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新大中

个人履历 李大壮 李先生197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修己斯美术学院(现更名为伦敦艺术大学),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商业学院完成进修。1979年在香港创立“大中”公司,1982年成立新大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个人履历

李大壮

李先生197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修己斯美术学院(现更名为伦敦艺术大学),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商业学院完成进修。1979年在香港创立“大中”公司,1982年成立新大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初期专于机械生产设备贸易,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投资于制造业、天然资源及高级餐饮服务业。

1991年,为加速自身发展及帮助外国企业解决在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又成立中国概念(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帮助客户了解中国国情,为他们提供融入中国市场的途径,至今已赢得中外客户及业内的高度信任。

20多年来,为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香港的经济繁荣作出了显著贡献。其事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投资、贸易、顾问服务及文化推广。

2005年11月,李先生应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之邀担任特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

2006年3月,又应特首之邀担任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出任特区政府医院管理局成员。

2003年,受邀加入香港自由党,并于2004年当选中常委,成为党魁的大陆事务高级顾问。

多年来,李先生为香港的顺利回归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尽心尽力,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商界,李先生于九十年代末担任“太平洋(16.52,0.46,2.86%)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委员,2003-06年出任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并于2006年4月当选为香港总商会理事。

2005年,又成为香港贸发局“港法贸易伙伴委员会”港方主席。

2003-05年,他还出任青年总裁协会北亚区主席。在促进香港工商界与内地和海外的交流合作方面,李先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3年李先生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当时港区最年轻者,至今已连任三届。

他还是英国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香港校友会创任会长。

2004年,李先生受邀出任约旦哈希姆王国驻香港特区名誉领事。

2005年,他又在港创办“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金”,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搭建了一座交流平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

人物背景

李大壮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新大中集团已为大陆成功引进了逾500条国外先进的成套机械设备生产线。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开始涉及实业投资。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集团调整了战略发展方向,在保存部分原有贸易业务的基础上,分别在国内外不同行业进行投资,包括资源开采、房地产、生活休闲用品、私人俱乐部、餐饮等。与此同时,还将集团旗下专门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的中国概念(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逐渐推向国际市场,并在短期内跻身于业内佼佼者的行列。

担任中华海外联友谊会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委员、青年总裁协会北亚区主席、中国概念(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金理事长等职务。

人生经历

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香港新大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李大壮先生出生于中国一个著名的家庭,他是爱国将领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先生的长孙。1979年,以优等院士身份毕业于英国伦敦修已斯美术学院后,李先生回港创立新大中公司。当时恰逢中国大陆处于改革开放的萌芽时期。以此为契机,李先生也开始了其商旅生涯。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与壮大,李先生于1982年成立新大中集团,主要从事机械设备贸易。

李大壮

1993年,李先生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当时在香港地区所有委员中为最年轻者。之后又成为全国工商联执委。1996年后,李先生还入选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并于2000年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洋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委员。在海外,李先生目前担任哈佛大学海外资源委员会委员以及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名誉院士。为不断充实自身,提高与精进其专业学养,李先生每年均赴哈佛大学商学院进行短期进修。同时,李先生还是世界青年总裁协会国际分会的会员,该分会被誉为"商界精英中的精英"。

作为一个与台湾有着广泛联系的港区青年政协委员,李大壮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十分关注,深感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一神圣的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1年底,他在台湾的一份权威的民意调查报告中,看到了一组发人深省的统计数字,在被调查的台湾青少年中,有65%的人表示对大陆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不了解,相比之下,台湾的青少年对大陆缺乏接触和了解。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缺乏实际的认识和接触。李大壮认为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李大壮说,这两年,两岸间的经贸融合日趋扩大,在其他方面的交往也在发展。但是,两岸青少年之间的直接交流刚刚开始,应该全面推动。除政府部门外,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港区委员要着力开拓新的渠道,创造新的条件。

李大壮建议应当从培源植本入手,着眼于台湾的青少年一代。通过促进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文化认同和传统认同是对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的基础。加强海峡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由港台地区的企业家作为发起者,在香港和台湾申请成立一个纯民间性质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旨在通过设计和举办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辩论会、笔会、研讨会、定期定向互访、建立姊妹学校等,促进两岸三地、特别是海峡两岸青少年之间在广泛的文化道德层面上的沟通与了解;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可作为第一批首选的交流城市,可在上述城市中设立办事或联络机构。

当了12年政协委员,一直都在一个界别的李大壮委员稍有遗憾地说:“政协是个人才库,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希望能够多点机会与其他界别的委员接触,以便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个人成就

