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正文

吴芝瑛

景区历史 晋梁时期,智顗大师在今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创建浮山寺。 宋代,仁宗赵祯敕赐大华严寺。 明朝,神宗朱翊钧颁圣旨、赐藏经。 1983年列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
景区历史

晋梁时期,智顗大师在今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创建浮山寺。

宋代,仁宗赵祯敕赐大华严寺。

明朝,神宗朱翊钧颁圣旨、赐藏经。

1983年列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

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被评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1]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浮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安徽枞阳县中部偏北地区,白荡湖畔,北距合肥120公里,南距县城30公里,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掠境而过。其主要景区面积76.6km2。

地貌

浮山地貌单元属沿江平原区江北丘陵带。环浮山、纱帽山、土地山、茶花山构成一开阔盆地。浮山最高海拔165米,大部分山峰海拔在100米左右,属火山岩低丘。山体大致沿南北向展布,东侧略高,由最高峰妙高峰向南北依次下降,至边缘地带高度仅60米左右,两侧海拔40-50米,主峰长山仅93米,延伸部分在20米以下。浮山山顶平坦,但多悬崖峭壁,沟谷纵横,均为沿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形成的断层崖和断层谷所致。尤以东西两侧陡壁,峥嵘突兀,险要壮观。后期形成的火山锥较小,多围绕戗山火山口呈半环状分布。天池、莲花峰、烂柯石等处,均可见后生的火山口。最大的为天池,长35米,宽24米。面积840平方米。浮山西之戗山,为一罕见的火山钟,岩壁可见垂直柱状节理。两侧低丘构成火山环。其西北有一由熔岩构成的垄岗,海拔25米,长500米,岗缓5°左右。丰富多彩的火山地貌形成后,在元古的古湖泊的冲击溶蚀作用下,又形成了浮山36岩、72洞的火山岩洞穴,镶嵌在浮山之腰。

气候

浮山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气候明显。浮山是枞阳县的暴雨中心之一,最大降雨量可达214.7毫米,且多发生在7月份。此时周围的河湖皆满,形成了“水漫浮山”的奇观。梅雨以后,气温升高,降雨减少,8月份时有暴雨发生,但较短暂。秋季雨量偏少,占全年降雨量16%,多出现天高气爽的晴朗天气,是游客登山观景的美好时光。冬季降水量更少,占全年降水量11%,12月份最少,平均仅37毫米,有时伴有降雪。每年降雪初日为12月12日前后,降雪终日为3月8日左右,年均日数138天左右。

资源状况植被

浮山处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原生植被遭受破坏,以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杉木、黑松等为主的针叶林占优势。其次还分布有以栎类为主、混生少量常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次生落叶阔叶和针、阔混交林。在庙宇前后,保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如华严寺后冬青、金谷岩前的罗汉松和木笔树(白玉兰)、会圣岩前的银杏、冬青等,生长古雅奇特,旧志中均有记载。到20世纪90年代,浮山有维管束植物586种。

森林

截至2010年,浮山风景区内有林地2386亩,森林覆盖率为58%

据《浮山志》记载,浮山主景区森林蓄积为3775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1.58立方米,林业用地平均每亩蓄积1.08立方米。森林以马尾松为主,面积2268亩,占优势树种组面积96.8%,黑松和火炬松林有小片分布。杉木占2.9%。硬阔以栓皮栎、麻栎、短柄枹等落叶栎类为主,软阔以枫香、毛白杨等为主,混生栓皮栎、山合欢、黄连木、麻栎、短柄枹、冬青等。

景区景观奇峰

浮山风景名胜区奇峰众多,主要有:妙高峰,飞来峰,缥缈峰,如来峰,文殊峰,立马峰,翠微峰,曲尽峰,飞来峰,翠微峰,曲尽峰,回龙峰,抱龙峰,黄鹄峰,超然峰,元宝峰,石莲峰,梯云峰,玉龙峰,抱犊峰,名独峰,云霄峰、倒影峰、玉女峰、翠盖峰、太虚峰、香炉峰、丹霞峰、承露峰、捧极峰、罗汉峰、舞雩峰、翠屏峰、紫盖峰、恒镇峰、屯兵峰、紫云峰、玄元峰、独秀峰、飞龙峰。

