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宫花村

建置沿革 西桠村是古代珠江三角洲部分浅海、滩涂历经“沧海桑田”而形成的,早在明代期间已有氏族迁入定居谋生。 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称西丫村,属得能都(坊都)。 1827年(清道光七年
建置沿革

西桠村是古代珠江三角洲部分浅海、滩涂历经“沧海桑田”而形成的,早在明代期间已有氏族迁入定居谋生。

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称西丫村,属得能都(坊都)。

1827年(清道光七年),仍称西丫村,属得能都。

1910年(清宣统二年),称西桠(段),属第四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称西桠乡,属第四区。

1946年9月(民国三十五年),中山县政府先后撤销9个区的建制,把全县缩编为67个乡镇,其中西桠属尚武乡。

1949年,称西桠村,属第四区尚武乡。

1951年,称西桠农民筹备会,属第四区尚武乡。

1952年,称西桠村农会,属第四区尚武乡。

1953年,称西桠乡人民政府,包括西桠与江尾头两个自然村,属第四区。

1956年,称西桠村村委会,属第四区。

1957年2月,中山县撤区并乡,当时称西桠群丰社,属张家边乡。。

1958年8月,各大乡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公社取代大乡。同年10月,全县34个公社(大乡)合并为7个大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当时称西桠(营)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张家边公社张家边耕作区。

1961年8月,中山县恢复区的建制,当时称西桠生产大队,属张家边区西桠公社。

1967年,与宫花村合并为前进生产大队,属红旗公社(张家边公社)。

1976年,称西桠生产大队,属张家边公社。

1984年,与大环、宫花、江尾头、神涌大队合并为西桠乡人民政府,属张家边区(区公所)。

1986年,称西桠村村委会,属张家边区办事处。

1990年,仍称西桠村村委会,属张家边区办事处西桠管理区。

1993年,仍称西桠村村委会,属中山港区办事处西桠管理区。

1995年,仍称西桠村村委会,属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即中山港街道)。

2002年,称西桠村自然村,属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六和行政村。

2008年1月4日,称西桠小区,属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六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历史文化掌故

镇龙社山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镇龙社山顶有一个天湖,天湖上住着一条小白龙,年复一年地行云布雨,保佑着这一带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不知哪一年,一条孽龙挣脱了天廷的枷锁,私下凡间,其势汹汹地要抢占天湖作它的地盘。白龙奋起还击,却不是它的对手。眼见白龙被孽龙逼得无路可退,败鳞残甲满天飞舞,湖中冒出一根根冲天的水柱,接着,潮水暴涨,就要向山下的村落漫过来。这时,村民突然发现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位横枪跃马的白袍小将,大喝一声,杀向孽龙。白袍小将和白龙双战孽龙,打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孽龙刺死。村民们正待欢呼,却发现白袍小将一头栽在地上,一探气息,才知道他已力竭而亡。他那身负重伤的龙马,一声悲鸣跃入湖心,从此不再冒出头来。至于战死的白袍小将,则和孽龙尸体一起,纠缠着沉入湖底。这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以白袍小将与孽龙的同归于尽而告终结,但村庄和大片良田,却得以保存下来。村民们为了纪念白袍小将的功绩,从此把这座山改名为镇龙社山,在他牺牲的地方耸立起一块碑石,以示其事。直到今天,每当云消雨散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在云彩间看到已化身为神的白袍小将横枪跃马的英姿呢!

蜘蛛墩

在明朝嘉靖年间,杨公(杨公是杨伟业的太祖)来到西桠定居,西桠还是一片汪洋海水。他住在龙坛坑口山边以捕鱼种地为生。他每逢捕鱼都是划船到石州蜘蛛墩处。因这里水深,鱼群较集中,在墩边张网捕鱼收获总是两三斤。

有一次,水面飘来一具尸首,在靠近杨公的缯网处转来转去。杨公很恐惧。他三番四次把尸首推往别处,想让它飘往远方。第二天,杨公又来捕鱼,浮尸仍是漂来原处。杨公无计可施,便自言自语道:“我杨某很穷,无钱买棺木将你安葬,只能做点好心将你拖上岸,找个地方挖个坑安葬就算了,但你要保佑我打渔顺利,家庭平安。”说完就鼓起勇气用绳子将尸体拖上岸,迅速划船回家拿锄头和祭品。杨公刚走,四周的泥士松起来,把那尸首覆盖。杨公拿锄头来到时,见那尸首被覆盖,大吃一惊,见四周也无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杨公拿锄头整理好墓形,焚香拜祭后便回家。

次日,杨公又来此捕鱼,数量明显增加,捕到几十斤。杨公满心欢喜,莫非是“白骨公”显灵?从此杨公每次捕鱼都满载而归,耕田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平安。杨公生活从此富裕起来。人们都说这是杨公做了好心得到回报。事隔几年,有位风水先生因看风水寻找龙穴路径西桠。从西桠村民口中得知蜘蛛墩有件奇事,便查问此山坟何人,村民说是杨公的,那风水先生便去拜访杨公。杨公带那风水先生到蜘蛛墩探个究竟。风水先生拿出罗盘格向,赞此山果不寻常,是生龙穴地,称之为“三龙贯气,迁江过峡,牵丝过脉,一斗芝麻三分贵”(三龙贯气,指三条石龙贯在一起,一条贯伸朱家祠,一条贯伸镇龙社山脚的蓄牧场,一条贯伸江尾头后门山脚的学校同时伸展到蜘蛛墩;一斗芝麻三分贵,指将来子孙如芝麻那样多,并有三成人做官)。又问杨公此山怎样得来,杨公便将前因后果向风水先生说了一番,那风水先生赞口不绝,说此处风水好,杨公好福气,并建议杨公将“白骨公”出土用骨塔收存,并葬于正穴(即蜘蛛口)。从此杨公更是锦上添花,生活更加富裕了。那位风水先生自以为为杨家立了大功,故此,便在杨家白吃白住起来。

