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江南的冬景教案

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冬天之美,提高审美品位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手段

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冬天之美,提高审美品位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预习:   1、 正音 (幻灯片)   涮羊肉(shuàn) 剥花生(bāo) 蛰居(zhé)   曝背 ( pù ) 夹 衣 (jiá ) 夹克 (jiā )   丰腴(yú ) 乌 桕 (jiù ) 赭色( zhě )   给予 (jí ) 远阜(fù ) 槎桠(chá yā)   泊船 ( bó ) 湖泊( pō ) 月晕( yùn )   晕头转向(yūn) 绿林( lù ) 恣意( zì )   搁笔 ( gē ) 搁不住( gé )   2、了解作者(参照注释)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他擅长小说与散文,小说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散文主要有《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郁达夫散文具有极强的美学特征:清新隽永,明丽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一、导入新课   投影(幻灯片)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是什么让游子流连往返,乐不思蜀?   以上诗句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呢?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是寒冷、肃杀,不太讨好的,可郁达夫却从中发现了江南冬景的独有的美    二、整体感知,找出景物特点、概括画面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1、问: 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哪个词语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注意是概括性的词语)   ——可爱、迷人、美丽、一种明朗的情调(文眼)(板书)   2、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是说郁达夫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幻灯片)   作者是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明朗的情调的?先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集中写景的,然后选用此段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比如第二段可以概括为 曝背谈天图   ——曝背谈天图、江南山野图(午后冬郊)、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说出3幅也可)(板书)    三、深入文本,品味诗情画意,找出最喜欢的交流评点   针对每幅画面,想一想: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运用何种手法   1、师生共赏“微雨寒村图”   ①.这幅画中,作者依次画了哪些景物?请在文中圈出   ——小河,茅屋、长桥、远阜、树林、   白雨、淡墨的背景、   乌蓬小船、酒客(喧哗反衬幽静)、   灯光   ②.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洋的油画哪一种更适合表现这意境?   ——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恬淡幽静:悠闲,就像一幅水墨画(点出白描手法)   ③.请同学朗读,感受意境(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2、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   ①.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色彩亮丽富含生气:这段主要写了红、白、赭、绿等颜色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生气(与第七段比较色彩)   ——观察非常细致:“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的草   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   ②.在古诗中也有一些诗歌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对比(幻灯片)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绝句)   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③.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3、品读 “江南雪景图”, 欣赏“诗情”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节,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幻灯片)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   ②.优美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想象(抓住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总结: 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未写景,意境全开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4、曝背谈天图 (学生不提,就略过)   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晴暖和煦的天气,倒像是春天,确实可爱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生活气息很浓厚 ,画面里弥漫着和乐融融的氛围   5、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四、探讨表现手法   1、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北国之冬、南国之冬   2、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南国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对“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五、探究作者情感   1、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   ——想要散步   2、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   ——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第九节原句),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把两者结合了起来    六、朗读体味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写景语段,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生花妙笔,在江南冬景的温润和煦中,再进行一次身心愉悦的情绪散步吧    七、延伸拓展   推荐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板书如下