妙高峰

浮山妙高峰

妙高峰位于浮山之南,海拔165米,是景区第一峰。峰左有抱龙高耸,峰右与戗山相连。两旁若翼若拱,显示妙高博大伟丰。峰下昔有大华严寺,为江左名刹,后废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1924年,改建成浮山公学,成为 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云梯,本为天然石磴,后人工加凿而成,共有一百零八级,经五折而上。石级甚窄,仅容一人。梯尽即峰,峰不峻而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2]

玉龙峰

玉龙峰由会圣出龙虎关,一峰突现,此峰纯系石骨,高18米,长140米,蜿蜒如龙,亦名“玉龙峰”。额题“石龙峰”三字,字难辨析,相传为“仙书”。峰半旧有石龙亭,为明桐城县令樊仿所建,不知毁于何代。亭旁有似“仙人”足迹,长约40公分。石龙两边均是峡谷,东为胡麻溪,西为潜龙峡。

怪石

浮山怪石

浮山风景名胜区怪石林立,主要有:灵猴迎客石,百佛朝如来石,天

珠石,金谷岩右,八戒朝圣石,龙口衔珠石,鹦鹉石,玉兔拜月石,灵猴戏熊石,指月石,美女现花石,灵芝石,夹桅石,莲花石,双蛙戏岸石,婆猪孕子石,烂柯石,天鹅孵蛋石,锁云石、罗汉石、三台石、望仙石、棋盘石、灵异石、控猴石、双龙石、道人石、赤壁石、丹瑞石、将军石、凤凰石、撒珠石、探猿石、白象石、青龙石、关刀石、大鹏展翅石、桨桩石、盘龙石、飞来石、凤仪石,锁云石。

岩洞

浮山著名岩洞共一百零八,其中大者为岩,小者为洞,习惯上称为“三十六岩”、“七十二洞”。这些岩洞星罗棋布,蔚为奇观,系两度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胜景。[3]

金谷岩,选佛岩,九曲洞,绿萝岩,滴珠岩,首楞岩,簪云洞,藏丁洞,龙湫洞,长虹洞,凌霄岩,会圣岩,栖真岩,栖隐岩,翠华岩,隐贤岩,陆子岩,枕流岩,朝阳洞,五云岩,炮眼洞,伽蓝洞,三曲洞,半窗岩,金鸡洞,晚翠岩,谈玄岩,碧桃洞,连理洞,穿心岩,张公岩,戛玉洞,宝盖岩,桃花洞,总岩,丹丘岩,老虎洞,墨历岩,一掌岩,朝天洞,龙女洞,醉翁岩,海岛岩,洞宾岩,雪浪岩,野同岩,一带岩,横云洞,倚天岩,摘星岩,石瓮洞。

九曲洞

九曲洞

九曲洞又名金谷洞,乡人误称“精怪洞”。洞在金谷、选佛岩之间,深邃莫测。明代文学家钟伯敬,曾举火入 洞。据他所记,每侧身过一小门,即豁然开朗,走过四弯四门后,因地中寒气逼人而退出。该洞穿过滴珠岩,直通金鸡洞,全长数里。据地理学者考察,浮山在火山活动期,因溶岩流穿,过地下,突破石壁,形成九曲长洞。[3]

藏丁洞

藏丁洞位于曲尺峰之巅,隔涧与北岩相对,群石环抱,绿荫遮蔽,鲜为人知。洞内最高处为1.7米,长8.4米,宽2.6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浮山村民汤长法躲避抓壮丁藏身于此洞,赖以脱险,故称其洞为“藏丁洞”。[3]

