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溪头乡

地名由来 本村原名“大谷”,取山高谷深之意。相传,一年,朱元璋带兵路径此地,立马在横心岭眺望,只见暴雨后的大谷,山高明亮,突然从山谷中涌出一股山洪,在大谷村回流一圈,形成一个大谷涌
地名由来

本村原名“大谷”,取山高谷深之意。相传,一年,朱元璋带兵路径此地,立马在横心岭眺望,只见暴雨后的大谷,山高明亮,突然从山谷中涌出一股山洪,在大谷村回流一圈,形成一个大谷涌流,气势壮观,朱元璋见状,不禁脱口喊道:“好一个大谷涌!”此后,大谷村名便加了一个“涌”字,涌诣运,成了大谷运。

1950年后为乡政府所在地,2004年月12月后大谷运乡政府撤拼,大谷运为溪头镇所辖的一个村,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520人,总户数503户。本村物产丰富,盛产茶叶、贡菊、辣椒、烟草、笋干、火腿等,茶叶尤为著名,为著名的茶叶之乡,也是革命老区。

历史沿革

大谷运

1935年整顿行政区域,全县划四个区。本地区划属一区,晔岔乡,大谷运乡、竦坑乡、竦口乡、大源乡等。

1938,撤晔岔乡改置溪头乡,驻地溪头。

1939年,溪头乡、竦口乡合并更名为大野乡,驻地溪头。大谷运乡更名为仁里乡,竦坑乡更名寺坑乡。

1940年,歙县裁撤一区,本地区划属徽城镇管辖。大野乡移驻竦口,辖竦坑,大富,汪岔,晔岔,梓坑,蓝田,溪头,汪村诸保;仁里乡辖大谷运,平安,半溪,汪满田,松源,西坑,采石,跳岭诸保;寺坑乡辖坦头,大源,上源,茶源,木坑,里竦坑,外竦坑,桃岭诸保。

1941年,桂林,大野,仁里,寺坑,丰源乡划属岩寺区。

1942年8月,歙县增设许村区,桂林、大野乡合并为大桂乡;仁里、寺坑乡合并为凤凰乡,驻地地竦坑;丰源、许村乡合并为丰村乡,与黄山、川二乡同隶许村区管辖。

1946年,恢复大野乡建置,驻地溪头。

1949年10月,撤销乡政权,设溪头区,全县位五,驻地溪头。

1950年7月,歙县第七区,驻地溪头。包括黄村(老)乡全部,北及东北包括大谷运(老)乡全部及绩溪县大源、上源、茶源、洪坑、坦头地域。

1952年6月,黄村(老)乡黄村以外地域,附属许村区,其他地域不变。

1955年12月,西部扩大到上丰、霞丰、溪源、跳石、王进坑五个(老)乡及黄村(老)乡黄村以外五个村地域。

1956年4月,东及东北部坦头、大源(含上源、茶园、洪坑)两个乡,洪塘(含盈坑)、溪东、汪村、江村环四个选区地域划属绩溪县。

1956年11月,溪头区辖四个乡:溪头、大谷运、黄村、上丰,驻地溪头。

1958年10月,红旗人民公社(九月十八日筹建时,称汪满田人民公社)。驻地汪满田;西部上丰乡全部划出,成立上丰人民公社。

1959年1月—2月15日,设溪头人民公社,俗称大公社,驻地溪头。溪头区撤销。

1961年7月20日,设中共溪头区委员会(不设区公所),辖三个公社:溪头、大谷运、黄村。驻地溪头。

1963年7月10日,设溪头区公所,辖四个公社:溪头、大谷运、竦坑、黄村,驻地溪头乡。

1983年3月,溪头区四个公社同时改乡建置,即溪头乡、大谷运乡、竦坑乡、黄村乡。区公所驻地溪头。

1992年3月初,撤溪头区。溪头乡、黄村乡合并建立溪头镇,竦坑乡并入大谷运乡。

1993年9月,原黄村乡地域自溪头划出,恢复黄村乡建置。

2004年11月,大谷运乡十个村的地域全部并入溪头镇,建立新的溪头镇,驻地溪头,现溪头镇所辖16个行政村,即:平坦源、外竦坑、里竦坑、桃岭、大谷运、双河口,木岭后、汪满田、桃坑、考坑、溪头、西坡、蓝田、梓坑、晔岔、洪村口。自然村87个,其中蓝田村至今已居1420多年。

