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昌乐镇

地理环境 昌乐镇 山东省昌乐县昌乐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潍济公路将昌乐镇切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区,其中最高处帽山,海拨高度为300米。土壤大部分为中高和薄腐酸性壤土,山砂土、浅淀坡黄土
地理环境

昌乐镇

山东省昌乐县昌乐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潍济公路将昌乐镇切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区,其中最高处帽山,海拨高度为300米。土壤大部分为中高和薄腐酸性壤土,山砂土、浅淀坡黄土和深潮黄土,丘陵区除缓坡地带、坡脚和山区平地耕种旱田作物外,其余坡度较大。

土层浅薄的岗坡、丘顶、大部分为牧场、林地,和一部分果园;西部大部分是平原和少量的高岗地,海拨高度60至70米,平原地区土质肥沃,土壤多为河淤土、深淀淤黄土,淤黄土和部分黑粉土及黑底河淤土,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昌乐镇境内有3条自然河流和1条条人工河,万泉河流经镇北部边界长12公里,羊肠河绕镇中部,长6.5公里,长河流经镇南部长6公里;妇女河是1条人工开凿的排涝设施。

行政区划

昌乐镇下辖54个行政村:

南王村田老村南三里村申明亭村五阎家庄村砚家河村高家河村戴家庄村西店村东徐村西徐村西崔村马家庄村冯家庄子村西田家村黄埠村孤山庙村大北村潘家辛村石家庄村西管庄村东风村东尖庄村刑家河村东萧村周家庄村商家庄村曲家庄村东山王村前东村南流泉村吕家庄村刘家桥村南萧村东南村南关村西村村
经济综述

昌乐镇199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农村储蓄余额1.22亿元,比1993年底增加4000多万元。在1993年市政府组织的“小康村”验收中一次合格。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乡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乡镇”称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体、私营一起上,以建设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搞活流通。1993年全镇第三产业总投入4800万元,完善了南关街市场,新建马家庄瓜菜、南关竹竿木器、镇拆车和东田劳务等4个市场。1994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0户,从业人员8800人,第三产业总收入2.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乡镇企业是昌乐镇经济的骨干力量。镇委、镇政府在领导、物质、技术投入上向乡镇企业重点倾斜,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培植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了镇、村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1994年镇、村、户、联企业完成产值6.2亿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镇福利纸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8个企业和前东村、车站等12个村实现了产值过千万元,东南村、南关、南肖3个村产值过5000万元。通过多渠道筹资,1994年全镇共投入镇、村企业技改资金7000万元,开工、新上和技改项目126个。新建成钢棉、苛性钠、轮胎添加剂、不锈钢塑料壁板等23个工业项目,达产后年可创产值1.6亿多元,利税1200万元。

昌乐镇1995年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实现财政收入62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比上年增加920元。昌乐镇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关键来抓,在全镇掀起“二次创业”高潮。1995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790户,私营企业发展到81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达到362万元。大力培植发展珠宝首饰这一主导产业,建成了拥有200个经营门店,集珠宝、器械、珠宝加工、经营于一体的昌乐珠宝街。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到年底,全镇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庄园经济发展到420多个,总占地面积3000亩,开发户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乡镇企业是昌乐镇经济的骨干力量。1995年镇村企业着重抓投入、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镇、村、户、联合体企业完成产值61119万元,实现利税6723.1万元。共投放技改资金3370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9个。镇福利造纸厂、利惠钢棉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9家企业和前东村、南关、东肖16个村实现产值过千万元。

