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

无土养殖泥鳅的方法 无土养殖泥鳅的养殖技术 1、泥鳅的生长环境是在水中,准备7亩左右的一个大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合理改善水质,在池塘中河里的种植一些植被,比如说水葫芦。 3、

无土养殖泥鳅的方法 无土养殖泥鳅的养殖技术

1、泥鳅的生长环境是在水中,准备7亩左右的一个大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合理改善水质,在池塘中河里的种植一些植被,比如说水葫芦。

3、每个池塘至少配备一台增氧机,合理控制池塘的进水和排水。

4、春天到来之际,使用生的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20天以后,将泥鳅苗放入池塘中。

5、放下泥鳅苗前的10天,在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有利于更多的水草生长。

6、选择泥鳅苗的时候,尽量选择健康的,从外观进行仔细检查,选择表皮没有破损的,长度控制在3~4厘米左右。

7、选择的放养时间,可以控制在5月中期,数量控制在一个池塘7万尾左右。


泥鳅养殖技术之无土养殖

01 在挑选饲养池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下了,一定要保证周围的水源是比较良好的,此外就是水池要足够大,一般在出水口的位置会防止滤网来防止泥鳅逃脱。 02 在防止种苗的时候,最好选择是野生捕捉的幼苗,并且健康状态要比较良好,无土养殖对于水质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要勤换水,水也要尽量地保持流动性。 03 在饲养池中可以防止一些水草,在夏季的时候泥鳅就能够有避暑的位置,此外池子中的水草也能够对水起到净化作用,还能够增加含氧量,但是面积不要太多了。 04 在日常管理的时候,投放饲料的时间以及投放量都需要注意,量少了泥鳅的生长就不好,量多了就会造成浪费,过多的饲料还会在水池中影响到水质。


正宗无土泥鳅养殖方法 怎么养泥鳅

1、泥鳅的生长环境是在水中,准备7亩左右的一个大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合理改善水质,在池塘中河里的种植一些植被,比如说水葫芦。

3、每个池塘至少配备一台增氧机,合理控制池塘的进水和排水。

4、春天到来之际,使用生的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20天以后,将泥鳅苗放入池塘中。

5、放下泥鳅苗前的10天,在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有利于更多的水草生长。

6、选择泥鳅苗的时候,尽量选择健康的,从外观进行仔细检查,选择表皮没有破损的,长度控制在3~4厘米左右。


泥鳅冬天如何养才能养活泥鳅冬天怎么养才能养活

1、泥鳅冬天增加水位才能养活。2、增加水位,水位至关重要,越冬期间应把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冬季较寒冷,加深水位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适当加注新水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北方易结冰,及时破冰,防止泥鳅缺氧而死亡,对我们南方而言就不用担心结冰现象的发生,但也要加深水位让泥鳅顺利越冬。3、加注新水,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一个月前,用一些改底产品对池塘进行全面改底,保证底质淤泥中饲料残饵、鱼的粪便等有毒物质的有效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降低越冬期间,这些有毒物质对鱼体的伤害。4、水体调节,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产量高的情况,在越冬时水体仍然要保持肥,活,嫩,爽,换水,选择晴天用光合细菌或EM原露调节。5、投喂饲料,11月中询左右大鳞副、青鳅就以进入冬眠,大部分养殖户不再投喂饲料,要来年3月中旬左右,才会再开始投料,中间这几个月时间,要靠泥鳅自身的能量来度过这温漫长的冬季,在这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而且泥鳅还会掉膘,其实冬天有时比较反常,遇到晴天看见塘里有泥鳅向上窜,可以少量投喂,可以保证泥鳅不掉膘,甚至还会生长,但要注意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鱼体消化器官的负担,特别是台湾泥鳅,只要泥鳅有活动,还应注意适度投料。6、避免鳅体受伤,不销售的塘不要中途放地笼捕捞,池塘要加水应慢慢加入,不要突然增加水位过多,另外起捕后的泥鳅不要再放入池塘,否则泥鳅体表受伤会感染真菌而造成水霉、腐皮等病害。