2008年由原大谷运村与双河口村合并,行政村名称为大谷运村,全村总人口2600余人,22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大谷运村:位于歙县东北部,溪头镇西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离溪头镇政府13公里,是原大谷运乡政府所在地,2008年元月由原大谷运和双河口两村合并而成。东与桃坑、桃岭、考坑交界,西、南与汪满田村交界,北与竦坑村绩溪县上庄镇交界,至今存留丰富的民俗活动,如社公祭、土地祭、保熟节等等。大谷运村域面积14.99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437余亩,其中茶园面积3930亩,水田面积150余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941户,2533人。

地形地貌

地处深山区,新安江二级支流布射河的源头地区。山脉皆属黄山余脉,其主干来脉为汤岭东支古黄孽山支脉(今属黄山—大会山山脉),最高峰上阳尖(又名南云山),海拔1402米,为本地方圆几十里内除黄山外的最高峰。大谷运一带的高峰还有五龙过谷(1295米)、仙人石尖(1268米)、大脚山(1120米)、帽鹰尖(697.7米)、竦岭尖(657米)、桃岭(620米)、大山尖(633.8米)、乌龙尖(631.5米)等。本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大谷运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风光秀丽。1926年,绩溪胡祥木咏有大谷运六景诗,生动描写了大保运村的地理和内水特色。一景“龙潭观瀑”,在布射河源头,白石飞泉之下,有澄潭阴翳,俗谓隐龙潭,每逢旱魅之年,四乡来求雨。二景“龟墩赏月”,在村中偏北处,陡起一墩石骨磷磷,其形若龟背,俗名岱上。相传有望月楼,村中雅土,月明之夜,每游赏其间。三景“虎腕回澜”,村旁之山,堪舆家呼为虎形,磷石嵯峨距入河中。宛如虎爪,水流至此旋转潆洄。四景“牛岗耸翠”,近村东南隅,山有坟称牛形坟,峰叠峥嵘,林树苍古,当户向之,钟灵毓秀。五景“钩台垂纶”,在村上游半里许,傍山有砥石,略方如台,高丈余,下有深潭,潜鳞游泳,村人每于闲垂钩于此。六景“湾堂习静”,大谷源中,湾堂僧寺,古刹数间,宫殿轩昂,神像森严,沙门沉寂,绝少尘氛,邑人游山避暑至此,每低徊不置。

大谷运村附近有松虬雪古坊、五猖庙(桥)、里王祠、汪满田红军烈士纪念碑、叶公孟婆墓、松谷亭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歙砚、大方茶、黄山白茶等特产。[1]

经济第一产业

“大谷三宝”——茶叶、辣椒和烟草

黄山绿牡丹

大谷运盛产优质茶叶,为黄山市最负盛名的名优茶产地,为著名茶叶品牌“汪满田”的茶叶基地,主要名茶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海贝吐珠、锦上添花、滴水香等。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谷运为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之一,大谷运产的黄山毛峰为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

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黄山银钩1972年首创于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百炼,才于1979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黄山银钩主要产地在大谷运乡的双河口村和木岭后村。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银钩称道地银钩。茶园多分布在黄山山脉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终年云雾弥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地方。黄山银钩是用茶树良种“滴水香”采制而成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成茶品质独树一帜。外形纤嫩钩曲,色泽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完整。

黄山绿牡丹:为创新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1986年,主产区位于歙县东乡大谷运的黄音坑、上阳尖、仙人石一带。歙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香、味、型,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茶叶品种。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鎲,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术,造就了绿牡丹茶的色、。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专家说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2007年3月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开幕式上,黄山绿牡丹就曾被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礼茶亲手赠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大谷运烟草:歙县大谷运汪满田的烟丝很出名,在清乾隆年间曾作贡品送往京城,而被冠之为“徽州贡烟”。

