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蔡绮纯

经历 陈江哲出生在揭阳炮台镇的一个普通农家,炮台是远近闻名的“小戏之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潮剧正处在鼎盛时期,镇上的戏院几乎每晚都有专业剧团在演出潮剧,第二天戏院的评论栏上便贴满了
经历

陈江哲出生在揭阳炮台镇的一个普通农家,炮台是远近闻名的“小戏之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潮剧正处在鼎盛时期,镇上的戏院几乎每晚都有专业剧团在演出潮剧,第二天戏院的评论栏上便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文章。那时候一张戏票就卖几分一毛钱,但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又喜欢看戏的陈江哲来说,这已是不小的负担了。他每个月看不了几场戏,更多的是徘徊在戏院外面看那些不花钱的戏评,渐渐的,潮剧的种子在陈江哲小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他曾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今后要是能赚很多钱,第一件事就是夜夜看潮剧,一定要看个够!

小学毕业后,陈江哲为生活所迫做起了小生意,1989年他来到汕头市一家公司任职,后来又出来自己创办企业。二三十年来,他几乎什么生意都做,身份职业一变再变,惟独对潮剧的热爱始终没变。看到那几年潮剧戏曲艺术青黄不接,尽管政府很重视,但青年一代都喜欢流行音乐,把潮剧当成“老人戏”、“拜神戏”,而潮剧演员的艺术水平也确实有所下降,人才缺乏,市场萎缩,陈江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心为潮剧的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1年,陈江哲个人筹资与省剧协和汕头电台联合举办了汕头首届潮剧票友演唱会,2003年又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演唱会。2004年,陈江哲将潮剧票友演唱会搬到了家乡揭阳去,连续举行了两夜。这4场演唱会场场爆满,观众反响十分热烈,这让陈江哲倍受鼓舞,感到潮剧在民间还是很有市场的。

2004年3月,陈江哲在家乡炮台镇的一座旧祠堂里办起了“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中心采取非学历业余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从每周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天下午结束,学员固定为50人,来自潮汕三市,年龄从4岁到18岁不等。深得潮剧三昧的陈江哲主要负责教学生唱念,另外还聘请了10位潮剧知名演员和资深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度身定做”培养潮剧艺术幼苗。目前,该中心已培养出了香飘四方的五朵“小梅花”———学员黄晓佳、吴泽霞、方沐榕、陈佳佳分别摘取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江楚曼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银花奖。

成就

以戏带功产业链撑起“小梅花”

要赢得口碑,服务农村和基层,去贫困地区的演出都不收费;演员们还都是孩子,文化课学习不能受影响,演出场次受限制;另外,有些孩子艺术天赋好,但家庭有困难,艺术团更是不惜血本挖掘培养,现有20多名免费培养的学员。聘请名师,还要大笔支出。如果仅靠演出和学费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办团,没有政府投入,能长久吗?

“产业化道路让艺术团能够长远健康办下去。”陈江哲说。陈江哲带着热情走进戏剧演出行当,也带来了与传统戏班不同的经营管理理念。“小梅花”在办团之初,陈江哲就设计了一条产业化的路子,即以出色的演出和教学成果,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在演出、培训、音像制品三个市场上并进,取得市场回馈。

“我们把艺术培训与演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陈江哲说。原来,陈江哲同时还创办了“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既作为艺术团的排练场所,又建起后备人才库。艺术培训中心采取业余培训的方式,为不耽误孩子们学习文化课,培训时间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天下午结束。学员保持在50人左右,年龄5到17岁。培训中心聘请的10多位老师,大部分都是潮剧知名演员和国内戏剧界的知名人士。

“这里的老师都是拿出看家本领来培养孩子的。”化妆师赵茹琴对记者说。“教学上,民营剧团非常灵活,我们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学员的潜能,以戏带功。”表演指导老师蔡绮纯说。

“孩子们将来不一定都从事专业的演出,现在可以学艺,还不影响文化课学习,家长们都愿意送孩子来,”陈江哲在接受采访时,手机不时响起,有好些是家长商量送孩子来学戏的。有专家评论说:“小梅花”的培育方式,就是借鉴了戏曲界的传统经验和发挥了体制的灵活性。

艺术团还和音像出版部门合作,陆续推出了《潮剧折子戏选场》、《五朵小梅花演唱会》、《潮剧童星荒晓佳演唱专辑》等20多套“小梅花”音像系列专辑,受到海内外潮剧爱好者的欢迎,维持了相当的销量,还成为华侨送礼的抢手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艺术团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听潮戏比玩游戏机有意思,‘小梅花’的演员现在是我们的明星,我都买他们的CD回去给奶奶听。”在揭阳技工学校就读的谢文长告诉记者。

重在创新童星唱响潮剧品牌

潮剧作为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潮汕地区和海内外拥有大量的戏迷和爱好者。但再好的剧种,没有创新,失去观众,也会衰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小梅花”的办团宗旨。“小梅花”艺术团的艺术家们,通过培养一批潮剧艺术表演的“娃娃”军,创出品牌,培育潮剧市场和潮剧观众。

新理念,新运作,新收获,“小梅花”们在精心培育下,很快便枝头绽蕊,竞吐芬芳。两年多来,12岁的黄晓佳荣获“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9岁的吴泽霞、10岁的江楚曼分别获得“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梅花奖”金花奖和银花奖;9岁的陈佳佳、13岁的方沐蓉荣获“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梅花奖”金花奖。梅开三度,绽放五朵,填补了潮剧史上的空白。小梅花培训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梅花摇篮”。

目前,“小梅花”艺术团已经排练积累了、等50多出折子戏,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农村、厂矿、学校演出,还经常组织票友演唱会,扩大潮剧的宣传力度,从而成功地培育出如此多的“金花”、“银花”,吸引了年轻人喜欢起潮剧来,黄晓佳等一批潮剧小童星拥有了众多的小追星族,当地孩子们当中兴起了学唱潮剧的热潮,谢文长告诉记者:“‘小梅花’出了名,我周围好多朋友都学他们唱,还去参加梨园群英会呢。”

谢智通老人听着潮剧音乐,陶醉地说:“孩子们唱得好,很有感染力,受‘小梅花’的影响,愿意学习潮剧的孩子多了,一批青少年潮剧爱好者和观众成长起来,潮剧后继有人了。”

如今,“小梅花”不仅是一个载体、一个舞台,更是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在各种大型晚会的演出中,“小梅花”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从政府机关到民间,大凡有重要的节庆和海外联谊活动,都免不了要请“小梅花”去亮亮相。看“小梅花”的演出,听“小梅花”的唱段,成为潮汕群众文化的一个热点。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