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重完成哪些工作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六个方面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5年来,我们按照《纲要》要求,结合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重完成哪些工作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六个方面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5年来,我们按照《纲要》要求,结合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着重抓好三个层面、四个重点的完善和推进,在党政干部、国企干部和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方面取得一些新的进展。特别是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增强选人用人透明度方面,力度明显加大。目前我区通过“公选”产生的干部已占区管在职干部数的26.9%,“公选”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去年被列入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区(县、市)之后,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到目前已梳理完善了三个层面的28项制度,新出台了初始提名制、全委会票决制、职务任期制、综合考核评价制等7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察考核、能上能下和管理监督等五项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二级体制改革,必然要求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等一级体制改革相协调配套。目前我国一级体制改革的某些方面还在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中,不可避免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方向性问题。目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有些内容试点进行到一定程度,迫切要求中央或上级组织部门来把握方向、指导基层。如村民委员会海推直选后,村党支部是否可以党员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是否可以延伸上来等等。如果继续由各地进行试点和突破,将形成各地有各地的做法,这不利于在干部人事制度上的统一。同时,每进行一次新的改革突破,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冲击也非常明显。我们按照《纲要》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深化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根本的目的和方向是为了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能担当起建设现代化重任的干部队伍。如果改革偏离了方向,各方面将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还涉及到党在基层政权的巩固。2、改革的依法性问题。任何政党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依法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党的章程和条例规定深化改革。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已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5+1”文件的出台,以及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的出台,党内制度体系已逐渐成形。作为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任务在一段时期内,要狠抓各项党内已有规章制度的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条规办事。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作为基层改革,不是突破党章和条例规定去独辟蹊径,搞花拳绣腿或一些无谓的创新,而是对干部人事制度在一些环节上作因地制宜的具体规范规定。如党内选举条例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由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如果通过改革由党员直选了,必然与目前《条例》相抵触。严格依法办事目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严格按照《选举法》、《组织法》规定依法选举产生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组成人员,切实依法行使好代表的民主权利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地方。“党管干部”原则不能丢,但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途径还不够多。这方面的挑战,需要有更具体性、原则性的规范与明确。3、改革的进度问题。目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们的实践体会,主要是三种情况:一是旁敲侧击式,主要是修修补补完善制度;二是舒筋通脉式,在制度的程序环节上予以理顺;三是推倒重来式,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作为基层一级,从哪里开始改,怎么样改,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是深一点好,还是浅一点好?有时很难把握。在这方面,我们感觉是快不得,也慢不得,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推进。比如,在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票决”制方面,已经从原来的书记办公会议议定、常委会讨论决定,扩大到了常委会、全委会投票决定。这个“决定圈”是否应该继续扩大,扩大到哪个范围,是不是还可以再进行试点下去,等等。作为基层,如何把握好扩大民主与提高民主质量、增强干部工作科学性方面,往往把握较难。推进快了,往往欲速不达;推进慢了,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决定圈”扩大到党代表、全体党员甚至是普通选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向方式就完全改变,这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尽管全国其他地方在进行试点,也有成熟的经验,但试点的价值、推广面等需要有一种“说法”和依据,以利于基层在条件成熟时能及时推进。