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圆教

基本释义 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等自谓贯通诸经,调和各宗,不偏不倚,圆满无缺,因称圆教。 出处 智顗《四教义》一:“圆以不偏为义……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 不尽相同的圆教 (一)北
基本释义

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等自谓贯通诸经,调和各宗,不偏不倚,圆满无缺,因称圆教。

出处

智顗《四教义》一:“圆以不偏为义……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

不尽相同的圆教

(一)北魏慧光判立渐、顿、圆三教,而将华严经列入圆教。

(二)隋代智顗大师判五时八教,其中化法四教即包括三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其中圆教之‘圆’即不偏而圆满之意。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五载,若就教理义门之大小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小中大’,圆教为‘大中大’;若就教相之偏圆而言,则藏、通、别三教为‘偏中圆’,圆教为‘圆中圆’;若就教义之圆满究竟与否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半中满’,圆教为‘满中满’;若就权实而言,则别教为‘权中实’,圆教为‘实中实’;若就顿渐而言,则别教为‘渐中顿’,圆教为‘顿中顿’;若就谛理之真俗而言,藏、通、别三教为‘俗中真’,圆教为‘真中真’;若就义法之了义与否而言,藏、通二教为‘不了义’,别教为‘不了中了’,圆教为‘了中了’;若就经典之判释而言,于华严、方等、般若之说法中,虽亦皆说圆教,但均属未开显之圆,而非纯粹之圆教,仅有法华经方属纯圆。

(三)唐代法藏判立小乘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教,而将华严经列入第五之圆教。圆教即一乘教法,分为同教一乘、别教一乘二种。但以别教一乘超越诸经,乃说华严经之圆融无碍,故圆教又特指别教一乘。

(四)唐代元政判教,以真言密教为一大圆教。日本天台之密教亦采此说而发展,并且设立教判。

(五)日本天台圆宗,如圆(顿)戒,在天台宗为超越一切之差别,而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圆顿戒之本意乃依于法华开显之妙旨,授与梵网经所说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此戒本为我国天台大师智顗所倡,后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迄今此一教说颇受一般重视,而为日本天台宗徒所特崇。[华严经旨归、金刚顶经疏卷一末、四教义卷一](参阅‘五教十宗’1146)

(二)明代民间宗教。又称大同教。安徽巢县方荣升所创。宣称以解除无边众生痛苦为宗旨,谓真命天子下凡,过去为燃灯佛青莲掌世,为无极青阳教;现今是释迦佛红莲掌世,为太极红阳教;未来是弥勒佛白莲掌世,为皇极白阳教。至弥勒掌天盘之世,混沌七七日,日月改行,气候更变,唯习圆教者可免此劫。主要经卷有定劫宝卷、破邪显正明心录、应劫册等。盛行于长江下游各省。

牟宗三先生眼中的圆教

“圆教”一概念源自佛家,本是佛教徒根据佛法义理之深浅、释迦说时之先后等,将佛教各部加以剖析类别的判教说辞。教判在南北朝时代即有“南三北七”之分。十家之中,西魏统法师首立顿、渐、圆三教,对上达佛境、“说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德圆极秘密自在的圆教做了初步的说明。延及隋唐,教判大盛,开宗立派各家无不以教判来衡准权实、判说高下、显扬自宗。在形形色色的教判理论当中,天台智顗判五时八教,立藏、通、别、圆四种和华严法藏阐释小、始、终、顿、圆五教,以及十宗,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在理论上也最为规整。天台以圆教为佛说之极致,“一教圆,二理圆,三智圆,四断圆,五行圆,六位圆,七因圆,八果圆”。八圆归摄于理圆,所谓理圆,就是“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此非空非有、即真即俗、不歧离于空假中圆融三谛的中道实相,即是圆照一切的最高胜境,也就是天台教判中,“但化最上利根之人”的圆教。贤首五教之判,虽将天台之圆教改为顿、圆二教,但为自家争尊胜义远大过理论上的创新义,所以就教判理论的原创性和对圆教观念的阐释力度而言,显然天台宗最为殊性。

牟宗三引证和诠释“圆教”观念,最早见于一文。这篇作为附录收入《心体与性体》第一册的长文,已明白宣示了他对天台的偏爱:

就义理之发展说,天台之判教实比较如理如实,精熟而通透。华严之判教以及其所说之圆教,是超越分解思路下的判教与圆教,天台之判教以及其所说之圆教,是辩证圆融思路下的判教与圆教,是通过那些分解而辩证诡谲地、作用地、遮诠地消融之之圆教。

