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陈繁昌

历史沿革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
历史沿革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以配合此需要。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

1986年3月,香港政府首次公布香港将兴建第三所大学;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1987年6月,香港赛马会捐出港币十五亿元,作为建设科大校园的资金。

1988年9月,吴家玮教授获委任为科大创校校长;11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主持校园奠基仪式。

1990年10月,科大创业中心开幕。

1991年1月,科大教务委员会正式成立;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

1993年1月,与香港政府签署了一亿一千八百七十万元的合约,发展赤鱲角新香港国际机场的风切变预警系统;10月,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

1994年2月,科大研发的激光沉积生产钻石薄膜聚合物技术,在美国获取第一个专利。

1995年1月,比尔·盖茨莅临科大以“数码化革命的未来”发表演说。

1996年1月,科大校长吴家玮教授,发起组织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1997年12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正式展开。

1999年4月,工商管理学院获AACSB国际协会所认可;同月,钟士元博士退任校董会主席并获委任为大学首位副校监,罗康瑞博士出任校董会主席;9月,研究项目“资讯科技”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是科大首个获此资助的项目。

2000年11月,科大成功研发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直径为0.4nm(纳米)。

2001年4月,科大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十周年校庆开幕典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担任主礼嘉宾;9月,研究项目“分子神经科学研究之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是科大第二个获此资助的项目;11月,朱经武教授出任科大的第二任校长。

2002年5月,陈祖泽博士获委任为第三任校董会主席。

2003年9月,大学的纳米材料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10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被《金融时报》在全球七十五个课程中,评为世界第九位。

2005年7月,霍英东基金捐赠港币八亿元,支持科大策略发展及内地拓展计划。

2006年5月,大学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以表彰他对大学的贡献;6月,斯蒂芬·霍金教授,为高等研究院主持首场讲座。

2007年1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及其研究中心在南沙举行开幕仪式;3月,李兆基基金会捐款港币四亿元予科大;12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首次在《金融时报》的排名榜中位列第一。

2008年4月,张建东博士获委任为第四任校董会主席;12月,香港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举行奠基仪式。

2009年3月,陈繁昌教授出任第三任科大校长;10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被《金融时报》第二次评为世界第一。

2010年6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大楼在南沙动土兴建;同月,科大成立首个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月,周大福郑裕彤基金捐赠九千万元支持科大建设新的研究和学术大楼;9月,香港科技大学举办首个俄铝校长论坛。

2011年4月,科大庆祝二十周年校庆,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亲临主持庆典。为了表扬科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特别将一颗编号202784的小行星命名为“港科大星”;5月,香港科技大学获《QS亚洲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QS)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列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9月,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举行开幕仪式。

2012年4月,郑裕彤大楼举行奠基仪式;7月,“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研究策略”和“低本高效、绿色环保的LED芯片系统研究”获研究资助局拨款开展主题研究;10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连续第四年被《金融时报》评为世界第一。

2013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连续三年获《QS亚洲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QS)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列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7月,“新型的光波及声波功能材料研究”和“神经突触的发育,讯号转导及精神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9月,李兆基校园举行开幕典礼;同月,科大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0月,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连续第五年被《金融时报》荣膺全球第一;11月,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举行冠名典礼暨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

2014年10月,何廷锡伉俪全新访客资讯中心举行开幕典礼;12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举行开幕典礼;同月,科大毕业生就业能力全球排行16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

2015年1月,教资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评价显示科大研究达“世界领先水平”成绩称冠;3月,廖长城议员获委任为第五任校董会主席;7月,科大“本科生研究计划”踏入十周年;9月,水上活动中心一期工程举行动土仪式;11月,科大毕业生于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行14位,蝉联大中华院校之首。

2016年2月,郑裕彤楼举行开幕典礼;3月,科大举行第三届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5月,科大主办香港首个亚洲物理奥林匹克;同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演讲厅命名典礼;6月,香港科技大学二十五周年校庆,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办首届亚洲大学峰会;7月,科大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合办2016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10月,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2016年排名中位列榜首,第七度荣膺全球第一EMBA课程;11月,香港科技大学于该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2016),跃升一级至全球第13名,同时位列大中华之首。科大毕业生就业能力已连续四年高踞大中华榜首及全球首20名。

2017年4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公布2017年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创校26年的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二;10月,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7年全球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排名榜,由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第八次登上榜首;11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2017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12、亚洲第二。