4、改革的统筹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综合性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某个领域单枪匹马进行改革,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辞职制的出台,对规范领导干部辞职行为有了标准,但对辞职后的“三年两不准”,如何开展有效监督,或者是平等对待,处理起来比较难。今年我们出台了任期制,对领导干部的正常退出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对退下来干部的安排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还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诸方面。改革的不配套影响了制度的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有上下联动的要求,比如党代会常任制、干部交流制等,需要上下一致的改革。另外,在改革中还要考虑制度的延续性等问题。在严格控制领导职数的情况下,关于党政分设或党政兼职这样的老问题,党委职务与人大职务的兼与分等还是由基层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处理较好。实践证明,一些执法部门、权力部门、经济部门党政分设,对一个单位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作用是比较大的。另外,职务设置的分分合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效果。5、改革的成本问题。任何工作都有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同样如此。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一项制度的出台,势必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原有制度的效用性。这就需要我们对制度改革的成本进行比较,一方面看改革后带来的效益,另一方面看改革的工作成本。如在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实施中,本来的目的是使干部的初始提名变得更加透明、规范,扩大党内民主,发挥全委会成员的作用。但如果在大规模调整干部时进行全委会推荐,就存在一方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走“程序”,另一方面推出的人选可能不够集中认可,达不到民主推荐应有的效果。有时经过一番繁杂的程序,推出来的可能就是组织部门平时就掌握的人选。这就涉及到改革的效用和成本。一项制度的出台,要尽可能简便易行,入木三分。否则,制度多、程序繁杂,又不管用,造成人力财力浪费。6、改革的成效问题。近年来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成效很大,制度创新很多,但还存在制度不完整、不平衡问题。有些环节制度很多,很具体。如干部考察方面,包括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双圈考察、跟踪考察等等,考察的每一步都有较具体要求。而有些环节制度较匮乏。如个别酝酿环节,有些要求就较笼统和人为。有些触及权力制约因素少的改得多,触及到本身利益或权力制约因素多的改得少等等。对制度的执行、成效的评估还较欠缺,缺少一套制度运行机制。尽管在改革中,出台了许多制度,但制度还不成体系。一旦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还需要由上而下经常性开展检查、督促,不能自动地运行起来,这样势必影响到改革成效。另外,还要强化制度的法律化法规化,否则一项好的制度也会因人为因素或事过境迁而淡化,影响制度的生命力。要建立一套制度的运行机制,强化司法、舆论、社会的监督,强化制度效用,避免落入制度陷阱。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哪些作用?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什么骨干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什么骨干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报告原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什么标准 第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第二,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求突破 第三。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第四,培养造就大批年轻干部 第五,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文号是多少? 中办发[2009]43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 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 *** 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执政骨干是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笔者以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可以从两方面着眼、着手、着力.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话说,一要保证这支队伍能力过硬、奋发有为,二要保证这支队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用学术语言表达,就是既要保证这支队伍善政,也要保证这支队伍勤政、廉政.通俗地说,就是一方面保证这支队伍能干事,另一方面保证这支队伍想干事、不出事.从当前执政骨干队伍的实际情况看,这两方面都值得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什么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这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请根据所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络,国家就繁荣稳定,人们就幸福安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干部人事制度基本管理模式是什么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基本的管理模式是:职务分类制度的体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什么作为深入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什么骨干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报告原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扩大党员和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答案】:A、B、C、D
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入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基本的管理模式是____的体制。