滴珠岩

滴珠岩位于绿萝岩之下。宋陆元钧知理学家董仲舒之后-大通禅师曾结庵于绿萝岩下,题此岩为“大通岩”。又因岩内“常泻四时雨”,故又名“飞雨岩”。该岩在金谷、绿萝之间,有锁云巨石如屏遮口。入口处,两旁石壁森严,若斧削成。壁顶间约一米,可望浮云如白缕,故称此地为“一线天”。行数步,跨小桥,沿石壁而入,即是滴水洞天。洞高约26.5米,纵横约200平方米,全形状如海螺直立,当顶一窍见天,中衔巧石如珠,因名“龙口衔珠”。半岩上悬有石阁,面积约35平方米,可以栖身,号曰“隐洞”,又称复岩。洞上有石刻“洗心处”,为明县令黎道炤所题,意指飞泉可以洗心,净化人的灵魂。洞中四时之景各异。[3]

会圣岩

浮山会圣岩

在云霄峰下,为浮渡中部胜景。昔远禄和尚会欧阳修诸圣贤于此,故名会圣。北宋祠部郎中田裴题“会圣岩”,三大字于其石台之上,今清晰可见。会圣岩两旁岩洞比连,石刻荟萃;岩前古老的银杏遮天盖日,峡中无数的绿竹凤尾写天;石壁老藤垂花;聚胜景于一地,故又名“会胜12米。岩内壁刻有“杏庄枕易窝”五大字,下有飞龙洞。[3]

金谷岩

古名大寂岩,岩内为古刹,因金碧辉煌之殿藏于山谷而得名。宋宣和年间,陆元钧(陆游的父亲)偕黄安时、曹无忌等相聚斯岩,故题名为“胜集岩”,其石刻今保存完好。明万历年间,金谷岩中置有丈六铜佛像,为太史吴应宾集资铸造。巨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故斯岩又名极乐岩。大殿之西,有石塔一座,高3米,为明代古庭禅师藏衣钵之所。[3]

泉溪

浮山之泉皆因火山爆发而形成,泉水多含矿物质,有药用价值。主要有浮山溪,九曲涧,桃花涧,洗心泉,翰墨泉,龙泉,一线泉,戛玉泉,悬帘泉,活生泉,抱龙泉等,

浮山溪,

水随季节更换而变化:旱季,溪涧很少泉流。雨季,则悬河倒挂,流水潺潺。

洗心泉,

由龙湫池渗入滴水洞,淅淅沥沥,如玉坠盘。

垂虹泉

,由绿萝岩下方石缝渗出,流入垂虹井,大旱之年,泉不枯涸。

翰墨泉

,由会圣岩上方岩壁中渗出,流入会圣僧厨石池内,供庙内食用。

抱龙泉

,在双瞻阁东院内。1992年4月,在管理处主持下,石工汤双全等,在岩石上凿井。当凿至地下11米深处,一股清泉涌出,一昼夜可产泉水百担,食之味美。因该泉在抱龙峰下,故名抱龙泉。

池塘

明镜池

,俗名清水塘,面积9804平方米,在狮子山正南。左为虎形山、右为回龙峰,隔池相望,九曲涧、狮虎涧二水流入池中。池水清澈,游鱼戏逐。风起处,碧波荡漾。岸边青山翠岭倒影池中,历历在目,如海市蜃楼、水底仙境。

龙湫池

,又名东天池,在滴水洞之顶,面积约800平方米。雨季,池水溢出,由龙湫洞入滴珠岩,形成悬河;旱季,水渗入滴珠岩,串成细珠,瑶光玉气,出自天然。岩内“常泄四时雨”、“秋晴观雨”、“雨花天”等石刻,为其真实写照。

舞雩池

,在舞雩峰南,面积约210平方米,四时不涸,为次生火山口之一。现为浮山林场职工饮水池。上天池,即大天池,为小火山口,在莲花峰侧,面积约840平方米。池周皆石岸,池内有纯菜,有蝾螈,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池水常满,四时不竭。池畔昔有“洗心亭”,与“望江亭”相望,旧亭不知毁于何代,今在拟建中。

