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

百度西游3 日常问答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

百度西游3 日常问答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梵网戒本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指的是什么

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 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扩展资料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 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1.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2.摄善法戒 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3.摄众生戒 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扩展资料:三聚净戒的精神境界:三聚净戒的精神比之于小乘戒是积极的,它和小乘戒虽采取同样形式的律仪戒,但其说明却具有积极的大乘精神。小乘戒只列举那些不可为的事情,而大乘戒则多举那些不可不为的事情。关于禁止的戒,大小乘的精神也有不同。例如十重禁戒第一的杀戒,据唐法藏引《瑜伽戒品》解释说,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抢劫财物将杀害许多人命或杀害大德圣者,想到那人若是这样地做必将堕于地狱受极大苦,菩萨因不忍看他堕入地狱受苦,决心让自己代他入于地狱而杀了他,所谓“以怜愍之心,而断彼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聚净戒

僧人所戒指的是哪几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为五戒九条戒名如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7).不歌舞倡会、不故往观听。(8).不坐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过午不食)。沙弥(尼)受“十戒”。上面9条再加上不持金钱。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望采纳。僧人编辑词条五台山的台怀腹地,是佛教寺院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佛教僧侣生活和修持的所在,五台山有青黄两庙之分。青庙住青衣僧,即和尚;黄庙住黄衣僧,即喇嘛;通常游人见到的僧人多穿搭衣,将右臂袒露于外,这是从外表上区分受戒比丘和未受戒者的主要标志。受戒比丘所以如此穿衣,意在表明对佛与菩萨的恭敬。

僧人所戒有几戒主要几戒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其中,五戒为在家居士可以允许受持的戒律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受戒时念的是尽形寿(也就是一辈子)在家居士若能终生受持此五戒,可谓功德无量。

又,八关斋戒,的时间有别于五戒的一生一世,八关斋戒为一日一夜,佛在世时,许多在家人很想出家,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出家,很向往出家的生活,又无法脱离俗家,于是佛为说八关斋戒,就是过一日一夜出家人的生活

八就是八种功德,关就是关闭恶业,斋就是过午不食,戒就是八条戒律

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就是指在这一天里即使是夫妻的正淫也是不允许的,这里有别于五戒的不邪淫,这里就更严格了在这一天里连夫妻都不行)
四不妄语(在家人由于平时妄语成习惯,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说妄语,因此这天里是建议尽量是禁语,比较稳妥)
五不饮酒(包括不能吸烟)六不非时食(这是八关斋戒的核心,如果这条做不到,就算其他都做到也不算持八关斋戒,不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中午12点后,就不允许再吃任何需要咀嚼的东西,包括不能喝有果粒的饮料,只能喝水,也不能喝豆浆(因为会涨气)
七 不着香花曼及歌舞戏等,就是不能涂脂抹粉,不能看电视,不能打游戏,通过电视或电脑听经可以)
八 不坐卧高广大床(只能打地铺)

这是八关斋戒,时间是24小时,若能如法受持一日一夜,佛说以此功德往后六十万世衣食无忧。

这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戒律。

以下是出家人的戒律

一位真正的出家人是不简单的,为什么?因为持佛净戒

戒律分3种,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僧团的健全,须赖规矩秩序的建立,戒律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纲常。《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梵文之音也,此为戒律的别名),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陀临涅盘时嘱咐弟子要「以戒为师」;佛陀入灭以后,戒律一直维系着教团的慧命。

戒,是自发心的遵守规律;律,则含有他律规范之意。

戒律不仅被奉为三藏之一,更是三学之首。佛陀一切经教,皆不出戒定慧三学,戒有防非止恶的功用,为修持之首要,依戒生定,依定发慧,慧可破惑证真,以此成佛。《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戒如同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力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法,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

沙弥戒有10条,是刚出家或年纪未满20岁的出家人所受的戒律,依据佛制年满20就可以受比丘戒

一般而言,出家的男性法师,我们称为比丘,必须要遵守256条比丘戒,戒律全部都是由佛所制定的,任何古时候的高僧祖师都没有资格制定戒律,祖师只能制定清规,我们一般常听说,清规戒律,清规戒律,其实清规和戒律是不同的,戒律应该在清规之上

而女性出家人比丘尼,则要遵守348条的比丘尼戒

除此之外,每一位出家人还必须要遵守10重48轻共计58条的菩萨戒

出家人的戒律非常严谨,例如绝对不能行任何的淫事,杀,盗,淫,妄,是根本重罪,是绝对不允许犯的

但是,依据佛制为了保护一切在家及出家人,佛不允许任何出家人对在家人说大戒的内容,也不允许任何俗家人偷阅大戒,所以不能告诉你一一的名目,还请见谅。

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不得听大众的说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认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阅读大戒,否则便成“贼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听,也不得读。《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弘一大师在《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体篇》中说到:"贼住者、未受具足戒人、窃入僧中共受利养、或盗听正作羯磨等、即成出家之障难。

若白衣(在家人)偷阅僧戒律、或但闻僧中说戒、虽非障难、亦佛制所不许。


修的净宗佩戴密宗的金刚结可以吗?

所谓佩戴什么物件都是为了迎合心理需求,真正的佛法讲的是正知见,正精进,也就是八正道。金刚杵、金刚结、降魔杵、五彩线都是法力加持的,只要是正道没有不好的。但是心存歹念带什么也没有用。否则就不是佛渡有缘人、变成了佛渡有钱人!要想辟邪自己内心清净坦荡是最好的法宝。

什么是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什么是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是清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说句玩笑话,真想辟邪出门带把机关枪,估计警察还要找你了!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