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三千丝

这首诗出自什么典故,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自小懂事,帮父亲干活儿时很勤劳,读书时很刻苦,对父亲也很孝顺。当夏季炎热的时候,他拿扇子给父亲扇凉,晚上为父亲把床上的枕、席也

这首诗出自什么典故,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自小懂事,帮父亲干活儿时很勤劳,读书时很刻苦,对父亲也很孝顺。当夏季炎热的时候,他拿扇子给父亲扇凉,晚上为父亲把床上的枕、席也扇凉,驱赶蚊虫;冬季寒冷时,他替父亲把被窝暖热。黄香成年后知识渊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受到人们的赞扬和爱戴。后即以“黄香扇枕”为克尽孝道之典。扩展资料【其它孝道故事】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2、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子路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3、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相思得志 出自什么典故?

“相思得志”最早为远古的秦汉时期的吉祥印,历代著名印人(吴昌硕、沙孟海等)多以此吉语入印,歌颂美好的情感,寄托美好的祝愿。 志: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志: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文学的本质

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价值。关于精神,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界定精神这一概念的:它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精神价值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扩展资料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专业有哪些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1个二级学科专业。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与传播、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等,高考文理兼招。翻译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口笔译技能,能够胜任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翻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硕士和博士教育输送优秀生源。广告学专业: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扩展资料:文学的定义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类专业

一念烦恼三千丝,不若灭度不起思什么意思

一念烦恼三千丝;世尊跟弥勒菩萨有一段对话,世尊问弥勒菩萨,说一个凡夫,普通的凡夫,心有所念,他起了个念头,世尊问弥勒菩萨,这一个念头是有几念、几相、几识?他的原话说,「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经文原文是这样的。我们讲清楚、讲白一点,佛问,我们动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念头?说明这个念头很粗,它不是一个单位念头。有多少念头、有多少相(相就是物质现象,就是阿赖耶的相分)、有多少识(就是阿赖耶的见分)构成一念?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三百二十兆的细念构成一弹指,就是我们现在所谓叫一念。这一念很细,一弹指。一弹指大概是五分之一秒,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话说出来,他们两个一问一答,我们凡夫听不懂,不晓得他在讲些什么。
弥勒菩萨说,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每一个念头里面都有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念头,都有精神现象,就是见分。我们用阿赖耶四分来讲好讲,念念成形就是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每一个相分都有阿赖耶的见分。也就是说明,阿赖耶的四分是根本分不开的,自证分、见分、相分、证自证分永远分不开,它是一个整体。确确实实有四分,没有办法分开。你看看,这一念时间多短。如果我们说一秒钟可以弹五次,乘五,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它已经波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决定没有两个念头是相同的,所以叫无常。如果每一个念头相同,那就不叫无常,那就常住了,没有相同的。这个现象到现代物理学家把它揭穿了,搞明白了。你看科学家费了四百多年,一代接一代、一代接一代,到最近才把它揭穿。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早已经说过,比他说得还清楚、还明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是高等科学,不是宗教。
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念头变现的,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所以物质跟精神是决定不能分开的,这个话是现代科学家提出的。他说过去科学四百年,最大的错误就是二分法,把宇宙现象分作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分成二分,搞到今天出了乱子,无法拯救。现在才明白物质跟精神的关系是一体,它不能分,分了就错误,毛病就出来。今天科学家提出「以心控物」,这是绝对真实的,告诉我们什么?念头,念头可以控制物质现象。今天我们的社会不好,人许许多多的疾病,不健康,地球居住的环境不好,灾变很多,这全是物质现象,能不能改变?能。怎么改变法?每一个人念头很端正、很善良,全就改变了。美国的量子力学家布莱登他说过,地球上的居民如果都能够弃恶扬善,一切不善的把它放弃,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善心、善行、善念,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灾难全没有了。有没有人相信?有,科学家相信。但是今天不是全部科学家都相信,研究量子的科学家相信,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

不若灭度不起思;
不若释义:即不如。涅盘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盘。

知道上述一念三千丝有多细了,那所有的业因、缘、果,皆是这三千丝所感召,因此;既不如涅盘不起一丝思量,六祖大师不说嘛;不思善不思恶既是如来的宝坐。
阿弥陀佛!!!


信佛之人不绝于口的“阿弥陀佛”是指什么

阿弥陀佛是梵语,译为无量寿、无量光,是净土宗的本尊,为慈悲广大的如来,以四十八愿摄引众生。密乘言,阿弥陀居于西方极乐世界,为莲花部部生。以法身形相所显现,双手定印捧平叵钵,钵中储有山、大地、日月、须弥等佛土之结构,亦有谓钵内充满智悲甘露。
任何众生只要发愿,诵佛名号或持佛咒。一、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护佑,怨家不能侵害,现世安稳。临命终时,任意往生。二、能消灾减罪,增福延寿。三、能超度一切亡者,往生极乐世界。
本尊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合称西方三圣。弥陀悲愿至广,慈心极深其念佛又至为易行,故所度化的众生为数极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谚语,正是弥陀信仰普遍流传的最佳说明。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彼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过去久远世自在王佛世中,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而作沙门,号曰法藏。诣世自在王佛所,求佛说法。时世自在王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白佛言,唯愿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第一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第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第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第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第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第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第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第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宏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第二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第三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第三十三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六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悉皆照见,犹如明镜睹见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二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第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时法藏比丘说此四十八愿已,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法藏比丘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任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成佛以来,凡历十劫。又悲华经言,往昔过恒河沙阿僧只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于宝藏如来所,发菩提心,愿取净土。佛即授记,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世界。过一恒河沙阿僧只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只劫,是时世界,转名安乐。汝于是时,当得作佛,号无量寿如来。其所发愿言,略与无量寿经相似。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言,阿弥陀佛,于无量阿僧只劫前,为轮王太子,名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所,闻法本陀罗尼。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曾睡眠,亦不偃侧。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佛。诸佛说法,尽能闻持修习。厌家剃发,而作沙门。作已,复于九万岁中,修习此陀罗尼。复为众生分别显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积功累德,至不退地。法华经亦言,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时彼佛说法华经已,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各升法座,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是十六菩萨,一名阿弥陀。第十六,我释迦牟尼。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起诸胜行,无量亿劫,成就庄严。唯此经文,略标梗概。其他依正等报,备具诸经,今不尽录。往生三品,准无量寿经云,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求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按观无量寿佛经,所分九品,其上中二品,略摄此三辈中。其下三品,俱系一生造罪,末后回心,又三辈所未及。准涅盘经,阐提亦有佛性之旨,必合观经九品,义类始圆。读者详之。
论曰,诸佛法身,遍一切处。遮那既尔,弥陀亦然。本无净秽,安有东西。然方便门中,全分胜劣。在凡夫阶不退者,唯极乐同居则然,非余佛土所能及也。五浊众生,但发肯心,十念功成,顿超尘劫。我佛慈悲,于斯为极。幸逢大法,得闻弥陀如来本愿功德,而不能发希有心,生慕乐想。背父逃逝,踯躅穷途,长劫漂流,莫能哀救。可不惧哉,可不勖哉。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