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机械化装备

理论背景 早在1878?年7月,布拉肯布里(C.B.Brackenbury)上校在《十九世纪评论》杂志上发表《装甲的野战炮兵》了一篇撰稿的文章,他基于普拉弗里会战的经验,认为当炮兵处于近距离最大杀
理论背景

早在1878?年7月,布拉肯布里(C.B.Brackenbury)上校在《十九世纪评论》杂志上发表《装甲的野战炮兵》了一篇撰稿的文章,他基于普拉弗里会战的经验,认为当炮兵处于近距离最大杀伤效力时,其自身也处于步兵火力的射程内。因此布拉肯布里提议用轻薄的装甲保护炮手,使步兵的轻火力失效,而炮兵则能达到最大杀伤效果且不需为安全担心。后来被称作坦克的现代战车是防护、火力、运动三位一体的结合,布拉肯布里的建议缺少运动这一的因素,但已将防护和火力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战车观念的最初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堑壕和铁丝网加上步枪和机枪便可组成难以突破的防线。火炮密集轰击固然可使防线出现缺口,但向纵深发展突破、扩张最初的战果几乎不可能。面对这一战场僵局,大战刚开始不久,英国的斯温顿(F.D.Suinton)上校,法国的埃蒂安纳将军认为:虽然个别的士兵是无法装甲的,但他可以象水手一样,用装甲车辆来运载。这种车辆须作越野行动,所以应使用履带,而不是车轮(其中最具远见卓识的,要算对使用履带的强调,几十年后,德军在莫斯科会战的失败,根据利德尔·哈特的看法,德国装甲部队严重缺乏履带式坦克是个重要原因)。这种战车使士兵在动态中得到保护,并能在静态中战斗,实际上是把海军装甲战舰作战原理移植到了陆地上。由于加入了运动这一重要因素,他们的思考遂成为现代战车观念诞生的标志。 

1914年10月20日,斯温顿上校从法国前线回到伦敦,向帝国防御委员会的汉基上校汇报了战场僵持的特点后建议,以美国人霍尔特发明的履带式拖拉机为参考,制造一种能够避弹和越过堑壕的战车,车上装有能毁灭机枪的小型速射炮。汉基大为欣赏,俩人作了进一步讨论之后,分别向英国远征军司令部和陆军部提出这项建议,均被拒绝考虑。

丘吉尔便在自己的海军部设立一个部门,专门拨款进行战车研制,他被迫去职后仍利用自己的影响来继续这项实验。也许是战场久陷僵持的缘故,英国远征军司令部接受了斯温顿的建议,国内新成立的陆海两军联合委员会对此项试验也很投入。是年7月,斯温顿被授权协调战车试验工作。1916年2月2日,在英国的哈特费尔德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现代战车的试验。?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以后,显示出很强的突击力。英国坦克军参谋长J.F.C.富勒首先总结了在这次战争中使用坦克的经验。他在1918年5月拟制的《1919年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机械化军队的新观点;之后,又在《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0)、《论未来战争》(1928,中译本名为《机械化战争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作了阐述,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及其他机械化装备不断涌现并大量装备部队,使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步兵也大量发展为机械(摩托)化部队。海军装备了航空母舰和潜艇,成为能在水下、水面、空中进行立体作战的合成军种。空军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国家陆续建立了空军联队、师、军和集团军。各主要军事强国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及其具有高度机动力、突击力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大量运用于战争,徒步步兵、骑兵和其他兵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战方式逐步由线式作战向纵深作战发展。在作战理论上,出现了G.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富勒的“机械化战争论”、E.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等著名的机械化战争理论,特别是德国的“闪击战”理论,提出了以装甲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的协同下远程奔袭,实施高速进攻的新的作战观念,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作战的理论基础。与之相对应的苏联“大纵深战役”理论,首次提出实施方面军、集团军战役的观点,强调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尔后使用机械化部队迅速扩张战果,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达成预定目的。这些理论均在战争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宣告核时代的到来。原子弹、导弹的出现,使机械化战争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美军建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苏联组建了战略火箭军,英、法等国家也建立了有限的战略核部队。在常规力量建设上,苏、美等强国的陆军装备了威力强大的战役战术导弹和高性能火炮;空军装备了可携带导弹的新型作战飞机;海军导弹舰艇、导弹核潜艇和海军航空兵成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常规战争理论方面,突出了局部战争对机械化部队运用理论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进一步形成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理论。80年代,美军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又发展为“大纵深立体战役”理论,机械化战争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战争方式