经济发展

昌乐镇草莓

昌乐镇正在走向品牌农业之路,昌乐镇的三个主打产品,都已注册商标,有了响当当的名字:“昌乐”牌大米,“红黄”牌鸭蛋,“黄金道”牌香瓜。这三块金字招牌,为昌乐镇招来滚滚财源,2006年昌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900元。1998年,昌乐镇就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大战略,通过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名牌产品,来敲开市场大门,促进农民增收。为此,昌乐镇投资220万元,建成一座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园。示范园作为昌乐镇研发基地,为昌乐镇提供技术支持,结合昌乐镇情况,引进优良品种,如“黄金道”香瓜,“新明星”草莓,这两项产品通过科技园的示范,已成为昌乐镇的主导产业。科技园向农民提供优良种子和优质种苗,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随着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昌乐镇大踏步地走上品牌农业之路,农民也因此尝到了甜头。“昌乐”牌精米畅销北京、天津、广州,年创利税1000万元;“黄金道”牌香瓜,每亩可获纯利1000多元;“红黄”牌鸭蛋,每个要比一般鸭蛋多卖0.3元至0.5元。辽中县将农业技术推广站按不同产业重组成6个中心站,每个中心站管理一个高标准科技园,昌乐是其中之一。昌乐镇的科技示范园,占地300亩,投资300万元,为昌乐镇农民提供新技术、新品种30多个,解决了甜瓜重茬问题,为农民的科技致富起到了示范作用。农事企业的昌乐强盛精米有限公司。由最初3--5户发展成为48户,加工出的精米远销全中国各地,同时带动了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该社区的经济增长。中外合资企业昌乐富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新上马18米棚模生产线,将使企业产值翻二番,年创利税100万元。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2年,昌乐镇完成工农业总收入16.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村储蓄余额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到2002年底,昌乐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00家,个体工商户4500户,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外资项目240个,总投资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经营城市工作有新突破。先后规划建设了东山商场、吴家池子民营经济小区、东田汽配市场、郭家庄综合市场等一批工商业园区。农业结构实施优化战略。镇内建成了2.8万亩标准化瓜菜生产基地和3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昌乐镇粮经比例达到2:8。?

农业发展

昌乐镇香瓜种植

昌乐镇域现状总面积约为125830.1亩,其中有:耕地约68702.2亩(水田1193亩,旱田66520.5亩,菜地988.7亩),园地1700亩,林地17766.1亩,牧草地约193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888.2亩,交通用地5067.6亩,水域面积5565.6亩,未利用土地面积约8202.4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59391亩。区域内的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自然植被系为温带丘陵植物区系。积极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业富民小区建设。发展棚菜小区6000亩,扩大冷棚香瓜、地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努力发展畜牧小区,加快林业生产发展。要强化农业品牌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重点发展好名牌香瓜种植,绿色蔬菜生产,不断提高昌乐镇农业知名度。努力搞好服务工作,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科技展览、组织外出考察等学习实践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昌乐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2.8倍,地方财政收入比2002年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倍,人口由2002年16365人,增加到18474人。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70万元,出口供货值实现2850万元。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10164万元增加到2007年末23396万元。工业发展

昌乐镇工业

昌乐镇牢固树立“工业立镇、工业兴镇、工业富镇”思想,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紧紧抓住“两条线”,及203国道轴线、102国道轴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服务,全面促进各类企业的发展,夯实工业基础,扩大工业总量,加快昌乐镇工业化步伐。要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管理和实施品牌战略,深化品牌意识,创建一批知名企业,创立一批名牌产品。通过努力,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到2007年末增加了2.3倍。工业发展以引进项目为突破口,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引进了“宁工食品”,“昌乐蒲兴禽业万家兴分公司”等知名企业。力争到2010年,昌乐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年增长19.6﹪,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年增长17.8﹪,新增规模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2.2亿元,年增长31﹪,新增投资超亿元企业5家,每年引进1家,新增国内优势企业20家,年增加4家,使昌乐镇的工业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文化村名来历

西村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1980年城区规划,因处县城西部,取名西村。

北关行政隶属昌乐镇,因位于原县城北门外,故名北关。于明初建县城时定名北关。

南关行政隶属昌乐镇,明初已形成村落。因位于县城南门外,故名南关。

车站行政隶属昌乐镇,1902年昌乐建火车站后,站前形成村落,习称车站。1982年命名为车站。

东南村行政隶属昌乐镇,1980年城区规划,因位于县城县城东南隅,取名东南村。

孤山庙曾用名范家庄.吕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元代已有村,名范家庄。明初,吕氏由河北枣强县迁入,改称吕家庄。后因村东建有孤山庙,故易名孤山庙。该村东南百米有小孤山庙村。

大北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元代已有村,孙氏世居。因位于县境最北端,取名大北庄。

石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元代石姓立村,以姓取名石家庄。

黄埠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明已有村,因村后倚黄土埠,取名黄埠。

潘家辛曾用名潘家新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北部。清光绪二十八年,潘姓由潍县潘家迁来立村,取名潘家新庄。后省写为潘家辛。

西崔曾用名崔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北部。明洪武二年,崔姓从寿光县崔家岭迁来立村,取名崔家庄。1958年,为避重名村,更名西崔。

马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宋代已有此村,马氏祖居,名马家庄。

西徐曾用名小徐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明成化年间,赵氏自县城徙此立村,因邻徐家庄,取名小徐家庄。1958年,更名西徐。