华严宗以《起信论》之超越分解的路数为其义理根据,如来藏统摄一切,具净染法,就净法说是既统且具,就染法说是统而不具,故要随顺众生而分解地说,需经阿赖耶识之“一曲”,此“一曲”便不是“直具”,同天台宗之性具说便大有区别。所以牟宗三认为,只有自始不离“介尔心”的性具、理具之圆,才是真正的圆教,而华严宗层层推进、有分解地说之圆教不能算是真正的圆教。自此,“凡分别说者皆不能圆”成为牟氏构建体系、分判中西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理据,从《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到《圆善论》,从《佛性与般若》到晚年诸讲,不管是独创性的著作还是释解性的著作,这一点都格外醒目。

按照牟宗三的理解,“在诡谲的圆融下所表示的综和”方为圆教,这也是了解天台圆教的根本枢机。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圆实、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之《法华》圆十义所涵盖的天台教旨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约观法言,为一心三观,由此开出三眼、三智、三谛”。明“即空即假即中”,将龙树中观思想吸纳于圆教,既不背缘起性空之基本义,又将空宗之融通淘汰精神行于圆教之中。二是“约解脱说”,为一“不断断”,预设了“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即“一念无明法性心即具三千世间法”。所以“三千世间法皆是本具,皆是性德,无一更改,无一可废,无一是由作意造作而成”。三是“约佛果言,即为法身常住,无有变易”,体现了圆满。由此,牟宗三强调只有天台宗达致了“存有论的圆”,是真正的圆教。此圆教最接近于空宗,但又不同于空宗的无系统相,超越了般若之“妙用的圆”,而形成一系统。“唯此系统又不是分解地建立,故既与讲阿赖耶缘起者不同,亦与讲如来藏缘起者不同”,故为综和的圆成,也是最后圆满的消化。关于天台圆教的模式,牟宗三归纳出了五点:“(1)于一切染法不离不断,于一切净法不取不着。(2)法性无住,无明无住。(3)性具三千,一念三千,法门不改,即空假中。(4)性德善,性德恶,法门不改,佛不断九。(5)性德三因佛性遍一切处,智如不二,色心不二,因果不二,乃至种种不二”。此五义成圆教之圆、实、满、遍。圆则无偏,实则无虚,满无倾侧,遍无遗漏。此“曲线诡谲的智慧”可以说是代表了圆教的最高典范。

牟宗三不厌其烦,以浩大篇章诠解天台宗义,彰显其圆教性质,目的全在解决“智的直觉”一大关键问题。检视其学思历

圆教思想的诠释

什么是圆教思想?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人认为在印度没有这种说法,这只是中国佛教徒所创造的一种

哲学论题而已。其实不然。就“圆教思想”这个名词,虽然没有在大小乘经典当中提出来,但有“圆满修多罗”或者“圆满经”的说法,如《华严经》卷第五十五说:

尔时,如来知诸众生应受化者,而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时,彼大众闻正法已,八十那由他众生,皆起离垢清净法眼,得无学地;一万众生得大乘道,满足普贤菩萨行愿,见十方佛转正法轮,现自在力;百佛世界微尘等众生,具摩诃衍,灭十方世界无量众生恶道苦难,生天人趣。

这里所说的“圆满因缘修多罗”正是圆教思想的体现,从其听法者所获得的法喜和智慧,就能看出大乘圆教的微妙受用。该卷又说:“知众生根熟,往诣大众所,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无量诸众生,悉授菩提记。”这里的一个“悉授菩提记”,就把圆教思想完全彰显出来了。所以说“圆教思想”是佛经中原有的思想,也就是印度佛教本来就存在的,并非中国人所创造。

但是,对于圆教思想的特别重视和极力弘扬,则可以说是中国的历代祖师大德的功劳。从南北朝开始,我国就对这一圆教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直到现在还备受学人所钟爱。当然,我们这里就从天台宗的角度来了解和诠释圆教思想了。我们追索圆教思想的依据,《法华经》里面提到的“诸法实相”,实际上就是天台宗圆教思想的核心,也是圆教思想在佛经中的完美展现。如《法华经》卷一说: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来究竟等。

这是把圆教思想浓缩起来,从最根本的角度提出来的。从思想方面看,《法华经》中所显示的圆教思想是“开权显实”和“发迹显本”,整部《法华经》的主要思想也就这八个字了。开权显实主要在《方便品》里阐述(包括前十四品),发迹显本则在《如来寿量品》中指出(蕴含后十四品)。但从实践方面看,圆教的修行落实在具体的身心行为之中,也表现在“自行”和“化他”两个方面,自行是在《安乐行品》里提出,化他则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强调。因此,这四品也被称为“法华四要品”。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