【答案】:B
随着国家事务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品位分类的管理模式总体上已为职位分类的管理模式所取代。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便确立了职位分类的管理原则,但当时有关职位分类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明确规定公务员的职位类别。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则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对公务员按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

●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照行政级别确立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

●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2014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如何管理解读

2014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如何管理解读
[导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2014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5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如何管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5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答: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三是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四是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门的立法加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问: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作了哪些规定?
答: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分类设置岗位有利于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对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岗位类别、等级和设置程序等内容。
问:事业单位应当如何进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答:公开招聘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地选择工作人员。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在此基础上,条例明确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种类多、行业差别大,公开招聘的具体办法不宜一刀切,条例仅对公开招聘的范围和基本程序作了规定。
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容作具体规定。
问:关于聘用合同,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答:2002年国办转发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将聘用制确定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90%。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根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条例规定了聘用合同的期限、初次就业人员的试用期,明确了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条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终止后人事关系的终止。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问:如果事业单位出现人事争议,应如何解决?
答: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作为平等主体发生的争议,与劳动争议性质相同,可以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据此,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与劳动争议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还包括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发生的争议,这类争议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不适用调解、仲裁程序。为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据新华社)


要深化什么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市(地)、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责任。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改革。依法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风格和特色。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

要深化什么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省、市(地)、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责任。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改革。依法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风格和特色。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办学和依法办学。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健康体检制度,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如何贯彻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一、 充分认识《人事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人事管理条例》贯彻了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总结了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对事业单位普遍适用的人事管理制度作了规定,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人事管理条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人事管理条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人事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广泛开展《人事管理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
  各级组织、人社部门要认真制定《人事管理条例》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落实。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的学习培训,确保从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熟练掌握各项制度规定,切实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下半年,要集中时间,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事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事管理
  各地各部门要把《人事管理条例》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原则、执行制度、规范程序、依法管理,不断增强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组织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政治引领、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改进人才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队伍生机活力。要落实从严管理要求,加强管理监督,引导督促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体现法治精神,维护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要加强对《人事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着力解决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四、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部、人社部将根据《人事管理条例》出台一系列单项制度规定,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将及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地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规定。要抓紧启动清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现行的规章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对与条例不一致或相低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要以贯彻落实《人事管理条例》为契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创新人事管理理念,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要组织和指导各类事业单位,建立完善聘期考核、竞聘上岗等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强统筹谋划,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做好与分类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的配套衔接,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五、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组织和人社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履行牵头抓总、综合管理、监督检查职责,既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政策法规,共同加强工作指导,共同抓好督促检查,又要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发挥职能优势,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要按照《人事管理条例》各项制度规定,自觉规范和改进人事管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如何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聘用合同是聘用制度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书,是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文书,是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的基本载体。加强对聘用合同的管理,一是签订聘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合同双方一方是作为单位法人的事业单位,另一方是按规定程序聘用的人员。二是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聘用合同的内容,必须根据《合同(范本)》的规定进行统一规范。聘用双方还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里有关政策规定,协商约定其他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严格聘期管理。在聘用合同期内,聘用单位应当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要规范解聘辞聘制度,完善工作程序,疏通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四是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合同争议。合同一经签订,受法律保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合同条款和内容,共同遵照履行。对在履行聘用合同中发生的争议,及时公正地处理,依法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合法权益。


把什么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为年轻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对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模式,把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墩苗历练、建功立业,推动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墩强信念、增长本事。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是锤炼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习强调:“江山就是群众,群众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群众立场、群众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与群众共同工作、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更能体会到群众的疾苦,也更能加深与群众的感情。

如何培养年轻干部

  营造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敢于启用基本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要转变“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在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为年轻人解决后顾之忧。

  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科学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中长期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年轻干部管理办法。在干部培训制度上不断完善,健全完善年轻干部轮岗培训、导师辅导、学习奖励等制度。注重年轻干部的整体培养,形成一支“准后备干部”队伍,切实搞好跟踪培养,适时起用一些相对成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充实到后备干部人才库中,以保持后备干部来源的长盛不衰。切实关心好年轻干部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选人观,真正使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

  注重调整年轻干部心态,摆正位置。有的年轻干部急功近利、不注重发展的过程,对于结果十分看重,一旦遇到挫折,往往灰心丧气,充满怨气和负能量,很难从困难中走出来。应该在平时的培养教育中注重调整他们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对于成功的经验也要继续发扬,及时用文字来整理思想,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以自身之长助人之短,切不可盲目的骄傲自大。我们应放低姿态多向其他同志学习,不仅要向老同志请教,还要向同辈学习。要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博采众长的目标,以虚心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来,做到求真不虚假,务实不浮夸。

  加强教育培训。培训是提高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坚强阵地,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年轻干部的成长,个人勤奋努力是基础、组织培养教育是动力、阳光选人用人是关键、监督约束是保证。要经常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年轻干部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训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要加大实践培训的份量,通过交流、轮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引导和组织年轻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丰富培训内容,针对年轻干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使年轻干部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如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年轻干部,可以组织初级会计实务培训,针对办税大厅、日常税源、纳税评估等不同的岗位可以组织专题培训,做到对症下药。另外,要加强培训的成果转化,不能简单将培训做为一项任务完成,要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成果,承担起再培训的任务,通过学习、思考、成果转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如何做好文化性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改革用人制度。
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合同制及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工人岗位(等级)聘用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市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
2、完善聘后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施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坚持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管理。
3、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通过搞活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扩大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4、建立分流安置制度。
通过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和减人增效、下岗分流等措施,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机会。
5、建立人事监督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人事争议仲裁,进行人事执法检查,加强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管理