把“你”、“我”变成“我们”

香港回归后,香港成了祖国的一部分。但在中西文化杂处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多香港人,对祖国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李大壮说,作为参政议政人士,他对香港基本法的了解和认识要早一些、多一些,所以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去介绍基本法,介绍祖国。他希望,香港能融入祖国,要把“你”、“我”变成“我们”。而他最“长袖善舞”的,还是在工商业。

1966年,7岁的李大壮被外祖父接到香港上学,后又送往英国接受教育。学成回港后,不久就在外祖父资助下,开始从事补偿贸易。1982年,他成立新大中集团,把为祖国建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作为优先目标。

多年在内地的发展,使李大壮对国情有很深刻的了解,也为他推动内地与香港合作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李大壮是香港总商会的中国委员会主席,为了协助更多香港企业在内地等寻找到更多商机,他说“我平均一年参加接待、出访170多次。”

李大壮

李大壮介绍,香港总商会始创于1861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商界组织,现有21个委员会及4个特殊团体,会员机构约4000家,包括跨国企业、中资机构和香港公司。其中30%为跨国公司,70%来自于中小企业,总商会要尽可能为这些中小企业寻找发展商机,替它们和内地企业、政府牵线搭桥。而中国委员会是其中最大、也是最忙的一个委员会。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刚就港企在内地的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组团访问了北京六个部委。李大壮说,这次访问就是要增加香港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让国家了解到香港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推动香港工商界跳出目前非常"舒服"的创业环境,重拾开拓的精神,到和20年前深圳条件一样的地方,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因为视角不同,李大壮对CEPA的认识也不同于一般商界人士,他说,香港回归后,中央给了香港很大的支持,其中CEPA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但CEPA重要的不是货物上节省多少税,她是一个催化剂,使香港工商界认识到两地关系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

让两岸四地青年一起成长

香港因为特殊地位,常常被视为两岸沟通的桥梁。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香港更成为很多台湾同胞认识祖国的一个很好的渠道。作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孙子,李大壮在台湾有着广泛联系,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十分关注。

2001年底,李大壮在台湾一份权威的民意调查报告中,看到了一组发人深省的统计数字:在被调查的台湾青少年中,有65%表示对大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不了解,超过

85%的青少年从未到过祖国大陆。在同一次调查中,年龄超过50岁的台湾同胞,有46%表示对大陆了解,49%曾来过大陆。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缺乏实际的认识和接触。"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李大壮决定开始做另一个重要工作:两岸四地青少年工作。

“做工商业都希望有回报,我和几位热心公益的香港朋友,希望一起做一项对未来投资的事情。”李大壮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金会,他任理事。交流的重点,就放在两岸四地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的青少年身上,他们希望通过组织活动,能为两岸四地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让他们能亲身体验两岸四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更多的观点及新思维。

2006年7月11日中午,150位来自台湾、香港及澳门的青年学生会聚香港,出席香港历年规模最大两岸四地青年交流研习营的启动仪式。这次活动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鼎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任赞助人。被媒体称为"历年规模最大、也是香港回归九年来规模最大的两岸四地青年交流活动"。

活动中,这150个年轻人用12天在全中国走了6600公里,从台北到香港、澳门,到广州、北京、南京、上海,再从上海回台北,拜访了当地的大学,参观了北京的奥组委和航天城。

活动结束后,李大壮和基金会的同事们在台北举行了一场活动回顾展。不是为了宣传,我们要看看我们的'客户'对我们'产品'的反馈和意见。“结果李大壮”得到两个正面反映":参加7月份活动的115个台湾学生中,有90个学生回来义务帮助筹备回顾展2周的活动;有2000多人次来参观。

2009年李大壮决定带两岸的年轻人去走走河西走廊,但他说,这次要增加“难度”:在旅程中有30多人要一起拍摄一套纪录片,从编剧到制作,全部由年轻人来做。虽然他们并不是学习新闻或者编导等专业的,但李大壮告诉他们,“你们要去学”。李大壮对他们说,“希望你们人生经验中这一刻永远保留下来,它将成为你们人生的附加值。”

李大壮告诉我们,现在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已经决定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活动,等纪录片出来后,还将在两岸四地通过学生网络传播,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这次活动认识祖国。

李大壮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港澳带团到台湾,在台北开办一个服务中心。

现在,对每一位参加他们组织活动的年轻人,李大壮都有详细的记录,每当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李大壮都在想: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将成为业界领袖。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