东徐曾用名徐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明初,徐氏在此经营油坊,渐成村落,取名徐家庄。1958年更名东徐。

冯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元代,冯姓自尖冢迁此立村,取名冯家庄。

北三里曾用名三里庄,行政隶属昌乐镇,元代,此处有银里,三里,杏花村三村。清初三村合一,因距县城三里,统称三里庄。1958年更名北三里。

东风曾用名懒鞭,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初,刘姓从河北枣强县懒鞭村迁来立村,以示不忘本,因其原籍村名懒鞭,后改为东风。

西管庄曾用名管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宋元之际已有村,管氏世居,名管庄。清初,村落东扩,以沟为界,分为两村。本村居西,称西管庄。

东管庄曾用名管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北部。宋元时,管姓立村,名管庄。清初,村落东扩,以沟为界,分为两村。本村居东,称东管庄。

耿王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中期,耿姓从懒鞭迁来立村,名耿家庄。明末,王姓从县城迁来,在耿家庄北建村,名王家庄。1958年,二村合一,易名耿王。

西尖庄曾用名西尖冢,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宋代,王氏立村,因村东有圆锥形土冢,取名尖冢。明初,东尖冢立村,本村改名西尖冢。民国初,因冢字不雅,改名西尖庄。

东尖庄曾用名东尖冢,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明初,张姓自河北枣强县迁来立村,因处尖冢东,取名东尖冢。民国初,以冢字不雅,改名东尖庄

邢家河曾用名邢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元初,邢姓自寿光县纪台迁来立村,名邢家庄。明初,因濒河,更名邢家河。

戴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明初,戴姓从河北枣强县迁来立村,取名戴家庄。

砚家河曾用名颜家河.阎家河,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部。宋代,颜氏立村。清代称阎家河。民国时写作砚家河。

西田家庄曾用名田家庄子,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崇祯间,田姓从乔官下坡迁来立村,取名田家庄子。1958年更名西田家庄。

高家河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洪武年间,高姓自历城迁来小丹河西畔立村,以姓与地理位置取名高家河。

西店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初,张氏迁来立村,因、处青州至潍坊驿道旁,设有客店,且在县城西,遂名西店。

玉皇庙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末,刘姓自东风迁此定居,因村东有玉皇大帝庙,取名玉皇庙。

东田曾用名田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万历年间,田姓由田老庄迁来定居,取名田家庄。1958年更名东田。

四图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宋元之际,图姓立村。立村人排行第四,故取名四图。

商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明初,商氏立村,取名商家庄。后商氏绝裔,赵氏迁入,村名沿称。

曲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宋元之际已有村,曲氏立取名曲家庄。

周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明初,周姓自山西迁来立村,取名周家庄。

东肖曾用名肖家庄.李家老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部。宋元之际已有村,李姓立名曰李家老庄。明宣德年间,肖氏自肖家流口迁来,改名肖家庄。1958年更名东肖。

田老庄曾用名田家庄.田家老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南部。明洪武二年,田姓从阳信县迁来立村名曰田家庄。后称田家老庄。1981年更名田老庄。

申明亭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西南部。明初,田姓从阳信县迁来立村,明洪武八年建申明亭,因村靠近申明亭,遂以亭取名。

五闫家庄曾用名五闫王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清初,闫氏由县城迁来定居,有排行第五者,横行乡里,人称五闫王,遂名五闫王庄。民国时,改为五闫家庄。

南三里曾用名秦家老庄.三里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元代至元五年,秦姓由宿县迁来立村,名秦家老庄。后因距县城三里,易名三里庄。1958年更名南三里。

南王曾用名王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清顺治间,王姓从南关迁此定居,名曰王家庄。1958年更名南王。

郭家庄曾用名杨家围子,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清初,郭姓从郭家迁来立村,取名郭家庄,清末,地券归杨姓,并在村周建围墙,称杨家围子。1951年复名郭家庄。

后东村曾用名邢王村,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初,邢.王二姓立村,名曰邢王村。清初,田姓从田老庄迁入,因在故里之东,称东村。1958年扩为两村,本村居北,称后东村。

前东村曾用名邢王村,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中部。明初,邢.王二姓立村,名曰邢王村。清初,田姓从田老庄迁入,因在故里之东,称东村。1958年扩为两村,本村居南,称前东村。

