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崔吉俊

神七背后的科学家都有谁?要有详细资料 姓名:尚志 年龄:45岁 身份:神七飞船系统总指挥 23岁加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40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载人航天功臣”称号;41岁被任命为“神六”

神七背后的科学家都有谁?要有详细资料

姓名:尚志 年龄:45岁  身份:神七飞船系统总指挥  23岁加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40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载人航天功臣”称号;41岁被任命为“神六”飞船系统总指挥。  “整个飞船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6岁,大部分人是30岁上下的,大部分都是80前后。女性大概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1985年深秋,哈尔滨工业大学礼堂,以我国首次洲际火箭发射为素材拍摄的电影———《飞向太平洋》正在播放。影片中火箭腾空而起的壮丽情景,让台下22岁的自动化系大四学生尚志激动不已。就在这一瞬间,尚志第一次将宏伟的航天事业画在了自己的梦想之中。20年后,同样是深秋,同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礼堂,作为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的尚志回到母校,向台下数千名学子讲述着神六胜利返回的幕后故事。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回首廿载,恍然如昨。尚志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我的梦想。”1986年,尚志毕业分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航天人。但他对于航天事业的了解,也仅仅是半年前的那部电影。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那时的中国航天,刚刚经历自“两弹一星”后多年的沉寂,开始了新的复苏。复苏之际,条件依然是分外艰苦。尚志刚刚开始从事航天科研工作时,使用的仍然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设备;每个月仅42元的工资,为了买一辆自行车,尚志不得不向老家的父母亲戚借钱;为了结婚,经过院里讨论,尚志作为业务骨干才被特批分配了一个房间———在一套三居室内,三家合住,共用一个煤气炉、一个卫生间。此时,外面的世界已经是下海的大潮涌动,各种选择和机会令人眼花缭乱。尚志的大学同学,有的去了深圳、有的出国留学;也有不少人来拉他跳槽、去外企,挣高达10倍、20倍以上的薪酬。在艰苦的科研和清贫的生活中,在每天都要为了上卫生间和做饭而各家轮流排队的日子里,尚志和他的同事依然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航天梦想———“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与国家的利益和荣誉紧密相连。”随着国力的增强,航天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上马,为尚志和满怀航天梦想的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尚志长期的知识和能力积累开始逐渐发挥作用———1993年,他参与神舟飞船研制试验阶段的指挥调度;1995年,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船处副处长;1997年,担任飞船处处长。神舟飞船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仅电缆网节点就有8万余个,各类元器件10万余支,计算机软件语句达几十万条;一个焊点、一根导线、一支元件、一行语句出了错,就会影响飞船升空,就可能酿成大祸;此外,参加飞船制造的协作单位众多,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指挥调度乱了阵脚,全系统就会瘫痪。担当指挥调度重任的尚志一开始就从制度和管理方法入手,1993年即制订了《型号调度职责》,奠定了神舟飞船制度化管理的基础。
戚发轫(1933年4月26日——)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76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花甲之年执“神舟”帅印  戚发轫,我国知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戚发轫自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的40年间,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1992年,他走马上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飞船总设计师,一个外人眼中光环笼罩的职位。可是有谁能够想到这项工作背后的艰辛!  当上级领导让他从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角色转换到飞船总设计师时,他对以前的岗位竟有些难以割舍。因为自1968年开始,他是亲眼看着我国的通信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使其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从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到“东方红”二号甲到“东方红”三号,设计寿命越来越长,通信容量越来越大,技术上不断上台阶。研制的过程中,他和他的研制队伍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的留恋也有一点“私心”:已是59岁的年龄,还要像年轻人一般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学习新东西吗?造飞船不同于搞卫星,要胜任总设计师的天职,要绕过一系列的“关口”。此外,载人航天的风险显而易见,担当重任首先就要具备能够坦然面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戚发轫为此有些犹豫。  不过,与以往历次接受新任务、转换新角色一样,想到组织的信任,他执掌起了飞船设计的帅印。在临近花甲之年,戚发轫步入了人生又一个需要探索的新天地——研制飞船。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第一次发射,在此次任务中,航天员将着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同时将释放伴飞小卫星,并对我国的中继卫星系统进行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显示了我国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司徒斌(女)副主任设计师:承担着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二室的员工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奉献着。司徒斌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在研制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无不亲历亲为,计算机旁、资料室里、产品生产工段上、总装车间里、各项试验现场里、型号技术协调进度调度会议上,到处都有她消瘦而忙碌的身影。2005年10月,长二F第六发火箭的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但她却一刻也未松懈,又开始全力配合异常振动问题的归零工作和另一个问题的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研制工作异常繁重,型号研制工作处于方案、初样及试样三阶段并行状态,同时还要进行二期工程增压输送系统方案的论证、制定、转阶段及方案设计出图,火箭的技术状态确认产品验收工作,变能量蓄压器方案制定及设计工作。由于室里专业分工的变化,她从变能量蓄压器的研制工作中直接转入到火箭二级自生增压系统铝管改钢管的工作中,多阶段多项目工作并行,在人员频繁流动,岗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计划按期完成,她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直在不停转动,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休息日,每天早来晚走。同屋的同事都深有感触,开玩笑地说电话都成她的专线了。  由于专业重新分工后,大部分设计人员都是新岗,大家有问题都愿意来和司徒斌讨论。她也是尽量帮忙查找资料、耐心地解答型号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研制工作的顺畅进行。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她的心脏出现不适,但她还在坚持。有一天实在是扛不住了,她才在上午上班后请假回去昏昏沉沉地躺了半天,下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这里还有工作等着去处理去完成,她怕影响后续的进度。  作为女性,她对家庭对孩子的柔情总是被忽略被深深地埋藏起来。九岁的儿子总是眼巴巴地盼望妈妈在个别特殊的日子能够陪伴自己度过,因为他知道从小到大经常的陪伴是一种奢望,他曾天真地恳求:“妈妈,如果我病了,你能陪我吗?”这不需要答案,因为在孩子两三岁住院的时候,她却在千里之外的戈壁滩执行任务;儿子摔伤骨折送到医院,而她因为是当时的负责人还在坚持开会。携子出游的承诺常常会落空,生气的时候孩子会扬起小脸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噘着小嘴说:“骗小孩不要钱是吧?”作为母亲尽管内心充满自责但确实无奈,值得欣慰的是懂事的孩子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尽量主动学习,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司徒斌仅仅是二室型号队伍的一个缩影。在火箭的研制中,有无数这样无私奉献热情工作的研制生产人员。二室的同志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工作,主任娄路亮、副主任修建生精心组织、严把技术关;党支部书记王剑中及时与研制人员沟通思想,排忧解难,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赵峰、周浩洋作为工程组长积极落实、主动协调;于建新、周佑君、赵晖、王钢、欧阳芙、刘江、杨明主动工作、积极协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每个名字后面都有动人的故事。