泥鳅冬天怎么养才能养活 泥鳅冬天如何养才能养活

1、泥鳅冬天增加水位才能养活。

2、增加水位,水位至关重要,越冬期间应把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冬季较寒冷,加深水位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适当加注新水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北方易结冰,及时破冰,防止泥鳅缺氧而死亡,对我们南方而言就不用担心结冰现象的发生,但也要加深水位让泥鳅顺利越冬。

3、加注新水,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一个月前,用一些改底产品对池塘进行全面改底,保证底质淤泥中饲料残饵、鱼的粪便等有毒物质的有效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降低越冬期间,这些有毒物质对鱼体的伤害。

4、水体调节,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产量高的情况,在越冬时水体仍然要保持肥,活,嫩,爽,换水,选择晴天用光合细菌或EM原露调节。

5、投喂饲料,11月中询左右大鳞副、青鳅就以进入冬眠,大部分养殖户不再投喂饲料,要来年3月中旬左右,才会再开始投料,中间这几个月时间,要靠泥鳅自身的能量来度过这温漫长的冬季,在这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而且泥鳅还会掉膘,其实冬天有时比较反常,遇到晴天看见塘里有泥鳅向上窜,可以少量投喂,可以保证泥鳅不掉膘,甚至还会生长,但要注意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鱼体消化器官的负担,特别是台湾泥鳅,只要泥鳅有活动,还应注意适度投料。

6、避免鳅体受伤,不销售的塘不要中途放地笼捕捞,池塘要加水应慢慢加入,不要突然增加水位过多,另外起捕后的泥鳅不要再放入池塘,否则泥鳅体表受伤会感染真菌而造成水霉、腐皮等病害。


如何养泥鳅不会死

1、养殖场地:养殖泥鳅要在阴凉、安静的场地建造池塘。2、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每隔10天换水一次,夏季每隔3天换一次水。3、饲喂方法:提供玉米、豆渣、蚯蚓、虾米等食物。4、注意事项:温度低于15度时采取保暖措施。 泥鳅怎么养不会死 1、养殖场地 养殖泥鳅要在阴凉、安静的环境中建造池塘,并向池底铺上一层厚度为5厘米的细沙,便于泥鳅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池底栽种水草,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地,避免阳光直射。 2、水质管理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期间要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水分,保持水质清洁,但夏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较快,要每隔3-4天换水一次,避免水中缺氧,泥鳅患上气泡病,而且每次换水只能更换四分之一,以免泥鳅无法适应新的水质。 3、饲喂方法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玉米粉、豆渣、豆饼、米糠等植物性饲料,或者鱼肉、虾米、蚯蚓、黄粉虫等动物性饲料,而且每天要喂食2次,夜间的喂食量大于日间喂食量。 4、注意事项 泥鳅适合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但不耐高温、不耐寒,夏季温度高于40度时,要向池面撒上稻草遮光,冬季温度降至15度以下时,要增加水位,或者向水中放入加热棒,避免泥鳅冻伤。

泥鳅怎么养不会死?

一、泥鳅饲养要点: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6.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7.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泥鳅是怎么养殖的?

稻田养殖1.鱼苗的来源养殖泥鳅的鱼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鳅产卵前,从天然的水域中捕捉体长15厘米以上、年龄在二年以上的泥鳅,放入专用的繁殖池内进行繁殖,雌雄比例为1∶2~1∶3,每条雌鱼产卵量平均为2600粒左右。二是从市场上收购鱼苗进行放养。三是从水产繁殖部门购买鱼苗。2.养殖田块选择泥鳅产量高低与稻田适宜的条件有关。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选择的稻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等。其次,适宜的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黏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要求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泥层深20厘米左右。为了便于管理,养泥鳅田面积以333~667平方米为好。水稻品种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转自【农业专业知识库平台】:二十六、泥鳅养殖,农民快速致富金点子,,http://www.pwsannong.com/booklib/database/detail?SiteID=123&contentId=4176596&contentType=literature)


