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苏武传注音版

文言文为的读音及用法 1. 古文中为的意思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文言文为的读音及用法

1. 古文中为的意思 文言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介词 1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太子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太子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灭亡。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出兵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2.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修改:2007-10-18 21: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3. 【在古文中之、其、而、为的用法及翻译】 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揉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或补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或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的”或“得”,有的可不译.如: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二、其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的”“它的”(包括复数).如: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二)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写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如: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三、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四、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公为我献之.(《鸿门宴》)(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为着”.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如今人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4. 【文言文中的之用法和解释一共有多少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之”的虚词用法——————————“之”的虚词用法灵活,主要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状,谓后补.”由此可知古汉语中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之”的用法就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定.看下面的分析: ——————(1) 形如“谓语+之”时,用作代词. 如: 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以上三例中的“之”都是代词用,分别充当谓语动词“贻”“知”“均”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反过来说,虚词“之”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这个“之”就作代词用. ——————(2) 形如“主语+之+谓语”时,起取消主谓句子独立性. 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上两个例子中“之”前的“孤”“鱼”“师道”在句子中作主语,“之”后的“有”“不传”为动词作谓语.在这种情况下,虚词“之”可以省略不译.即“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3) 形如“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 ①宋何罪之有? ②何陋之有? 以上两例中,“之”出现在疑问句中,“之”前面分别是名词“罪”和“陋”,“之”后面是紧跟谓语动词“有”,而且“罪”和“陋”是作为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形下的“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虚词“之”不译,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 ——————(4) 形如“名词+之+形容词”时,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三例中,虚词“之”后面的“利”“强”“千里”“铿然有声”“乱耳”“劳形”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面的名词“爪牙”“筋骨”“马”“石”“丝竹”“案牍”,翻译时,“之”不用翻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 ——————(5) 形如“定语+之+名词”时,是作结构助词,译作“的”. 如: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上两例中,虚词“之”后面是名词“病”“众”,分别由前面的“君”“吴、越”作定语修饰,“之”就译作“的”. ——————(6) 形如“之+地点/处所名词”且句中缺少相应的谓语时,就作动词. 如: ①子夏之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辍耕之垄上. 以上三例中,“之”的后面分别是“晋(国)”“南海”“垄上”作为地点名词,“之”的前面没有与“晋”“南海”“垄上”相对应的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之”用作动词,翻译为“去、往、到”. ——————(7) 形如“形容词/副词+之”时,凑成二字或四字音节,不。


文言文为读音

1. 文言文中“为”的发音问题 1.动词:(1)做。 谁为大五为此计者。(《鸿门宴》)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2)成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鸿门宴》)(3)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涉世家》)"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记王忠肃公翱事》)(4)是,算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5)通"谓"。 可译为"说"。"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2.介词:(1)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焦仲卿妻刘氏,为促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2)给,替。 "疱丁为文惠君解牛。"(《疱丁解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此人--为具言所闻。 "(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之具言所闻"即给桃花园中的人详细地说出所听说的事情。(《桃花源记》)(3)向,对。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4)因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齐桓晋文之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3.语气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何辞为?"(《鸿门宴》)作动词时,一般是四声,当然不一定。 2. 文言文中“为”在不同的读音中有哪些意思 wéiㄨㄟ(多用作动词)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wèiㄨㄟ(多用作介词)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做,制造 3. 文言文中‘为’的两个读音 为 wèi 基本字义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为 wéi 基本字义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4. 文言文中“为”的发音问题 1.动词: (1)做。 谁为大五为此计者。(《鸿门宴》)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2)成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 (3)担任。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记王忠肃公翱事》) (4)是,算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5)通"谓"。可译为"说"。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介词: (1)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焦仲卿妻刘氏,为促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2)给,替。 "疱丁为文惠君解牛。"(《疱丁解牛》)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此人--为具言所闻。"(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之具言所闻"即给桃花园中的人详细地说出所听说的事情。(《桃花源记》) (3)向,对。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4)因为。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 3.语气词: 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何辞为?"(《鸿门宴》) 作动词时,一般是四声,当然不一定。


初中必背文言文注音版

1. 《初中必背古诗文》注音版 01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2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03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04 饮酒(东晋·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6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7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0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09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6 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21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 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 初中必背古诗61首序号41、42、43、44、46、47、48、49课要注音 初中必背文言文(11篇) 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三峡\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要求:默写和注释准确无误,作家作品要掌握.初中必背古诗(34首)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诗要求:默写准确无误.更多更全内容参见附件初中必背古诗(34首).doc。 3. 初中生必背50首文言文 下面是>;中的50首古诗文名称,你看看吧.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 (5)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望岳 (10)春望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赚 (15)观刈麦 (16)钱塘湖春行 (17)雁门太守行 (18)壁 (19)泊秦淮 (20)夜雨寄北 (21)无题 (22)相见欢 (23)渔家傲 (24)浣溪沙 (25)飞来峰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水调歌头 (28)破阵子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 (33)陌上桑 (34)龟虽寿 (35)归园田居 (36)木兰辞 (37)望洞庭赠鸡毛蒜皮丞相 (38)渡荆门送别 (3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0)黄鹤楼 (41)题破山寺后禅院 (42)厅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秋词 (44)忆江南 (45)浣溪沙 (46)醉花阴 (47)别云间 (48)论诗 (49)登飞来峰 (50)清平乐 4. 初中文言文必背50首 我给你最新的60篇(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列出的)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0323964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 曹刿论战 《左传》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8 出师表 诸葛亮 49 桃花源记 陶潜 50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51 三峡 郦道元 52 杂说(四) 韩愈 53 陋室铭 刘禹锡 5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55 岳阳楼记 范仲淹 5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57 爱莲说 周敦颐 58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 59 湖心亭看雪 张岱 60 河中石兽 纪昀 5.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年年的语文教材都有改动,而且各地方也不一样,所以我找了些中考比较易处的文言文供楼主参考。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宋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 6. 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一、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 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六、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使至塞上 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九、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一、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十六、观刈麦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十七、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十八、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十九、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十、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二一、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二、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三、相见欢 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四、渔家傲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7.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原文) 1.《论语》六则(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9)4.鱼我所 欲也 《孟子》(14)5.曹刿论战 《左传》(20)6.三峡 郦道元(25)7.与朱元思书 吴均(30)8.出师表 诸葛亮(34)9.桃花源记 陶潜(44)10.五柳先生传 陶潜(50)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54)12.始得 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59)13.陋室铭 刘禹锡(65)14.岳阳楼记 范仲淹(69)15.醉翁亭记 欧阳修(76) 1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82)17.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85)18.墨池记 曾巩(92)19.爱莲说 周敦颐(98 )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102)。


初中必背文言文拼音版

初中必背文言文拼音版是指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同时需要掌握它们的拼音版。这些作品包括《史记》、《汉书》、《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等。
为什么初中生需要学习这些文言文作品?首先,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其次,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然而,文言文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因此,拼音版的出现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拼音版不仅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快地掌握文言文的读音和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当然,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拼音版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记忆,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其次,要注重阅读和理解,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理解。最后,要注重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将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初中必背文言文拼音版的学习是初中生学习语文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