汪满田的水、旱烟丝色泽金黄,香气饱和,品味极佳。经加工后,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宗土特产品。明末清初,随着徽商足迹,远销苏杭及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汪满田的烟丝在没有成为贡品以前,在京津一带已享有一定声誉。

相传汪满田烟丝之所以成为贡品,与乾隆年间的文坛领袖纪晓岚有很大关系。当时,徽商作为全国最具势力的商帮,为控制、垄断商业,到处都建有会馆。北京歙县馆,不但是徽籍商人,而且也是徽籍官僚、名人云集的地方。休宁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歙县人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曹振镛父子及画家罗聘等人常在那里出入。而著名思想家戴震一度则住在歙县会馆。纪晓岚第一次拜见戴震也在那里。戴与纪为莫逆之交,戴的文化思想对纪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代宗儒,纪晓岚有二大嗜好,一是喜欢收藏砚台,二是喜欢抽烟。徽州是砚、烟产地。龙尾歙砚天下冠,他最喜爱的一方砚台乃戴震所赠。宦海沉浮,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因故被遣戍新疆乌鲁木齐,二年与他形影不离的就是这方歙砚。他曾赋诗:“龙尾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黄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纪晓岚与徽州人士往来十分频繁,他品尝汪满田烟丝,由汪由敦提供。汪虽是休宁人,但与歙县汪满田汪姓本是同宗,且有亲戚关系。山里人知道汪由敦好烟,常选些上好烟丝托人捎往京城。汪由敦是雍正旧臣,乾隆年间又掌管吏部,虽是长辈,但十分爱才惜才。一天,纪晓岚登门拜访,汪由敦拿出家乡特产,热情待之以烟茶。纪晓岚在品尝汪满田烟丝以后大为赞叹,随口一句:“物华徽州草亦宝,”汪由敦紧接和道:“清香一缕胸中绕。”纪晓岚又一句:“神怡心旷赛似仙,”汪由敦道:“云里雾里乐逍遥。”二人大笑。纪晓岚道:“尝遍南北,无如徽之烟草。”至此,他遂迷上徽州烟草,后来把自己的斋房也取名为“阅微草堂”。微与徽字型相似,发音相近。纪晓岚勤于学问,为人精明,他喜欢徽州。友人相问:“何以为草?”他释之曰:“草者,烟草也。”他嗜好烟草。“阅微草堂”虽有其它的阐释,但其中也暗寓了他对徽州烟草的偏爱。

后来,纪晓岚出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心力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更需烟力支撑。纪大烟袋并非虚构,他在紫禁城内吞云吐雾,直接影响他的同僚,人们相继吸食,后来连乾隆皇帝也知道了徽州汪满田不同一般的金黄烟丝,于是便由内务府责成地方官承办进贡。那时,“徽州贡烟”进京的数量虽则不多,但影响很大。

乾隆年间,歙县汪满田人又精选当地的优质烟叶,配以中药和名贵香料,碾末成粉,制成鼻烟,名为“黄山鼻烟”。“黄山鼻烟”和“徽州贡烟”同样都是徽州的地方特产,而各式烟具和鼻烟壶的制作更是徽州民间的传统工艺,蜚声海内外。?

第二产业

歙砚中的名贵品类,因砚石产于歙县岱岭村的“龙潭”而得名。徽州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说张天师在白岳修炼得道之后,将乌龙精斩成两段,龙尾落在婺源县的龙尾山,那龙头落在歙县上阳尖山脚下岱岭村的一水潭处,这潭被称为“龙潭”,潭边所产的砚石遂称“龙潭石”,所制之砚称作“龙潭石砚”。这里的砚石有金星、金晕、水浪、眉纹,与龙尾石无异,更稀罕的还有雁湖眉子,传说是龙涎染成,有着龙尾石所没有的纹理。经现代地质工作者考证,龙潭砚石亦是经风化、沉积、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产物。龙潭砚石实为板岩、含粉砂板岩和粉砂质板岩。

