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石扇镇

地理环境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位于 梅州市梅县区 西北18公里,处在梅州市梅县区与平远、蕉岭三区(县)交界之处,为人口2万多人的一个客家小镇。提起石扇,就不能不提它的
地理环境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位于

梅州市梅县区

西北18公里,处在梅州市梅县区与平远、蕉岭三区(县)交界之处,为人口2万多人的一个客家小镇。提起石扇,就不能不提它的名字由来。据《嘉应州志》记载: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因境内南岭岌有两块大石,高丈余,开展如扇,故名石扇。历史上曾在银钱设墟,曰银钱墟;后来镇府驻地迁出银钱,为中和墟,但现仍存银钱古墟场。石扇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煤炭、玄武岩、花岗岩、锰、稀土、钨、钻沙等,其中以石灰石、煤炭和玄武岩的蕴藏量为最多。石扇地处梅州城正北部,梅石公路里程约18公里。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5.76°北纬23.93°。东隔四姑嶂、鹞子岃、大山顶与梅县区城东镇上坑村和蕉岭县新铺镇樟坑村、北方村接壤;西隔天字岃、牛牯岃、膝头岃、鸡公石和丫髻嶂右峰与梅江区城北镇洋门村、银营村、群益桃畲村和梅县区大坪镇育豪村接壤;南与梅县区城东镇竹洋村接壤;西北隔丫髻嶂左峰及耙头嶂、长岗寨与平远县长田镇、热柘镇接壤;北隔真武嶂、帽山顶、甜竹凹与蕉岭县徐溪镇(今并入新铺镇)接壤。总面积约94.3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1.28万亩;林地8.71万亩。

石扇属地由石扇村、巴樟(庄)村和象村三部分组成,各属三个不同流域,即石扇河流域、巴樟(庄)河流域和象村河流域。石扇河流域面积最大,包括三条支流:一条由真武嶂发源汇集高寨、虾子塘溪水流经古梅陂,在下村口汇合另一条由帽山顶流出的小溪水后出三坑径,在蕉林坑汇合蓝田水、炉坑水流经后洋坝到达水口。第二条由紫湖畲发源在深垳陂汇合天字岃、银钱村水流经水打坝、马古墩,在四驳桥汇合第三条由径尾、背夫坑发源,汇合大岭村水、泉塘水、文昌祠、猪嫲田及中心约水,流经山下、马头上后在水口与后洋坝来水汇合,流经下扇与南岭背,汇合两地所有地表水后成为石扇河,再流经石峰径、乌泥坪、金沙,在新铺墟与平远东石流经徐溪而出的柚树河以及由福建武平县发源经长潭流入的长潭河汇合称为石窟河,再流经白渡、悦来墟、三社之后在丙村雁洋间汇入梅江。

巴樟(庄)河发源于丫髻嶂左峰的莲塘角,流经秤钩水汇合林保塘、西坑里、橘九畲来水后流到大神阁,汇合湖石岗、径子里来水后注入巴庄水库。另一条发源于丫髻嶂右峰流经南水坑、花树下、大水坑的支流在眼拐湾注入巴庄水库。水库四周小流域内地表水也汇入水库。经调蓄发电后下泄归入老河床,流经打马坪、高排下、银营、塔下、洋门后在谢田永济桥汇入竹洋河,下游则称为周溪河。

象村河发源于四姑嶂西麓,流经坳上、直径汇合坑尾水流到塔下。另一条支流发源于狮山塘,汇合大肚岃水及狮山坪地表水后在塔下与直径水汇合,流经中村聚集了龙尾坑、老虎坑水,流经下村又汇集了梅子坑、伯公坳、石源坑等水流过水口狭隘进入竹洋村。在竹洋店子岃汇入葵岭水、汾水河之后称为竹洋河。竹洋河流经谢田,在永济桥与巴庄水汇合称为周溪河。周溪河流经金盘桥、神宫前、石子岭、饶公桥、周溪村、盘龙桥、状元桥之后注入梅江。

红南(南瑞)村乌树屯土地虽与南水坑相连,因地域跨越分水岭,其地表水汇入桃畲水流入摺(扎)田河。摺(扎))田河属程江流域,流经摺田、教溪口、五里亭,在渡江津汇入程江。程江在梅州城西郊镇江寺(现德龙桥)汇入梅江。

建制沿革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石扇之名首见于《程乡县志》,明朝初期石扇村与象村同以一个自然村的建制隶属程乡县龟浆都,又称凤一图。巴樟村由于开发较迟,该县志未见其名。崇祯八(1635)年程乡县分拆新建镇平县,原属石扇的樟坑、石峰径一带划归镇平。明末象村脱离龟浆都负郭(即附廓,附城之意),巴樟村、石扇村同属龟浆都。