东山王曾用名东山王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南部。明初,王姓从登州旋子湾迁来定居,初名东山王家庄,后称东山王。

东山李曾用名东山徐家庄.李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南部。明已有村,名东山徐家庄。明中期,李姓迁入,改称李家庄。清代,改称东山李。

北流泉曾用名北柳泉,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明已有村,因处汉柳泉故城北而得名。后取源远流长之意,改称北流泉。

莲池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元已有村,名曰莲池。明初,刘氏迁入,村名沿称。

刘家桥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元已有村,刘姓由郭齐老庄迁此,并建桥一座,得名刘家桥。

吕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明洪武二年,吕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来立村,取名吕家庄。

南流泉曾用名南流泉,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南部。明初,刘氏由河北枣强县迁来立村。因临近汉柳泉故城,与北柳泉对应,称南柳泉。后取源远流长之意,改称南流泉。

吴家池子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南部。明已有村,吴氏世居。因村东北有一泓清泉,冬夏不竭,以此取名吴家池子。

南肖曾用名肖家下坡.肖家庄,行政隶属昌乐镇,位于镇境东南部。明宣德年间,肖姓从肖家流口迁来立村,因处埠坡下,取名肖家下坡。后村址渐北移,易名肖家庄,又称城南肖。1958年更名南肖。

社会城镇建设

昌乐镇建设

昌乐镇按照打造副城东部中心城镇的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要以现有城镇区域为基础,强力发展房地产业,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面改造棚户区。同时,要积极主张城镇区域向南扩申,围绕“三家水库”,构建生态宜居园,发展壮大城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量。2008年力争开发住宅面积20万平方米,到2011年,住宅面积要达到100万平方米。要通过发展工业企业,积极吸收外籍人口到本地企业工作,壮大城镇人口数量,到2011年,城镇人口数量实现10万。同时,要通过市场商业化运作,加快对清水中心市场的改造,2008年要力争实现市场商户全部进厅。要加强镇内路网建设,特别是新开发地区,要及时铺设高标准道路。要以开展“绿色村庄”活动为契机,路边隙地全部植树,提高城镇的绿地面积。要进一步加强村屯的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村内通油路、路旁植草树、路灯照农户的现代居住环境。要积极探索置地建楼的新路子。

昌乐镇强化村屯环境整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各村纳入到市级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按照“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标准,对昌乐镇各村逐步实施改造。使各村的环境基本达到道路平整通畅,庭院美化宽畅,并建有文化室、图书室、体育场、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

昌乐镇幼儿园

昌乐中心幼儿园是一所新建的全日制幼儿园,该园位于昌乐九年一贯制学校东北侧,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66平方米,可容纳240名儿童。园内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宽藏明亮的专用教室6个,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室内配有可升降座椅,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拥有设施齐全的活动室3个,总面积近150平方米,满足儿童玩耍娱乐益智健身的需要,拥有优雅舒适的休息室6个,总面积近180平方米,满足幼儿休息的需要,园内还配有清洁的卫生间、盥洗室及专门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幼儿食堂。室外活动场地2400平方米,计划全部塑胶铺设,场地中各种新式的活动器械将配备齐全,场地周围计划为2米宽的绿化带,为孩子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游戏空间。

义务教育

昌乐县昌乐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址位于昌乐镇政府北侧,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1300人,教职员工99人。学校拥有标准的专用教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拥有标准的400米环行跑道,硬件设施完备齐全。昌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现有教师52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2人,具有专科学历的有17人,中学部现有教师47名,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21人。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以“用爱和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为昌乐县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旅游

昌乐镇旅游

昌乐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天下闻名的昌乐怪坡风景区坐落镇中,与东侧的昌乐国家森林公园、南侧的昌乐国际旅游风景区共同形成昌乐东北部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充分利用梨花湖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怪坡,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梨花湖,做大做强旅游景区。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硬环境改造,为广大商家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空间,努力引进较大型旅游娱乐项目。昌乐区域内有着天设地造的“怪坡”、“响山”和山丘等,已兴建起游人络绎的风景区和自然公园,又有毗邻的风景区和园艺园等的辉映、拉动。另外,在昌乐镇区内已有根据明清地方史迹而在里发掘修筑的古烽火台(复筑)及其园囿等。兴建滑雪场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娱乐健身项目,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具有村土风情、山野风味特色旅游及绿色农产品旅游产业,发展绿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涵。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公路密集、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大力发展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业,努力形成区域性的产业优势。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