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形神合一

人物经历少年时期 1963年5月10日,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1975年,12岁时开始接触绘画。 1978年,跟随王振东老师(后任偃师图书馆馆长)学习素描,王老师亦是郭继书的启蒙老师。 1980年冬,跟随河
人物经历少年时期

1963年5月10日,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1975年,12岁时开始接触绘画。

1978年,跟随王振东老师(后任偃师图书馆馆长)学习素描,王老师亦是郭继书的启蒙老师。

1980年冬,跟随河南省著名画家武力征老师学习绘画艺术,技艺更加精进。

青年时期

1982年,曾做过木工,油漆,雕塑,剪纸等工作,为后来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到府店一家琉璃瓦厂做学徒,专业技能与绘画技艺不断提升,工资从最初的11元涨到了后来的500元。

1987年应山西运城一家琉璃瓦厂邀请做技术员。生活逐渐宽裕,开始重拿画笔,主要绘制雍容华贵的牡丹作品。

1990年前后,曾两次前往广州美院学习国画学院派画法,画作逐渐脱离匠气,向艺术殿堂靠拢。

1992年,拜师于齐白石弟子王雪涛,潜心学习国画专业技法,更不远千里拜访国画大师赵少昂教授,聆听教诲,蒙受点拨。

1997年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郭继书作品《国宝映辉》入选“河南省第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

2000年,在洛阳东大街开辟书斋,遍访洛阳名家文柳川,郭自修,郭孝民,王绣,细心揣摩各大家之所长,融会贯通。

2000年12月,在洛阳市图书馆开办个人画展,70余幅牡丹造型各异,设色大胆。洛阳市书画界名家李进学,文柳川,启蒙老师武力征等悉数光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1年,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学习,与来自全国的绘画名家探讨学习。

2001年4月15日,洛阳古都牡丹画院聘请郭继书为洛阳古都牡丹画院画师。

2002年5月1日,参加河南省第十届花鸟书研究会。

中年时期

2003年9月19日,作品《国宝映辉》入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举办的河南省第十届花鸟书展览。

2004年8月,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

2007年4月10日,向江西省宜春市残疾人联合会捐献爱心作品。

2008年3月15日,洛阳古都牡丹画院聘请郭继书为洛阳古都牡丹画院副院长。

2008年5月,“太平洋寿险杯”洛阳市残疾人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

200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化节第三学位颁发给郭继书欢庆北京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证书

2008年,受邀参加“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

2009年9月,郭继书作品《醉春图》入选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廉政文化建设”书画展。

2010年4月25日,在洛阳市美协爱心捐助活动中,向洛阳市美术家协会捐赠八米长卷《四季花开》,获致谢荣誉证书。

2011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郭继书作品《金谷秋风》获奖。

2013年5月,创作的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书法作品,被荣选参加第十五届全国肥料双交会暨第十届中原肥料双交会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展。

2013年6月,作品《盛世天香》收藏于北京八一大楼

2013年9月,作品《紫气东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收藏。

2013年10月,巨幅作品《盛世天香》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4年2月,《静动皆风云》被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

其他作品

洛阳千层牡丹创始人

郭继书代表作品重彩牡丹

牡丹是中国画里一个传统又经典的题材,郭继书却画出 了新意。作为“千层牡丹”创始人,郭继书笔下的牡丹花头硕大,厚实饱满,生动立体,突出了牡丹的富贵雍容之态。

重彩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繁荣和富贵,这幅画里的牡丹雍容、妖娆,却不显轻浮。精巧的画面构图,浓淡相宜用色,使得这幅牡丹既富贵又典雅。

画家善于捕捉牡丹的神采以及情态。这张牡丹含露凝重、丰满厚实,多了几分飘逸。色彩上相对清淡素雅,其立意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又不失至真至美。以多种多样的重叠掩映和变化,使其秩序组合穿插、花冠的聚散、动抛的呼应、叶的光质和反正配置,做到了宾主呼应,聚散分明,取势得当。

郭继书笔下的谷物

郭继书笔下的谷物

洛阳画家郭继书作品有一个秋收遍野是黄金系列,谷物是郭继书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右下角的构图颇有几分新意,大笔勾勒的枝干和精雕细琢的玉米与昆虫构成对比,亦静亦动,亦庄亦谐。表现了一个妙趣横生、自然和谐的境界,妙不可言。