古代所制龙潭石砚,质地、造型、雕刻与龙尾砚并驾齐驱,是歙砚中的名类名品。相传以前遇到天旱,歙县四乡百姓都要到“龙潭”求雨。有一年天旱,溪头乡云雾川村有一个姓叶的大姑娘也去“龙潭”求雨。她头生瘌痢,痛苦不堪。正当她用“龙潭”水洗脸、洗头时,只听“啪”的一声,叶姑娘头上瘌痢壳竟掉在地上。露出一头乌发,姑娘喜出望外。更令她高兴的是,掉在地上的瘌痢壳竟成一方砚石。此石石质细腻,栩栩生辉,纹理繁美,非常可爱。这件事不知谁告诉了在云雾川教蒙馆的许国,他感概不已,决定娶叶姑娘为妻。从此以后,这方砚石便归许国所有。许国于嘉靖乙丑年带着此砚赴京会试,京城正降大雪,应试的举人研出的墨汁都结了冰,无法写下去,唯有歙砚用墨不结冰,当许国用完所研之墨后,想再倒一点水研墨,发现水壶里的水已结成冰块,许国非常失望,手捧歙砚呼天叫地:“歙砚啊,歙砚!你妙在何处?绝在何方?贵在哪里?”谁知语音未绝,砚池中出现了一片小水珠。许国绝处逢生,拼命地向砚池呵气,结果砚池里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许国用它研墨,应完了试卷,他以得天独厚的条件考取了进士。从此歙砚的名气就更大了,而许国也由此飞黄腾达。龙潭砚石的开采,一度中断,现在山里人为开发地下丰富资源,歙县大谷运小学已以此石为原料开办了龙潭砚厂。

社会教育

大谷运

1969年冬,大谷运中学创立。1971年大谷运中学设高中班。1979年,县统一调整中学布点,大谷运中学降格为初级中学。竦坑中学于1964年筹办,2001年秋季,由于生源及师资和校舍等原因并入大谷运中学。

1952年9月10日,大谷运信用合作社建立。

1956年10月,成立溪头区卫生所。1959年7月,改为溪头公社中心医院。1960年3月又更名为溪头公社医院。1961年再次更名为溪头区中心医院。大谷运公社卫生所更名为大谷运公社卫生院。

1976年至1984年,大谷运、竦坑通高压电。

1984年7月大谷运乡站在上坞凹建立3千瓦电视讯号差转台。

1985年10月建立大谷运乡林业站。2004年12月,大谷运乡林业站撤销并入溪头镇林业站。

2009年新大谷运中学创建完工正式启用。

2009年4月大谷运论坛上线。

大谷运姓氏

大谷运村居民主姓柯,系出济阳郡,绩溪后岸支派。肇基祖柯元一,于元初自后岸来大谷运结矛种山。元至正十年(1350年),族人柯大统在后岸聚众反元,有龙川(今属绩溪)汪庆者导元军自小路进攻后岸,柯大统等猝不及防,全军覆没,村族几被夷为平地,柯氏幸存者四散避祸。元一后人柯庆华举家避迁大谷运,扩元一之基开族,成为大谷运柯族始祖。

柯庆华一名积庆,字善余,生三子:昌孙,寿孙,惠孙,于明永五年(1407年)正月二五分家立户,昌孙立后门,寿孙立前门,惠孙立中门,不数十年子孙即盛。中门派在村衍至九世,或外迁、或乏嗣,仅有宗达一户,后宗达与子观勇解皇木进京,定居于彼。中门遂在村绝。