2018年4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及北京大学牵头,多所香港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6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8年全球最佳年轻大学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荣登榜首;9月,史维教授出任科大第四任校长;10月,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8年全球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凯洛格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第九度位列榜首;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位列全球第16名、大中华区第一;12月,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

2019年4月,逸夫演艺中心举行动土仪式;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蝉联榜首;8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获李嘉诚基金会捐资5亿港元,用于创立香港首个聚焦合成生物科技的研究平台,命名为李嘉诚合成生物学研究院;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并正式动工;11月,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排名中排名第二。

2020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0年度年轻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连续第三年获年轻大学排名榜首。

2021年9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工程核心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封顶。[17]

2022年5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跨学科科研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关于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及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研发血液检测方法、建立新型干细胞药物开发平台等。[20]7月14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举行合作备忘录线上签署仪式。[23]8月10日,据今日头条周到客户端消息,阿里云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4]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师资数据(截至2019年6月)

学院

常任教员

访问教员

总计

理学院15621177工学院2014205工商管理学院13711148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404144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姓名

职务

研究方向

当选年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神经生物学2001吴云东化学系讲座教授理论有机化学2005唐本忠化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部讲座教授高分子合成2009

备注:关于各大学院(包括学部和学系)及跨学科课程事务处的教授情况参见香港科技大学官网发布的《教授简录》。?

部分教授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初期的优秀师资包括吴家玮教授、王佑曾教授、张立纲教授、杨祥发教授、丁邦新教授、李龙飞教授、张灏教授、段锦泉教授、丁学良教授、郑树森教授、林毅夫教授、沈平教授、项武义教授、沈运申教授、顾钧教授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是实验天体物理学家,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并获颁高等研究院赵氏廷箴怀芳教授席。

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邓青云于1980年代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被誉为“OLED之父”,2011年成为历来首位华裔沃尔夫化学奖得主。

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杨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2013年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2017年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主席,是IJCAI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理事会主席。

化学系唐本忠教授及物理系汤子康教授因推动材料科学及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的发展,于2007年获颁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2018年1月,唐本忠教授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机械工程系赵天寿教授主持完成的“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项目,获颁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赵天寿教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机械电力技术奖)。

钱培元教授主持完成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获颁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数学系荆炳义教授主持完成的“自正则化极限理论和斯坦因方法”项目,获颁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刘云浩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非测距的无线网络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获颁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于2007年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成功阐释脑细胞讯息传递的过程。

机械工程系张统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压电材料的断裂”项目,获颁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数学系黄劲松教授主持完成的“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项目,获颁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物理学系王宁教授获华人物理学会颁授2006亚洲杰出成就奖。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观察到全球最细、直径只有0.4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这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当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与同僚汤子康教授共同发现纳米碳管具超导性。汤子康教授主持完成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ZnO薄膜的室温紫外激光发射”项目,获颁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化学系韩利强教授(Prof.Richard Haynes)与的拜耳公司研制出高疗效、低成本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砜,这项研究获全球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应用化学》选为2006年3月20日的封面专题。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EA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化学工程学系吴嘉名教授获选为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同系的陈泽强教授获亚洲气溶胶研究议会颁发“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张慕圣教授获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选为院士。而同系的邓汉忠教授则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及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最高层次的“荣誉会员”。该系吴宏伟教授于2003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青年奖。同系的劳敏慈教授成功开发废物限制屏障技术,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04年度“James Croes奖章”,为该奖自1912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华裔论文首席作者。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张黔教授是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资助者和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通讯分会“2005年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员奖”得主,也是100位获《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颁授“2004年世界青年创新奖”(TR100)的得奖者之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曹希仁教授获委任为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控制系统分会院士评审委员会主席。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主任李忠义教授,其参与合撰的论文获《工业工程师学会专刊》选为2005年度最佳论文。李教授在2006年被工业工程师学会选为亚洲区副主席。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曾哲明教授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曾教授于2005年更获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学系颁发“杰出工业工程师奖”。

机械工程学系赵汝恒教授,获美国供热、制冷及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颁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类环境奖”。

院系概况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有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以及跨学科课程事务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及行政研究院。

院系课程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数学数学及经济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大气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医学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及生物产品工程学化学及环境工程学土木工程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土木基建工程及管理计算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资讯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电子工程学电子工程学—信息及通讯工程工程企业管理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资讯科技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物流管理及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屋宇设备电信学航空太空工程学^^预计于2015-16年开办专业会计学经济学经济及财务学财务学环球金融计量财务学综合商业管理学环球商业管理资讯系统学组织管理学市场学营运管理学财务分析学资讯系统管理学投资管理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通识研究中国研究人文学社会科学跨学科课程事务处科技及管理环境管理与科技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学科体系