如何进行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法律分析:
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
1、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符合文化事业单位特点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

法律依据:
《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一、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人事部: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通知

关于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
豫人[2007]56号


省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第6号令)及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豫人〔2007〕55号)要求,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的素质,规范进人办法,决定从2007年5月1日起,省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招聘范围
凡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除外),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需要补充工作人员时,都要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策性安置人员、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的人员、涉密岗位人员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不得设置地域、性别等歧视性条件要求。

三、招聘工作的实施
(一)事业单位向编制部门提出用编申请。依据《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根据空缺岗位和岗位结构比例,填写《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核表》,编制本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方案。
(二)事业单位将审核表与招聘方案报主管部门同意后,由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上报。党委所属事业单位报省委组织部、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报省人事厅审核备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在《河南日报》、《大河报》等主要媒体及河南省人事厅网站(www.hnrs.gov.cn)开辟的公开招聘网页上统一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招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和会计、计算机等公共性岗位人员,采取统一考试的方法。统一考试每年组织一次,笔试考务工作委托省人事厅考试中心、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考核服务中心负责,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核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
(四)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非公共性岗位公开招聘工作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根据岗位需要选择笔试、面试或其他形式,测评竞聘者适应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考试可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由用人单位组织实施。
(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建立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面试专家库。财政拨款类事业单位面试考官必须从获得具备面试考官证书的人员中选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面试考官可从面试专家库中选取,也可自行组建评委。为保证试题的科学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将逐步建立试题评估制度。
(六)拟聘用人员名单要在河南省人事厅网站公布,接受考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示期为7日。
(七)用人单位填写《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核查表》、《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名册》、《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备案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核查备案,办理相关手续。
(八)用人单位与新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经鉴证后在省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新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向审批部门备案后,用人单位可取消其聘用资格。
(九)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特殊(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经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由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按管理权限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办理有关手续。

四、有关要求
省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必须做到政策公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并按规定时间上报相关材料,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从5月1日起,凡未经公开招聘或不按规定程序聘用的人员,将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年底前,对省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将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对未经公开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法律分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 干部选拔民主化2. 实绩考核科学化3. 干部资源网络化4. 干部交流规范化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一、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引导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

我党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坚持什么方向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

  ——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

  ——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

  ——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通过加强立法和健全制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引导和推动改革逐步深入。


  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及法官、检察官制度,提高党政机关干部人事管理法律化、科学化水平。

  4.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1)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适当扩大参与人员的范围,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提高民主推荐的质量。在干部考核中,普遍运用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探索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结果适时适度公开的做法。凡是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能提拔任用。

  (2)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在3至5年内,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特殊岗位除外)的选拔任用,普遍实行任前公示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这项改革逐步进行规范。

  (3)推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规范程序,改进方法,降低成本。加快全国统一题库建设,完善公开选拔工作的配套措施。实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4)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改进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积极探索在差额选举的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方法。保护代表参加选举的权利和热情,提高代表参与的能力和水平。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扩大基层民主,做好选举工作的成功经验。

  (5)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抓紧制定任期制法规。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完善选任制干部的任期制。县以上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其他工作机构的委任制领导干部,也要逐步实行任期制。

  (6)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对新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委任制干部,逐步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者正式任职,不胜任者解除试任职务。

  (7)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制定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自愿辞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退(离)休制度。完善对退(离)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保障和服务管理的办法。

  (8)进一步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制定和细化有关标准、程序,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的力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或相形见绌的干部、除按规定免职、降职外,可实行待岗制,或采取改任非领导职务、下岗学习、离职分流等多种办法予以调整,妥善安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渠道,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9)根据各类干部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的相关制度。

  (10)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制订配套法规或实施细则,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的法规体系。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