前后二门则在村各立支祠,前门祠:叙伦堂,尊寿孙为支祠祖。后门祠:仁睦堂,尊昌孙为支祠祖。越六、七世,两祠后裔又分拆自立。仁睦堂社富公以下称后门长分派。尚忠堂,尊希公为支祖,亦称前门二分派。尚德堂,尊三公为支祖,亦称前门三分派。尚文堂,尊四公为支祖,亦称前门四分派。尚贤堂,尊五公为支祖,亦称前门五分派。三分派支祖三公生子元、子柏、子黑三子。子柏妻殁乏嗣,惟一女嫁云雾川,为养老携积蓄奔女家,受到女儿冷落,一怒回大谷运与弟子黑同生活。终因气恼伤肝,不久辞世,后事由子元、子黑两兄弟共担。其积蓄却为子黑独得,因而失和,子元宣布自立支派,后嗣称之为前门里三分派。

新安柯氏三十八世前,各支派均有旧排行字轮祚。仁睦堂派:“国庆光元大,嗣有忠康仁”。叙伦堂派,“宗正启嘉天,永有万良德”。民国十四年(1925)篡修《新安柯氏宗谱》,新撰了绩溪瑞川、大谷运、歙南湖驾三族三十九世始合用排行字:“伯仲开昌运,同延世泽宏。孝思多瑞应,敦本定安荣。尚志邦之彦,传经学自崇,盛时期建树,纪载仰鸿名。”现已衍至“昌”字,自庆华始,计伟二十六世。

民俗活动

社公祭、土地祭:每年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次,俗称春社、秋社。嘉靖五年(1526)规定,里社祭祀要备办猪羊祭品,依式书写祭文,由里约正副“率领一里人户致祭”。举祭仪式,须冠带礼生若干人,“五行五献”,“并读抑强扶弱之词”。祭毕举行会饮。村(族)社祭,轮推社首若干人,以族(祠)田,社田之租举行祭祀,或将社属支丁分成若干“分”轮值举祭,负担所费。届时全族(村)男丁齐集社屋焚香燃烛拜祭,然后到宗祠祀祖,供社胙于先人灵前。春社供品以米、豆腐等粮食制品为主,祭祀以祈祷许愿为主。秋社供品以猪头加祭。社祭时,村长春徽戏班自学徽戏上演数场,称“社戏”。解放后停止。春社秋社则以米糕、裹粽代替。前、后门分大小社,大社以糯米粽、小社以蒸米糕为主,社节日请亲戚朋友聚会,并将粽、米糕散发亲友,以示祝福。大、小社两门轮流接替。土地祭以每年“二月二“、“八月一”两次。二月二除供三牲、酒饭,谓“福礼”,焚香化纸,还要剪寸许长麦杆和黄豆共炒,到田、地里祭拜撒酒,谓之“炒虫”。若当年年成大熟,八月初一即行祭会,请僧道前来诵经,并备足香纸、鼓乐抬土地公、土地婆神像游村,僧道化妆成“五猖神”,手执钢叉、铁链到各家猪牛栏转一圈,各家亦烧纸钱配合,谓之驱瘟保畜,各家游到即抬土地神像归座。

保熟节: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大谷运村每家每户都要用面粉制成“苞芦穗形糕”及圆形、三叉形淡、咸、甜包,用米粉蒸糕,俗称“米粉”,作供去土地庙、社公庙,自家田地祭拜,祈保五谷大熟。供祭后,面包、米粉糕遍饩亲友以散福。

大谷运长春班:清光绪时,大谷运柯万长建班,民国初,二任班主柯高荣定名为“长春班”,当地人称高荣班。有演员40多人。演出代表剧目:《万花献瑞》、《九锡宫》、《七星灯》、《奇双会》、《黄金台》、《水淹七军》等四十多出。曾在南京、江苏、浙江等巡回演出和在兰溪戏院坐台挂牌演出。胡适回上庄结婚时,曾派十几顶大轿接请该班出演,成为一时佳话。与当时徽州“彩庆、二阳春、凤舞台”同被称为“新四大徽班”(一说为“小四大徽班”)。抗战爆发,班肆散伙。解放后由行政村接办并置头四箱,70年代中停演。

齐云会:解放后停止,兴会者自筹资自推香首主事。兴会之日则大多选鬼节施行,其会先须到齐云山请佛像、延僧做法事,不外乎《梁皇忏》、《慈悲水忏》之类。追荐三年前故世之祖先亡灵。俗称“朝齐云山”。

