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地震烈度

什么是抗震等级?地震烈度?震级?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

什么是抗震等级?地震烈度?震级?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拓展资料: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二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抗震等级可同框架结构;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烈度有哪些等级

1、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我国地震烈度分为十二个等级,通常用“度”来表示,度数越大,破坏程度越大。在一次地震中,距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烈度值越高。烈度与我们常说的震级不同,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物理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分为12度。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6度:室内群众惊慌失措,纷纷跑出,树木摇动,架上物品掉落,老朽和劣质房屋损坏,个别屋顶掉瓦或墙体微裂。7度:人惊逃,房屋普遍掉土,壁面裂,房屋局部破坏,不牢固的房屋倾倒。8度:人走路困难,砖砌房屋裂缝,烟囱倒,一般建筑物严重破坏,有地裂缝出现。9度:人坐立不稳,地表有地裂,喷水冒砂,水管折裂,建筑物多倒塌,路基裂缝,铁轨局部弯曲,山区出现流土、滚石和崩滑。10度:人有抛起之感,地表地裂成渠,甚至有基岩裂缝,山崩滑坡,桥梁水坝损坏,铁轨轻弯。11度:大量人畜死亡,很少建筑物保存,铁轨扭曲,地下管道破坏,水灾泛滥。12度:建筑物毁灭性破坏,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山河改观。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可以分为九个等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地震等级划分: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什么是抗震等级?什么是抗震烈度?两者有区别吗?

在建筑工程中,这两个专业名词大家一定见过,抗震等级和抗震烈度,看字面很容易搞混,那它们是相同的意思吗?两者到底有没有区别呢?今天和保标招标一起来看看。一、什么是抗震等级:所谓抗震等级就是设计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抗震等级与建筑物重要程度有关,衡量的指标分为四级,表示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重要性越高或者地震损害后果越严重的建筑,抗震等级就越高,设计时需要采取的计算取值和构造要求也越高,当然投资也越大。二、什么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与建筑所在地区有关,是设计结构计算时打算让结构抵抗的破坏力大小,衡量的指标是加速度。例如8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7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这个是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宏观地质情况和历史地震统计资料由权威部门给出的。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房屋设防烈度,是抵抗巨大破坏的指标,和地震等级无关。小等级地震也可能造成大烈度,距离大地震远的地方,不会有大烈度。三、地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区别地震等级和地震烈度概念是不同的。地震等级主要表达地震总能量的大小,但是地震烈度则是表述破坏力的大小。同一个地震,当地地质构造不同,距离地震源的远近不同,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5级地震震中也可能造成7度烈度破坏,距离8级地震较远的周边区域烈度就非常小。这两者又是相关的。同一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抗震等级高的建筑应该提高一度设防烈度进行设计;同一类型同一高度的建筑,位于更高烈度地区的抗震等级会更高。因此我们不要把地震等级和地震烈度搞混了。以上就是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地震烈度名词解释

地震烈度的解释地震发生后在地面上造成的 影响 或破坏 程度 。地震烈度分为 十二 度。简称烈度。 词语分解 地震的解释 地球 局部 的 震动 或颤动,伴有造山 运动 或其他地壳运动详细解释.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急剧变化和地面的震动。古又称地动。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 记载 ,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春秋》 文公 九 烈度的解释 地震烈度的简称,它与地震强度不构成比例关系

地震烈度名词解释

地震烈度名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盖土层浅的山区衰减快,而覆盖土层厚的平原地区衰减慢。烈度还用于地震区划,表示将来一定期限内可能发生在某一区域内的最大烈度,估计一个建设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影响大小。地震的介绍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人们应该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和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震震级和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总的来说,地震震级通常指地震的大小,是定值,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不同地点的地震烈度也不同。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量来划分。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不同,距离震源近,破坏越大,烈度越高,距离震源远,破坏越小,烈度越低。

一次地震有几次震级和烈度

一次地震会有一个主震和许多余震。主震的震级和烈度最大,是地震事件中最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部分。余震则是在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和烈度一般比主震小,但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也会对人们造成伤害和影响。因此,一次地震可能有多次不同的震级和烈度。在地震事件中,地震的震级是指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这个数据通常在地震发生后迅速确认,通过测量地震在广泛地理区域中的震感、测量地面振动或其他测量手段获得。主震的震级一般可以表达地震强度的大小,通常介于1到9之间。地震烈度是指地震造成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程度,它取决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地质、地形等因素。在地震发生后,专家会对地震烈度分别进行测量和评估,并根据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修正和调整。地震烈度一般分为12度,从小到大依次为I度至XII度,每级烈度都具有不同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除了主震和余震之外,地震事件还可能会产生类似地震的地质现象,如地震裂缝、地面下陷、海啸等。这些地质现象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需要专业机构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评估和应对。地震的影响范围也需要考虑到地震的震源深度和其在地球的地理位置。浅源地震可能会对地表造成更大的破坏和影响;如果地震的发生地点是在城市或人口密集区域,势必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产生更大的影响。地震的危害很大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能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常备应对地震的措施,如加强风险认识、建立应急预案、提高抗震能力,以尽量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有无数个烈度。
震级: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它是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根本不同。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
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的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和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造成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描述了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是用来量化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参数。地震烈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常用的烈度等级划分是从I度到XII度,表示地震造成的震感和破坏程度从弱到强的变化。烈度I度代表微弱的震感,只有少数人能察觉到;而烈度XII度则代表极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它受到地震震源、地质条件、距离震中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地震事件在不同地点的地震烈度也可能有差异,取决于地点的地质和建筑结构等情况。中国地震烈度表:I度:不觉震。II度:仅感觉到地震。III度:室内外感觉到地震,但不引起人员惊慌。IV度:室内感觉明显,室外较少人感觉到地震。V度:室内感觉明显,室外多数人感觉到地震。VI度:室内外绝大多数人感觉到地震,有的人可能会惊慌。VII度:有的人可能会惊慌,部分房屋受损。Ⅷ度:有的人可能会受伤,部分房屋严重受损。IX度:部分房屋倒塌,有的人可能会受重伤。X度:房屋严重倒塌,部分人可能会死亡。XI度:房屋严重倒塌,多数人可能会死亡。XII度:房屋全部或几乎全部倒塌,绝大多数人可能会死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地震烈度表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盖土层浅的山区衰减快,而覆盖土层厚的平原地区衰减慢。烈度还用于地震区划,表示将来一定期限内可能发生在某一区域内的最大烈度,估计一个建设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影响大小。对新建工程来说,工程设计采用的烈度则是一种设计指标。地震烈度的分类按照地震时的人的感觉,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以描述地震烈度的高低,作为判断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宏观判据,称地震烈度表。有了这个判据,可以调查研究评定已经发生的地震,包括历史上发生的地震和新近发生的地震影响区的烈度高低。有代表性的烈度表例如:罗西-福雷耳10度烈度表(1883年发表)、M-C-S12度烈度表(1923年发表)、1932年欧美国家参照M—C-S烈度表修改成MM12度烈度表和日本七阶烈度表等。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4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