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董鄂

董鄂究竟是谁?如题 谢谢了 顺治的董鄂妃 孝献皇后(?-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 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

董鄂究竟是谁?如题 谢谢了

顺治的董鄂妃 孝献皇后(?-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 董鄂氏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荣亲王。 董鄂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的孝陵。


有没有歌颂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诗词?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孝敬母后。“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非常感谢各位的回答,但是我要的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诗词!而不是记录,谢谢!

这这《董妃行状》是顺治写来纪念董鄂妃。

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崩。呜呼!内治虚贤,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无穷。惟后制行纯备,足垂范後世,顾壼仪邃密,非朕为表著,曷由知之。是用汇其平生懿行,次之为状。后董氏,满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硕,以积勋封至伯,殁赠侯爵,諡刚毅。后幼颖慧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庭,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与。於顺治十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为贤妃。九月,复进秩册为皇贵妃。后性孝敬知大体,其於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朕时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后或少违豫,以后在,定省承欢若朕躬,朕用少释虑,治外务。即皇太后亦曰:『后事我讵异帝耶!』故凡出入必偕。朕前奉皇太后幸汤泉,后以疾弗从,皇太后则曰:『若独不能强起一往,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盖日不忍去后如此。其事朕如父,事今后亦如母,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即朕返跸晏,后必迎问寒暑,或意少乱,则曰:『陛下归且晚,体得无倦耶?』趣令具餐,躬进之。居恒设食,未尝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或命之共餐,即又曰:『陛下厚念妾幸甚,然孰若与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宠惠乎?』朕故频与诸大臣共食。朕值庆典,举数觞,后必频教诫侍者:『若善侍上,寝室无过燠。』已复中夜,咸起曰:『渠宁足恃耶!』更趋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报者,朕寓目已,置之。后辄曰:『
此讵非几务,陛下遽置之耶?』朕曰:『无庸。故事耳。』后复谏曰:『此虽奉行成法,顾安知无时变需更张,或且有他故宜洞瞩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贻业良重,即身虽劳,恐未可已也。』及朕令后同阅,即复起谢曰:『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惟陛下裁察。』固辞不可。一日,朕览廷讞疏至应决者,握笔犹豫未忍下,后起问曰:『是疏安所云,致轸陛下心乃尔?』朕谕之曰:『此秋决,疏中十馀人,俟朕报可,即置法矣。』后闻之泣下,曰:『诸辟皆愚无知,且非陛下一一亲讞者,妾度陛下心,即亲讞,犹以不得情是惧,矧但所司审虑,岂尽无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称好生之仁耳。』自是於刑曹爰书,朕一经详览竟,后必勉朕再阅,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复生,陛下幸留意参稽之。不然,彼将奚赖耶?』且每曰:『与其失入,毋宁失出。』以宽大谏朕如朕心,故重辟获全大狱末减者甚众。或有更令覆讞者,亦多出后规劝之力。嗟夫!朕日御万机,藉后内助,故得安意综理,今复何恃耶?诸大臣有偶干罪戾者,朕或不乐,后询其故,谏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预,然以妾愚,谓诸大臣即有过,皆为国事,非其身谋。陛下曷霁威详察,以服其心,不则诸大臣弗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呜呼!乃心在邦国系臣民如后岂可多得哉!后尝因朕免视朝,请曰:『妾未谙朝仪何若。』朕谕以祇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听政也。后进曰:『陛下以非听政,故罢视朝。然群臣舍是日,容更获觐天颜耶?愿陛下毋以倦勤罢。』於是因后语频视朝。后每当朕日讲後,必询所讲,且曰:『幸为妾言之。』朕与言章句大义,后辄喜﹔间有遗忘不能悉,后辄谏曰:『妾闻圣贤之道,备於载籍,陛下服膺默识之,始有裨政治﹔否则讲习奚益焉?』朕有时蒐狩亲骑射,后必谏曰:『陛下藉祖宗鸿业,讲武事,安不忘战,甚善。然马足安足恃,以万邦仰庇之身,轻於驰骋,妾深为陛下危之。』盖后之深识远虑,所关者切。故值朕骑或偶蹶,辄忪然於色也。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己谦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於朕所悦,后亦抚恤如子,虽饮食之微有甘毳者,必使均尝之,意乃适。宫闱眷属,小大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谇诟。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蠢愚,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於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臧获之常也。』更委曲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赉,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逝後,诸含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身殉者数人。初,后父病故,闻讣哀怛,朕慰之,抆泪对曰:『妾岂敢过悲,廑陛下忧。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自谓复何惧,所行或不韪,每用忧念。