西天池

,在翠屏峰顶,池在乱石之中,面积不大,呈圆形,直径约7米,深不可测。

连理池

,莲花石东有二池相连,各有77平方米。上池水可饮用,下池水用于洗物。

洗墨池,有二:一在雷公洞前,为明代雷鲤洗墨之处;一在碧云洞前,清人唐礼心读书时常在此洗墨。前者小,后者大。

放生池,在大华严寺右侧(今浮山中学校园内),面积约一亩,昔时多乌龟,龟壳上有环记,系佛家弟子所为。现池已加水泥盖。

浴仙池

,实为一井,在会圣岩寺小院中,古人凿石而成,深约6米。印纹池,在滴水洞中,旁有题刻。池底呈深黑色,如印纹。

杵药池

,在张公岩前的杵药台上,池呈八卦形,系张同之杵药之处。香泉池,实为一井,在浮山中学前,井深6米。上有莲花图案的井圈,泉水清冽可口,从不枯涸,曾为古华严寺千僧饮用。

破火山口

浮山破火山口

浮山破火山口位于浮山北4公里处。平面上呈等轴状,直径近4公里,具有环形山脊和弧形地质体分布,构成 盆状凹地。它的形成大致经历3个阶段:第1阶段是肢火山口前阶段,岩浆上侵拱起围岩,形成环状断裂系统,然后发生强烈爆发,喷发产物为粗面质角砾凝灰岩,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等。随岩浆压力下降导致大规模塌陷,形成塌陷破火山口;第2阶段主要表现为次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的微弱岩浆活动,前者为粗面斑岩,后者为石英正长岩及正长斑岩;第3阶段是破火山口后阶段,由于岩浆压力再次聚集升高,在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交汇部位的浮山又一次形成爆发,喷发末期由于岩浆冷凝萎缩,发生轻微的火山口塌陷,并形成新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2]白荡湖

白荡湖位于浮山内,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它连通长江,涝季为长江排洪,旱季又放水入江。湖十分大,即使在普通的中国地图白荡湖上,也能看见它大致的轮廓。秋高气爽的时候,远处的山峰影约可见,倒映在水中。[2]

白云岩

白云岩是浮山风景名胜区景点之一。距浮山10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白云岩形势奇伟,四围绝壁悬崖,如同正方体,上有四峰顶立,怪石嶙峋,因古白云禅师在此布过道场,故得名。白云青鸟景致一绝,生活在白云岩的青鸟古称神鸟,被看作幸福理想的象征。[2]

亭台建筑

浮山古有十亭,仅存渡仙亭,后恢复御碑和望江两亭,其余规划在遗址上逐步重建。

望江亭

,在妙高峰顶,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553-1555年)之间桐城县令樊仿建。站立亭中,可见长江上九子、皖山、龙眠诸峰。此亭早毁,1986年重建。现亭为仿古木结构。两层六角,周有石栏和木凳,南北有石级,整个亭址占地一亩。承建单位为江苏高邮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处。[4]

御碑亭,为康熙年间山足和尚建。亭在华严寺山门内(现浮山中学校园),亭中立有圣旨碑,早毁。现亭重建于中学西南侧的葫芦山(古名待佛岭)上,为仿古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下有坐凳,六角飞檐。该亭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造价为二万元,由江苏高邮浮山清代古亭渡仙渡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处承建,1986年底竣工。[4]

渡仙亭

,在张公岩与观音岩之间,过渡仙桥即达。亭为条石结构,方形,四根石柱上刻着楹联,占地面积7.29平方米。该亭建于清嘉庆拾陆年(1811年),高僧慧莲募化所造。[4]

佛塔建筑

浮山在建国前有塔二十座,多以方石垒成。塔内分藏舍利、爪发、衣钵、骨灰等,留存的有:

