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邓拓故居

邓拓是怎么死的 邓拓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 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

邓拓是怎么死的

  邓拓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

  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民国26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民国33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1994年,福州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


邓拓的简历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

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民国26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民国33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1994年,福州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


邓拓的生平 及其言论特点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
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
民国2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到上海,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民国26年6月,出版专著《中国救荒史》。同年夏天,再次被捕。“七七”事变后,获释。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邓拓率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既是总编辑,也是指挥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讨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著之一。同年3月,与丁一岚结婚。民国33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5卷本《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
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等行世。1994年,福州邓拓故居修复,建成“邓拓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邓拓在晋察冀边区出生入死,团结同志,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在游击战中坚持“八头骡子办报纸”。他在火线上背着印刷机打游击,在炮火下写文章,坚持办铅印报纸,这在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史上,也是罕见的。邓拓和他的战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4年,在晋察冀中央局领导下,邓拓主持编辑印刷的《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同志的选集,在当时对毛泽东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拓继续战斗在新闻第一线。在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他忠实地听从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的指挥,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他一贯遵循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坚决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各种歪风邪气。邓拓在办报刊和宣传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不做“新闻官”,永远是一名多产的普通的编辑、记者。他在传播新闻工作经验和培养新闻干部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

邓拓博学多才,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于1955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他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成果。邓拓的《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等杂文是较好的随笔作品。

邓拓追悼会1979年9月5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


邓拓是清朝的什么人物

邓拓是民国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邓拓,乳名旭初,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邨(不宜简化为马南村)、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