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佛洛依德心理学

弗洛伊德主要的心理学主张是什么?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

弗洛伊德主要的心理学主张是什么?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本能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动性或者动机性的驱动力量,是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本能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行为,如进食、饮水、性行为等,来消除或减少这种刺激。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生的本能包括饥饿、渴、性。生的本能是为了个体和种族的存续,因此是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生的本能通过被称为“力比多”(libido)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来。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内部,表现为自虐和自杀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现为仇恨和攻击等。

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

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信奉的基本原则是精神决定论,即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发生的一切事物都定有其因,人的全部行为都是由愿望、动机、意图等精神因素决定的。而精神过程本身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不过是一些孤立的、附加的过程。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欧洲的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人们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增强,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再加上因自然科学革命而引起的机械论心理学观点破产,促使弗洛伊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问题。并把研究结果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从而创立了新的心理学哲学理论。“精神分析”的含义有两点:(1)指精神分析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技术,它是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2)指一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是弗洛伊德在叔本华无意识意志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的,它是一种三层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在精神病研究中发现,人的心理和意识并不等同,心理活动大部分是无意识地进行,而自觉的意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扩展资料: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⑴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⑵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心理学核心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扩展资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学

弗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目录(整理)(2009-03-08 14:46:49)标签:杂谈 分类:学科建设
1. 歇斯底里研究(1893-1895)

2. 《弗洛伊德较短论著(1893-1906)》前言

3. 夏尔柯(1893)

4. 论歇斯底里现象的精神机制:一次讲座(1893)

5. 防御性神经病(1894)

6. 迷狂性心理症和恐惧症:它们的心理机制和病理成因(1895)

7. 论在“焦虑性神经症”描述之下将一综合症状区别于神经衰弱症之基础(1895)

8. 对我有关焦虑性神经症的论文的批评之答复(1895)

9. 神经症的遗传和病因(1896)

10. 对《防御性神经病》的几点深入说明(1896)

11. 歇斯底里的病因(1896)

12. 《Sig.弗洛伊德博士科学论著(1877-1897)》之摘要

13. 歇斯底里病因中的性(1898)

14. 遗忘的心理机制(1898)

15. 屏蔽记忆(1899)

16. 梦的解析(1900)

17. 论梦(1901)

18. 日常生活的心里病理学(1901)

19. 一个歇斯底里症病例分析的片段(1901【1905】)

20. 性学三论(1905)

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步骤(1904)

22. 论精神治疗(1905)

23. 性在神经症病因中部分作用之我见(1906)

24. 精神(或心理)诊疗(1905)

25. 舞台上的精神病角色(1942【1905或1906】)

26. 笑话及其与无意识之关系(1905)

27. 詹森的《格拉底瓦》中的谵妄和戏剧(1907)

28. 精神分析和法律诉讼程序中之事实认定(1906)

29. 迷狂性心理症和宗教实践(1907)

30. 儿童的性启蒙(给M.福斯特博士的公开信)(1907)

31. 创造型作家和白日梦(1908)

32. 歇斯底里幻想及其与双性性的关系(1908)

33. 性格和肛门性欲(1908)

34. “文明化”的性道德和现代神经病患(1908)

35. 论儿童性理论(1908)

36. 对歇斯底里性攻击的几点一般性评论(1909)

37. 家庭罗曼斯(1909)

38. 对一个五岁大的孩子的恐惧症的分析(小汉斯的病例)(1909)

39. 有关一个神经性迷狂心理症病例的笔记(“鼠人”)(1909)

40. 有关精神分析的五封信(1910)

41.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时的一个记忆(1910)

42. 对精神分析疗法的深入审视(1910)

43. 原始文字的两歧意义(1910)

44. 男性对象选择的特殊类型(爱情心理学第一部)(1910)

45. 爱情领域中普遍的贬抑趋势(爱情心理学第二部)(1912)

46. 禁忌和童贞(爱情心理学第三部)(1918)

47. 从精神分的视角看视觉的心理扰乱(1910)

48. “野”精神分析(1910)

49. 有关一个偏执狂病例的自传性说明的精神分析札记(“施莱博尔”)(1911)

