调赴援,加副将衔,署寿春镇总兵,屯兵庐州城外,与太平军接战,身被数创。在一次攻城战役中,被太平军枪炮击伤,子弹入腹不得出,延至次年毙命,享年23岁。.

全祖望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乾隆元年(l736年)会试中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援继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讲绍兴蕺山书院,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颇深,在学术上,他推崇黄宗羲,自称为梨洲私淑弟子。

又受万斯同影响,专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乡帮文献,尤好搜罗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著作颇丰,撰有《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l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史问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遗产。

全良范

明沂洲人。字心矩。万历中乡试第一。登进士第。累进河南按察副使。兼管河道。时汴口水患数年。莅任三月。遂着治绩。建平成店四十里。以忧旋里。值教匪之变。捐资守城。沂人咸德之。尊为中恪先生。

近代

全慰天,当代经济史学家。

全增嘏(1903-1984),浙江绍兴人。哲学家。

全哲洙,1952年3月生,吉林龙井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全树仁(1930-2008),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原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桂寿,1964年3月生,广西梧州市市委书记。

全勇先,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全建军,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广东省社会公益企业家。

全红婵,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中国国家跳水队女运动员。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十米跳台冠军。

人口统计

宋朝时期,全姓大约有4万8千人,浙江为全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全姓人口的27%。全国全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河南、湖北、甘肃、安徽,这五省集中了大约87%的全姓人口。其次分布于江西、福建等地。

明朝时期,全姓大约只有2万2干人了。浙江仍为全姓第一大省,大约居住了全姓人口的27%。全国全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河南、江苏,这四省集中了大约78%的全姓人口。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福建、湖南、安徽等地。

当代全姓的人口大约有36万,为第二百二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自宋朝以来1000年中,全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全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大约占全国全姓人口的31%。全姓在全国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河南、重庆、广西,这五省区市集中了全姓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贵州、江苏、湖北、浙江、安徽、山东等地。

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28)表明:在湘鄂渝、粤赣大部、黔桂琼、川云东部、豫陕南部、黑吉东部,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6%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8%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7%,居住了大约72%的全姓人群。在粤赣东部、台湾、福建大部、浙沪皖、江苏大部、山东东部、豫陕中部、山西东南、宁夏、内蒙古中部和东北、川云中部、新疆西北、北京、河北西北、黑吉辽大部,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3%—0.06%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2%,居住了大约22%的全姓人群。全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5.5%,A型占29.5%,B型占26.7%,AB型占8.2%。

研究考证

关于全姓起源问题一直有较多的说法。

其中一种被大多数全姓人认可的说法是,全姓的来源最早与周朝的官名有关。这种说法在古今全姓人中颇为流行,因此也是全姓人的主要来源。

除此而外,与全姓起源有关的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其中相传全姓起源于古国名或地名,这一古国名或地名大约在今安徽全椒一带,当地早在汉代时就被称为全椒县。

又如另外一些说法,全姓是殷王高宗的后代,或是由汉代的王姓改姓而来。他们认为,在西汉末年,与汉元帝王皇后同族的人因不满王莽专政和篡国,耻于与他同姓,于是便改姓为全。因为全字的含义,在写法上包括“王”和“人”两部分,虽改姓为全,仍不忘自己原是姓王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在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君王建把一位名为全宗朗的人改名为王宗朗,应是全姓改为王姓的直接例证。

还有一种情况,是说西汉孝平年间,孺子婴坐位,王莽乘机篡权,蹂躏宫闱,皇裔为避祸患,逃陕城,更姓氏,刘去卯刀随以金姓。金姓鼻祖金柔,其子孙先后碾辗转西龙门、抚洲、丰城,后涉迁湖广,在湖南沅陵七甲等地定居,改金为全。

至于关于全姓起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或者当代一些少数民族中有全姓,则是更难以考辩了。无论全姓在起源问题上多么众说纷纭,多都影响它成为当代中华大姓之一。

古籍记载

清全祖望《全氏世谱》云:"全氏,出自《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于全。"古代的货币又称泉,周朝管理货币的官署称泉府,其长官世袭,后人以官为氏,因"泉""全"同音,遂改为全氏。[1]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