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远古动物大灭绝

远古时代的动物资料(种属,外形,灭亡的原因) 奥帕宾虫 在大约5.3亿年前,具有坚硬身体部分(例如壳或骨骼)的早期动物开始出现。它们仍然只能在海洋中活动,这些动物包括甲壳类动物、珊瑚、海星、

远古时代的动物资料(种属,外形,灭亡的原因)

奥帕宾虫

在大约5.3亿年前,具有坚硬身体部分(例如壳或骨骼)的早期动物开始出现。它们仍然只能在海洋中活动,这些动物包括甲壳类动物、珊瑚、海星、海绵体和软体动物。到那时,已经出现了许多种类的生命体。这次生命的“爆炸”发生在寒武纪开始的时候。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科学家发现了伯吉斯页岩化石,化石勾画出了寒武纪时期动物的大概模样,这些动物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中。对于我们所熟悉的现代生命体形状来说,那时的确有许多长相奇特的生物。其中就有奥帕宾虫,它长着五个蘑菇状的眼睛,还有一条长长的、用来捕获猎物的紧闭的“喷嘴”。



匹喀虫
一种伯吉斯页岩动物化石对我们来说。可能尤其重要。它就是匹喀虫,以附近的匹喀山命名。这种小的蠕虫状动物身上长着一个硬条,这个硬条贯穿它的整个身体,虽然这并不完全是脊骨,但却非常相似。它也有排成V形的片状肌肉,几乎和现代鱼的肌肉一样。匹喀虫可能是脊椎动物的最早祖先。鱼、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像人类一样的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最近,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表明,在5.3亿年前,有鳃但没有下颚的鱼就已经开始在海洋中游动了



畸心蛤
在寒武纪时期的所有动物中,最大最凶狠的是60厘米长的畸心蛤,它名字的意思是“奇特的虾”。它有一个像斗篷一样的身体,两只长在柱形物上的大眼睛,还有一对钳子状的手臂



灵考利虫
sorry

艾舍亚虫
sorry



跳虫
跳虫:昆虫纲,弹尾目,跳虫科。

形态特征

跳虫终生无翅,仔虫酷似成虫,大多数种类分布于温带及极区,跳虫是一种小型的无翅昆虫,它们之所以能跳,是靠腹部下力的弹器抵住所栖息的地面,再腾空跃起。向前跳跃的距离可达身长的15倍,在其腹部第四或第五节的这对弹器不用时,可将之把在第三腹节下方的攫器下,在腹部第一节的下方还有一根腹管。这类昆虫通常都是体躯柔软,腹部节数不超过六节,眼不发达,足的胫节,附节愈合成胫附节,尖端有爪,除非是有敌物接近或是受到侵扰,爪尖往往只是用来协助移动而已,在栽培作物上为害根、茎、叶或幼苗。


圣蛤
sorry

翼虫
sorry

维瓦西亚虫
维瓦西亚虫是帽子形状的,长着两排匕首样的“刀刃”。
长头龙

长头龙因头长而得名,迄今所发现的最长的长头龙头骨有2.7米长。长头龙体长可达10米,身体质量可达10吨。它有4个大大的鳍、强壮的颌、巨大的头和短而尖的尾巴,吻部又长又尖,嘴里长满利齿。在1.1亿~9800万年以前,长头龙生活在大洋洲附近的海域。在水中游泳时,长头龙靠尾巴左右摆动以推动身体前进,四肢则用来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

安第斯达科龙

最近,发现了一种凶猛的海洋怪物的化石。这种海洋怪物在1.35亿年前曾经横行于太平洋海域,研究人员根据一部科幻电影中怪物主角的名字,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哥斯拉”。它的学名是“安第斯达科龙”,是现代鳄鱼的远亲。安第斯达科龙没有脚,长着鳍状肢,还有像舵一样的尾巴,以及一个形似食肉恐龙的脑袋。

海中蛇颈龙

在9500万~9300万年前北美大陆附近的海域,生活着一种海中蛇颈龙,它的独特之处是有一个6米长的脖子和3米长的尾巴,而它的躯干部分也只有3米。海中蛇颈龙的长脖子就像吸尘器的长管子,能把猎物吸入口中;它的长脖子还增加了头部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它的隐身功能。海中蛇颈龙的脑袋相对较小,嘴里长有可怕的利齿。鱼或乌贼一旦被吸进去后,就会被恐头龙的牙齿挡住而无法逃离,而被吸进的水却可以方便地吐出。海中蛇颈龙长着4条鳍状肢,每条的长度相当于一个成人的高度,这让它游动起来十分有力。海中蛇颈龙喜欢把石头吞入胃中,这些石头不但能让它顺利沉入海底,而且还能帮助消化食物。

泰曼鱼龙

2004年,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距今2.09亿年前的大鱼龙化石,体长居然达21米,刷新了最长鱼龙化石的纪录。鱼龙具有鳍状构造与流线型的头,外形和现代的海豚极为相似,它的体型适合游泳,游泳速度非常快。大鱼龙是鱼龙中体型最大的品种,体长一般在6米以上。地球历史上眼睛最大的动物是泰曼鱼龙,在它的头部两侧有一对圆圆的大眼睛,眼睛直径最大可达30厘米;而现代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蓝鲸的眼睛,直径也才15厘米。泰曼鱼龙的嘴巴长而尖,上下颌上各长着一长排锥状的牙齿。泰曼鱼龙的独特之处是,可以在光线暗淡的夜间或者一片漆黑的深海里追捕乌贼、鱼类等猎物。泰曼鱼龙的潜水本领也很出众,可以在600米以下的深海里待上20分钟左右。