怎样养殖泥鳅

1、建塘要求:泥鳅池塘面积需要5亩至10亩,池水深度需要1.5米至1.8米,池底淤泥pH值要中性,池塘壁要夯实以不漏水为标准,池塘进水排水要方便,养殖场周围要安静,水质要好没有污染,每亩池塘要配有1台增氧机,池塘四周要设置防鼠网。2、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再用增氧颗粒和复合盐将水质改善一下。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3、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4、选泥鳅苗:苗种要购买游动快,表皮没有损伤,健康没有病害,3厘米-4厘米长的泥鳅苗。运送会苗种的时候,要小心一些不要伤到苗种,运到池塘边之后,用食盐水淋一遍鱼种,再放养。5、放养密度:放养苗种的最佳时间在5月中期。每亩可以放养1万尾泥鳅苗。6、投喂饲料:在投放泥鳅苗之后,要在池子边放6个专门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10斤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10斤饲料继续投喂。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要在0.3毫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在0.5毫米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0.8毫米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投喂时间要在早晨7点至8点之间。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7、水质管理: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8、预防疾病:每隔一定时间要在池子里泼洒酵母菌、EM菌等生物制剂,这样可以调节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泥鳅得病几率就会减少。9、捕捞:从放养泥鳅到捕捞大约需要3个月至5个月。泥鳅只要长到10厘米长的时候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泥鳅的养殖技术

1、水质:其实不只泥鳅的养殖,大多数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生长速度以及病害的发生,也是影响到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质比较差的时候,泥鳅生长就会非常的缓慢,饲料转化率低,水体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甚至会出现水体中毒而导致泥鳅死亡的现象。所以在养殖的时候水质的管理尤其的重要,只有保持水体的肥、活,泥鳅才能够生长的健壮,从而提高产量,收益也会最大化的。2、养殖密度:很多的养殖户为了实现能够使泥鳅得到高产,往往会在养殖池中大量的放养,导致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泥鳅正常的摄食,也会对泥鳅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提高生长周期,容易错过最佳上市的季节,而且还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传染,一般发生病害,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导致大面积的泥鳅死亡。幼苗在三厘米以上的泥鳅,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米在零点一千克至零点二千克左右,随着泥鳅的生长,还需要不断的对于养殖放入的密度要减少。3、水温:泥鳅是喜温的一种鱼类,能在温度为十摄氏度至三十摄氏度的水温中生存,最适宜的水温在二十五摄氏度至二十八摄氏度,这个温度期间,是它活跃度以及摄食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它的生长旺盛,这时只要通过足够的饵料,它就可以快速的生长。但温度高于三十摄氏度的时候,它会停止摄食,钻入泥土中度过夏天,生长极为的缓慢,而且容易导致消瘦,同样的,当温度低于五摄氏度,也会钻入泥土中越冬。所以在夏季和冬季养殖极为重要,在夏季高温时,可通过加深水位、搭建遮阳网以及加冰等方法将水温降下来,而冬季可通过加热等方法提高水温,将水温控制在二十摄氏度至三十摄氏度之间,可使泥鳅一年四季快速的生长。4、饵料:泥鳅是杂食性的鱼类,对于饵料的来源极广,一般采用自行采食和饲料投喂相结合的方法。可在养殖时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类,供期自由采食,尤其在幼苗期间,由于口器较少,不能直接食用人工饵料,则需要食用一些藻类和枝角类及桡足类等生物,否则成活率低,产量也会低,所以前期的施肥培饵极为重要。而随着它能食用人工饵料时,可以投喂鱼粉、鱼肉浆、动物内脏以及五谷杂粮、蔬菜等,让其快速的生长。扩展资料:泥鳅的生长习性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泥鳅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的养殖方法   1.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2.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泥鳅的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食饵诱捕   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   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冲水捕捞   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那么,泥鳅应该怎么养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泥鳅的养殖技术,快来学学吧!   泥鳅的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的养殖方法   1.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2.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泥鳅的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食饵诱捕   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   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冲水捕捞   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