清雍正十一(1733)年,程乡改名嘉应州,辖兴、长、平、镇四县。石扇已称为堡并辖巴樟村,直属嘉应州。象村仍然附廓,不属石扇堡。

清乾隆十五(1751)年,嘉应州已取消乡、都建制,称为路、堡、约。全县分东、西、南、北四路共三十六堡。北路石扇堡,下辖有大岭约、中心约、三坑约、巴樟约和蕉林约。象村仍然附廓,不属石扇堡。

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石扇堡仍属嘉应州,象村约已并入石扇堡。堡公所设在银钱墟。基本上奠定了石扇的地域格局。

民国后石扇仍属嘉应州,称石扇堡。1913年改称梅县,石扇称区,以后曾改称第五乡、第二十一区和石扇乡。区(乡)公所设在银钱墟。所属称社,有蕉林社、新田社、岭梅社、大岭社、蔚起社、过龙社、孝雅社、三康社以及象村上社、中社、下社等(巴樟村名不详)。后又改称乡、村,所属地域不变。

1949年后仍称石扇区,1951年并入城北区改称石扇乡。区(乡)公所设在中和墟善庆庐。1952年又恢复石扇区,1958年改称石扇人民公社,所属称金光(中和)、松林、西南(大岭)、新东(新田、蕉林、东山)三坑、五一(银钱)、巴庄(樟字已改为庄)和象村八个大队。1958年秋蕉岭县并入梅县,石扇并入新铺人民公社。不久象村被划入竹洋人民公社。1961年梅蕉两县恢复分治,复称石扇人民公社,象村回归石扇。1963年巴庄分拆为巴庄、嘉庄、红南三个大队,象村分拆为建新、中村、村南三个大队。全社共12个大队。三坑山区的高寨、虾子塘等散居地区曾短暂划出成立高峰大队,后又并归三坑大队。

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改称石扇区。1986年区政府迁入中和圩新建政府楼。所属称管理区,地域不变。

1987年改称石扇镇,镇政府驻中和圩政府楼。所属称村,地域不变。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行政区划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红南村

居民委员会:441403102001 121圩镇居民委员会

行政村:

441403102201 122中和村委会

441403102202 122 新东村委会

441403102200 220 村南村委会

441403102203 122 银钱村委会

441403102204 220 三坑村委会

441403102205 122 松林村委会

441403102206 122 西南村委会

441403102207 220 加庄村委会

441403102208 220巴庄村委会

441403102209 220 红南村委会

441403102210 220 建新村委会

441403102211 220中村村委会

人口民族

2021年5月27日,梅州市梅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常住人口为13751人。[1]

经济发展

1998年社会总产值34400万元,人均生产性纯收入4033元。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5%;工农业总产值1.75亿元,比减13%,其中工业产值3805万元,比减35.5%,农业产值1.37亿元,比增7%;镇级机动财力1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4万元,其中年收人3-5万元的7个,10万元以上的2个。农村人均纯收入4205元,比上年增加42元。

201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总产值3.3亿元、比增12%,农业总产值3.73亿元、比增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50万元,增长73%;完成税收780万元,增长30%。全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等增速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201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01亿元,比增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3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亿元,完成税收792万元。

201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86亿元,比增9.5%;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96亿元,比增8.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72万元,比增104.7%;完成限上批零总额1315万元,比增31.1%;完成税收343万元,比增3%;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总投资1.5亿元。

农业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全镇新种水果900亩,优质玉米3980亩,引进种植美国夏威夷甜木瓜300亩,新建咸菜基地100多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l9万亩,粮食总产8348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1万亩,稻谷总产6546吨,平均亩产434公斤;水果种植面积2.33万亩,其中梅州金柚1.46万亩,水果总产3.43万吨,产值4993万元,人均水果收入2600元;全年生猪饲养量3.60万头,出栏2.34万头,“三鸟”饲养量35.68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035亩,水产品产量847吨;全镇有种养相结合的小庄园2980户,占全镇农户的62%,有50万元以上收入的种养场1个。

抓好金柚产业,促精致高效农业有新发展。①举办两期金柚管理技术培训班,组织部份金柚种植销售专业户到福建省平和县和蕉岭新铺镇等地参观学习。②打好耕山致富大会战,引导群众耕山致富,新开发种植梅州金柚3000多亩。③扶持农业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梅龙柚果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梅州金柚专业合作社解决仓储问题,其中梅龙柚果已投入500多万元投资建设集仓储、办公、农资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逐步解决仓储用地问题。