香港科技大学在科学、工程、商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上提供跨学科课程,其中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为该校的优势学科。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学科名称

名次

现代语言41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11化学工程26土木与结构工程12
人才培养本科生研究计划

本科生研究计划是科大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

创业中心

科大创业中心是以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和鼓励大学社区成员直接参与新技术的商业化创新创业中心。它帮助学生真正对创业感兴趣,成为主管可以在启动和追求创业中作为职业选择。

学校排名大学排名

排名机构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QS世界大学排名3730362840343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644495951576562QS亚洲大学排名73455111QS全球年轻大学排名222221--

2020年6月24日,2020泰晤士年轻大学世界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1位。[1]

2020年11月3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0年的世界大学声誉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91-100名。[4]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1-300区间。[15]

2021年9月2日,位居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66位。[16]

2022年6月,最新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位排第40名。[22]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研究院1个,中国内地科研平台3个,中央研究设施9个,研究中心51个,研究所1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等研究院(1个):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中国内地科研平台(3个):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中央研究设施先进工程材料实验所设计与制造服务所动植物养育实验所环境实验所生物科学实验所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所中电风洞实验所材料测制实验所纳米电子制造实验所研究中心大气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德国电信系统与媒体实验室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华为–香港科大联合实验室亚太金融市场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Computing&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商务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分子神经科学中心
研究所先进制造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环境研究所香港科大能源研究院集成微系统研究所科大新兴市场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信和软件研究所
科研成就研究经费

时间段

经费(港币百万)

2007-2008369.62008-20094472009-2010432.62010-2011409.3
科研突破发现大脑疾病新机制或有助开发新疗法发现新材料体系开创有机太阳能电池新时代科大突破性发现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带来新希望发现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新方法研发环保有机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创新纪录
学术资源

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楼高5层,建筑面积为12350平方米,可提供3100个读者座位,收藏有70万册图书,有35000种电子、印刷杂志、数据库和其他数字信息资源。

大学刊物

大学刊物《年报》《科大简介小册》《教授简介》《校友通讯》《高研院通讯》《学院通讯》《电子书架》《科大环境报告》学术交流国际合作

早在1996年,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发起成立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带领区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AEARU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内地、日本、南韩、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之顶尖大学。直至2013年,科大连续3年在QS亚洲大学排名榜中荣登榜首,并继续与海外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科大得到很多国际媒体及刊物的认同。《通向学术卓越之路:研究型大学的崛起》探索科大成为优秀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因素。各大传媒及机构包括英国广播有限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大学世界新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AEF等都作出报道。科大对学术研究一直努力不懈,成功获得国际认同,建立超卓信誉。我们的领导层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各地学者共同应对环球挑战。2015年,科大为亚洲唯一的高等学府,获邀于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并于其“创想研究室”(IdeasLab)与全球知名学者及专家探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国际化是科大六个策略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之一,科大在各个领域致力进行多元化发展,包括国际地位、策略伙伴与学术合作协议、研究合作、国际学生和教学人员、海外校友联繋和媒体关系。为迎接瞬息万变的环球挑战和加强国际联系。自2011年起,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与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翁以登博士率领访问团前往美国、欧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地,访问顶级大学及科技学院的校长及高级管理层,促进跨国研究及学术的合作。这些访问促使科大与海外顶尖大学建立策略伙伴关系,包括南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莱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凭藉这些紧密联系,科大将可进一步推广环球高等院校之间的研究合作。科大还与英国牛津大学携手合作,开办专为香港、内地和区内的公营机构高层人员的公共政策培训课程。此外,科大跟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史密斯学院合作,开设切合亚洲女性高级行政人员的培训课程。同时,科大亦接待院校代表到访探讨策略协作,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南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帝国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乌特勒支大学及维珍尼亚大学等。

