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花芯夫人

历史上有什么关于花蕊夫人的事迹? 花蕊夫人,姓徐,一说姓费,唐末女诗人。幼能诗,以才色入蜀宫,受到孟昶的宠幸,赐号“花蕊夫人”。后蜀亡,花蕊夫人随孟昶北行,投宿葭萌驿,于馆壁上题《

历史上有什么关于花蕊夫人的事迹?

花蕊夫人,姓徐,一说姓费,唐末女诗人。幼能诗,以才色入蜀宫,受到孟昶的宠幸,赐号“花蕊夫人”。后蜀亡,花蕊夫人随孟昶北行,投宿葭萌驿,于馆壁上题《采桑子》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因军骑催促,花蕊夫人这首词仅成半阕。后来不知何人续了后半阕:三千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怨君王宠爱偏。花蕊夫人是个有胸襟的才女,曾作有宫词百首。她的半阕《采桑子》词,充满了国破家亡之恨,可以说是一字一泪。而他人续作的后半阕,情境悖谬,庸俗不堪,实属狗尾续貂。花蕊夫人彼时彼地的心情,别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花蕊夫人的结局如何呢?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历史上被称为花蕊夫人的有哪些?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今天说的就是蜀主孟昶的妃子,传说叫费花蕊费花蕊是蜀地青城人,天生丽质,美丽动人。费花蕊自小就以秀美闻名乡里,后才、色并重,选入后蜀深宫。孟昶见费氏有惊艳姿色,才艺出众,大加宠幸,称她为花蕊夫人。孟昶日夜陶醉在花蕊夫人的美色之中,纵情享乐,不能自拔。费花蕊博学多才,最长于写宫词。后蜀宫中宫词盛行。孟昶在费花蕊的艳歌丽赋、脂粉香阵中神魂颠倒。后蜀陷入繁荣和奢靡之中。孟昶过着放荡的生活,连便壶也要用七宝装饰宋军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二月出兵起,到后蜀皇帝孟昶出降,只用了区区六十六天,巴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余户就从此换了主人。比起血腥的死亡,人类更加津津乐道的,就只有香艳的男女关系了。孟昶的失败,马上就让一个女人的曼妙形象加倍鲜明了起来——花蕊夫人孟费氏。人们传说,这位比花还要娇贵,只能以花蕊命名的女士,让赵匡胤一见钟情不过宋太祖贪恋费花蕊的才情美色,不能自拔,政务懈怠。这事让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忧心忡忡,多次进谏都没有用。于是晋王决定除掉费花蕊。有一天,晋王随太祖到后苑骑猎,费花蕊侍驾随行。晋王引矢瞄准走兽,突然回弓引满而射,费花蕊一声惨叫,当场毙命。费花蕊是一代才女,曾仿王建文风,写宫词九十余首,现存约有三十余百。

花蕊夫人所作的《述亡国诗》背后有什么典故?

后蜀亡后,花蕊夫人落入宋太祖的后宫。宋太祖赵匡胤知道后,召见了她。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的才名,便命她作诗一首。花蕊夫人满怀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当即作一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宋太祖读了不但不气恼,反而十分高兴和得意。宋太祖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并不是因为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花蕊夫人那种大丈夫的英气,而是诗中痛斥了后蜀孟昶所属的无能。据说当时后蜀军队十四万之众,而宋军仅一万,这就从反面颂扬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赫赫战功。(花蕊夫人这首《述亡国诗》,一说为蜀臣王承旨诗,只前两句为“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历史中出名的花蕊夫人,她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可以说?