远禄祖师塔

在会圣岩右,栖真岩内。岩端刻有“开山和尚卯塔”字样。宋嘉祐五年(1060年),徐家市民陈文政建,范仲淹为塔铭,后被侵占者用乱石垒塞。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六月,阮自华同朗目、淡居二高僧重建。塔高7尺,圆形,直径3尺,为高级白石雕刻而成。塔上联云:“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朗目有记事七绝—首在岩壁。明太史黄辉题“远公塔院”四字于岩端,解放后,塔被严重损坏。1986年,管理处重修此塔和塔院。[4]

古庭禅师衣钵塔

在金谷岩内,塔高3米,直径1.9米,石结构。明代所建,万历间重修;今又修复一次。三宝塔,在“阮集之读书处”东侧,明万历三十年(1602)朗目本智禅师建造,为众僧藏骨之所。塔后有二小塔,左刻“卧云禅师之塔”,右刻“方山宝”(已不存)。塔7层,高7米,中空,塔底直径3.3米。塔体呈正六边形,为方石结构。正面中间有一块碑刻,上书“三宝塔”三字,字体刚劲有力,为朗目和尚所书。1989年冬,浮山管理处予以重修。[4]

名人故居

浮山有山有水,环境幽雅,历有高人择居,现存名人故居三处。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故居,在浮山西麓,丹丘、墨历两岩之下,现名陆庄,旧名在陆居,全称在陆山庄,建于明万历辛亥(1611年),为方大镇所建。[4]

吴芝瑛故居

吴芝瑛,清末女诗人,秋瑾的好友。秋瑾出国留学及回国办《女报》,均得到她的支持和援助。秋瑾牺牲时,她不顾安危,为其奔丧收葬,时人为之敬佩。芝瑛故居,在浮山西3公里处,名“鞠隐山庄”,系其父吴康之所建。时值清末,外侮内忧,朝政日非。康之目不忍睹,则慕学陶潜慨然[5]退居田园,并以渊明爱菊之意,自号“鞠隐”(菊、鞠,古通用)以示志,故名其居为“鞠隐山庄”。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有三进厅房和其它瓦屋40余间;外有围墙,南北门楼及石级台阶;正厅悬挂吴芝瑛亲笔书写的“鞠隐山庄”匾额,毁于“文革”之初。[4]

房秩五故居

房秩五是浮山中学的创办人。1929年在学校之东北建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小楼房,取名为“双瞻阁”。1984年,枞阳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收回双瞻阁,交浮山管理处使用。当年,管理处重修此阁,并建造了职工宿舍。1989年,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年,由管理处主持,再度扩建了围墙,并新建了“紫霞居”、“邀月堂”。[5]

古寨遗址

浮山水路较为方便,上行可至庐江,下行出白荡,可达安庆、九江、芜湖、南京;加上山势险恶,多悬崖绝壁,内有洞穴可居,外有水可作壕障,因此历史上常成为兵家扎寨之所。

元末陈寨

元朝末年,义军四起,自称汉王的陈友谅扎寨浮山,从此战事不息。人称浮山为“陈寨”,即由此而来。妙高峰,就是当年陈友谅的点将台;屯兵峰,就是陈友谅的屯兵处;西南三里的长山,就是徐魏公的屯兵山;山下会圣岩景区,四关俱全,古寨石墙依然可见,是为当年的陈、赵大本营-中军帐;天池周围的石骨上,到处可见圆孔,乃当年的插旗处。还有保存完好的朱洪武炮台。[4]

明末胡寨

明朝末年,张献忠在桐城一带活动达十年之久。据旧志载:“祟祯之季,寇乱四方,居人思所以卫难者,结堡于浮城,其四围东西留两门。”此次浮山扎寨,因堡长为胡其芬,故名“胡寨”。[4]