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蛰居()乌桕()赭色()   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   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   搁笔()搁不住()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4、江南冬霖图赏析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5、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冬天之美,提高审美品位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预习: 1、 正音 (幻灯片) 涮羊肉(shuàn) 剥花生(bāo) 蛰居(zhé) 曝背 ( pù ) 夹 衣 (jiá ) 夹克 (jiā ) 丰腴(yú ) 乌 桕 (jiù ) 赭色( zhě ) 给予 (jí ) 远阜(fù ) 槎桠(chá yā) 泊船 ( bó ) 湖泊( pō ) 月晕( yùn ) 晕头转向(yūn) 绿林( lù ) 恣意( zì ) 搁笔 ( gē ) 搁不住( gé ) 2、了解作者(参照注释)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他擅长小说与散文,小说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散文主要有《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郁达夫散文具有极强的美学特征:清新隽永,明丽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一、导入新课 投影(幻灯片)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是什么让游子流连往返,乐不思蜀? 以上诗句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呢?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是寒冷、肃杀 不太讨好的,可郁达夫却从中发现了江南冬景的独有的美 二、整体感知,找出景物特点、概括画面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1、问: 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哪个词语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注意是概括性的词语) ——可爱、迷人、美丽、一种明朗的情调(文眼)(板书) 2、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是说郁达夫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幻灯片) 作者是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明朗的情调的?先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集中写景的,然后选用此段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比如第二段可以概括为 曝背谈天图 ——曝背谈天图、江南山野图(午后冬郊)、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说出3幅也可)(板书) 三、深入文本,品味诗情画意,找出最喜欢的交流评点 针对每幅画面 想一想: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运用何种手法 1、师生共赏“微雨寒村图” ①.这幅画中,作者依次画了哪些景物?请在文中圈出 ——小河,茅屋、长桥、远阜、树林、 白雨、淡墨的背景、 乌蓬小船、酒客(喧哗反衬幽静)、 灯光 ②.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洋的油画哪一种更适合表现这意境? ——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恬淡幽静:悠闲,就像一幅水墨画(点出白描手法) ③.请同学朗读,感受意境(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2、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 ①.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色彩亮丽富含生气:这段主要写了红、白、赭、绿等颜色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生气(与第七段比较色彩) ——观察非常细致:“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的草 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 ②.在古诗中也有一些诗歌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对比(幻灯片)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绝句) 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③.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3、品读 “江南雪景图”, 欣赏“诗情”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节,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幻灯片)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引用了大量的诗句,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 ②.优美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想象(抓住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总结: 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未写景,意境全开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4、曝背谈天图 (学生不提,就略过) 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晴暖和煦的天气,倒像是春天,确实可爱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生活气息很浓厚 ,画面里弥漫着和乐融融的氛围 5、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四、探讨表现手法 1、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北国之冬、南国之冬 2、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南国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对“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五、探究作者情感 1、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 ——想要散步 2、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 ——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第九节原句),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把两者结合了起来 六、朗读体味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写景语段,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生花妙笔,在江南冬景的温润和煦中,再进行一次身心愉悦的情绪散步吧 七、延伸拓展 推荐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板书如下


高一语文课文

1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3
这一段由一般乡土之恋写到了对祖国的想望,由故土之思升华为民族向心力,这样写就丰富和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同时全文从题目到行文都在写人们对故乡的思恋,即“乡土情结”,开头有“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的论断,而本段又从时间“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第一代”“经过一百五十年”和空间“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浮海远游”“地理距离的远近”一方面做了呼应,另一方面又将将这种乡土之思上升为“民族向心力”的高度,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全文的主题。也就是“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主题得到深化”;
4
AC