富勒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其首脑机关,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追歼逃敌,一次会战即夺取战争的胜利。富勒的理论,虽然指出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发展的某些趋向,但过分夸大了坦克的作用,贬低了人和其他兵种在战争中的作用。

继富勒之后,德国的H.W.古德里安、法国的C.戴高乐、奥地利的L.von艾曼斯贝格尔等人,也从不同角度提倡机械化战争论。

战例

1916年9月15日,坦克首次出现在松姆河战役中。参战的坦克虽然只有十八辆,但却取得重大战术效果。在后来的康布莱战役和亚眠战役里,协约国开始大量使用坦克。当时的作战样式是把坦克配属给步兵部队,由坦克在前开道。步兵在后跟随,这种步坦协同产生了极大的战术效果,打破了由堑壕、铁丝网带来的战场僵持。当时,坦克进攻虽然没有直接形成战略性突破,但它所造成的德军心理上的恐惧和绝望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德军在亚眠会战中遭到惨败,许多德军士兵起初在对方猛烈炮火和步兵反复冲击下仍能顽强抵抗,直到坦克从自己身旁驶向防线后方时,他们一方面感到无能为力,一方面觉得自己已尽了最大努力,便放下了武器,成群成群地投降。

一位德军俘虏曾说:“在多数情况下,官兵们都认为战车的迫近,即可算是中止战斗的良好借口,他们的责任感可以使他们面对着敌人的步兵,挺身而斗,但是一旦战车出现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可以投降了”。这种情况正如布拉肯布里所言:任何会战的目标在本质上是追求精神效果,因为死伤并不能使敌人退却。这一精辟的论断在德国鲁登道夫的回忆中得到再次验证:

“8月8日清晨,英国和法国以强大的坦克兵力在阿尔贝和莫勒伊尔之间发动进攻,在那场战斗中,一直是英法军队占优势,他们深深地突破了我们的前线。我们在那里的一些师被彻底冲垮,敌军的坦克使这些师的司令部大吃一惊,并被攻克……我们所拥有的最精锐的师中有六、七个师全部被歼。形势变得极端严重……事实证明大量使用坦克的战术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8月8日这一天结束了我们继续战斗的可能性。”

影响

这种理论还为德国法西斯头子A.希特勒及其统帅部所接受,成为希特勒建立坦克军切、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基础,也曾推动某些国家重视建立强大的机动部队和改革进攻的作战方法。并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闪击波兰、法国和进攻苏联的作战行动中。

机械化战争

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生产坦克,于是另找出路。1921年,德国同俄国达成军事和经济上的合作,建立了两个合作机构,“工业投资促进会”、“比索联合股票公式”,德国帮助俄国恢复工业,提供技术,俄国同意德国在俄国工厂里监制飞机、坦克,并在莫斯科近郊、卡尔夫克建立建立分厂,研究和生产各种被凡尔赛和约所禁止的、包括毒气在内的武器。同时俄国还向德国提供训练基地,分别在卡森、卡尔可夫开办了坦克学校和航空兵学校,以训练德国的坦克兵和航空兵。

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开始重整军备,1933年在德国兵工署举办的现代兵器表演会上,希特勒对古德里安训练的一支小型装甲分队的表演大为赞赏,连声说:“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15到1935年,德国已经成立了3个装甲师,根据古德里安的一再要求,德国坦克装备了当时第一流的观察和通信指挥工具,这一优势弥补了德国坦克的许多不足,并在后来的战争中这种优势保持了很长时间。

1938年,德国军方在建立传统骑兵为主、装甲兵为辅的骑兵军和建立装甲兵为主,骑兵为辅的的机械化部队达到问题上面临抉择,希特勒支持古德里安的主张,认为在现代战争中,马匹已无利用价值。于是,德国把大部分骑兵或改编为摩托化部队,或编入装甲部队。至此,古德里安运用大量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配合摩托化的炮兵与空军,发动闪电战攻击的思想最终成为德军的典型战法。

启示

机械化战争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战争样式,机械化战争的基础是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钢铁冶炼、化学工业、特种金属冶炼、内燃机、无线电通讯、光学仪表技术等等。这些带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新武器装备的发明,而新武器促使新军事思想的诞生,带动军队的编制、训练、战略和战术的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的军事学术状况反映了人类战争史的一般规律:当科学技术飞跃带来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时刻,也是军事学术思想创新的契机。这些崭新的军事观念必将深深影响下一次战争的作战样式。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后机械化战争”时代门口,总结和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的军事学术争论的这段经历,对如何应对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型具有极大的启示。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