有一天,因饭菜不怎合那风水先生的胃口,风水先生想把杨公的母鸡宰了做送洒的菜。杨公的妻子陈氏极力反对,说道:“你在我家白吃白住还不够,还想宰了我的母鸡,你还是人吗?”那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觉得杨家忘恩负义,于是产生了破坏杨家风水的念头。他对杨公说:“如将你的祖先迁葬于蜘蛛口,那你家的风水将更好。”杨公信以为真,便将祖坟迁到蜘蛛口。这样一来,蜘蛛墩的风水格局被破坏掉了。再加上杨公在蜘蛛背上开了一口坑,使风水格局完全被摧毁,连修复的可能也没有。杨公听从风水先生的唆摆把蜘蛛的形相破坏了,但村民一代传一代仍称此墩为蜘蛛墩。

阮氏

嫁女

阮氏太祖来西桠定居近五百年,子孙勤劳奋勇,以围垦开荒种地为生,因此古代阮氏家族拥有大量的产业,如土名南洋的耕地除了一岭是外姓外,其余均为阮氏所有。阮氏曾出高价想买回这岭田,但对方为一口气不肯卖出(此岭曾称排银岭)。后门山的荔枝等果树也均属阮氏石泉祖所有。在古代,阮氏家族在西桠算是最富的。

传说朱氏太祖来西桠定居比阮氏迟。朱氏太祖来西桠定居是一无所有,凭一只小船载着少量缸瓦来换废品为生,生活很贫困。后来洪氏建议改行,以捕鱼为生,在后门山仔(山名)脚搭一草棚栖身,用缯网在山脚下石鼓边捕鱼,后来生活有所改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朱氏一脉不觉又过了几代人。某年,朱氏有一儿子品行兼优,受到村民的称赞,但因家境清贫,尚未成亲。话说阮氏有一闺女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尚未婚嫁。朱氏请媒到女家试提亲。阮氏也了解到男方品行良好,也不介意其家境清贫,同意将女儿嫁给朱家。男家得知女家同意,满心欢喜,便商议择日办理婚事。阮氏也为女儿筹备嫁妆,又划了几亩良田给女儿妆嫁。正当女方出嫁之前,却连日下大雨,道路崎岖路滑难行。阮氏叫人抬谷铺路方便男家抬轿迎亲。婚后第二天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新娘满面愁容。当父母面前放声大哭。父母便说,婚姻是大喜,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正常的事,你为什么要哭呀?女儿回答父母道,你们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穷光蛋呀?连煮饭的火棒也没有。父母安慰女儿说,穷也会变富的,靠你夫妻二人的勤奋,将来生活会好的,没有火棒是简单的事,我们把后门山仔送给你,你可上山斩树枝作火棒。女儿接受父母的教育后也没有什么要求了。男家深得女家的支持,从此夫妻相亲相爱,勤俭持家。

相继几代人后,朱氏族人繁荣昌盛,丁财两旺,人口增长迅速。到清朝年间,朱氏族人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庙宇和家园。朱氏户数、人口至今居于西桠首位。

传统习俗

土地诞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是西桠村民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很久以前,有位白袍小将军为保护村民而与作恶多端的孽龙英勇战斗,直至同归于尽,后人为纪念小将军,特在本村后门山上设一土地坛祭拜。多年来,村民沿此习俗定在二月初二这天为小将军的忌辰年年供奉,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奉上饼食鲜果等上乘祭品,诚心诚意上山祭拜,一为答谢神恩,二为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保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解放前,这一天少不了醒狮,甚至舞龙、‘放烟花、燃烧花炮,十分隆重。村民还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共庆佳节,主家备好丰盛菜肴宴客叙餐。解放后,村民对此习俗热情不减,甚至华侨、港澳同胞每次回乡一游时,必上山拜祭一番,以求身体平安,万事享通。

土特产

石洲甘蔗

石洲甘蔗是火炬开发区有名的土特产,历史悠久。解放前种植面积己遍及石洲(土名)。石洲地处西桠涌流经地段,五桂山山水长流,溪水清澈,灌溉方便,土地肥沃。甘蔗生长有以下特点:节疏,色泽金黄,肉质爽脆而不坚,汁多清甜可口。甘蔗生长笔直,每条均达 3 米以上,重量约5-6市斤,常年亩产量约 6000 市斤。每年农历二月左右开始种植,经过培土,多次分期施肥、除虫、除壳等种植操作环节,一直生长到九月就开始收蔗,每年收蔗期可延至跨年二月份。

在旧时,收蔗后,蔗农多用木车运往各地圩场摆卖,逢农历每月初一、四、七为三乡、榄边圩期,初二、五、八为南朗、长沙、翠微圩期。蔗农一大清早用木车装满一车,一人在前拉车,一人在后推车步行到目的地出售。由于石洲甘蔗是名牌货,一般都很快售完,而且价格也比其他地方的甘蔗高出一点。同时,还有很多小贩跑到种植基地购买,每逢收蔗季节,人来人往十分繁忙。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