50. 通过精神分析把握梦的解析(1911)

51. 移情的动力学(1912)

52. 向医师推荐精神分析(1912)

53. 论治疗的开端(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1913)

54. 回忆、重复和穿刺工作(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I)(1914)

55. 对移情-爱情的观察(对精神分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推荐III)(1915)

56. 民间传说中的梦(弗洛伊德和奥本海默合著)(1957【1911】)

57. 论精神分析(1913【1911】)

58. 有关心理运作两个原则的定理(1911)

59. 神经症开始发作的类型(1912)

60. 有关手淫的讨论(1912)

61. 有关精神分析中无意识的一个笔记(1912)

62. 论证明性的梦(1913)

63. 童话故事素材在梦中的出现(1913)

64. 三个匣子的主题(1913)

65. 孩子们说的两个谎言(1913)

66. 神经性迷狂心理症的倾向(对神经症选择问题的探讨)(1913)

67. 为菲斯特《精神分析方法》所撰的导言(1913)

68. 为博尔科《各民族粪尿祭仪》所写的前言(1913)

69. 图腾与禁忌(1913[1912-1913])

70. 精神分析对其科学旨趣的要求(1913)

71. 来自分析实践的观察和实例(1913)

72.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似曾相识”的记忆幻觉(1914)

73.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

74. 对少儿精神分析的几点反思(1914)

7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

76. 论自恋:一个导论(1914)

77. 本能及其兴衰(1915)

78. 压抑(1915)

79. 无意识(1915)

80. 对梦的解析的一个形而上学性质的补充(1917[1915])

81. 悲伤和忧郁(1917[1915])

82. 与欲望的精神分析理论背道而驰的一个偏执狂病例)(1915)

83. 目前对战争和死亡的的看法(1915)

84. 论无常(1916)

85. 精神分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类型(1916)

86. 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

87. 幼儿神经症病史之一例(“狼人”)(1918[1914])

88. 本能在肛门性欲中的范本化改造(1917)

89. 精神分析道路上的困难(1917)

90. 《诗与真》当中的童年记忆(1917)

91. 精神分析治疗的进展路程(1919)

92. 论大学中精神分析的教学(1919)

93. “一个孩子被打”——性倒错的起源研究(1919)

94. 精神分析和战争神经症导论(1919)

95. 论“诡异”(1919)

96. 为里克《礼仪:精神分析研究》所写前言(1919)

97. 超越快乐原则(1920)

98. 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

99. 一位妇女的同性恋病例的心理学起源(1920)

100. 精神分析和治疗(1941[1921])

101. 梦和治疗(1922)

102. 嫉妒,恐惧症和同性恋的神经症机制(1922)

103. 百科全书词条两则(1923)

104. 自我与本我(1923)

105. 17世纪的鬼神学神经症一例(1923)

106. 对梦的解析之实践和理论的说明(1923)

107. 对作为整体工作的梦的解析的补充说明(1925)

108. 幼儿性器组织(对性理论的修正补充)(1923)

109. 神经症和精神病(1924)

110. 受虐狂的经济问题(1924)

111. 俄狄浦斯情结的消失(1924)

112.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现实性之消失(1924)

113. 精神分析简论(1924)

114. 精神分析的抵抗(1925)

115. 关于“神秘写字拍纸薄”的笔记(1925)

116. 否拒(1925)

117. 解剖学性区分的心理学后果(1925)

118. 约瑟夫•波普尔-林克斯和梦理论(1923)

119. 山多尔•费伦茨博士(纪念他的五十岁寿辰)(1923)

120. 为阿克霍恩的《顽童心理和顽童教育》所写的前言(1925)

121. 约瑟夫•布劳伊尔(1925)

122. 自传研究(1925)

123. 禁止、症状和焦虑(1926)

124. 外行分析的问题:和一位无偏见的先生的对话(1926)

125. 精神分析(1926)

126. 给B’NAI B’RITH协会的发言(1926)

127. 一个幻觉的未来

128. 文明及其不满(1930)

129. 恋物癖(1927)

130. 幽默(1927)

131. 宗教体验(1928)

132.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1928)

