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吴养洁

历史沿革 化学学院(原化学系)始建于1956年,是原郑州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著名化学家刘椽、徐墨耕为代表的奠基者及来自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派的一
历史沿革

化学学院(原化学系)始建于1956年,是原郑州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著名化学家刘椽、徐墨耕为代表的奠基者及来自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派的一批骨干教师,为化学系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化学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80年代前后,以车得基、王文祥、嵇耀武、李相魁、吴养洁、庞锡涛、刘长让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开发的一批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化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序列;

2018年11月,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019年5月,在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化学学院(绿色催化研究中心);

2019年,绿色催化学科获批“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2019年至2020年,化学学院根据学术研究方向重新规划整合,实现二级单位组织架构全面改革。在各个学科优势方向上分别设立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设首席顾问、所长和支部书记等职位,建立起“八所一系一中心”的新型二级单位组织架构。

2021年5月1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ESI排名,郑州大学实现重大突破,化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成为河南省首个进入前1‰学科。[1]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郑州大学院系

文科院系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老子学院)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学院机构

化学系晶态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分子选控构筑与应用研究所能源化学研究所风味化学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所工业催化研究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化学研究所学科体系

学院建设

学科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1995年)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环境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

学科简介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科是郑州大学1956年建校时成立的学科,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郑州大学最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自1988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河南省的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以通讯评审第一名的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无机化学学科现有教师有成员36名,3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5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人。

无机学科已经培养了50余名博士研究生,4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二十年来,本学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973”项目2项,科技部中国-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1项,研究成果已在NatureChemistry、J.Am.Chem.Soc.、Angew.Chem.Int.Ed.、Coord.Chem.Rev.、Adv.Mater、Adv.Funct.Mater.、Chem.Mater.、J.Mater.Chem.等杂志上发表。本学科教师已经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三年被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具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电分析化学,现代分离技术、光谱分析,药物分析和环境分析。分析化学主要从事毒物分离和富集,超高灵敏度无接触检测,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和荧光技术研究,仪器光谱环境毒物检测等。

光谱和分子传感

研究领域集中与化学生物学,食品和药物的化学分析和安全评估,具体包括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表征,生物标记量子点和荧光纳米材料应用,并且在这些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纳米材料和生物电化学分析

生命过程的核心是电子转移过程,在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成和呼吸作用。电分析化学专注于生物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纳米材料为生物电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大大增强了电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现代分离技术和食品安全分析

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可以为食品等复杂体系提供快速可靠的分析结果,将来这一领域将专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如杯芳烃等;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用于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等。

环境毒物化学分析

主要专注与高效、廉价的吸附剂的制备和表征,富集和去除毒性组分的新方法,如从废水和其它媒介中去除重金属离子、染料和含氯苯酚等。

物理化学

物化学科教师37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授14名,副教授11名,具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5人。为全校化学及材料等近十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设《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高等物理化学》、《催化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原理》等十几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及近十门专业课。现已形成包括:绿色催化与工业催化、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能源电化学与绿色电源、量子与计算化学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绿色催化省级创新团队、绿色催化省级工程研究实验室、绿色催化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催化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市级工程研究实验室等研究团队。近年来曾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年均发表SCI\EI论文20-40篇、申报发明专利2-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提供社会服务3-10项。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老一代著名有机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教授都曾经长期在本学科工作,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著名有机化学家、国管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吴养洁教授自1958年从莫斯科大学留学归国以来,一直在本学科工作,1988年起作为本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先后领导创建了有机化学博士点、以本学科为中心的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化学与生物重点实验室,为本学科以及化学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机化学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化学系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建立以有机化学为二级学科的化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建立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2003年成立郑州大学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成立郑州大学新药研发中心。自1988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已连续数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吴养洁院士和赵玉芬院士的带领下,建立了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有机学科已有的学术优势,追踪国内外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的发展趋势,将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化学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家对有机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与关怀。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已成为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作为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现已拥有全职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兼职院士1人,省特聘教授2人,其他教授23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0人,已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物理有机与金属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与糖化学、大环与超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光电与信息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处于居国际先进水平。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226人,专任教师1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6人。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化学专业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化学学院师资队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麦松威席振峰(兼职)赵玉芬(兼职)唐孝炎(兼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马蒂(FrancoisMathey)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兼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臧双全常俊标欧阳钢峰(兼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蓝宇
人才培养

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本科教学核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全员育人格局,凝聚了“求真明理励志笃行”化学基地精神,传承了优良学风文化。

近年来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编写教材、专著、译著40余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0余篇。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仪器分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河南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化学(国际化班)。获得国家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设项目(No.J1103309)”和“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No.J1210060,J0830412)。2018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01年、2003年两次荣获国家级先进班集体。

成立65年来,化学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中4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近40人入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人才(项目)。本科生考研率连续5年在50%以上。其中2017届菁英班全班保研,获得“河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18届四个“学霸宿舍”全部保研成功,这些骄人的成绩分别被《河南日报》、《大河报》、澎湃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及学界的高度认可。

本科专业介绍

化学

培养具有系统而丰厚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优良的试验设计与操作技能,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4个专业方向,并拥有4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别开展物理有机化学、大环化学、药物合成、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催化动力学、电动学、近代分离技术和仪器分析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本专业按照“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模式,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实行单独编班、单独上课、进行重点倾斜和培养,并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方面,享有优惠待遇。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等数学、近代仪器分析、计算机及程序设计等。

应用化学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试验、开发研究、工艺设计技能,优良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生产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下设精细化学品合成和质量检测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开展工业催化剂、香精香料、电极过程及电极材料、化学材料、日用化工、化学制药、食品化学、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及程序设计、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

科学研究科研成就

坚持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氨合成球形催化剂、MSQ脱硫催化剂、溶剂法提取净化巩县风化煤黄腐酸、冠醚合成新方法、银镀层溶解液研究、新药盐酸氟桂嗪的开发与研制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奖,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3项,企业横向重点重大课题20项,到帐科研经费超亿元;发表SCIE收录论文1250余篇,其中在Chem.Soc.Rev.、NatureChemistry、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关键催化技术及工业化”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石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科研平台

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化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设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和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建设序列、教育部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本科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研基础坚实。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设有大型仪器服务共享平台,设备总价值1.5亿元。近3年获批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150余项,到帐经费1.3亿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省部级一等奖3项。[3]

教学平台

●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化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国家级“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仪器分析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

● 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

● 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学科与学位平台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

●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及应用

●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化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科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环境

●工程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科研平台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 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催化加氢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晶态分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有机磷功能分子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功能分子构建与生物分析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肿瘤诊疗团簇分子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能源与环境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磷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绿色增塑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交流

近5年来,学院共主办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会暨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10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00余人次,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600余篇。

我院共派出12名优秀教师出国出境合作研究或做访问学者,学院共有60余名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和联合培养,本科生国际访学和出国深造学习30余人。邀请100余名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与法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与交流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化学学科的国际影响。

知名校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丁奎岭、孙玉罕、宋延林、黎占亭、刘元红、王鹏、罗三中、潘世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清正、翟天佑等教育界常俊标(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河南省药学会理事长)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峰、潘鹏举、翟天佑院士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王鹏(第三世界科学青年通讯院士)校园环境校园地图

学院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科学大道100号。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