无齿龙

在远古海洋中还有一种像大海龟的无齿龙,它的身体又宽又平,生活在2.25亿年前欧洲大陆附近的海域,它的体长约为1米。无齿龙看上去非常像今天的海龟,所以它又叫“砾甲龟龙”。事实上,它与海龟没有多少亲缘关系,属于一种古生盾齿龙。无齿龙的背部和腹部都覆盖着骨质甲片,可以保护它抵御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和海中其他食肉动物的攻击。无齿龙虽然没有牙齿,但它的上下颌演化成两片硬喙,有些像鸭嘴,可以啃下岩石上的水生贝壳类动物,并用来碾碎食物。

巨头幻龙

令鱼儿胆颤心惊的“海洋杀手”是巨头幻龙,它们有点像鳄鱼,满嘴长满了钉状尖牙。巨头幻龙主要生活在欧亚地区的海域里,它身长4米,出现于2.3亿年前,是最古老的海生爬行动物之一。巨头幻龙天生是水栖动物,它们有时喜欢到沙滩上来晒太阳。到了繁殖季节,母幻龙也像海龟一样拖着沉重的身体到沙滩上来产卵。

瘤龙

一种身上长满疙瘩的瘤龙曾经在地球各地的海洋中肆无忌惮地横行霸道,它是一种最早在北美发现的巨型沧龙,体长有13米左右,光是脑袋就有1.8米长。这种怪物在海里横冲直撞,捕食所有可以吃的东西,所向无敌。分析瘤龙胃部残余物的化石,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甚至包括小沧龙和蛇颈龙。虽然瘤龙的生存年代比较短,在白垩纪后期(距今8500万~7300万年前)出现后不久又灭绝,但是,瘤龙是那个时期最重要且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十大排行:哪些动物已经遭遇灭绝

据说,目前地球上现存有150万种人类已经命名的动物,而估计已经灭绝的动物有700万种之多.下面的动物名单虽然是复制过来的但很完整.已灭绝的动物名单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已灭绝动物名单: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什么时候。还有哪种物种灭绝啊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事件:导致海洋95%以上和陆地75%以上的生物物种大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事件: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地球上对人类有致命威胁的大型生物,为什么很多都灭绝了?

地球上目前灵智还有科技程度最高的生物,没有其他想的,完全就是人类本身,有着高科技还有很多武器,虽然比较体型之类的,比我们强大的生物非常多,但依旧发展到了今天,人们会疑惑地球上对人类有致命威胁的大型生物,为什么很多都灭绝了?其实就是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毕竟资源是有限的,体型越大进攻力好,但是需要的资源也就越多。首先我们用远古时代的地球霸主恐龙来说明,这个存在体绝对是地球上最强的生物,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来看,它拥有的体积还有分布都是非常恐怖的存在,恐龙本身的牙齿撕咬力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存在,而体型来说比较狮子,老虎之类的也是一个无敌的存在,这样的巨兽在生物端来说就是无敌的存在,但是体型如此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食物能量提供自身的每天充实,但是实际上地球的环境是不断改变的。这种时候的发展无疑对于资源来说是每天都会减少的,比如对比一开始的原始深林和现在的深林来说,就是一个天地差距,所以资源的不断减少,直接会导致这些体积很大的生物无法适应环境,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就连恐龙这样的曾经地球霸主都全部灭亡,所以体型太大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比如如果说是火山爆发。体型小的动物可以很好地奔跑,自身的能量不会消耗太快,加上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并不多,所有有了更多的生存希望,但是体积非常大的生物,这时候奔跑的速度虽然快,但是消耗的速度更快,无法补充能量,直接就导致死亡,自然的发展就是如此,“适者生存”,不适应的都会被淘汰。

40多亿年前的远古时代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究。


二叠纪末大灭绝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质科学尽管是一个将今论古的科学,可是毕竟讲究的是证据和推理?符合逻辑以及目前知识背景的推理和论证在谈谈大灭绝原因时候都是受欢迎的?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首先要找到二叠纪——三叠纪的连续地层?在这方面,中国很有优势?研究人员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的地层中,铱元素要远远高于地壳中的一般岩石?铱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而在陨石中的含量却非常高,于是人们推断,可能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大规模的陨石撞击事件,陨石撞击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引起的烟尘遮蔽了天空很长时间,导致大量生物灭绝?对于这种理论,当然也有反对的原因?因为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也可以导致局部地区的铱元素异常?事实上,火山活动所引发的灾害(熔岩,火山灰等)当达到一定能够规模的时候,的确是足够引起大灭绝了?然而,火山还会留下起来的证据(如粘土岩等),在这方面的证据似乎就略显不足了?如果有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连续的火山岩石记录,还可以识别出这段地质时期中地球磁场的变化情况?地球磁场的变化可能是瞬间发生,有证据表明,新生代有孔虫的若干次绝灭事件与地球磁场的倒转现象是吻合的?磁极?磁场的强烈变化究竟有什么后果?人类从来都没有经历过,通过化石记录或许能解答我们的疑问?另外,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的陆地开始拼合,在二叠纪末期,形成了超级联合大陆?陆地从翻开到联合,陆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可是浅海区域(大陆架)的区域却发生了显著的减少?因此,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大规模缩减了,如此便导致了大灭绝的发生,而陆地上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洪河兄比较倾向的二叠纪末大灭绝原因?然而,大灭绝现象的原因往往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证据而有不同的解释?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时候不要将各种观点想当然的混在一起?科学研究往往不能提出一个问题的明确答案,而提出问题或许更加重要?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