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韩师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 北宋至晚清时期 1903年的校门 韩师的前身,是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历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是州(路、府、道)的官办书院。院址多有变迁,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定址于笔架山麓韩文公
历史沿革

北宋至晚清时期

1903年的校门

韩师的前身,是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历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是州(路、府、道)的官办书院。院址多有变迁,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定址于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南侧,延续至今。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巡道史起贤于笔架山麓韩祠左侧的明代御史蔡梦悦祠重建书院。

清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知府龙为霖沿旧址扩建,翌年三月完工,复称“韩山书院”。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钦定师范学堂章程》颁行后,中国开始有了师范教育专门机构,韩山书院遂改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师范学校。

古书院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惠潮嘉师范学堂是教育史上第一批效仿西方教育制度培养师资的新式学堂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改“惠潮嘉师范学堂”为“广东省惠潮梅师范学校”。

韩山师范学院

1921年10月,改校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二师时期学校规模不断得到扩展。

1935年,改校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

1939年6月,因抗日战争爆发后潮州沦陷,韩师在日寇铁蹄踏入汕头之5月间,被迫举校迁往原揭阳县古沟乡尾寨。韩师是潮汕地区“硕果仅存的一所省立中学”。

1944年下半年,因战火燃近,韩师又辗转迁往地处大北山区的原揭阳县灰寨乡下舆村,借崇正小学校址办学。

新中国成立后

1946年春,韩师搬回潮州原址,中学部移交金山中学。

1958年秋,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校名为“汕头韩山师范专科学校”,面向惠潮梅地区招生。

1963年秋,师专停办,返办为中师和教师进修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师专,校名称“韩山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称“韩山师范学院”。

1958年的校门

1998年4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通过韩山师范学院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韩山师范学院开始与华南师大等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1年,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潮州师范学校改为韩山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潮州师范学校仍隶属于潮州市教育局,但招生纳入韩山师院管理,教育质量接受韩山师院监督。

2008年,韩山师范学院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获得优秀,并迎来建校105周年华诞。

2009年,潮州市与韩师范学院共建潮学研究院。

2013年,韩山师范学院迎来了110周年校庆。

2017年5月,韩山师范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签署《教育硕士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开展教育硕士的联合培养。

2019年6月19日,泰国玛希隆大学与中国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共建的泰中东南亚华人华侨(潮学)研究所在曼谷揭牌。研究所的建立是为了促进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和潮汕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中,韩山师范学院全国排名第403位,广州排名第31位。

2022年2月14日,入选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拟认定名单。[17]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开设64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4]

韩山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类)韩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地理科学烹饪与营养教育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8]

韩山师范学院专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科专业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三二分段转段)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国际商务学前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3+证书)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8]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全校教职工人1500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03%和32.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22%[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级和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31名,大学名师26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40位教师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际汉学大师、杰出校友饶宗颐先生,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王梓坤院士,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

省级教学团队:

动物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经济学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数学分析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校级教学团队(4个)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单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赵松元中文系植物学教学团队马瑞君生物系篮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宫士君体育系应用型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付淑英物理与电子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9]

学科体系

截至2019年11月,韩山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学院重点学科5个。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专门研究(潮学研究)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学

广东省重点

培育的

学科:

教育学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体育学、历史学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数学、物理学、教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院重点学科:

分析化学、应用数学、专门史、体育人文社会学、植物学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0月,韩山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7个,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30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7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1门。[4]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生物科学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历史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小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古典诗词鉴赏

省级精品课程: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II、数学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省级优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省级示范中心:

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韩山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商法学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析化学数学分析外国文学人体解剖学高等代数排球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文学概论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20]

校级优质课程

足球人体解剖生理学汉语口语计算机网络政治经济学电磁学解析几何普通物理学油画动物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教育学地貌学旅游资源与开发生物化学高级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英语语言学地球概论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20]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奖励467项,省级奖励1987项。[4]