高一上册语文

十七、公输节选自 《墨子。公输》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非攻、兼爱,墨家的创始人,宋国人。《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郢(yǐng):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制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2) 将以攻宋:以,用 (3)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氏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闻之:闻,听说 (5)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从鲁国出发。 (6)至于郢:至,到达 (7)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子墨子的尊称。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8)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9)借:凭借,依靠;愿:想;子:你。 (10)说:通“悦”,高兴。 (11)请献十金:请允许我献上十金。请,译为“请允许我“。 (12)义:坚持道义。 固:本来,从来。 (13)再拜:表示谦虚、恭敬,一拜再拜。再:第二次 (14)请说 之:请允许我向你说一些话,请:请允许我。说之:解说这件事。 (15)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为,造。以,用来 (1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荆:楚国的别称。 智,聪明;谓,叫做;于,表对象;而,表转折,却 (17)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意思是不劝阻楚王。争:通“诤”,劝阻。 (18)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知类:明白事理。 (19)服:被说服。 (20)然:(既然)这样,但是 (21)胡:为什么。 已:停止。这里指停止攻宋。 既已:已经 (22)见【我于王】(xiàn):引见。 王:指楚惠王。 (23)【子墨子】见【王】:拜见。 (24)文轩:华丽的车子。文,彩饰;轩,有蓬的车。 (25)敝舆(yú):破旧的车子。 (26)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裋(shù)”的假借,粗布衣。 褐:粗布衣服。 (27)粱肉:精美的饭菜。 (28)窃疾:喜欢偷窃的毛病。 (29)云梦:即云梦泽,楚国境内的大湖,包括现在的洞庭湖和洪湖。 (30)犀:雄性的犀牛。 兕(sì):雌性的犀牛。麋(mí):像鹿,体大。 (31)江汉:长江和汉水。鼋(yuán):比鳖大,俗称癞头鼋。鼍(tuó):鳄鱼的一种,产长江下游,俗称猪龙,即今扬子鳄。 (32)所谓:所说的。 雉(zhì):俗称野鸡。 鲋(fù)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 (33)长松:大松树。 文梓:梓树。 楩(pián):黄楩木。 楠:楠树。 豫章:樟树。 (34)三事:孙诒让把“王吏”当作“三事”,因篆书字形而致误,指楚王派遣攻宋的将吏。 (35)【于是】见【公输盘】:召见。于是:在这时。 (36)牒(dié):木片。 (37)九:与古代的“三”一样,泛指多次。 (38) 距:通“拒”抵挡,抵抗。 (39)圉:通“御”抵御。 (40) 诎:通“屈”,指理屈。 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41)寇:入侵。 虽:即使。绝:杀尽。请:请允许我(做某事),表示客气的外交辞令 (42)庇:遮蔽。 闾:里门。古以25家为里。 (43)内:通“纳”。 (44)治:致力。 神:指建立宏伟功业于无形的大智大慧。 (45)明:指易于为人所见的小智小慧。 (46)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机械。 (47) 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十八、《孟子》两章(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顺接。之:指城。而:表转折。 (6)必:一定。 (7)然而:这样却。 (8)是:这。 (9)城:城墙。池:护城河。 (10)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以:依靠。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利:锐利。 (15)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 (16)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的亲属和母系的亲属。 (17)畔:通“叛”。 (18)顺:归顺,服从。 (19)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故:所以。(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 (8)任:责任,使命。 (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 (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 (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 (28)敌国外患:指敌对国家的外来忧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十九、鱼我所欲也1.欲:想要,喜欢 。所欲:想要的东西。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严重、重要;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祸患,灾难。 8.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9.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0.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这个办法获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2.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3.勿丧:不丢掉,不丧失。丧:丧失,丢失。 1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15.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6.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17.蹴(cù)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蹴:用脚踢。 1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20.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21.奉:侍奉。 2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24. 已;停止,放弃。 25. 本心:天性,天良。 26.是故:因此。 27.能:能够。 28.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二十、《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国做国相。梁,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其,话题。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二十一、曹刿论战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 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uò),故又称“长勺之战”。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 4】 伐(fá):讨伐,攻打。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诸侯的统称,这里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见:拜见。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独自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通“遍”遍及、普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7】加:虚报。 【18】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9】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20】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1】狱:案件。 【22】虽:即使。 【23】察:明察。 【24】情:(以)实情判断。 【25】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一类事。 【26】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7】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8】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9】于:在。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 【3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34】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5】逐:追赶、追击。 【36】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7】故:原因,缘故。 【38】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40】再:第二次。 【41】竭:(士气)衰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2】测:估计,推测。 【43】伏:埋伏。 【44】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5】靡(mǐ):倒下。 【46】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二十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孰与:与…相比,谁… (7)君美甚:你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3)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 (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7)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宫门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1)期(jī)年:一周年,满一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必用军事行动就可以使敌国畏服。