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命忠武节度使王全城为主帅,率兵骑六路大军分路进讨。同时,他又下命在汴梁的右掖门为蜀主孟昶修建宅邸,待其归降,显示伐蜀的必然之心。此时的孟昶仍沉浸在温柔乡里,自付外面有王昭远这个“诸葛亮”镇抚,大可安枕无忧。王昭远手执铁如意,左右前后指挥,看上去很像模像样。酒至半酣,王昭远对李昊讲:“我此行出军,不仅仅是抵御敌兵,而是想率领这两三万虎狼之师一直前进,夺取中原,易如反掌!”“诸葛亮”大军出发之际,这位太子爷用豪华的绣辇抬着他好几个爱姬随行,并携带了大批乐师和乐器,蜀人见者,皆窃笑不已。随行大军,仪甲灿烂,旌旗招展,很像是一支演戏的部队。他做了近三十年太平天子,总以为天佑神庇,加之蜀道险远,定能使宋师无功而返。蜀中清夜之时,孟昶于花蕊夫人爽得可以,作《玉楼春》一首以感怀:“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情景交融,香艳撩人,意境深远。这边后蜀末主正在温柔乡中,那边宋军节节进取。王全斌等人连取兴州等地,一路深入,修治被蜀军烧掉的栈道,直取天险大漫天寨。王昭远来迎击,三战三败,狂跑至利州。宋军追至。没办法,他又继续狂逃,退保剑门,依恃天险拒守。宋军从小路急行军,忽然出现在蜀军身后,双方猝然交战,王昭远惊惧交加,瘫倒在床上不能起身。剑门失陷,王昭远慌忙而逃,没多久在东川被宋军抓获。后蜀太子孟元喆一路上笑语喧喧,游山玩水。忽然剑门败讯传来,吓得他和几个随从弃军西奔,逃归成都。至此,孟昶才如梦方醒,知道宋军已兵临城下。惶骇之间,他忙问左右退敌之策。良久,才有一个老将出主意:“东兵(宋军)远来,势不能久,请聚兵坚守以敌之。”孟和思忖半晌,叹息道:“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不能为吾东向发一矢。现在要拒守孤城,谁能会卖命呢?”“德高望重”的蜀国司空李昊劝孟昶“封府库请降”。年西京无奈之下,孟昶只能听从,命李昊替自己起草降表。前蜀王衍灭亡时,降书也是这位李大人所为。因此,有人连夜在李昊大门上写了几个大字:“世修降表李家”。四十一年之后,李昊文思不减当年,他抖擞着精神,笔走龙蛇,依仿孟昶的语气,书写投降书。自宋军发兵汴京,到孟昶归降,总共才六十六天。宋朝共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四千户。后蜀亡。公元965年五月,孟昶家族至汴京,于明德门外素服待罪。六月,宋太祖下诏释罪,赐孟昶冠带袭衣,并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秦国公。七天后,这位蜀王就暴卒于家。孟昶亡国之君,怯懦不能死社稷,这也是文人皇帝的通病。王衍、李煜、赵佶等皆是如此。锦绣阵里,玉臂交绕,浅斟低唱,消解了帝王应有的一腔英气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迈情怀。为了保全蚁命,数十万精甲利矛大军放下武器,束手就缚。千里迢迢押护之下,孟昶如果像刘禅和陈叔宝那样能安享后半生,也不失富贵荣华的遗梦。然而,遥遥路途之苦还未尽消,只七天,他就被一瓶毒酒或一条白帛送回地府,倘知如此,孟昶还不如当初于内宫举剑自裁,既可保全一城生灵,又可免去亡国献俘之羞。话虽如此,“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让一个享受了三十年奢华生活的文人帝王一逞英杰之烈,绝非我们臆想的那么容易。孟昶亡国,没有什么新鲜出奇之处。花蕊夫人姓费,青城人,不仅相貌清丽,且善作宫词。赋《国亡》诗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有信供共通学赵匡胤品玩久之,心中大悦。一方面“妾在深宫哪得知”摆脱了女色亡国的嫌疑;一方面“十四万人齐解甲”,而宋兵才五六万兵,反衬出了大宋天朝的气运正隆,以少胜多。难怪宋太祖大悦,忙拥着这位有才有貌的绝色佳人同赴巫襄,想来定别有一番滋味。太祖兄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借打猎机会,忽发一箭立毙花蕊夫人于马下,太祖也不责备。笔者认为,此诚为揣测,小说之言,不足可信。否则,正史上肯定会浓墨重笔,大书宋帝的“轻色重国”之仁。至王安石时期,后来战乱,其词其诗又多散佚,现附录数首于后,其中就有这首: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轻鞍鞍桥。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遇着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