2016年创新实施“生态柚园”联创工程,推行有机耕作、生态种养,普及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新建农检中心和金柚文化展馆,发展农电商、精深加工和乡村生态游,联动促进金柚提质增效。全年销售金柚近5.6万吨、总产值3亿多元,溢值近40%,其中农电商销售总额达5000万元,新增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梅龙柚果公司投入4950万元探索对柚果进行全产业链运营。

乡镇企业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在加强原有乡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骨干企业水泥厂全年生产水泥21万吨,增产1万吨;引进能人投资200多万元兴建饲料厂;支持咸菜加工厂兴建厂房,建设生产基地。1998年全年全镇企业总收入1.36亿元,总产值1.33亿元,实现利润1085万元,税收196万元。

2013年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于10月底前全面关闭石扇老厂和嘉鼎两家水泥厂,筹资600多万元安置了下岗职工500多人。抓招商引资,促产业转型升级。①利用水泥厂关闭后的闲置土地、厂房,引进金辉建材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建设年产60万吨、产值1.8亿元粉磨站,年底开始试生产;②引进嘉鼎水泥有限公司和东二建材有限公司投资3270万元建设水泥粉磨和干粉砂浆项目,项目已经建成投产;③引进华兴盛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咸菜加工厂。

2014年继续优化投资兴业环境,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投资兴业的软硬件环境。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利用淘汰的两家立窑水泥生产厂家废置的土地和厂房,转型升级建成两家年产量60万吨的水泥粉磨生产线。

三是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弦线厂、泰众科技、顺顺大药房、大参林药房、嘉东建材、华兴盛现代农业等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9亿元,有效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四是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在各村建立优质金柚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无公害梅州金柚基地建设。以承办全市农业冬种生产工作现场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立以松林村300亩芥菜种植基地为代表的冬种基地2000多亩。

2016年引进新企业,总投资近1.5亿元,有效壮大镇域经济;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限上批零企业1家。

基础设施建设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2007年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泥村道6.2公里,铺筑东风二厂道路1.4公里,对老街街道和梅州市梅县区梅北中学门口的道路共600米进行改造;投资5万多元,在新东村修一条1300米长的三面光圳道,对古梅破、塘背坑、新东引水工程等进行维修;新建银钱村址,完善红南和松林村址,中和、村南、中村等村址正在建设中;在银钱兴建一幢二层楼的银钱寿康老人活动中心。

2014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交通、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动建大小工程20多宗,有序推进X019县道、巴庄村道、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项目建设,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投入3220万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农综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灌区升级改造工程;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县乡道路绿化亮化和扩建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实施X019县道生命防护栏工程,增设沿线候车厅;正在启动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

投入200多万元推进镇卫生院和12个村卫生所改建,筹集近20万元用于奖学助困活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年脱贫159户223人,完成脱贫任务的34.2%,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全年完成93户农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任务全面完成,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铺开;护林防火实现全年无山火。

美丽乡村建设(红南、巴庄、加庄、中村)

2013年在红南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一是投入160万元扩宽红南主村道。二是投入30多万元修建圳道,并进行绿化、亮化和休闲场所建设。三是投入10多万元在红南村道出入口建设治安岗亭2个,由专人进行24小时治安巡逻、护林防火、卫生检查等,打造美丽、平安乡村,并在镇内逐步推广。2014年底,大水坑村民小组道路扩建为双车道,原简易路灯升级为全新太阳能路灯。2015年底,实现红南村至206国道全线4.5公里安装高标准路灯,实现亮化。2016年完成206国道至湖石岗7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2014年大力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2014年以来,;投入400多万元对象村片进行小流域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有效提升村容村貌。以红南、巴庄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积极筹资100多万元在两个村建成小公园、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休闲场所,示范带动其他村不断完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三是在全力推动梅州金柚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2015年,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突出“修路、种树、活水、优环境”四大抓手,坚持“联规划、联产业、联交通、联公共服务、联民生改善、联基层组织建设”六联并举,扎实推进中村村、加庄村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累计投入近100多万元,对两个示范村的4座危旧房屋进行了改造提升,拆除废旧厕所10多座,整治河道近5公里,兴建公共服务设施3处,村道绿化亮化提升工程10多公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其中,中村村新建老人活动中心和文化体育广场各1个,购置广场舞音像设备和清理环境卫生设施各1套;加庄村在村道两旁加装路灯、种植花草,新建成村民活动中心1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6年创新实施“生态柚园”联创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分类、区处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坚持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突出抓好圩镇建成区“六乱”行为、农村“脏乱差”问题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改观。全年投入65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配备专职保洁员30名,新增生物防火带近7公里;新增5个省级卫生村、2个市级卫生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镇级森林公园、1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和1个市级文保单位。