海外大学的高层人员前来科大访问,亲身体验和了解科大前沿研究、最新的学术创见、多元化的校园生活,更在校园参与学术交流,这些访问带来深远的影响。科大目前在全球拥有250个合作伙伴,致力为学生争取更多交流体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企业精神,成为未来的环球领袖。为此,科大特别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合办,推出全球第一个让学生了解三地文化、同获三所大学颁授学位、横跨三大洲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科大还与维珍利亚大学和北京大学缔结三方协定,通过学术和研究合作交流,为精英学生提供最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科大的国际本科生研究计划,令学生有机会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权威粒子物理研究;学生还有机会到访麻省理工大学和其他国际机构。网上教育课程已成为教育界的新趋势,科大作为科研先驱,已成为首间采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大学,并与Coursera和edX等在全球推动MOOC的组织结成伙伴,回应全球人士的学习需要。通过有关合作,科大可让世界各地有志修读课程的人士,体验科大独特、高效和互动的创新教学质素。

内地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重要成员。

科大一向积极拓展与内地机构及城市的合作,其中包括支援研究项目、开拓研究活动、提升研究水平及提高大学声誉。科大从三方面开拓更多合作机会,包括建立新的合作伙伴,扩展与内地机构的合作及加强现有的业界合作关系。

凭借内地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科大将继续积极与更多内地院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科大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过去数年发展显着,积极参与内地教研工作。在十二五规划中,南沙被划为重点地区,霍英东研究院将会就其发展担起重要角色,促进内地与香港协作机会。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拥有充足的空间及先进的研究设备,为开发技术、培训行政人员提供多元的平台。科大学院、学生及校友创建的科技企业均已进驻大楼。科大的分子神经科学及先进显示及光电子技术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科大与内地院校共同设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显示及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科大在佛山的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南海区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心致力于先进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平板显示(FPD)的研发与检测水平。

科大透过现有网络,积极在内地拓展,寻找更多的合作关系。科大的管理层经常获邀到内地主要城市主持讲座,分享大学的国际经验。这些演讲获得内地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展示科大作为国际学术界领袖的影响力。除了加强与科大在内地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大亦透过与内地企业的网络,为科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研究的机会。科大获邀于博鳌论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活动汇聚全球知名金融、制造、房地产、资讯科技、零售业企业家到内地进行交流。科大致力与内地政府部门、企业及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寻求更多发展机会,交流知识。目前的合作伙伴均属内地重点院校,包括内地九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科大举办港科大杰弗逊全球研究课程(暑期),致力培训学生建立国际视野。透过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学习设计理论。同时,科大亦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策略合作协议,促进学生交流及学术研究合作。科大平均每年接待超过100多个来自内地大学、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团,合共1300人次。

科大致力加强内地的人际网络,覆盖人文、科学及商业等多个领域,包括与联想集团签署策略合作协议,开展多项合作研究项目,为科大学生在各专业范畴上提供宝贵的实战机会,学生可在这些机构实习及就业,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其他企业还包括阿里巴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华为、招商局、神州数码、腾讯及TCL等。

科大教授在内地取得多个科研奖项,包括由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此外,共有5位科大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领导团队历任领导历任校长

姓名

在任时间

吴家玮1991年至2001年朱经武2001年至2009年8月陈繁昌2009年8月至2018年8月获得荣誉

2020年10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109位。[6]

2020年11月25日,QS发布了2021亚洲大学排名榜单,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8位。[5]

202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位居2021亚洲大学排名第8位。[12]

2021年,位居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第34位。[13]

2021年11月2日,位列2022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9位。[18]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香港科技大学

校徽

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徽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从意象的角度凝视,在知识之源的书本之上,冒起了智慧的金色大脑。而在高举书本的双臂之中,既是一个代表科学的烧瓶,亦是一个代表工程与技术、或传播与管理的发射塔。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是非常传统的中国色彩,映照在代表香港的湛蓝色大海上。支持着这些象征标志的是三个希腊字母,分别为“upsilon”、“psi”和“tau”,音译则作“UST”。总而言之,校徽跟科大本身一样,蕴含多重意义。

标志

日晷

香港科技大学以日晷作为大学标志。这件名为“时间之轮”的雕塑屹立于科大广场中央,是由香港赛马会委托一对居于澳洲西部珀斯的爱尔兰藉艺术家夫妇Charles和Joan Walsh-Smith创作而成。

香港科技大学

日晷以钢铸造,安装在水池中央的宽阶平台上,象征著时间的流逝。平台上还有浮雕壁画,描绘了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所取得的39项成就。红色日晷于1991年10月8日安装完成后随即成为科大的标志,透过其形态、功能、历史和未来之间相互交织,反映出科大的不同面貌。精神文化

校风

香港科技大学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加强学生、教职员、及访问学者之间学识、观点、和创新概念的交流。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