革命老区

大谷运乡汪满田村(现大谷运乡已撤乡)在历史上为保、乡、公社所在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以胡明为书记的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在九月自旌务王家庄根据地来到歙县东乡与北乡及绩溪县交界处上阳尖,开辟根据地,游击队员发展到90多人。木岭后村叶元良成为本地区第一个游击队保垒户,其家也成为中心县委流动驻点之一。1945年10月,皖南游击队将游击区扩大到汪满田一带,中心县委游击队先后落脚在叶元良家及竹岭汪永进家。1947年10月,皖南地委迁到汪满田,临时建立了黄东委。1948年5月初,在汪满田正式成立中共黄东工委,同时成立并隶属黄东工委歙绩、旌绩、歙太三个工委。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中共黄东工委批准在汪满田建立新民乡,俗称游击区民主革命乡政府。

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先烈在此洒下了热血。

1934年11朋27日,方志敏率主力分路北上箬岭去甘棠,其一九师第三团在汪满田西山降与国民党补一旅遭遇,血战一开,团长王青山以下十八人当即阵亡,转移途中又有九名重伤员牺牲,红军撤走时,当地群众就地埋葬了烈士。2005年经县政府批准,在汪满田村松源桥头建造红军烈士纪念碑,2006年3月被县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西山降”红军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大谷运中心学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1942年4月,驻棠樾国民党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部令五二师、新七师、一四五旅各派部份兵力与歙绩两县自卫团队1300多人联合对道溪、黄柏山、竦坑、大谷运地区进行围剿。叛徒柯良俊供密,连夜带兵前往竦坑,包围了中共地下党交通员江继三的家,对江继三外出上丰番村,自卫团士兵在平坦源抓住了与江继三夫妻相称,从事革命活动的胡桂英。当日和当晚分别在竦坑、大谷运逼胡桂英供出同党人,国民党军采取了悬空吊打,上高杠、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铜丝钩奶头、赤脚走红砖种种酷刑,胡桂英除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外,十指夹碎而傲然不屈,翌日在外竦坑杨树下被枪杀。同年11月,江继三在上丰蕃村为救群众挺身而出,被除数国民党抓获在县监狱英勇就义。1981年,歙县人民政府拨款,在竦坑修建了烈士墓并立碑志之。

1948年4月25日,国民党保四团两个营和歙绩两县自卫队计400余人分别自溪头和绩溪县旺川同时向汪满田和竹岭进犯。保四团军队到桃岭时,据特务报告,游击队人多势众,防守严密,不易进攻,但活动在西坡凤凰山一带的歙东武工队,正在木坑,可以围歼。保四团遂改变原进剿计划,由特务带队兵分三路,从木坑尖、竹园、凤凰山进击木坑。歙东武工队已抽出9人外出征粮,事出突然,余众仓促应战。该武工队因建队不久,应战和组织突围经验不足,主要成员是民兵,加之双方力量悬殊过大,战斗打响不久,战士程柏林即阵亡,队长石成海以下11人弹尽被俘,除征粮9人分散突围外,战斗中突围的仅事务长戴兴广一人。从1945年到2005年全镇共服现役人数达927人。不包括原黄村乡,有力地支援了国防建设。

1948年11月13日,吴文瑞、王保实、陈洪率原黄东大队二连和地委警卫连一个排,度120多人抢,攻打黄村碉堡后回竹岭驻地宿营,由于叛徒江受盛(绰号小罗汉),国民党特务汪徽倍、汪运东等告密并带领保四团和县武装500多人进剿竹岭,凌晨包围了游击队宿营地。经激烈的突围战,击毙保四团8人,击伤9人。游击队6人牺牲,3人受伤,最后突围成功。国民党军队烧毁了叶元良房屋无功而返。在战斗中,我军排长汪金?(音lou3,门里一个犬字)、事务长鲍水生、战士程根水、洪观定、史江等6同志壮烈牺牲。为抚慰英灵,歙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1月特立此碑。

1979年11月19日,大谷运被县革委会确定为抗日根据地。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