今幸以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因遂辍哀。後复有兄之丧,时后属疾,未使闻。后谓朕曰:『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朕以后疾,故仍不语以实,慰安之。后曰:『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胁,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先是,后於丁酉冬生荣亲。初,后於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犹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諐,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辨,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辨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之恭谨迁善如此。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敏慧,遂精书法。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三宝,栖心禅学,参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後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自婴疾後,但凭几倚榻,曾未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先是,后初病时,恒曰:『皇太后眷吾极笃,脱不幸,病终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戚,吾何以当之!』故遇皇太后使来问安否,后必对曰:『今日少安。』一日,朕偶值之,问曰:『若今疾已笃,何以云安也。』后曰:『恶可以妾病遗皇太后忧。我死,乃可闻之耳。』洎疾甚弥留,朕及今皇后诸妃嫔眷属环视之,后曰:『吾体殊委顿,殆将不起。顾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念以卑微之身,荷皇太后暨陛下高厚恩,不及酬万一。妾没後,陛下圣明,必爱念祖宗大业,且皇太后在上,或不至过恸,然亦宜节哀自爱。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伤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既,复谓朕曰:『妾亡,意诸王等且必皆致赙。妾一身所用几何,陛下诚念妾,与其虚糜无用,孰若施诸贫乏为善也。』复嘱左右曰:『我逝後,束体者甚毋以华美。皇上崇俭约,如用诸珍丽物,违上意,亦非我素也。曷若以我所遗者,为奉佛诵经需,殊有利益耳。』故今殓具,朕重逆后意,概以俭素,更以赙二万馀金施诸贫乏,皆从后意也。凡人之美,多初终易辙,后病阅三岁,虽容瘁身臞,仍时勉谓无伤,诸事尤备,礼无少懈,後先一也。事今后克尽谦敬,以母称之,今后亦视后如娣。十四年冬,住南苑,皇太后圣体违和,后朝夕奉侍废寝食,朕为皇太后祷於上帝坛,旋宫者再,今后曾无一语奉询,亦未曾遣使问候,是以朕以今后有违孝道,谕令群臣议之,然未令后知也。後后闻之,长跪顿首固请曰:『陛下之责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时,有不憔悴忧念者耶?特以一时未及思,故失询问耳。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即万无废皇后也。』前岁今后寝病濒危,朕躬为扶持供养,今后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常谭以解之。及离侧出寝门,即悲泣曰:『上委我候视,倘疾终不痊,奈何?』凡後事,咸躬为蒇治,略无倦容。今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以慇慇慰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待今后者。后所制衣物,今犹在也。悼妃毙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於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悲哀甚切,逾于伦等。其爱念他妃嫔,举此类也。故今后及诸妃嫔皆哀痛曰:『与存无用之躯,孰若存此贤淑,克承上意者耶!吾辈曷不先后逝耶?今虽存,於上奚益耶?』追思夙好,感怀旧泽,皆绝荤诵经,以为非此不足为报云。后尝育承泽王女二人、安王女一人於宫中,朝夕鞠抚,慈爱不啻所生。兹三公主擗踊哀毁,人不忍闻见。宫中庶务,曩皆擗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未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在,故不及正位耳。自后崩後,内政丛集,待命於朕,用是愈念后,悲感不能自止。因叹朕伉俪之缘,殊为不偶。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擗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当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行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由,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一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乏长才。洎得后才德兼备,足毗内政,诸朕志,且奉事皇太后恪共妇道,皇太后爱其贤,若获瓌宝,朕怀亦得舒,夙疾良已。故后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嘉耦,即吾女也。吾冀以若两人永偕娱我老,兹后长往矣!孰能如后事我耶?孰有能顺吾意者耶?即有语,孰与语耶?孰与筹耶?』欲慰勉朕,即又曰:『吾哀已释矣,帝其毋过伤。』然至今,泪实未尝少止也。见今后及诸妃嫔哭后之恸,谕曰:『若辈勿深哀,曷少自慰。』乃一时未有应者,皇太后泫然泪下。朕曰:『若皆无心者乎,胡竟无一语耶?』盖追惜后之淑德,为诸人所难及,故每曰:『诸妃嫔可勿来,重伤我心。』於此益见念后之至也。抑朕反覆思后所关之重,更有不忍言而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脩洁,虽寻常起居细节,亦必肃然不肯苟且,如朕为皇太后亲子,凡孝养之事,於理更有何忌,但以朕乃男子,故当有引嫌不能亲及者,故惟恃后敬奉,能体皇太后。即皇太后千秋万岁後,诸大事俱后经治是赖,今一朝崩逝,後脱遇此,朕可一一预及之乎?将必付之不堪委托之人。念至於兹,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伤痛无已矣。后持躬谨恪,翼赞内治,殚竭心力,无微不饬,於诸务孜孜焉罔弗周详。且虑父兄之有不率,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呜呼!是皆后实行,一辞无所增饰,非以后崩逝故,过於轸惜为虚语。后媺素著,笔不胜书,朕於伤悼中不能尽忆,特撮其大略状之,俾懿德昭垂,朕怀亦用少展云尔。