神七的宇航员选择经过哪几个重要步骤?

[提要] 航天专家庞之浩透露,航天员需闯过医学选拔,生理机能选拔,特殊环境耐受选拔三关,一般都是顶级飞行员出身。中国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员选拔侧重点不同,神七心理相容性要求最高。据研究,航天员长期在太空生活,会长高2.5厘米到5厘米,回到地球还会缩回去。世界唯一一对航天员夫妇马克-李和简-戴维丝于1992年9月12日上天。正在研究太空中生小孩。



庞之浩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点击搜狐访谈间,欢迎关注“追梦,神舟七号系列访谈”。今天走进我们访谈间是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老师。

  庞之浩: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庞老师上一次也是做客了我们的访谈间,谈了太空行走的问题。随着发射的时间日益临近,大家的心情也都是很激动和盼望的状态。今天请庞老师来聊一聊航天员的太空之旅。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航天员?

  庞之浩:航天员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体格非常好,包括没有潜在疾病、外伤及其后遗症,身体表面没有畸形等影响穿戴或使用航天服、仪器操作的肢体上的障碍,精神与神经病的人更不行,因为太空飞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经历超重、失重、振动、噪音大等一系列艰难险阻。



所以首先身体要非常健康。第二是心理状态要非常好。因为航天员处在失重的环境,要做一些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求心理品质,尤其因为有两三个航天员,还要有心理相容性,大家能够性格上相投,比较随和。第三是要较有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接受航天技能的训练,以便可以承担复杂的航天任务,一般要求至少是大学文凭,硕士、博士更好。另外,还有对超重、失重、低压等外界特殊物理环境的适应和耐力。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因为目前航天还是冒险的事业,已经牺牲了22名航天员。有人说航天是风险最大的事业,原来说登山运动员的死亡概率最大,是4%,但是后来有人统计航天员的死亡概率比登山运动员的概率要大一倍。真正的选拔就非常复杂了,要经过预选、初选、复选。刚开始是档案审查,看你的以前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有没有遗传史。还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因为舱内空间狭小,设备多,吸烟会污染空气,并易发生火灾,喝酒则能诱发体内潜在疾病,干扰正常工作。复审,一个是门诊审查,像体检一样。真正严格的是住院审查,要做CT、核磁共振。还有心理审查,最后还有特殊环境审查,用功率自行车和跑台检查其动态心功能的变化;用离心机检查人体对超重力的耐受程度;用转椅、秋千和旋转台检查其运动平衡功能;用低气压舱环境检查人体对低压和缺氧的耐受程度等。航天员选训专家称,医学选拔是最关键的一关,生理机能选拔是最基础的一关,特殊环境耐受的选拔是最难的一关,心理选拔是最重要的一关。最后航天员上天主要是看心理,几个航天员可能都合格,最后看你的心理状态,你的脉搏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杨利伟上天前、飞行中和返回以后,心跳都是70多下。航天员之所以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是因为只有空军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身体、心理上的选拔,包括抗耐力的选拔。我觉得身体可以通过一些医疗的器械来达到。心理审查是怎样的过程呢?