2018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98.61%。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韩山师范学院拥有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3个,拥有1个华南地区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拥有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建有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校级产学研平台。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

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

华南地区第一个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

少年司法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潮学研究中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潮汕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

潮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日用陶瓷材料工程技术开发、粤东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校级产学研平台:

新化学材料研发中心、重要海洋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育种研发中心、智能玩具研发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3年5月,学校共获得立项项目428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03项,市厅级113项,横向177项),总到账经费达3000余万元。共出版(含资助出版)学术专著126本,发表学术论文4993篇,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1409篇,被SCI、EI、ISTP收录252篇;获省市级各项科研成果奖44项。

科研成果

姓名

时间

奖项

成果名称

级别

吴修仁1989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药用植物简编省级吴修仁1995广东省科技成果登记中国药用植物简编省级庄义青1999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宋代的潮州省级陈蔚辉2003潮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新世纪番石榴保鲜技术研究市级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4]

学术资源

图书馆夜景

学校学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由广东省直属高校——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省级学术期刊(双月刊)。它创刊于1980年,原名《韩山师专学报》,1995年1月改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它主要刊登学校师生撰写的有较高学术水平或较大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报道韩山师范学院的最新科研成果。报刊已被《中国数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复印,被多家重要数据库列为文献源或收录。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面积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16.62万册,电子图书114.32万册。[4]期刊合订本9.8万册,报纸合订本9181册,纸质中文期刊2850种,各类光盘2.3万张,本馆最有特色的文献典藏为民国时期的原版图书6000册、古籍线装本8600册和潮汕地方文献1400册;中文电子资源数据库7个,外文数据库5个。

学术交流

交流合作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6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4]

知名校友

东丽B区食堂

陈伟南,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当过店员和小贩。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先后创办香港星洲胶业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

陈复礼,摄影家,国际摄影界中,并称华夏影界“三老”,是一位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搏斗》这是陈复礼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詹安泰,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民盟民员。

饶宗颐,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陈其铨,字奇川。历任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台湾全省暨全国美展书法评议委员、文艺奖书法评审委员。先后应邀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美术馆、孙中山纪念馆暨北市中国美术馆举行书法个展,韩、日、星、马、港、澳、欧、美等地书法巡回展,曾获台湾地区”资深文艺工作贡献奖“、中国书法学会第一届“薪传奖”。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韩师校徽产生于1928年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时期。后停用。1985年建校82周年时,在原形图案基础上略作改动,形成新的校徽。

韩师校徽整体为圆形,图案为对称式纹样。金色外圈,湖蓝底色。上方有白色山形图案,

下方有3道白色水波纹,中置金色“韩师”两字。“韩师”两字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墨宝。

圆形结构和对称式图案,使总体感觉显得凝练活跃且稳重大方,喻韩师人团结向上,凝聚力强。

金色外圈象征韩师的事业如旭日东升,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向着辉煌;湖蓝底色象征天空,又象征“青青子衿”,喻学生于知识空间自由自在地翱翔。

山形图案象征笔架山(韩山),水纹图案象征韩江,“韩师”两字置于其间,寓意学校傍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喻韩师得山脉之灵气,水流之润泽,事业与天地共永恒。

金色“韩师”两字,象征韩师乃知识之宝库。配以金色外圈,又喻知识之传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精神文化

校训

勤教力学,为人师表

校训

校歌

韩师校歌始定于1928年2月,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期间。原由王显诏先生作词、谱曲,共两段歌词。后因时局变迁停用。1985年校庆时,重新确定校歌。新校歌采用了原校歌的主旋律。歌词做了修改。

《韩师校歌》曲:王显诏词:集体韩山之麓湘桥东,我校屹立气势雄。历史悠久有声绩,勤苦力学好传统。振兴中华,教育责任重。大家努力,为四化先锋。韩山之麓湘桥东,我校屹立气势雄。代代文明出人才,年年桃李笑春风。振兴中华,教育责任重。大家努力,为四化先锋。

校歌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