二十三、愚公移山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削减。 21曾(zē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况且。 26焉——疑问代词,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ǒu)——老头。 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9长息——长叹。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kuì)——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4苦——愁。 45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话中的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二十四、《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⑴关关:拟声词,水狗叫。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⑵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 ⑷好逑: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⑹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 ⑺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⑻思:语助。服:思念、牵挂。思服:思念。 ⑼悠:忧思貌。 ⑽辗:半转。反侧:翻来覆去。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友,交好。 ⑿芼:选择,采摘。 (13)乐:使淑女快乐。 (14) 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①本诗选自《诗经·秦风》。秦风,秦地(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芦荻,芦苇。 ②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③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④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意中人。 ⑤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⑥溯洄:逆流而上。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之:追寻他。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⑦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⑧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⑩晞:晒干。 ⑾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⑿跻:登,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⒀坻: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⒁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⒂涘(sì):水边。 ⒃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⒄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体会几次落日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   2、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3、 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谈起西部,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谈。   很多古诗的歌颂都送给了西部。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我们来说,西部是充满新奇和陌生的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西地平线上的几次落日。    【板书题目】    二、整体感知   1、文中记录了几次落日?   明确:除开头结尾外,共写了三次落日。   过渡:作者写了三次落日,三次都带给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写落日的?第二次落日最复杂,先让我们共同来赏析。    三、文本研习(6—16自然段)   1、作者如何描写落日?突出了落日怎样的特征?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落日的句子。   师生明确,多媒体展示以下句子:   ①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   (从色彩、形状、触觉的角度作静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②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运用错觉,幻觉描写,也突出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③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从色彩的角度作静态的描写,写出了壮丽的感受)   ④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   (从色彩角度进行描写,又由动态转入静态,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学生找一个句子分析,随机让发言好的学生读分析的句子。齐读第③句。   师点拨并总结手法:   我们可以从色彩、形状写景,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突出景物的特征。这里又突出了落日的一种变化之美。   2、观赏了这轮落日,作者有哪些感受?   学生找句子,谈作者感受。   明确:   ①这时我们的车停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问: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侧面衬托了落日的辉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问:你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   【点拨】你们看,起初落日毫无生机,在降落之前突然变得血红。   明确:落日让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人应当轰轰烈烈地辉煌地死去,而不应默无声息。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   ③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板书】壮丽 庄严 圣神   3、文中还写了其它内容。如何理解《泰坦尼克号》音乐、约翰 克利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①两次写《泰坦尼克号》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生读第9、13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慌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   第二次渲染了庄严、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   ②问:为什么写约翰 克利斯朵夫?   追问:约翰 克利斯朵夫诞生于太阳,为什么写日落后紧接着写日出?   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转为激昂。   全班齐读。   4、小结   作者对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落日悲壮的美。    四、自主赏析   接下来,请同学们从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断任选其一,找一两处触动你的句子或语段品读并加以赏析。   学生思考。   按照学生意愿,先集中讲一次落日。   ⑴第一次落日   示例   ①第2段:“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   ②第3段   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突出了它柔和、美丽、安谧的特点。   ③第5段(发言学生读此句)   赏析:a 作者对落日作了动态描写。我们平常以为太阳是静静落下去的,可是这里的太阳却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可见观察之细致。   b 作者又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太阳“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将落日写活了,使之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很亲切,让我们想到它对人间的依恋也就是人对生命的留恋。   ④第4段:“我们全都惊呆了。”   第5段:“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若一场梦境。”可见奇幻。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柔和、美丽、安谧   ⑵第三次落日   问:第三次落日和前两次有何不同?   示例   ①第17段(发言学生读)   赏析:没有直接实写落日,而是通过火烧云来写落日,这是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   追问:有什么好处?   明确: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灿烂、热烈、夸张的特点。虚写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   补充:徐悲鸿《万马奔腾图》以实画六匹马和飞扬的尘土来暗示万马奔腾。   ②第21段   ③第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   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联想到曾经在西部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联想到成吉思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   追问:为什么要写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衬托出落日的雄伟。   请一生总结刚才学生发言。   【板书】灿烂、热烈、夸张    五、齐读头尾两段   刚才我们赏析的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头尾两段写了什么。   生齐读。   问:有何特点?文眼是什么?   ——照应、“世间有大美”。