还有一个是顺治写的《赞僧诗》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历史上的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是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宫,初封贤妃;一月后晋皇贵妃,顺治帝为此而大赦天下;顺治十四年生皇四子荣亲王;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如《孝庄秘史》、《少年天子》等电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传教士)的回忆: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顺治皇帝其中有一个妃子,乌云珠登为皇后没?

首先董鄂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她不叫乌云珠。(清一代是只有女子的姓的,不会记录名字)其次,她并没有成为皇后,顺治的两位皇后都是博尔济吉特家族的,是孝庄文皇后的亲戚。(顺治还有第三位皇后佟佳氏,但她是在那顺治死后被继位的康熙也就是她的儿子玄烨尊为太后的).。那位董鄂妃在死后被追封皇后,但这个皇后并没有得到宗法的认可,并没有升庙、附谥、享受每年大祭及与帝同葬或单独建陵寝的待遇。


董小宛做了顺治皇帝的妃子吗?

没有。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综观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这是三百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的原因。首先,她虽然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来往金陵、苏州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复社,强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
其次,在满清贵族南下时,董小宛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在逃难江南时,她耳闻目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辟、嘉兴剃发等血腥暴行,对满清统治集团的民族屠杀、民族侮辱政策十分痛恨。在盐官城照料被惊吓而病危的冒襄时说:“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展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劝导冒襄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跟满清贵族合作。董小宛的言行对冒襄本人一生义不降清影响很大。比起那些降清的“大丈夫”冯锉、王铎、金之俊等文臣,洪承畴、吴三桂、阮大铖等武将,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董小宛追求个性白由解放,向往主流。欢场中,男女杂坐,喧嚣并起,每次遇到这样的场面董小宛就心生厌烦,落落寡欢,而每到幽林远壑,面对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她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当一个闺阁诗人,而不是迎来送往的神女。董小宛要把自己从风尘中拔出来,只有从良这一条路可走。


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美而贤,聪慧能文,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他们情投意合,相得益彰。淑德彰闻,温惠端敬是对董鄂妃最好的评价。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顺治追封为董鄂妃为皇后,以示褒崇。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扩展资料:董鄂氏的早逝,顺治使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他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高僧茆(máo)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大觉禅师玉林琇抵京,玉林琇劝阻了顺治帝削发为僧。顺治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时年24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董鄂妃

清朝的顺治帝和董鄂妃之间的故事?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但三个月就夭折了。董鄂妃本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扩展资料:顺治帝对董鄂妃用情至深,在董鄂妃去世以后,他也剃发出家了。在没有遇到董鄂妃之前,顺治帝的婚姻并不幸福。顺治帝继位的时候,他的皇位并不稳固,所以他的母后让他娶了他舅舅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但是顺治帝并不喜欢他的这位皇后,所以一直冷落她,三年后又废了她。其实这位皇后也是非常可怜,因为她根本没有选择,只能嫁给顺治帝,嫁给他以后还要被顺治帝嫌弃。政治联姻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夫妻不睦,甚至像仇人一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献皇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治帝