133. 笛卡尔的几个梦:给马克西姆•勒罗伊的信(1929)

134. 歌德奖金受奖辞(1930)

135. 力比多类型(1931)

136. 女性之性(1931)

137. 精神分析导论续编(1933)

138. 恐惧的获得和控制(1932)

139. 为什么战争?(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通信)(1933)

140. 我与约瑟夫•波普尔-林克斯的交往(1932)

141. 山多尔•费伦茨(1933)

142. 一个错误行为的妙处(1935)

143. 雅典卫城的记忆扰乱(1936)

144. 摩西和一神教(1939)

145. 精神分析大纲(1940)

146. 可终结的分析和不可终结的分析(1937)

147. 分析中的建构(1937)

148. 防御过程中自我的分裂(1940)

149. 精神分析的基础课程(1940)

150. 对反犹主义的一则评论(1938)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哲学及医学界分别是什么地位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开创了人类自我认识的崭新领域。尽管这一学说与早期关于无意识现象的哲学推论、精神病理学的发展,与当时的享乐主义动机说、机械决定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渊源关系,但是它们都仅仅提供了一种氛围或气候,是弗洛伊德首创性地在将精神分析学从一种精神病学方法发展为普通心理学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结构、心理动力这两个主要方面作出了富于洞察力的探索和阐述,从而为精神分析学和弗洛伊德主义架起了两根支柱。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心理学专业上,属于哪一类的.是属于什么心理学??

这个问题不好说,一般心理学读研大概有普通、应用和发展等这么几个大类。细分的话各学校有自己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
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专业是专门研究弗洛伊德的。然而,几乎也没有一个专业是完全不研究弗洛伊德的。毕竟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学弗洛伊德的理论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应用心理学里的“临床心理学”最为接近。毕竟,精神分析不同于普通、认知、行为等学苑心理学,它是在临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简述一、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前意识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四、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五、性本能理论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精神分析心理学派1、发展背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实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抚慰成为一种需要。)3、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4、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5、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6、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服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因素。8、评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毁誉参半。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有人说: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19世纪以前,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一直使用思辨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直到19世纪中叶,引进了实验方法,才最终是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即使是现在,心理学和哲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现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人本主义哲学的延伸。但问题在于,哲学究其实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说,它不需要科学实证,只要能自圆其说。而作为科学,心理学要求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要求有可预测性、可验证性,这也许是心理学和哲学的最大区别。


求心理学、哲学、历史、物理学等经典著作,想买些这方面的书籍,补补知识。

《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作者,伽利略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秦汉 林剑鸣的《秦汉史》,魏晋 唐长儒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周一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札记》
隋唐 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入门的,还有经典的陈寅恪先生的《金明馆丛书》
宋辽金元太多了,偷个懒
明清代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孟森的《明清史讲义》,郑天挺的《清史简述》,王钟翰的《清史杂考》等等


佛洛依德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洛依德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潜意识论,泛性论,人格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精神分析就是图潜意识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使之上升到意识层面,从而能够得到解决。
另外心理学领域的意识潜意识等概念也是在他的理论中最早出现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游戏理论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驱使儿童去游戏的,是心理生活的快乐原则。游戏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自动调节。在儿童的游戏中,快乐原则表现为能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弗洛伊德认为,统治儿童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能做的事。这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儿童就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有时也成为游戏主题,这时就出现一种强迫重复的现象,即事件的发生可能是某种不愉快的情绪紧张状态引起的,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就产生强迫重复。儿童游戏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儿童自我结构还不完善,心理防御机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不能抵制外界环境的伤害,许多事情无法忍受,自我往往被现实挫败。自我要奋力去掌握环境,使不可忍受的事情变为可忍受的,需要重现事件,重新体验。只有通过强迫重复才能逐渐掌握创伤事件。在弗洛伊德看来,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扩展资料:游戏是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的途径。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游戏能补偿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克服困难,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从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戏宣泄论