【板书】    六、总结   我们领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线之美,是西部风情之美,也是西部历史人文之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作者写景的手法,还希望你们也从此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如果你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七、课外作业   大自然时刻向我们敞开爱与美的胸怀,一个睿智的人,能从自然界发掘美,让生活更美好。   请同学们选择你熟悉的风景,写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写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运用联想和修辞。   【板书】   西 柔和 美丽 安谧 世   地 间   平 壮丽 庄严 圣神 有   线 大   上 灿烂 热烈 夸张 美    课后反思   作者描写的三次落日中,我个人认为第二次落日最难理解、也是对作者触动最大的。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立足“抓住景物描写,感悟落日之美,体会手法对写景的重要性”的教学重点,选择第二次落日作为示例,让学生从写景的基本手法入手,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最后能够自主赏析,并在分析中解决教学难点。预设的课堂节奏是先紧后松,最终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亮点。但在实施过程中,突显出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未能恰当点拨,教师压抑了气氛。 示例投影出句子,第一个学生发言不好时,我应当明确地从赏析要点如“颜色(视觉)、形状、动静变化、感觉”进行点拨。发言的氛围是需要一开始就营造的。为了活跃气氛,也可先让学生举手发言,能自主举手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再者,自己课前未能先观察一下地形,结果自己未能站在两组中间,一开始请学生发言就被动采取了开火车方式,压抑了课堂气氛。所以,原本设计为20到23分钟的“文本研习”环节拖到了28分钟。    二、引导不够是因为课前忽略了备学生。 因为前面环节费时多,“自主赏析”环节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未能真正让学生认真思考,大都让举手的学生发言,学生亦不能畅所欲言。对回答有偏差的学生引导不够,一切都是因为课前对学生知识水平预估不足。所以,这堂课,对学生的写景写作有多大帮助,很难说。    三、未能灵活应对形势。 学生分析了其中一次落日,如果讲得好,把教学重点落实好了,其实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可以很灵活地把未分析的那部分内容留作课外作业。朗读不灵活,个别读太少,教师一直在挥舞指挥棒,学生中规中矩,未真正成为主体,教学气氛单调。    四、最后应对“大美”稍加解释,可再补充席勒的话 :“真正美的东西,存在于自然,且要体现理想。”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吃透教材,备好学生,针对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多设想一些问题来点拨引导,扎扎实实地备课。虽然大雨已过,但回顾所来径,人们总能见到横着的翠微苍苍,作为一种警醒或者鞭策。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的三次落日,感受自然之美。 2、理解联想的作用,体会文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进行赏析。 教学的重、难点: 1、品味语言,感受自然美 2、理解文中联想的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研习、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真切生动地描绘了西北塞上的独特风景:孤烟直上,落日浑圆。时至当代,也有一位作家为西部落日的雄伟景象而深深震撼,并用自己深情而有力的笔调为读者描绘了这一世间之大美。今天,我们就跟随高建群一起走向《西地平线上》去感受这雄伟的风景。 二、感知探究 1、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三次落日,每次落日都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惊呆了,恍若一场梦境;第二次:震撼,掉下泪来;第三次,惊骇,卑微和平庸。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明确: 第一次,落日时的环境描写为这种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让汽车在茫茫高原上百无聊赖地行走,然后突然出现一轮“血红的”、“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静静地停驻在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与环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所以给作者“惊呆了”的感受。而从作者对日落的动态描写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落日的速度之快。而在那一特定的环境下,作者极想留住这奇异的景观,因此,落日的消失对作者来说“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罗布泊压抑的气息,死亡氛围及先前太阳的灰白色调使人感到死亡的感觉,而当黄昏时一轮血红的落日悬挂天空,红光罩着一切,使人感到处在一片回光返照当中,落日变得具有生命的鲜活感和震撼力,让人落泪。 第三次,在广阔的阿泰勒草原上,这样的火烧云使大地和天空呈现一片火红,因此让人感到惊骇;而当作者联想到曾在这片草原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便觉得在大自然和历史面前自己是多么卑微和平庸。 3、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感受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 明确: 第二次,联想到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多朵夫 约翰克利斯多朵夫是作者看到太阳喷薄而出时才构思成功的,他有着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是一个太阳式的英雄人物,同时他又终其一生一无所获,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因此约翰身上既有日出的辉煌,又有日落的悲剧感。 作者说:“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日出是一个开始,是一个新的生命,虽然它出现的场面也很壮观,但相对于落日的雄壮来说,它缺少了死亡之前回光返照的震撼力和悲剧感。 作者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看到落日,想到日出进而想到约翰克利斯多朵夫的形象,这样的联想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次,想到了匈奴向地平线绝尘而去,和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 这二者给人的都是一种雄壮的、阔大的`感觉,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影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相互辉映使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美学蕴涵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 4、理解重要语句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第一次说“这种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而第二次却说“这时候适当其时地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地事情!”。为什么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明确: 第一次是在中午的时候,太阳是灰白色的给人以苍白荒凉之感,“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一切都充满了死寂。加上荒凉的、寸草不生的罗布泊,“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了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而《泰坦尼克号》的音乐是低沉而哀婉的,更增加了这种恐怖的氛围,所以作者说“这种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而第二次是在黄昏,虽然还是在死寂的罗布泊,但落日是“血红的”,停滞在“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是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灰白的太阳在最后时刻辉煌了那么一刹那,虽最终免不了日落西山,但这是一种悲壮的死亡。同时《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使作者想起影片中那悲壮的死亡场景和主人公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及最后时刻的死与爱的斗争,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使他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地事情”。 5、小结: 作者以其深情有力的笔调为读者介绍了他所见的三次落日,写出了西部落日三种不同的美:第一次是壮烈奔放的自然美;第二次是庄严神圣的被拒美;第三次是沧桑厚重的历史美,展现了西部落日的雄伟景象,正如作者所言:“世间有大美”。 三、自我发现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并产生不同的联想,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令你产生心灵触动的自然景观呢?(请学生谈,老师稍作总结) 四、总结 这一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也就是我们在感受、欣赏自然是要学会像山那样沉思,从思考中体会、感悟世间的大美。正如席勒所言:“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带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去感受自然,才能从中体会更深一层的含义。作者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化事件,这是他当时的独特感受,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大美”之本质面貌的还原,真正展现了“世间有大美”。 五、作业:描写观看一处自然景观后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三感受特点世 次一惊呆壮烈奔放的自然美间 落二震撼庄严神圣的悲剧美有 日三惊骇沧桑厚重的历史美大 美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扩展资料:一、学习结果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二、学习过程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关于学习的文章