花蕊夫人是怎么回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卑不亢,几句话道出了亡国缘由:从君王到兵将,竟没有一个男子汉敢于拼死一战,须眉们被关在庭院中,不能保家卫国,致使国破家亡。它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她就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


据史书记载,花蕊夫人聪明贤淑,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擅长诗词。她的诗风清丽婉转,多咏叹宫中杂事,与王遂的《宫词》异曲同工。她给后世留有100首词,即有名的《花蕊夫人宫词》。


红颜薄命


据说后蜀君主孟昶青潇洒,常为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他的一个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物色到了一位美女。这位女子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以空谷幽兰之感,孟昶如获至宝,立即将她召到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这芙蓉也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也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至此,她便有了“花蕊夫人”的美称。


然而,好景不长。孟昶只好游乐,不理朝政。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和孟昶一起被押解进京。


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抚孟昶,封他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宋太祖早已耳闻花蕊夫人之名,便立即召见。不见则已,一见失魂,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宋太祖厉声指责花蕊夫人是红颜祸水,花蕊夫人面无惧色,坦然陈辞:“做君主的掌握军政,占有权力,不能悉理朝政,强军保国,自己迷恋声色,又要将罪名加到宫妃身上,是什么道理?”随即当场索要纸笔,题了一首《述亡国诗》献上。宋太祖看了不但未责怪她,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投降的蜀兵有14万,而宋军才几万人。


花蕊夫人的结局如何呢?


有人说,她是被宋太宗赵光义一箭射死的。


也有人说,她是被宋太祖纳入后宫后,因为怀念前夫孟昶郁郁而死的。


总之,国破家亡,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即使再忧国忧民,又能如何?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香消玉殒的结局。


艳惊两朝帝王的花蕊夫人,有谁知道她的祥细之谜?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法,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是死于赵光义之手。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酒劝赵光义。赵光义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引弓将她射死,随后流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色!”赵匡胤虽心中不快,却没有责怪他,而是“饮射如故”。北宋末年的《铁围山丛谈》则说,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但无从得手。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赵光义为何要杀她,则有三种不同解释。一是赵光义高风亮节,以社稷为重,不顾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边的“祸水”;二是赵光义出于羡慕嫉妒恨,我得不到你也得不到,不惜毁灭一代美女;三是因为花蕊夫人在设接班人问题上有不利于赵光义的说法,赵光义挟嫌报复。第一条原因基本不成立,因为赵光义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他后来对南唐李煜的小周后的贪婪和强占,就是典型例证;第二条原因也有些勉强,赵光义虽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绝不会为一个美女而开罪赵匡胤,坏了自己的接班大事;如此看来,第三条原因最为靠谱,没接班前,赵光义表现得极为谦恭韬晦,低声下气,但他的忍耐有个底线,就是不能影响他接班,否则,见鬼杀鬼,见佛杀佛,毫不手软,最后不是还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吗?
花蕊夫人的第二种死法,主要见于蔡东藩的《宋史演义》,说是赵匡胤和花蕊夫人缠绵了几年后,有些审美疲劳,花蕊夫人也美色减退,赵匡胤就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姓宋的美女,“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云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
蔡东藩的东西,喜渲染夸张,轻史料考证,虽可读性强,但失之于严谨,姑妄听之吧。相比较而言,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还是比较靠谱些。
如果按朱熹“失节事大”的观点来看,花蕊夫人的两种死法都不足为训。亡国时她就该死以殉国,丈夫死后她就该殉夫,受赵匡胤侮辱时就该殉节,如果其时死了,她就是美女加才女加节烈之女了。可惜,她起起落落长袖善舞时,朱熹还没有出生,她也根本不知道“灭人欲,存天理”是个什么东西。况且,既然“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老公孟昶都自缚出城请降,花蕊夫人就像明末陪着钱谦益准备殉国跳水的柳如是,人家正主都不肯殉国,你个配角去找死,不是自作多情吗


花蕊夫人是谁?她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妃吗? 她和宋太祖的王皇后什么关系?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其子王衍,世称后主。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乃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赵匡胤与花蕊夫人有关系吗?