董鄂凉夕的历史原型

历史原型是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第一位皇贵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扩展资料:顺治帝对董鄂氏的宠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献皇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妃·夕妍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九阿哥胤搪多大娶的嫡福晋

康熙四十二年。另外一些资料:允禟: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八月二十七日子时,雍正四年丙午八月作月二十七日巳时卒。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妾刘氏,妾兆氏,妾郎氏,妾周氏,妾完颜氏,妾朱氏,妾佟氏,妾陈氏。第一子:弘晸(二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八日戌时生,庶母刘氏。第二子:弘暲(一子)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十九日丑时生,庶母刘氏。第三子:弘相(一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廿二日丑时生,庶母刘氏。扩展资料:废立风波: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康熙帝由塞外返京途中,作出废黜皇太子胤礽的决定。胤禟与其他在京皇子,奉召赶赴行在,胤禩与胤禛留京处理政务,胤禩还奉旨署理原由凌普担任的内务府总管。返京后,胤禔与胤禛共同看守胤礽。康熙帝亲笔撰写废斥皇太子的告天祭文,胤礽却与父皇大加顶嘴。胤禟却向胤禛建言:“此事关系得大,似乎应该上奏。”四阿哥胤禛就势表态:“九阿哥说的是,便担了不是也该替他奏一奏。”大阿哥胤禔仍不肯代奏。胤禛说:“你不奏我就奏。”于是,胤禔与胤禛共同奏告。康熙帝听罢称赞:“你们奏的是。”下令将胤礽颈上铁锁解去。大阿哥胤禔欲置胤礽于死地,自然不愿代为陈奏。胤禛尚未摸清帝意,故见机行事,附和胤禟。其他皇子乃随同而往,本可观望不语,唯有胤禟不计利害,出此直言。此后胤禟也曾对属下讲:“四阿哥(因胤礽被废斥)十分着急,很要救他,甚为难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禟

清朝顺治年间,董鄂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董鄂妃病死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所谓“后病阅三岁”,可理解为她从十四年(165?年)八月起便已患病。换言之,荣亲王出生前她已有疾在身。生子,体力消耗极大,进一步伤了元气,一个月后又侍疾南苑,更影响了身体的恢复。皇太后病愈不久,爱子义突然夭折(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遭此沉重打击,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日渐加重。以此看来,痛失爱子,是董鄂妃的健康发生质的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汤若望传》中讲她在儿子薨逝后“不久崩殂”,是事出有因的。扩展资料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清世祖顺治帝皇贵妃。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献皇后

董鄂妃真名叫什么 历史上的董鄂妃是怎么死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人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封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一生的。但是上天另有安排: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可见按照皇帝的本意,光让董鄂氏做皇贵妃都还太不够了,很应该把皇后的位子也让她来坐才是。---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少年亲王之死,却已经注定了这场拥挤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

顺治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活着成为皇后的两位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第一位是顺治生母皇太后孝庄的娘家侄女,但是小皇帝认为她“妒嫉”、“奢侈”,加上她是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挑选的,所以才两年时间皇帝和她的缘份就到了头,她被废为静妃。第二年,孝庄皇太后又从娘家接来了三位侄孙女,并将其中一位立为新皇后。但是这位皇后虽然品貌双全,皇帝仍然不喜欢她。过了两年董鄂氏入宫,皇后的宝座就更是摇摇欲坠了。

然而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人生经历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此时的董鄂氏只是一个少女,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无法决定婚姻;又在两个强势的男性间无力抉择爱情。然而三百五十年前,十八岁的董鄂氏不但得不到任何谅解,还要独自承担着“红颜祸水”的罪名:活着的皇帝没人敢说他错,死去的襄亲王更没有错,有错的就只能是她了。)

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生活着的,并不仅仅是爱她的顺治帝,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在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外戚家族);还有因为这起爱情事件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与皇帝母子失和的皇太后孝庄。

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

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

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小人儿坐上去的,

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一百零八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顺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

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