头悬梁锥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2.凿壁偷光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3.孟母三迁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是传到他这一代,早已衰微。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也加入了对好的学区房的追求潮流里。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不然,以后孟子很有可能变成殡葬礼仪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只能说,孟子小时候模仿能力真的很强,也许也正因为孟母也意识到了自家熊孩子的这个特定,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因为这次他模仿的是读书人。这个时候,孟母终于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4.萤火生辉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5.各个击破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高中英语和语文难吗,我为何觉得和初中差不多

同学你好,首先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英语语文水平不错,就是语言类的基础较为扎实。其次,我想从英语的角度跟你说说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区别。
首先词汇量,高中比初中词汇量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许多同学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初中英语120能拿115回来,高一100能拿85,但是高二的时候120也只有85了。为什么呢,因为高中真正最难的部分在高二。
就拿作文来说,初中的作文是句子的简单排列,较少的逻辑与语法错误,同学们都能拿到较高的分数;可是在高二开始,这样的标准作文30分只有12分了。为什么呢?因为高中考察的是一个学生用较高级的英语语言写出自己具有逻辑的对事情的看法。简单说,初中你只要写“是什么”,高中就要写“为什么”“怎么办”。这是考察一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了。
再者,高二的学生也会发现,阅读理解已经没有直接能在原文中找到的答案了,全部要求自己首先看懂文章,加上自己的逻辑判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了。
所以,如果你是高一的学生,希望你能发扬词汇量丰富的优点,优化一些学习的习惯,建立一些科学的逻辑思维,遇到问题多总结规律,这样便能在高中真正学到知识,为己所用。