洛阳画家郭继书农作物系列之玉米图

此画构图空灵,用笔用色有着郭继书本人浓厚的色彩,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宁静、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不禁感恩土地对我们的慷慨馈赠。

《高秋图》(68cm×136cm),郭继书2011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丙烯。此画呼应‘高秋’这一主题,构图饱满,笔法老练洒脱,用色沉着,给我们勾勒了一个满载着丰收、喜悦与生气的秋景。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特别是对土地的无限眷恋。

艺术风格

农民画家郭继书作品一茎孤引绿双影

《一茎孤引绿双影》(68cm×68cm),郭继书2013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此画运用自然随性的写意笔法和大胆夺目的色彩作为基本的架构,写意与工笔相结合,静物与昆虫相呼应,使画面充满张力和生命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境界。

《风动荷花香》(68cm×68cm),郭继书2011年作,宣纸,中国画色、墨、丙烯。画家把传统的中国水墨与西方的绘画技法相融合,用墨晕染铺底,再用丙烯画出主体,使画面上的荷花呼之欲出。不同于传统的写意画,整体暗色调的用色使画面充满了静谧、浪漫的氛围,更凸显出荷花的纯洁。这张画突破了传统中国画自身的局限,做到了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郭继书是一位离土地很近的画家,30多年的农民生活向他奉献了无数宝贵且真实的创作素材。同时残疾人的曲折的生活经历给了他看待世界的不同的眼光。在他的谷物题材的画作中,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农民意识,玉米、谷子、小麦、蝈蝈、蜻蜓是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他的笔下这些普通的事物被描摹的格外传神。画中墨与色彩对比强烈,工笔与写意的结合极端又妥帖,他的画风不流于俗套,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郭继书是“千层牡丹”的创始人,出生在洛阳的他,从小就可以观察到形神各异的牡丹,因此对牡丹格外有感情,对牡丹的体会也很独到。他画的牡丹自成一派,别出新意。花瓣层层叠叠,花朵饱满厚实,突出了牡丹花的立体感,给人一种既雍容富贵又不失典雅的感觉。

独创“千层牡丹”

郭继书独创“千层牡丹”的画法,他笔下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花头硕大,厚实饱满,生动立体,突出了牡丹的富贵雍容之态。是中国画中牡丹绘画历史上的一个突破。

形神合一

南齐谢郝《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六法”,二是“以形传神”,郭继书的画中的花鸟景物,不仅形似,更透露出无限的神韵。可以说是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

师法自然

自然是郭继书画中不变的主题,画家以自然为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使自己的画作具有脱俗的气质和品格。

设色大胆,别出心裁

他的画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使用个人风格鲜明的色彩,使画面富有古典与浪漫兼具的气息。

人物评价

中国古代的画家历来讲求人与自然的关照,不过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生活的节奏加快了,也更没有空间去过那样平淡宁静的生活。我们不必谈拥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超然于尘外的境界,就连和自然亲密的感觉,我们也在遗忘。自然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当代的水墨画正面临着和自然疏离的问题,一旦脱离自然,作品便不再有“灵气” 。

郭继书是个难得的例外,虽然肢残,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而且他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土地,常常以朴素的自然景物为题材,体现大地的馈赠和生命的意趣。东晋顾恺之言:“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描摹一个事物的形体容易,可是刻画出一个事物的神韵却很难。我看到过当代很多的美术作品,它们往往造型华丽光鲜,夺人眼球,神韵却空洞无比。郭继书却不是这样,他30多年的农民生活使他的内心与自然相呼应,玉米、谷物、蝈蝈......一切看似平实自然的东西在他的笔下活过来,变成一首对自然的赞美诗。

王维说“人闲桂花落”,人的心是足够干净的,才能感觉到外界静,随之感到事物细微的“动”。现在消费社会下过度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快节奏,将一切细微的东西都粗糙化、表面化了,虽然万物都自然且自在的在那里,人们眼睛里能看到的却变少了。郭继书却不随人流所动,他既没有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他只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从而达到了最深的和谐。

他真正的做到了“师法自然”,达到了中国画里所表现的最深的心灵。。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