  庞之浩:心理审查也是有很多的手段。据我了解,比如说他在跟你聊天的过程中,突然一瓶水倒了,你会是什么反应?还有是通过各种复杂的假设危险,让你解决一个问题,看你是怎么应对的,是慌张还是不慌张,还是保持镇定自若,心理审查很重要,比如说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出舱以后,他遇到了非常紧急的情况,但是他还是非常镇定的处理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段。

  主持人:在平常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体现出来的?

  庞之浩:对。有的人遇到问题很镇定,有的人一遇到是就慌了。比如说今年俄罗斯联盟TMA-11返回的时候出现故障,其中两名老牌的航天员镇静自若,而另一名韩国的新航天员非常惊慌,以为自己回不去了。但是看到其他两个航天员非常镇定,自己才镇定了。

  主持人: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来判定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好还是不好?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吗?

  庞之浩:有专门研究、测验、培训心理品质的航天专家,他能对人的性格、基本智能、心理活动状态、神经与精神状态等特点进行心理测试。选拔出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培训,从而能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特殊状态。航天员是从飞行员里面选拔出来的,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本来就比较好。

  主持人:参考以前神5和神6的选拔,都是有几个梯队,有若干人,最后一刻的时候,才决定到底是哪个人上去?

  庞之浩:对。最早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据说加加林不是第一人选。但是第一人选到真正要上天了,过度兴奋,心跳加快,最后就没有上去。让加加林上去了。我也听说杨利伟也不是第一人选,但是他心理素质过硬,最后也是他上去了。

 主持人:您能不能简单比较一下,神5、神6、神7都是有航天员上天。



这些航天员在选拔的时候有没有一些什么侧重和不同呢?

  庞之浩:有不同。因为他们完成的任务不一样。神5是单人单天上去,所以他的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到了神6是多人多天,在这个基础上要求更进一步,一定要强调心理相容性,两个人的配合要非常好,非常默契。举一个例子,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是由俄罗斯和美国混编的考察组。俄罗斯人说的是俄式英语,但是他们之间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够沟通。当然他们都是飞行员选拔出来的。神6的费俊龙还是特级飞行员。最早选拔航天员的时候有多种想法,有人说要从潜水员里面选拔,还有人从登山运动员里面选拔,还有人说从伐木工人里面选拔。最后还是定了飞行员,高性能喷气式战斗机速度快,操作复杂,对人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要求高;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高空飞行和各种高难度的战斗特技,要求飞行员能够习惯高低气压迅速变化带来的不适,在承受七八倍体重的载荷情况下,仍能对飞机上数百个复杂仪表和开关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这与航天员的工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战斗机飞行员一般都处理过空中的紧急情况,如很多战斗机飞行员都有过空中紧急跳伞、发生故障紧急处理等“特殊”经历,这些都是未来在太空工作的宝贵经验财富。

  目前最职业的航天员就是从飞行员里面选拔出来的。现在我国女飞行员都是开运输机的,速度比较慢,现在正培养一批开战斗机的女飞行员,这样才能慢慢选拔航天员。到了神7就是三个人了,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一些。环境又小,飞行时间又多。它的任务比神5、神6要求更复杂,要出舱,这要求航天员的上肢很有力。因为太空行走不是走,主要是用手。因为太空无路可走,而且人处在漂浮状态下。他要通过一些扶手进行太空行走。第二,要求身体灵巧,手脚麻利。出舱活动次数最多的是俄罗斯航天员索罗维耶夫,他出舱16次,原因一个是当时的和平号空间站老出现故障,二是他的手脚比较麻利,所以每次都让他去。美国航天员利纳罕原来是做过兽医的,因为要给哈勃望远镜换电源,换电源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要在一个小时内搞定。太空90分钟就是一天,太阳照的时候是一百多度,太阳照不到的时候是零下一百多度,不能太凉。利纳罕手脚很麻利。第三,太空行走还是比较危险,所以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能够自己处理。

  主持人:神7的时候选拔宇航员是三个条件都要具备的吗?

  庞之浩:对。另外还有就是心理相容性要好。因为有三个航天员,你们要配合好。其中一个轨道舱里面还有一个航天员,要辅助他,一定要配合好。在太空行走史上曾发生一件事,1名航天员在气闸舱内监控着另一名航天员的太空行走。当出舱航天员将头伸出舱门外,身体即将离开空间站,但他忘了系安全绳索。此时监控他的航天远手急眼快,一把拽住了他。

  主持人:到了太空上面,不管你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种族的。只要你到了太空,人类就是同一种生物。所以心理相容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庞之浩:对。里面肯定有一个头,但是头不一定是太空行走。这三个人一定要配合好,不能各自有主张各自使。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几个独唱的演员合在一起不一定能够唱好合唱。

  主持人:我们上去的航天员可能尽管是三名,但是出舱的航天员不一定是那几个人的队长?

  庞之浩:不一定。两个人以上,在国外来讲必须有一个头,必须要听头的。我们叫指令长,飞船的指令长也叫船长,空间站的指令长也叫站长。我们统称为指令长,他指挥。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就不是指令长

  主持人:他真的就是一个幕后英雄?

  庞之浩:对。真正干活的都不一定是领导,领导是全盘指挥的。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