此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投入60万元新建金柚文化展馆,投入150万元新建矮寨森林公园,投入130万元修缮肖中将故居及附属基础设施,全年新增农电商推广站2家,农家乐8家,乡村游线路2条。

平安石扇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红南村,地处偏僻,居住人口分散。主要有两个出口:一处连通梅江区城北镇的206国道,另一处通往石扇圩镇。由于该村距离206国道较近,给盗贼流窜作案提供了便利。2007年10月,有热心的外出乡贤和村干部商议,并出资10多万元,在与城北镇交界的村口建成一座治安岗亭,聘用2名村民为岗亭值班人员;同时整合全村护林员队伍,成立了1支6人的护村队,经常开展治安防范工作。通过岗亭值班和流动巡逻相结合,使村里的偷盗行为大为减少。2013年3月,该村外出乡贤又和村干部商讨,在通往圩镇的村口再建一座治安岗亭,并解决护村队日常运作经费问题。此举得到了县(区)委政法委、县(区)公安(分)局的大力支持,并投入资金,建设治安岗亭,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县公安局赠送了两辆巡逻用的摩托车。2013年,这座治安岗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石扇镇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模式,依托镇村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站),通过干部主动下沉一线,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周到的“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在全镇特别是主干道安装高清视频监控80多个,全镇共配备23名护林员,加强护林防火工作。

2016年新增4名镇级专职安全员,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经费600多万元;全年投入130多万元专项整治火灾隐患,新增6个市政消防栓,组建兼职消防队伍14支共140多人,推动如期高标准“脱帽摘牌”。全年查办治安刑事案件30宗,受理办结信访件21宗,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43宗,农村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显著下降。

历史名人

外朝天子罗芳伯、民国梅县县长彭精一、中将肖向荣、院士少将陈志杰。

美食

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

鱼焖饭

农家特色的鱼(汁)焖饭,源于石扇,是当地农家传统招待客人的佳品。选料精细:山间草鱼,农家香米,八月花生油,四季香葱及坡地黄土生姜等,原料全部源于本土。

食材准备

主料:大米、草鱼肉(当地人会少量添加“鱼血、金不换”可以达到更加鲜香的效果,没有“鱼血”做法如下)

辅料:花生油、香油、葱花

调料:胡椒粉、盐、料酒

制作步骤

1、将鱼肉洗净,切成块,逐块抹上一层精盐腌片刻。

2、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飞鱼块用中火煎,煎至水分收干、鱼肉两面均呈浅黄色时,烹入料酒,加水烧开约5分钟,至鱼肉半熟,捞出备用。

3、另取锅置于火上,倒入过滤后的煮鱼的汤,、烧开后放入淘洗干净的大米、精盐、胡椒粉煮沸,至米粒开花、米汤快干时,把鱼块放在饭上面,加盖用小火焖15分钟,取出鱼块,把香油和葱花放入饭锅内拌匀。

4、食用时,将饭盛入碗中,放上鱼块。

特色:鲜香口感,营养丰富

古法鱼焖饭,做法虽不算复杂,但时间较长,现在当地人也嫌制作时间长而很少去做了,要想吃到农家正宗的“鱼焖饭”已不是易事。在旧时也不是随便可以吃到,一般也只在八九月份才做这道饭菜。夏季农忙结束,石扇人有了些闲余时间,带上新造的米和花生等当季收成的农作物去走亲戚,亲戚家就会做“鱼焖饭”招待客人。

精华材料:高山泉水、山间草鱼、农家香米、八月花生油、四季香葱、坡地黄土生姜等。

当地人会选有八九月份新收成的稻米,新米的口感更鲜香一些。俗称“八月花生油”用的是在八月收成的花生,颗粒特别小,榨出的花生油滴滴金黄,味道香浓。(现在这个品种的花生因为产量少当地农民已经不再种植所以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了,做“鱼焖饭”的油也改由‘其它花生油’代替。)

最原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米淘洗干净,备用。杀鱼时用竹签刺入鱼肚放血,放出来的血用大碗装好备用。把杀好洗净的鱼放在饭面上,加入鱼血和山泉水,用农家大锅柴火焖焗,先以猛火焖45分钟,收火,利用碳火的余温把饭焖熟。待水完全收干,锅底部分还会烤出锅巴来。吃饭前加以香葱粒和生姜沫、花生油把饭拌均。

人们吃鱼,而不知鱼亦能取血。石扇人不但知,而且还会取,以秘制之法炮制出的鱼焖饭,用的是客家自榨花生油。盛出饭来,只见粒粒金黄,入口松而不腻,鱼香满口。

特产:金柚、石扇西瓜、石扇咸菜、姜糖、三华李、早李等。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