高中英语和初中究竟哪里不一样?

都说高中英语与初中差异很大,那么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三张图帮你点破其中奥秘:词汇:高中词汇多且难初中中考考纲词汇1600左右,而高中高考考纲词汇3500左右,词汇量两倍还不止。而且难度跟初中完全不同,高中单词存在着大量的一词多义和派生词。语法:高中语法杂且深高中语法考点比初中多很多,而且考的更复杂。以初高中必考的时态语态为例,初中会考的时态语态是6种,高中是12种,而且每一个时态考的内容会深很多。并且高中英语的句子里包含了很多由复杂语法构成的长难句,导致了阅读的困难。题型:高中英语考试做题技巧性极强初中英语有单项选择题,高中英语没有,变成了语法填空和改错,短文改错的难度完全不一样。初中阅读直接能在文中找到答案,但高中阅读几乎找不到,需要你对长难句的理解,再自己总结答案。初中完型一篇文章是10个空,高中变成20个,每一个空都需要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来说,要充分利用好中考后的这个暑期,进行查缺补漏,预习高一新知识,逐步积累词汇量,为未来的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提前抢占高考优势。更多升学资讯、成绩提升技巧、家庭教育分享,关注公众号 HI学邦合肥站

优质课网,教视网,听课网哪个好

优质课网较好。优质课网在在课件质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学习进度上均比教视网和听课网较占优势。优质课网的优势如下:1、优质课网技术平台与网络技术支持比教视网和听课网更加先进:依托国际先进的成熟技术平台,具有下载快捷、在线时间短的特点,可自由选择听课时间及听课环境,只要电脑可以上网以及成功安装播放器即可听课,听课时间、听课地点、听课方式自由选择。真正做到随时随地随身行,让学员可以享受更加自由的时间分配和课程安排,让学员把学校带回家。2、优质课网的师资力量比教视网和听课网更加雄厚:课程内容由国内一流师资——恒企教育的自考团队全新研发。公务员考试有着不同于其他考试的鲜明特征,中公教育对考试大纲及出题规律、命题特点进行了深度研究。3、优质课网课程体系比教视网和听课网更加完备:根据十年教学经验,中公教育总结了一套先进、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此体系包括基础(深度)、点题冲刺、模考预测、专项突破等多种课程,为各类考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如同一棵巨大的知识树。4、优质课网的学习进度比教视网和听课网更加合理:全部课程按考试内容分节,每节课可听3次。关闭当前课程算一次。在不关闭当前课程,且进度条下载结束之后,可反复的暂停、前进、后退,重复听课,帮学生透彻理解课程内容。5、与面授学员同步的资料下载:同面授学员一样享有学员资料、试题、预测试卷等多项资料下载权限与获得最新考试信息的权利。6、T+1的远程答疑服务:所有学员享有T+1远程答疑服务,T为today,学员提出问题,1日内即可得到答复。7、优质课网具有优质的课件质量:全视频课件制作,采用先进的视音频压缩技术,画面播放流畅,音质清晰,各种网络环境下,都能够享受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众多老师生动有趣、系统精彩的讲授,助您在轻松中获取知识。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