《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仅从这个数字,我们就能想象到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相传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想验证她究竟有没有才气,命她即兴作诗。她不假思索,当即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通俗易懂,虽然透出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直接表示出对宋朝的憎恨,更多的是哀叹后蜀将帅无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有大见识。难怪赵匡胤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她倍加赞赏。花蕊夫人姓徐。据《十国春秋�6�1慧妃徐氏传》记载,她是蜀中青城人。后主孟昶封她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后来国亡入宋,徐氏心不忘蜀,孟昶死后,她亲手画了一张人物肖像挂在宫里。有人问她此人是谁,她巧妙地回答说:这是我们蜀中的“宜子神”。其实正是她无法忘怀的丈夫。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子,违心地生活在陌生的宋朝后宫,痛念死去的丈夫又不敢明言,只能用这种隐秘的手段为他默默祈祷。史书没有交代花蕊夫人是何时死的,也没有说她是怎么死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有野史笔记中的零星记载。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酒劝赵光义。赵光义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引弓将她射死,随后流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赵匡胤没有责怪他,“饮射如故”。北宋末年蔡 的《铁围山丛谈》明确点明: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这两则记载大同小异,都是在美化太宗赵光义如何以社稷为重,不顾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边的“祸水”。然而,人们很容易引发这样的联想:因为赵光义太想得到花蕊夫人,但又绝无可能。他经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断然采取了将美好毁灭在面前的卑劣手段!我们所以如此分析,是因为赵光义并非一个不好女色的正人君子,他后来对南唐李煜小周后的贪婪和强占,足以证明他对女色有极度的渴求。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用杀死花蕊夫人的“义举”彰显他只要江山不要美人的胸怀?除上述说法之外,还有两个现代版的花蕊夫人形象,一是蔡东藩的《宋史演义》,一是李逸候的《宋宫十八朝演义》。《宋史演义》第九回说赵匡胤为了得到花蕊夫人而将孟昶毒死,随后将花蕊夫人接入后宫。第十回开篇便说花蕊夫人“是个天生尤物,不但工颦解媚,并且善绘能诗。”接下来又说:赵匡胤与花蕊夫人绸缪几年,又迷上了大将宋 的女儿宋氏,“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云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按照蔡东藩的理解,花蕊夫人的死与赵光义毫无关系,只是因为失宠而死于开宝元年(花蕊夫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宋宫十八朝演义》写得比较隐讳,但通过第十九回的暗示,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认为花蕊夫人是被宋皇后毒死的。该书写赵匡胤开宝九年御驾北征河东刘继元回到汴京时,“甫进入宫门,只见宫人乱纷纷的,好像出了什么变故似的。太祖心里一惊,正要查问,忽花蕊夫人宫里一个宫女迎着太祖启奏道:‘花蕊夫人忽得暴疾,已经不省人事啦!’太祖一听,好像凭空地响了一个霹雳,吓了一大跳,急忙奔向玉真宫去。进到里面,只见黑压压地塞满一屋子的嫔妃宫女。宋后也在床前,亲手调药哩……太祖又问道:‘她这病是怎么起得呢?’宋后又回道:‘适才与臣妾同在后苑观菊花,她还是好好的,不知怎的,回到宫里,忽然说是肚里急痛,面色也顿时改变,咕咚便倒在地上,昏迷过去了。’”两部演义写花蕊夫人之死都与宋皇后有关,却都和赵光义毫无瓜葛,这与宋代数则笔记的基调完全不合。从情理上说,花蕊夫人即使受到赵匡胤的冷落,也不至于郁郁而终,她是个有情趣有气质的女人,孟昶猝死她都能挺过来,何况被她根本不爱的赵匡胤冷落?至于说她被宋皇后毒死,更不可信。宋皇后出身高贵,她母亲是五代后汉高祖刘 的女儿永宁公主,她本人则是无可争议的大宋皇后,犯不上在这种事上失了身份。退一步说,宋皇后用如此歹毒的手段杀害花蕊夫人,与她一贯善良的基本人格也不相符。通盘研读相关宋代文献,我们认为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是符合当时的大背景和赵光义本人人格缺陷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冤枉赵光义。(李之亮)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