清末占寨

太平军攻下安庆,浮山群众在当地封建势力的煽动下,结寨浮山,对抗太平军。其为首者占砻匠扎寨浮山,以戗山为小寨,成犄角之势。[4]

石刻遗迹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现存483块。主要分布在会圣岩、张公岩和金谷岩等景点。浮山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书法万千。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楷、行、真、草、篆、隶等诸多书 体;风格上,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众多,像唐代孟郊,宋代陆元钧、宋用臣、杨杰,明代雷鲤、王守仁、方大镇,清代方以智,民国方守敦、张淦等历史名人均留下题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5-5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历史、人物、宗教、书法的珍贵资料。寺庙建筑

敕赐大华严寺

,古为浮山寺,南陈智者大师创建。右代重修,修缮后的浮山金谷禅寺最后毁于清末。房秩五先生在古寺的遗址处创建浮山公学,即浮山中学之前身。[5]

浮山风光金谷禅寺

金谷禅寺,建于宋代前。因寺前有株木莲树,故俗称“木莲阁”。入山门,步石级,可达大殿。殿两厢是倚岩 而建的东、西楼,左侧是选佛岩,岩下建有僧厨。全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5]

会圣禅寺,位于浮山中部,为江左名刹。该寺建于晋梁,衰于五代,兴于赵宋。至明万历年间,香火日盛。此寺为圆鉴大师远禄给欧阳修说法处,也是远公著书处、坐化处。会圣禅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浮山之战。清宣统二年(1910),重建瓦房三大间。1986年浮山管理处主持重修,现已初成,全寺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寺匾“会圣古刹”为赵朴初手书。[5]

壁立岩寺

,初为道观,因宋代张同之在此面壁修道,故名。明万历年间,改为佛寺。有老僧德空及其徒碧云住此,曾兴建“大士阁”,供奉大士像,香火渐盛。寺前原有“夕阳楼”一座,古朴典雅;寺旁建有僧房,共占地224平方米。清嘉庆时,有高僧慧莲在此驻锡,并于寺西建起“渡仙亭”,与“夕阳楼”相峙。寺庙毁于清末,但香客依然不绝。

观音岩寺,古称“啸月岩”,位于浮山西部,占地580平方米,寺名为明安庆知府赵寿祖题。前有僧房数楹,倚岩添瓦,就石为门。岩内设有“大士阁”,供奉白衣观音,门外有“云锦廊”,系明代连云禅师所建。是寺于50年代拆毁,今已复建。[5]

历史文化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浮山还是一座宗教名山,古有寺庙8座,现存6座,早在晋梁时期,智顗大师创建浮山寺,“园鉴”大师与欧阳修“因棋说法”传为美谈,宋仁宗敕赐大华严寺,明神宗颁圣旨、赐藏经,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为浮山寺庙题字:“金谷禅寺”、“会圣古刹”、“圣旨碑”、“浮山胜境”,足以见证浮山佛教文化的久远流长和繁荣昌盛。道教名观张公岩是北宋进士张同之的修道福地,岩内的“浮山夕照”景观,为古“桐城八景”之一。[6]

地位价值

浮山风景名胜区丰富多彩的火山地貌形成了浮山独特的火山奇观——三十六岩、七十二洞,龟裂纹、垂直柱状节理、碎屑流、气孔、火山钟、火山碴等典型火山遗迹,为世界罕见,亚洲唯一。它经亿万年的大自然雕琢,而最终形成了奇峰、怪石;叠嶂、峭壁;岩廊、异洞;天桥、幽谷等自然美景。被中国地层典命名为“浮山旋回”,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其地质构造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6]

旅游指南

旅游路线:安庆→003县道→228省道→枞阳——浮山镇

安徽浮山风景区:对支援湖北的各省医护人员、子弟兵终身免票[7]

知识相关

知识推荐

求职简历网为你分享个人简历、求职简历、简历模板、简历范文等求职简历知识。

Copyrights 2018-2023 求职简历网 All rights reserved.