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什么

弗洛伊德的思想很多,下面介绍一下他的基本思想。人格基本构结 :弗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依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麽问题就会解决。 梦: 弗洛依德认为“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他更大胆地认为这些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多半是和“性”有关的。梦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由于人的自我防卫机制把人的本我愿望压抑下去,在潜意识的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被压抑的愿望并非是直接表达于梦中,而是通过扭曲变作为象征的形式出现,故梦都是象征的。佛洛依德认为梦是由“显梦”(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隐梦”(latent dream-thought)组成的。前者乃梦的表面形式,像经过扭曲与伪装的“密码”,以表现隐梦。佛洛依德认为梦可以使睡者的内心渴望满足;另一个是睡者的求生机制,借著在梦中重新经历生命的创痛来保护自己。 本我、自我与超我 :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自我、超我、与本我(ego, superego, and id)。 潜意识的本我(拉丁字为“it”,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此字为弗氏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为“überich”)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ich)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为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认为心智并非具单一与同质性之物此一立论,仍持续深远的影响著心理学领域以外的人们。弗氏极为关注心智这三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三者间如何互相产生冲突的方式。

弗洛伊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他的独特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精神分析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原先在弗洛伊德那里也首先是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也是一种真实存在,它虽然无法用单纯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但还是有原因可寻的.由于弗洛伊德开创性的工作,人的潜意识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精神分析学也从而成了一个心理学新的学科分支的代名.
但是弗洛伊德并不满足停留在这一步,他又进一步"向前推进"了他的学说.自1910年发表《精神分析引论》以后,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于是,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愈来愈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把他的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已超出了关于心理治疗方法和关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般性理论的范围.他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成了一种哲学,一种社会历史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学又获得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称号.
弗洛伊德自以为通过把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现象领域,他的学说就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实际上,事与愿违,他的学说因此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已出现分裂.最早起来修正他的学说的是他的两个高足--阿德勒与荣格.阿德勒提出了所谓"个体心理学".荣格则提出所谓"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去世后,居住在美国的以弗罗姆,霍尼(K.Horaney)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更加系统的修正.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学向"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片面地强调了人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本能和欲望,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于是,他们在基本保持精神分析学原貌的前提下,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他们使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改变弗洛伊德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的局限性,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嫁接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者虽然同前者是对立的,但却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理论对人的影响,因此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这样,从"新弗洛伊德主义"中又衍生出了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精神分析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有着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的,它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选择的结果.
1.自然科学前提
变态心理学.18,19世纪,在医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乃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人们习惯于用生理机制上的障碍来解释精神失常.后来,医学研究中的无数临床经验表明,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这就启迪人们,应当在心理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于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运而生.布鲁尔和夏尔科是变态心理学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弗洛伊德通过他们受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强烈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承认,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倾向,以及关于人类行为的本性是被决定的"决定论"观点,主要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赫尔姆霍兹学派的能量学说.弗洛伊德把这一学派在物理学研究中所提出的"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一个能量系统,并认为,在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它们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特别强调心理能是同性本能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能,并把这种心理能叫做"里比多"(Libido)."里比多"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2.哲学前提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一切现实的个别元素--单子--并不是物理的原子,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的物质.每个单子是一种具有非常广延性的精神实体.单子是活动和能的中心;一个单子的微觉合成许多单子的统觉.个别水滴的声音微不可闻,无数水滴汇成的波浪澎湃的声音除耳聋者外都可以听到,前者名为微觉,后者名为统觉.据此,莱布尼兹还提出了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莱布尼兹的这些理论无疑地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赫尔巴特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理论.他提出,被排挤于阈限以下的观念是无意识的,一个观念要冲出阈限上升到意识,必须和现存于意识中的其它观念适合和一致,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共存.观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它们为了在意识中得到实现而进行积极的斗争.他把因与现存于意识中的观点相冲突从而被排斥于意识之外的观念称为"被抑制的观念".赫尔巴特的这些想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影响.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真正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叔本华,他把叔本华称为自己的"前辈".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叔本华,尼采等人所开创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公开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的口号下,对包括资产阶级古典人本主义倾向在内的欧洲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公开的挑战,他们要求哲学摆脱外在的虚幻世界的引诱而回复到内心世界,以此来改变欧洲哲学发展的方向.弗洛伊德吸取了这股思潮的主要观点,从而他的学说也汇入了这股思潮.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